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春(下)

当然,这么大的国家,不可能只围绕帝王家事打转,这个春天里,还发生了很多很多事。

首先是经过激烈的争吵,河工大方案终于确定下来——在赵宗绩、欧阳修、陈恪等人的反复强调下,大臣们终于认可了,黄河之所以常常决口,是由于过多的泥沙沉淀在河身之中,使河水愈来愈浅、河床愈来愈高所致;若听任黄河下游分作北流、东流两股,则两股河水的流速必然都较缓慢,泥沙的沉淀必然就越多,灾祸由此生焉。

因此,最坑爹的二股河方案被废了。但赵宗绩一派坚持的黄河北流方案,却不可能成行。一来,牵扯到对辽国的防御,宋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不敢与契丹人共有天险。二者,黄河北流,还会导致汴河缺水,危及京城漕运,所以就治河来说,最正确的北流方案也被否决了。

于是堵塞北流,全力疏浚东流,便成了唯一的方向,但具体如何施工,还是免不了激烈的争论。

这时候,赵宗绩的援军到了——嘉佑二年的进士们,终于结束了三年外任,大批官员回京任职……有的是通过了馆阁考试,有的是直接被调回京城,在各部院任职。

这些回京官员的人数在七十八人,创下了历届新高。究其原因,一来得益于欧阳修当年贬抑太学体,确实为国家选拨出了一大批人才。二来。是官家和富相公有意而为之……

这些人里,大半出自于嘉佑学社。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趋炎附势。投入了赵宗实的怀抱。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支持赵宗绩——这自然离不开章惇等人多年来的积极奔走联络,把他们大都发展成了新学党人。

对于自己的地里。长出了别人的庄稼,陈恪也只有采取默许的态度,谁让他也是嘉佑二年进士,哪有资格让同年投靠?

反观人家王安石,是嘉佑二年会试的主考官,虽然宋朝严禁搞门生、座师那一套。但陈恪他们谁私下里见了他,不得尊敬的称一声‘老师’?

而且王安石养望多年,已经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他的新学不仅已经体系完善,在政务上也大有建树。

在地方上时。他无论何处为官,都能治理的五谷丰登、夜不闭户,还大胆创造了‘青苗钱’、‘水利法’等善法,为百姓所感激,为公卿所称赞。每每离任时,必有万民相送之景。

到三司才半年时间,王安石又说动朝廷,推行了茶法改革。

以往朝廷对茶叶采取包税制,将专营权卖给大茶商。大茶商们包了茶叶销路,不论茶叶质有多次。甚至掺上草叶作假,也不愁销路,因为百姓从别处买不到茶,自然只能高价买次茶。

这样的结果,就是百姓受损,朝廷挨骂,全便宜了那些大茶商……当然,也肥了有司的官员。

如今在王安石的推动下,官府废除了榷茶之法。改向茶场收取茶税,允许百姓可以南来北往,自由贩运茶叶。结果半年之内,茶叶的价格跌落了一半,质量却比原先好了太多,销量自然激增。

而朝廷的茶税,居然比原先包税时,多收了五倍。从二百万贯,直接涨到九百八十万贯!令官家和相公们对王安石刮目相看!

虽然言官们弹劾他对茶场盘剥太重,但赵祯命人走访京畿、湖南一带的茶场,茶场主们却普遍反映,现在的负担比原先轻多了,可见茶税改革的必要性。

自然,大茶商们都恨不得扒了他的皮,那些指望着茶商孝敬的官员,也气得直骂娘。

但从监牢中放出来私茶贩子,感激王安石,他们到处传颂他是圣人再世;年轻的官员们更是佩服王安石,认为他有不畏强权之心、回转乾坤之力。这让章惇的工作异常简单,几乎不需要多费口舌,就能让那些嘉佑学社的同年,加入到新党行列,共创中兴大业。

当然,陈恪毕竟是嘉佑学社创始人、那一科的状元、以及同年中官职最高、与赵宗绩好得可以穿一条裤衩的家伙,所以大家还是以他的马首是瞻……打个比方,对这般同年来说,王安石是老师,而他是班长。

不过陈班长可不是那么老实的家伙,在这个班里,他的死党可不少。除了一干同乡外,还有曾家兄弟、郏亶等人,当老师和班长发生冲突时,会帮着班长一起揍老师的……

好吧,这都是题外话。

回到正题上,陈恪将郏亶等人推荐给了赵宗绩。郏亶是个水利天才,这三年来,又一直在河北路做官,他利用空闲时间,沿着二股河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对于如何修河,早就胸有成竹。

在郏亶看来,最正确的方案,自然是大河北流,非要东流是要出大问题的……陈恪之所以知道,现在东流的河道,乃是汉朝故道,就是郏亶考证出来的。

但河工从来不是单纯的工程问题,现在只能大河东流,郏亶自然要尽力补救,使这个方案也勉强可行。

有了郏亶的技术支持,赵宗绩在随后的朝议中,自然显得很是在行。

当时,朝中的主流意见,是在修好东流的堤坝后,便马上堵塞北流,使黄河全力东流,这样整个工程耗时半年,所需民夫在三十万之数,应该超不了预算。

最重要的是,下半年就能大功告成,不至于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作为主流意见的代言人,赵宗实便全力支持这个方案。

但赵宗绩连上六疏劝谏,他说:‘臣虑官吏急于见功,遽塞北流,恐劳民费财,不易成功。或幸而可塞,东流浅狭,堤防未全,必致决溢。如此虽除西路之患,而害及东路,非策也。宜专护上约及二股堤岸……这就是郏亶提出的‘渐进增水法’。’

直白说来,就是在二股河以西置上约……‘约’就是堤……以减少北流水量,增加东流水量。等东流渐深,北流淤浅,即塞北流,放出之前因为黄河北流,而倒灌的御河、胡卢河,以解恩、冀、深、瀛以西水患。

但是不能急,要缓缓图之,‘若今岁东流止添二分,则此去河势自东,近者二三年,远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冲刷已阔,沧、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减,可以闭塞,两路俱无害矣。’

这法子固然稳妥,但时间拖得太久,不为百官所喜。

但赵祯和富弼还是高度重视赵宗绩的话,把他叫到御堂,亲自垂问道:“若现在不趁着东流顺快而塞北流,以后河势改移了,怎么办?”

赵宗绩答道:“上约固则东流日增,北流日减,何忧改移?若上约流失,后果不堪设想,当尽力护住上约。”

“上约怎么保?”富弼问道。

“若是往年,确实难保,但现在我们有水泥混凝土,可经大水而无虞。何况上约在河边,任河北流,还怕不保;如过贸然横截,岂可保?”

赵祯点点头,他觉着很有道理,问道:“但若河水常分二流,何时会有成效?”

“上约若存,东流必增,北流必减;即使分为二流,不见成效,对国家也没有害处。为什么呢?西北之水,都到山东,所以为害大,分则害小。有些人急着要塞北流,皆为自身谋,不顾国力与民患!”赵宗绩愤慨道。

“防御两条河,劳费会不会太高?”赵祯遂问道。

“合为一,劳费自然加倍,分二流,劳费就会减半。如今减北流财力的一半,以备东流,不就行了吗?”赵宗绩答道。

“说的是,”赵祯点头赞许道:“寡人被你说服了。”说着看看富弼道:“丞相呢?”

“微臣也深以为然。”富弼恭声道。

最后,在赵祯和富相公的支持下,河工方案敲定为——修上约及东流河堤,待东流达到八分……还要自然达到,人为的不算……再阻塞北流,使黄河东流。

并任命赵宗绩知都水监,赵宗实提举二股河工役,一个管监理,一个管河工。

在官家看来,这样既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有什么问题又能及时报告,可谓万无一失。

赵宗实起先是不想接受这个任命的,一来河工向来是被视为脏活,虽然权力巨大,但儒臣避之不及……说白了,士大夫们是劳心的,拿拿主意可以,想让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吃住在河堤上,没门。

二来,虽然‘知都水监’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却能对河工进行审查干预,这让赵宗实有种,被赵宗绩骑在头上的感觉。

但他父亲留给他的谋士孟阳劝他,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官家的任命越苦越累就越不能推辞,这是塑造自己不辞辛劳、敢当重任的绝佳机会。

再者,提举二股河工役,掌管着几十万民夫,几百万贯的物料,乃治河主帅,而知都水监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监军罢了。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赵宗实这才欣然领命。

分割

求月票啊……(未完待续……)

第265章 榜下捉婿第280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上)第311章 伊人无觅(下)第99章 我敢!第297章 滇铜(下)第351章 冬(中)第15章 活在大宋第180章 应试之王第372章 似是故人来(下)第282章 段氏(下)第378章 宾天(下)第282章 段氏(中)第356章 制科考试(上)第317章 裁军起风波(下)第329章 皇家武学(中)第180章 应试之王第322章 大宋禁军(下)第271章 身毒道第362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中)第59章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第161章 理想第261章 判卷第357章 祥瑞(下)第21章 传说中的神技第129章 名人第209章 条件第340章 迟暮美人悲(下)第54章 西昆和太学第35章 给力!第238章 一切只是开始第298章 真相大白(中)第320章 空额(上)第288章 无奈的老高(上)第153章 宰相的念头第79章 岳阳楼第365章 齐王殿下(下)第275章 殿试(中)第305章 谈判(下)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中)第359章 说客(上)第362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下)第365章 齐王殿下(下)第277章 东华门外,状元唱名!(下)第361章 人选(中)第347章 态度(下)第331章 武学与武举(中)第334章 宜男花正好(下)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中)第6章 拼命三郎第156章 暖水瓶第11章 书生意气第275章 殿试(上)第308章 状元见状元第328章 七夕(上)第374章 好家伙(上)第376章 曝光(下)第224章 违章建筑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上)第362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体(上)第352章 和亲(上)第185章 投资第215章 星空第217章 壮士断腕第141章 天音水榭第362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中)第336章 为善政忙奔(下)第61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331章 武学与武举(下)第15章 活在大宋第349章 夏(下)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中)第288章 无奈的老高(上)第318章 云诡(上)第79章 岳阳楼第356章 制科考试(下)第344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上)第290章 西线无战事(下)第328章 七夕(上)第330章 龙昌期(下)第365章 齐王殿下(下)第276章 传胪(上)第320章 苏家进京(下)第161章 理想第195章 危局第303章 汴京春寒(上)第13章 青神县第349章 夏(下)第124章 更拉风的狄元帅!第108章 回归第208章 凡事总有例外第377章 黯然销 魂(上)第53章 打虎亲兄弟第二三六章第245章 熬过寒冬第309章 辽主(下)第197章 计将安出第343章 禽情只自迷(上)第356章 制科考试(上)第160章 狄青危局第95章 狄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