第45章 折纸

似乎很难,但也不难。宋九知道这时代技术落后,但是若大的一个国家铁产量只有一千吨,那么中间肯定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没有立即走,又到了开封府。他也不想与二大王打交道,迫于无奈,不能就这样稀里糊涂上山下乡,到相州铁坑看一看,就看出了问题。自己又不是神。

赵匡义在休息厅接待了他,让衙役上茶上果子,也不能算是刁难宋九,这时代,增加一百万斤铁意义太大了。宋九开门见山道:“二大王,臣想到盐铁司去看一看。”

“盐铁司?”

“不做一个整体了解,臣下去看了也未必有用。”

“行。”

“第二请求朝廷重新颁发诏书,准臣巡检河北路诸坑权利。”

“宋九!”

“二大王,我知道这个请求很过份,但不是真的巡检河北所有坑矿,第一个我要看看一两个铁坑经营情况,第二个我要看到铸铁炼钢情况,第三个我要看到石炭开采情况,然而迅速返回京城。臣的时间也宝贵,三年时间说到也就到了,到时候就必须要交钱帛给朝廷。”

“为什么要看炼钢与开采石炭?”

“铁产量少,臣现在未看,不能判断,但很可能不能完全将铁矿石的铁冶炼出,炼出的铁杂质又多。至于钢,钢与铁是不同性质的物质,好的钢是含碳量是不超过百分之二的铁碳合金。”

“炭?”

“是石字旁的碳,不是民间所说的炭,有了它,才能增加钢铁的强度,因此唐朝的陌刀一刀下去能将战马劈成两半。如果加入另外一些元素,又不易生锈,只是那种钢强度不是很高。再换成另外不同元素,又可以使强度增加,有抗腐蚀性,韧性。”宋九道。实际借助宋朝的一些工艺,某种理论上可以实现在钢里面添加炭、铬、锰、钼、硅、钨。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必须是朝廷提供研发资金与人手,个人无法承担这么庞大的研发成本。其次虽理论上能研究出各种类型的钢材,能不能量产是一回事,成本多少又是一回事。后面的一些合金钢除了开阔思维外,在这时代无法实现过关的技术,实际用途也不是很大,重要的仍然是铁碳合金钢,而且他学过的许多理论知识也忘记了,记得不全,又是将后世的现代工艺往现在的原始工艺上套,会十分地困难。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

若非沙洲上种种建筑未来会使用大量钢材,他才不想多这个事。

随意淡淡地一说。

说不说无所谓,重点只有一句话,钢与铁是不同性质的物质,其他的解释了,赵匡义也听不懂。

“物格?”

“这个小道学就是研究这些东西。”

“若你能实现增加一百万斤铁,本官以后就为你这个小道学正名。”赵匡义乐道,又说:“宋九,将诏书重改,本官没那权利,不过我会向皇兄禀报,想来不难。但此行你下去后一定要注意一件事,从河中挑选几个勇力之人做侍从。”

“侍卫?”

“侍从,什么侍卫!朝廷也会派两个兵士保护你的安全,可国家必须有规矩,侍卫人数随着官员品级而定,然而下面的事会有些复杂。陛下下诏给你巡检之权,就是想便于你做一个全面了解。但会让下面的人产生误会,以为你去是干什么的。若你再年长几岁,官职稍高一点,下去虽有麻烦,不会很大。现在你还不行……”

“二大王说下面诸坑会有贪墨情况?为什么不处理?对了,水至清无鱼。”

“什么水至清无鱼!不是你想的那样,总之,若是你够聪明,下去看了就能看明白,若不够聪明,也不要过问,想出一个办法才是你主要的事。如果你下去轻重不分,弄出来一些纠纷,到时候本官与陛下也不能袒护你。”

赵匡义说这句话有两层深义,可惜宋九未听出来。

他将宋九带到三司,直到另一个人出来,宋九才隐隐感到宋朝此次的慎重,那就是三司使李崇矩。然而听说了宋九杂七杂八的事,李崇矩看到宋九始终严肃不起来,脸上似笑非笑,神情颇为古怪。

赵匡义未笑,一直很严肃。

未逼了,似乎这小子还留着后手,说什么石炭(煤),说什么钢。难道这个物格学如此之神奇?但未追问,怕失望,也怕将宋九逼急。

两位大大佬带着宋九进入三司盐铁司部,三司分盐铁、度支与户部,盐铁是三司之首,掌七案,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铁案又分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宋朝所有的家底子七成都在这个盐铁部。宋九要看的资料是在盐铁司的铁案部司里。

有许多官吏在忙碌,十之八九看到赵匡义与李崇矩来了,不忙也得忙,真正的官员很少,有许多小吏,若有出息,宋九的学生们以后说不定会有几人进入这里担任小吏。另外还有许多打下杂的,甚至偶尔有一两小黄门来回传达消息。

宋九略有些好奇地看着。

赵匡义与李崇矩也在看他,好奇是注定了,换任何平常人到了这等国家中枢机构,都会有些好奇,他们是看宋九表情,若象刘姥姥一般,那么一辈子出息也就那么一回事。这就是两个字,气度!

他们想得太神奇,也不过就是宋九前世的一个商务楼,档次稍高的商务楼罢了。

宋九表情好奇,但很淡定,淡定得几乎让赵匡义与李崇矩感到蛋都疼了,不由微笑,这小子虽胸无大志,胆子却是贼大。带到铁案部,李崇矩让小吏将相当的铁与石炭存档一起搬来。

宋九伏在资料里看。

若不是学了一年之乎者也的古文,看这些资料也会头痛的,繁写字不提,并且是竖写,又没有标点符号,更没有阿拉伯数字,看久了会让人头晕的。

宋九细心地翻看,是真看。不然怎么办?

赵匡义与李崇矩没有打扰他,李崇矩吩咐人端上来一杯茶,放在宋九边上。宋九看得入神,随意就端起来喝了。铁案里的官员与小吏见他无礼,皆有些不悦,若非两个大佬在此,他们能立即将宋九轰出。

宋九翻看,宋朝此时统治着北方,诸铁坑也在北方,主要分成三处,第一处是兖州莱芜一带,十八个治所,也就是十八处铁矿产区,按道理数量不少了,可是产铁年十八处铁矿一年不足五十万斤,一个铁矿年产铁十五六吨!好大的产量,难怪一听自己要四十万斤铁,赵匡义急了。看看这产量,能不急吗?其次是徐州一带,更少。主要是在河北路邢、相、磁一带的诸治,占据着全国产铁量一半以上。还有余下的一些零碎小矿。同时又发现赵匡义说一年产铁不足两百万斤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个两百万斤是课铁量,也就是朝廷诸坑上交的铁数量,中间必然有一部分流失到民间。还有一些私人的铁坑,可是数量更可怜。可能李铁匠买来打造滑轮组的铁,就是这些流失的私铁与私人铁坑铁。但总产量不会超过四百万斤。

有选择性的看,有的看得细,有的不相关,一翻而过。

让他奇怪的是居然就没有看到相关冶炼技术的记载。

“小道啊。”宋九苦笑,董仲舒害死人,后面再出来一个朱熹,中国能好起来吗?

心情不好,开始胡乱扔了,放下铁的部分,开始看煤的部分。

最后放下卷宗,赵匡义与李崇矩盯着他。煤让他们无视了,满眼睛看到的是大量铁矿石。

宋九说道:“二大王,李司使,原来产量真是如此之少,难怪前线的兵士有许多人用棉甲、纸甲、皮甲,劣制盔甲。”

宋朝此时军队数量并不多,禁兵只有十几万人,厢兵也只有十几万人,南有南唐后蜀后汉,北有北汉契丹,这点兵力是必须的。也不容易,例如盔甲,不同兵种盔甲重量不一,平均五十斤左右,但必须经过反复锤打,有一钢化过程,打一次少一次,打上五六次,就需要一百斤以上的铁,若精制一点,打上十次八次,就需要两百斤铁。还有呢,兵士手中的武器,箭与枪等武器用铁少,只有尖端处是铁,然而刀用铁量同样很大,要求也更高。所以市面上一把好的朴刀售价三贯钱以上。十几斤重,近两千文,一斤达到两百文。若真正全面武装到牙齿,用最好的钢铁,一个兵士最少得需要三百斤的铁用量,全国近三十万兵士,上亿斤!宋朝这个铁产量需五十年以上才可以满足。民间流传太祖长拳与太祖棍法,说赵匡胤用的什么盘龙棍,估计就是铁不足,赵匡胤用木棍子代替武器往敌人脑袋上砸。剖开表面的假像,真相会让人哭笑不得。

宋九嚣张的态度让一些官吏不满意了,一个小吏说道:“小子,你胡说什么,若大的唐朝,西到葱岭,北到辽东高丽,南到交趾,东到大海,一年产铁量也不比我朝高多少。”

“时代是在进步的,例如石炭,汉朝就发现了它,为何到我朝才渐渐运用?”宋九忽然停下,想到一件事,低声对李崇矩说道:“李司使,掌管三司的官吏必须要有经营的头脑,要不要试一试他们的天赋?”

“怎么试?”

“我出一道题,将一张丈宽丈长的纸折叠一百次,谁能办到,我赏他一百金,你再赏他一百金。若是思考的,可以留任察用,若是马上抢着尝试的,这些人不能再用了,若是说不可能的,那么跟我后面培养一段时间,就可以重用。”

“胡说……”本来李崇矩想说这岂不容易折叠!不是小纸,长宽达到一丈的纸多大面积了,但宋九说抢着尝试的就不可以再用,因此后面的话闭上嘴巴。

赵匡义站在边上默想,道:“守则,你就试一试。”

李崇矩狐疑地看着宋九道:“真有人成功,你不要哭啊。”

皇上就赏你那一百金!

“放心吧。”

李崇矩将宋九的话在铁案里重新说了一遍。

果然骂声响起一团,骂宋九胡闹,只有一半人在沉思,至于说不可能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余下的纷纷要尝试。官员没有,他们要矜持自己的身份,主要就是小吏。

李崇矩吩咐人拿来一张大纸。这时代的度量衡不标准,纸张生产也不标准,有的大有的小,拿来一张大纸,让一个役作量好裁减后放在地面上,抢着走过来一个小吏,开始折叠,仅是一会功夫,他额头上汗如雨下。

第157章 劲弩(上)第340章 官家的妙算(下)第160章 提亲(上)第223章 谁敢惹(上)第215章 贺礼第439章 神的黄昏(八)第388章 新人第296章 卢宋会(上)第343章 矫正(上)第55章 爹爹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267章 海货第33章 始识第366章 幕后者第329章 毒狐第243章 插花第242章 抚桑第227章 双子星第220章 夜宴(五)第191章 女人第164章 新知州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193章 朝会第311章 同病相怜(上)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326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第270章 危机第160章 提亲(上)第255章 两知州(上)第86章 巡察(上)第50章 火花四射第196章 国舅(下)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252章 宝宝第348章 必死(下)第525章 选择题(下)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217章 归来(上)第318章 摇摆第420章 飘摇(上)第45章 折纸第437章 神的黄昏(六)第129章 雪话(下)第23章 父辈(上)第479章 不动如山第357章 想家的人(上)第524章 选择题(上)第250章 暖冬(中)第233章 千古遗恨第49章 盛况第95章 一把手的问题(下)第365章 唯快不破第485章 南方(上)第13章 从此醉(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285章 论语第304章 打猎(下)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392章 打脸(下)第388章 新人第528章 黑土地第216章 夜宴(一)第27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中)第215章 踢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254章 妹妹找哥泪花流第159章 核心第285章 论语第153章 烧酒会(下)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382章 中策(上)第270章 危机第284章 春闱(下)第292章 小鱼(上)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412章 铁血之路(十二)第134章 荒野(下)第496章 真三司使第129章 雪话(下)第38章 信(上)第474章 背嵬第135章 夜战第443章 高处不胜寒(上)第115章 流民(上)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197章 草帖子第513章 寓言第327章 一个人的战斗(下)第180章 开业(下)第373章 原因第346章 轻敌第70章 神奇(中)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221章 夜宴(六)第180章 开业(下)第68章 第一个上钩的鱼第519章 景德第71章 神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