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生大厨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推荐票票杀回去啊!!!)-

“卯时已至,晨光微曦。天色阴晦,出门带伞……”

第二天一早,带天气预报的叫醒服务如期而至,据说今天是个阴天,有可能下雨。但陈希亮在简单吃了点粥以后,夹着伞出门去了。

临走前他给陈忱留下一百文,作为兄弟四个饭钱……钱显然给的有点多,但他更担心孩子们吃不饱。

自然还不忘嘱咐陈忱,好好看弟弟们读书,他晚上回来要检查。

他一走,陈恪便问二郎:“你看,能要回多少来?”“不知道……”陈忱已经习惯弟弟跟大人似的说话:“你觉得呢?”“我猜要不回仨核子俩枣来。”陈恪无聊的翻动着书本道。“仨核子俩枣?”陈忱有些发愣,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道:“不至于吧。”“怎么不至于,以大伯那操行,能要回来的账,怎么可能给我们?”陈恪撇着嘴道:“肯定都是些呆账、烂帐……哦,就是要不回来的账。”“未必吧。”陈忱拍他脑袋一下道:“爹爹能要回多少来,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你要是背不出《孝经》,肯定是要挨打的!”

“别打头……”中午时分,外面天阴得更厉害,但雨还是没下。

背了一上午书的陈恪,站起来伸个懒腰道:“快十一点……呃,午时了吧?”

“差不多,”陈忱也在看书,抬头望望陈恪道:“出去吃饭吧?”

“还是省省吧。”陈恪挽起袖子道:“我来做。”

“你会做饭?”要不是样子一模一样,陈恪简直要怀疑,这是不是自己弟弟了。

“废话。”陈恪给他个白眼道:“要不要学两手?”

“呃……要。”陈忱颔首起身,两个弟弟也要跟着起来,却被俩哥哥喝止道:“乖乖看书!”

~~~~~~~~~~~~~~~~~~~~~~~~~~~~~~

吃过午饭,终于下雨了,虽然不大,但细雨蒙蒙,很是烦人。天快黑的时候,陈希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陈忱迎上去,见父亲一脸的阴沉,连问都不敢问,只是接过伞道:“爹,吃饭吧。”

“哦……”陈希亮先是随口应一声,接着抬头惊讶道:“你做的饭?”

“我和三郎。”陈恪诚实道:“我打下手,三郎掌勺。”

“你还会做饭?”陈希亮惊讶的望向三郎道。

“三哥哥中午就做饭了。”陈恪还没回答,小六郎便抢着说道:“还给我们烤过鸡呢。”

“唉,难为你了,三郎。”陈希亮不禁歉疚起来,他想起那间窝棚后面,有炉有灶,便以为还不到十岁的儿子,在那四十天里,学会做饭了呢:“不过也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见他错进错出,陈恪也就乐得不解释。

陈希亮本以为,三郎就算会做饭,水平也一定在自己之下,他都做好跑厕所的准备了,谁知饭菜一端上来,看到那绿油油的几乎保持了原貌,又带一层诱人光泽的菜肴,他就知道,自己拍马也赶不上的。

三郎是个食不厌精的饕客,也有一手上佳的厨艺,但在这千年前的厨房……且可能是全县最简陋的厨房里,也只能因陋就简,用昨日买回来的食材,粗粗炒了四个青菜,做了一碗鱼汤。

在他的思维中,青菜自然是用炒,因其作料最简单,唯油盐而已。陈恪从昨日买的物事中,找到了一小罐植物油、一小包盐……便信手炒了四个小菜、黄瓜、茭白、莴苣和芹菜。又将那两条小鱼细细煎了,加水熬成鱼汤,最后加上盐、撒上葱花蒜末,一道简单却又香气四溢的三郎鱼汤便出锅了。

二郎所谓打下手,其实就是一直在烧火,看到三郎行云流水的厨艺,觉着无比惊奇,见他将油盐大把挥霍,又觉着肉痛难耐,几次欲言又止。只是三郎一直在忙活,没看到罢了。

在儿子们的注视下,他夹一筷子黄瓜片,送入口中一尝,顿觉又脆又嫩、清香满齿,竟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这让他想起在京城时,被富裕的同学请去大酒楼吃的炒菜,虽然各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考虑到出自一个十岁孩子的手,显然已经是个奇迹了。

“爹爹,你咋哭了?”小六郎好奇的问道:“不好吃么?”

“好吃,好吃,太好吃了。”陈希亮擦擦眼角,朝儿子们不好意思的笑道:“没想到能尝到汴梁的味道……为父有些感慨了。”

“呃……”三郎有些搞不懂,不就是炒了几盘破青菜……而且油温达不到,色泽、味道、口感都极其一般,怎么便宜老爹跟吃了‘黯然销魂饭’似的?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子女做饭,父母如此幸福’?也不像啊,陈希亮似乎只是对菜品有感而发……想到中午,三个兄弟也是赞不绝口,说从没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他觉着,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调动深处的记忆,他惊讶的发现,在三郎生命的十年中,竟然一次炒菜都没吃过。在三郎的印象中,做菜便是煮菜,因为只用煮和炖的……

他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炒菜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和后世的欧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炒菜,但在北宋,这被当作一种独门绝技敝帚自珍,仅限于顶级的厨师掌握。或者说,谁会炒菜,就是最顶级的厨师,都被汴梁中的大酒楼、达官贵人们宝贝似的捧着……南渡以后,才慢慢在民间流传开来。

因为宋代饮食的最高境界,讲的是‘色、香、味、形、名’俱全,但凡能跟这五项都沾边的,便可称为名菜了。

在所有烹饪方式中,无疑只有炒法能轻易实现前四项,而前四项有了,自然有无数骚人争着奉送第五项。

所以炒菜这门技术,就像所有顶尖的技艺,严守着传男不传女的信条,仅限于京城的厨师世家掌握,也许成都也有三两个能炒菜,但像青神县这样的小地方,是决计不会有的。

因此现代人到了宋朝,其实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厨子……

~~~~~~~~~~~~~~~~~~~~~~~~~~~~

感动了好半天,陈希亮才擦擦泪,问三郎道:“你怎么会炒菜呢?”

“呃……”三郎心说:‘我怎么就不会呢?’当然,还得一脸茫然道:“也不知怎么着,就会了呢。”

“看来真有传说中的无师自通……”陈希亮不禁感叹,后半句却没说出口:‘莫非我儿注定是个厨子?’

吃完饭,天也黑了。陈希亮到处找物件找不着,随口:“谁见油罐子了?”

“在厨房。”陈忱说着,跑去拿回个陶罐儿来。陈希亮开口一看:“怎么少了一块?”

“被我炒菜用了……”陈恪又是没想到,宋代的植物油竟也然是灯油,有些惴惴道:“很贵么?”

“一百文一斤,七十文一罐,能用五天,算是很便宜了。”其实本可以用八天,但陈三郎油煎油炒的,一下就用掉三天的量。虽然对一顿饭吃掉这么多油,很是肉痛,但陈希亮一点没表现出来。在他看来,孩子能主动承担家务,就是责任心的体现。往大里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只应鼓励,而不能打击。

陈希亮把灯油注入油灯中,再用灶中的余烬点亮灯芯,屋里便生成一团橘黄色的光。他坐在灯下,开始检查孩子们的功课。

先从小的开始,六郎的课本是《杂字》,这是孩童启蒙的识字读本,与后世宋明时,以《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上来就灌输礼教思想的教材,为孩子启蒙不同,宋人是用《百家姓》和《杂字》的,因为读书识字,虽说以科举为最高目的,但绝大多数孩子,毕竟没有高中的可能。所以在识字同时学一些实用知识,才是正理。

《杂字》就是这样一本书,它开篇名义道:‘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要记日用帐,先把杂字观。”后面便从农事说到饮食起居、男女婚嫁、工商算筹,从而把一些常用的字词包罗进去。孩子识字的同时,也完成了最基础的素质教育。

陈希亮把要六郎识的字,打散了顺序写出来,六郎很是聪慧,不怎么费力就全都认出来,自然得到父亲的表扬,但又同时宣布,明日的识字量翻倍……六郎刚乐开的花,又萎靡下去。

接着是五郎的功课,这孩子一脸的苦大仇深,就是从读书开始的。他好像跟书本有仇,从年前就在背《千字文》,现在还是《千字文》,颠三倒四背不过。

好在陈希亮对他的情况很了解,只求他能多识字,明事理,又担心逼迫过度,使他厌学,所以也不急躁,只是很温和的提出了勉励,要他继续用功,明天再来过。

最后轮到陈恪,他的课本是……《孝经》。

---------------------------分割--------------------------

对说上东西进行反复查证,确认不是胡说八道才写出来,结果到了现在,抱歉抱歉,晚上的更新不会晚……

又被挤出榜单了,同志们投票杀回去啊!!!!!

第353章 单刀入敌营(中)第224章 违章建筑第371章 狗急跳墙(上)第192章 璇玑第342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10章 人要有文化第294章 港口之争(中)第98章 你敢杀我?第273章 回应第134章 合谋第308章 状元见状元(中)第376章 曝光(上)第292章 受降(中)第326章 哀莫大(中)第256章 一群逆天贼第361章 人选(上)第320章 苏家进京(下)第57章 送别第285章 献土(中)第295章 国际骗子(下)第80章 岭南乱第103章 西南无战事第379章 白虎堂第146章 营救第255章 不屈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上)第335章 花好月正圆(中)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中)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58章 决堤(上)第356章 制科考试(上)第138章 雨一直下第335章 花好月正圆(下)第147章 老巢第282章 段氏(中)第21章 传说中的神技第304章 虚张声势(中)第120章 误入藕花深处第333章 大师(上)第325章 丑闻(中)第378章 宾天(下)第113章 一赐乐业人第361章 官司(下)第240章 礼物第247章 新春第27章 炼狱的开始第330章 龙昌期(上)第190章 富可敌国第3145章 返京(上)第231章 买扑大会第136章 一个黑帮分子的自白第327章 于心死(下)第365章 齐王殿下(中)第253章 古文第326章 哀莫大(上)第256章 一群逆天贼第307章 燕云(中)第111章 后娘第178章 秋闱第37章 新火第55章 恶霸第376章 曝光(上)第316章 重逢(中)第365章 齐王殿下(上)第302章 状元岛(上)第93章 天听第159章 水漫开封第305章 谈判(中)第358章 日食(上)第163章 特立独行第317章 小妹进京(上)第188章 弥赛亚第28 九章 无耻的小陈(中)第301章 全民偶像(下)第302章 状元岛(下)第153章 宰相的念头第217章 壮士断腕第363章 凯旋(中)第66章 重宝第335章 花好月正圆(中)第332章 经筵(下)第321章 点兵(上)第356章 制科考试(下)第54章 西昆和太学第176章 罢相第322章 大宋禁军(下)第81章 宿命的相遇第245章 熬过寒冬第277章 东华门外,状元唱名!(下)第37章 新火第294章 港口之争(上)第157章 柳老太爷的刀第343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下)第226章 巨资第279章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上)第198章 一切从这里开始第68章 师表第102章 杨家将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57章 祥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