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真相

“若论大度,我不及吕端吕蒙正远矣。但我也不喜那种只想做老好人,唯唯诺诺式的大度。”宋九突然没头没脑说出这句话,让柴禹锡、向敏中与赵镕莫明其妙。

宋九又说道:“不过我更反对那种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攻击。两府这几年皆有些失控,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与此两种不无关系。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三人听明白了,这是说给柴赵二人听的。

宋九来到西府,柴赵二人很老实。

可是宋九却不安心。

有一种笑叫笑里藏刀。

有一种蘑菇叫秋日小圆帽。

有一种蛇叫土地蛇。

西府有许多公务,大多数能公开,可有一些却不能公开。就象上次的计划,西府人选换来换去,特别是为了争权夺利产生的调动,一度让宋九十分担心,省怕有的人不知轻重泄露出去,大事休矣。

特别是这个赵镕。

他为了上位那才叫不择手段。

对自己越恭敬,自己越得小心。现在回来了,立功回来的,又是主动要求去西府。西府不象东府,兵权三分,西府与地方以及三衙,西府决策军务,但没掌兵权,三衙有掌兵权,但没决策权,地方有兵,可兵都是分散着的。权利最大的一次就是宋九下去的那一次,有权调动河东驻兵,同时还能权宜地下令河北与西北驻兵。可这个时间段很短,只有用兵时才行,若是平时就下令,恐怕赵匡义未必开心了。

但就是西府,难道不忌惮吗?

自己不是无为而治的王显,那怕呆十几年也没关系。

无为不好了,有为也不好。

特别威望越重越是坏事。如曹彬,他怎么下去的,似乎就是眼前这两人弄下去的。

戒告一下。国家还没有平安呢。辽国那边不知道什么情况,巴蜀又不知道乱到什么时候。熬过去了。即便退也可以退了。但就是退,也要学张齐贤。

人家是豪男,自觉,不对了,俺自己退。省得一头灰。

若是赵匡义知道宋九是这样的想法,能用玉玺往他头上砸。

都是聪明人,一听就懂了。

宋九这才徐徐下值。

回到家中。一家人开心地迎出来。

张齐贤是大宋豪爽男,宋九是大宋好男人。有许多人也因此讥讽宋九,不过大宋愤青男王禹偁对宋九很钦佩,特别是宋九的平易近人。不讲架子,可这个愤青命运很悲催……

不过今天潘怜儿的神情有些古怪。

宋九看着妻子。

潘怜儿低声说道:“官人,京城里传闻官人杀戳太多,以至家中多是女儿。”

玉苹年龄大了,大小苏却是风华正貌之时。在河东先后给宋九又生了两个女儿,宋大双,宋小双。用人丁单薄,不能攻击宋家的。并且宋家保持着“晚婚晚育”的好传统,几个孩子都平安地长大。在这时代几乎就是奇迹。而且宋宝在西北又给宋九带来一个孙子与一个孙女。

但还是让人找到了借口,就象韩愈所写的《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周文王是好人,所以子孙繁荣昌盛,据传有一百个儿子……

宋九家子女多,可多的是女儿,而且是超级“陪钱货”,于是给了一些人攻讦的理由。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除非我急流勇流,那么马上舆论就会交口称赞了,但可能吗?”

玉苹在边上笑。

就是宋九想退,皇帝会同意吗?况且宋九又不是六十七十高龄,凭什么退啊?

“我担心玉儿。”

让宋玉下南洋去磨砺,潘怜儿又赞成又害怕。看到宋宝成长起来,潘怜儿颇是心动,并且宋宝在下面做得很好,赵匡义下诏调到秦州时,百姓写万名书请转运使留请,又呆了一年多后,赵匡义又下诏调到邠州,但这一回是知州了。百姓再次留请,但这一回宋九没有同意了,写信给儿子,马上走!

父子二人威震西北,是美名,但弄不好也是祸事。

宋宝这才悄悄离开灵州,去了邠州。

可能宋宝永远达不到宋九的高度,但他某些作风颇有宋九风采,小心谨慎,勤奋努力,这一辈子在仕途上也不会太差了,最少比几个舅兄要强。

如果没有在海外磨砺呢?

然而海上风险太大,就是到了南方也未必适应那种天气,所以潘怜儿一直焦心挂肚。

特别是这个谣传出现后,若是宋玉在回来的路上出事,那更坐实了这种谣传。况且与高家也约定好了,等到宋玉回来,鱼娘出嫁。

“海上虽有风险,但这些年来出过多少事故?想一想替朝廷押运税粮的荆湖厢兵吧。若是你担心,莫要忘记,我家与你娘家在海外有二十多艘船,那些人也是人,那么会给坐实了别人的口证。”

潘怜儿不语。

丈夫意思她懂的,想要士兵不怕死,做为主帅第一个就不能怕死。因此每次作战时,丈夫那怕不指挥,也站在前线。

想要下属清廉,自己同样要带头清廉。

如果影响深远,象李广带的兵虽悍战可目无纪律,程不识的军队就军纪森严了。

不过……

“都回来了,再说这些何用,当初还不是你同意的。不做事便罢,一做事就会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比如宋家门丁单薄,于是潘怜儿当初很急,有了两个儿子,还要纳妾。相信纳妾纳得多,潘怜儿多少也不高兴。然而怕人说闲话儿。玉苹也是如此,所以当初南下时。才被几个太祖父欺负。明明不高兴了,几个异母兄弟掳到宋朝,依然央请自己花了一些钱。在开封郊外买了一些地,置办了一些房舍。用以安顿他们。

也不能不尊重别人的意见,可尊重不是完全听从,那是没长脑子的表现。

但宋九也在纳闷儿,这个谣传是谁发起的?

大苏端上菜。

宋家养了不少人,但关系有点复杂,很难说他们是家丁,还是侍卫。可能僮客奴仆,或者客气地说法,傔客。男子多是保护宋家,或者随宋九南下北上。女子宋九让她们出去做工,替儿女们攒一些钱。包括郭二他们死了,这些妇孺宋家继续收留着。

实际多半是以前雇佣的老人,然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宋九基本用的就是这些人,后来没有雇佣新人了。有时候他们也主动做一些家务,如打扫卫生的什么,或者做一些粗活。家中带孩子,做饭菜。洗衣服,就是李婆婆,以及后来雇佣的两个妇人。玉苹与大小苏回来了,李婆婆也老了。大小苏便主动顶替李婆婆做一些家务活。

饭菜很可口。

四月天气始热,晚风吹来习习的月季花香。

宋九呷着甜酒,边逗弄着几个小女儿,忽然一个黄门到了宋家,让宋九进宫议事。

石普等人风尘朴朴从辽东回来了。

……

“臣有付陛下重托。”石普道。

这次与前几次不同,虽然也败了,也必然败,就算石普有完颜阿骨打的能力,他不是女真人,没号召力。主要是乌玄明能力问题。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又是最强契丹,女真必然会败。但以前无论怎么败,总保住了一些家底子,随后又东山再起。但这次不同,全部打残了。让辽国杀的杀,降的降,逃的逃,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女真对辽国牵制作用有多重要,石普是知道的,况且为了这个女真,朝廷前后投入多少钱下去!

“石将军,你将详细情况说一说。”

“可恨乌玄明!”石普咬牙切齿地说。若非可能还会用到这个人,石普在船上就想将乌玄明推下大海去。

石普将真相徐徐说出。

究竟朝廷要做什么,石普原先还真不知道,但下令让他蛊惑乌玄明出重兵于辽南。

开始是好的,那怕就是耶律休哥来了,石普同样将他击败。

但后来情况就不同了,听到萧燕燕举全国大军来伐,石普知道女真人肯定不支,于是相劝乌玄明,勿要再攻打东京城,急速向北退,那么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能迅速撤回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后,非是远征,那么就可以调集更多的战士。可能若是听石普的,不仅能给辽军重创,逼迫辽军撤回,最少也让辽军吃大亏,不会灭掉所谓的渤海国。

然而乌玄明不听,认为以前能拿下东京城,现在连东京城都没有拿下,如何撤。况且此次南下,多次大捷,未必会败。实际他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恢复渤海国的盛世。

某些时候他连宋朝都渐渐不放在眼中,况且是石普。

然后在东京城下惨遭失败,逼迫乌玄明只好撤军,但那时太迟了,让辽军堵在银州,前后夹击,虽然女真人的凶悍,杀伤了许多辽兵,可最后却失败了。乌玄明带着惨兵败将逃回黄龙府,再次遭到两军夹击。于是再败。可那时逃回兀惹城,非是原先撤回兀惹城。辽国十几万大军随后扑来。

乌玄明败得那么惨,又是一个部落联盟制度,一些部族纷纷倒戈,虽然有的部族英勇反抗,数役下来,一度杀伤辽军几乎能接近十万人。不过内忧外患之下,节节败退。并且辽国这次下了狠心,对一些反抗的部族进行了屠族制度。乌玄明只好仓皇地随石普逃到宋朝。

赵匡义大怒:“召乌玄明觐见!”

想责问乌玄明凭什么不听宋朝的话。

宋九拉住赵匡义的手说道:“陛下,石将军愧疚,非战之罪。即便是用了一些钱,然而值不值?”

不是值不值,太值了,就凭借这次风计划顺利完成,仅是辽东就杀伤了近十万辽军,就远远超过这个投入了。想一想宋朝那一次战役所花的钱帛,就是大捷的唐河之战与徐河之战,赏赐抚恤的钱帛也足以支付起这些年对辽东的支持。

宋九又说道:“他们终是野蛮女真人,哪里有这个远见呢。”

他本来想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那置折家与王家于何地。还是要怎么看。

古今往来,中国一直在养白眼狼,多得数得不胜数。

甚至美帝也养了一些白眼狼。

因此又说道:“外族无论忠叛,没必要太介意,总之,朝廷以后一定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一切为了壮内,若无壮内的需要,没必须为了所谓的万邦来仪,而耗内壮外,那么早晚会成国家的危害。”

赤裸裸的务实思想,功利主义!

“再说,万一他还有用场呢。武力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怨恨辽国的女真部族还有不少,乌玄明父子以后依然会有作用。”

赵匡义这才冷静下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相互利用关系,难道宋朝当真不顾自己的国家,硬扶持乌玄明成功建起新渤海国吗?

石普道:“宋九说得对,侯中勋他们做得很不错,虽然极个别人开始傲慢,但在这些学子与小吏带领下,辽东欣欣向荣,他们也深受各部族百姓的爱戴。可惜了,那么好的地区让辽国得到了。”

侯中勋他们做得不错,朝廷也没有亏待,国家缺的就是能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官员,这几个学子与小吏回来后,立即授予各个官职,有知县,也有各州的幕职官,虽多是边区州县,但陆续得到任命,成为国家的正式官员。而且只要不犯严重错误,这个履历很辉煌的,以后上位会更快。

不过宋九倒是不在意这个。

书院子弟出现不少优秀的官吏,不说他在,就挡住了这些学子的前程,若没他在前面做盾牌,几个官员渠道的群体中他们是最弱势的。这些年的沉淀会起来很好的积累作用。一旦宋九退下去,那时候这些学子官吏就会强势的崛起。除非后面那个皇帝象赵佶一样的昏庸。但相信这不大可能。

他又说道:“无妨,与你想法不同,我反而渴望辽国人这样做,也许粮食多了,以后能丰衣足食了,说不定会使百姓数量急剧增加。但是论富庶,他们如何能及我朝中原?论勤奋,能及汉人勤奋?相反的,从马背走下来,只能与我朝比拼经济人口与内治,那个辽国还让人害怕吗?”

赵匡义额首。

宋九担心不无道理。

但眼下国家还有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赵匡义想到是宋九的好处,而非宋九的“坏处”。不过宋九的易于满足也是一个因素。真要宋九做宋朝的诸葛亮,等着瞧吧。

并且莫要小视了宋九,宋九对赵匡义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对官员优劣更重视,对百姓更关爱,至于开拓进取,史上赵匡义这一条始终没有做得差,就是方法不对。看上去的保守,那是困于西北,北伐打一次败一次,但始终没有懦弱过。

赵匡义道:“石普,此行辛苦了。”

“为了陛下,臣愿肝脑涂地。”

赵匡义这才看着宋九,也是他将宋九喊来的真相,道:“辽国虚弱了。”

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162章 提亲(下)第370章 势不两立第11章 师规第230章 王者之城(上)第515章 捉猫猫第301章 高下(上)第265章 折腾第21章 麻烦来了(上)第158章 劲弩(下)第37章 果子(下)第198章 插钗第448章 南方有风第170章 巫蛊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46章 正八品第343章 矫正(上)第271章 前兆第465章 很短的飙风(上)第441章 妖星(中)第500章 破骑军第303章 打猎(上)第458章 朔州之战第28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下)第494章 朕累了第278章 公主(下)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519章 景德第429章 乌鸦嘴(下)第317章 学问第24章 父辈(下)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125章 妙不可言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78章 孤家寡人第161章 提亲(中)第104章 太不现实了第425章 上位(上)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216章 惩戒第51章 负荆第260章 保护(上)第3章 好戏第446章 野望(上)第247章 官家的妙算(中)第315章 脱变(上)第287章 春行(上)第317章 学问第272章 伐第84章 夜郎(下)第499章 示弱第63章 可怕的学生第521章 无耻第224章 皇后(下)第38章 信(上)第275章 反击(下)一百零五章 秋实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71章 神奇(下)第17章 约战(下)第170章 巫蛊第239章 太监国度第143章 事了(上)第502章 黎明第238章 宋无敌(下)第114章 教材(下)第483章 奇葩(上)第470章 将功折罪第506章 残忍的计划第256章 两知州(下)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19章 五字第447章 野望(下)第278章 公主(下)第360章 小把戏第118章 三肥土(下)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273章 中伤第64章 糊涂第127章 庙还小第210章 钱啊第214章 肥羊(下)第504章 开始了第29章 这世界太危险(上)第504章 开始了第179章 开业(中)第290章 郭成仪(下)第342章 亲事第222章 低产时代第329章 毒狐第306章 不杀人第501章 相轻相攻第466章 很短的飙风(中)第267章 海货第323章 天下第一书院第491章 狼来了第300章 爱情问题(下)第49章 盛况第261章 保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