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昔日少年已成长

韩家,韩玉芝见老爸从门外进来,迎上前去问了好,便准备告退,回自己闺房。

韩立仁点头表示了,对这个幺女,韩立仁心疼之余,又觉得很无奈。两三年来,虽说到韩家来说亲的人也有,但那些人家又如何放在韩家的眼中?

女儿的婚事,已经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地步。实际上,目前幺女的婚事已经在京都中有不少议论了,上门来说亲的反而更少。

二子韩新勇考进士37名时,那段时间,京都对韩家有些新的猜测,倒是不少人上门来求亲。只不过,韩立仁觉得自家的地位会不会真有改变,是不是皇上对太子府的态度有了转变?

这份心疑之下,对女儿的婚事也在期待更好的人家。谁想,半年后皇宫那边并没有丝毫的迹象,太子府依旧一天比一天难过。

作为辅助太子的文华殿大学士,韩立仁在儒学上也是有一定建树的,虽说不能与同在太子府的张洪庭这样的大儒相提并论,他对儒学的解读和在实际中的运用,偏向杨盛文的主张。

有时候,想到杨盛文在位子上的那段时光,杨盛文虽说并不在太子府体系做事,可朝堂的工作和决策,对太子府的倾向是明显的。

而如今,太子府已经走到徒有其名,并没有半分实质的空壳子。这种状况,韩立仁的感受远比张洪庭等人要深刻。

近三年来,韩立仁也在努力着,用自身在儒林的一些影响力,试图让太子府在整个朝堂的影响力,稍微改善一些。只是,无论怎么做,都没有丝毫效果。韩立仁自然明白,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太子刘静的身体,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是一天天更糟糕。

太子的身体如此,无法承接大统,又如何让人看到太子府的希望?改弦易辙,那是很多人第一选择,为自己找更好的出路、更有远景的前程。

按说,韩家一门双进士,在最近几年中,儒林里也是有一些份量的。如果说韩立仁有意弃掉太子府而另投门户,是会受到欢迎的。

韩新勇在家,见父亲脚步沉重,似乎浑身都没力气的状态,明白父亲的心境。说,“父亲,不管怎么样,韩家会挺得住的。”

韩新勇两年前被任职,不过是一个八品的京官,钦天监主簿,这样的职位职能说普通。任职两年来,韩新勇也体会到在这样的职位上,想要有所作为,遥遥无期之感。

不过,韩家毕竟三个人在朝堂体系里,相互之间哪怕不能帮撑,各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总能够往下走。

韩立仁点点头,只是还在看着女儿的背影,这让韩家越来越尴尬的处境,也会让女儿未来与幸福越来越没选择的事实,让韩立仁不知所措。

韩新勇自然明白老爸的苦,一是太子府那边,很显然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太子熬过一天总有熬不过的一天。这样的一天一旦到来,韩家的处境会非常糟糕,可这时候又没有选择,不能主动。

另一个问题就是妹妹的婚事,想到这,韩新勇不免对杨家有些怨恨。要不是杨家,妹妹又如何会落到这样的尴尬的处境?

“父亲,妹妹的婚事还得看她的缘分,这也急不得的。”韩新勇知道这样的话,说出来毫无意义,但又能说什么。

“只是,苦了小幺。”韩立仁摇摇头。

“还不都是杨家给害的……”韩新勇抱怨一句,“不过,杨家那个书呆子,我看也毫无意思……”

“新勇,听说过《咏石》诗吗?”韩立仁沉默一阵说。

“嗯,听人说起。很不错的一首好诗。”韩新勇说着,将全诗念诵出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杨咏石的《咏石》诗,你知道杨咏石是谁吗。”韩立仁说。

韩新勇摇摇头,说,“据说是京都外传过来的,传得远,具体是谁做出来的,就不得而知。”

“这诗是某县学的夫子,在学考之际,临时出题。某秀才绕顽石一周,将这诗吟诵而出,才得杨咏石之名号。你说,这诗该是书呆子能够做出来么。”

听父亲如此说,韩新勇当即一震,说,“杨继业?”

韩立仁微微点头,长叹一声,也不知是感叹什么。杨继业本来与韩家有着最深的关联,可因为右丞相府被贬斥边关蛮地,杨盛文也是出于善意,才主动解除彼此的婚约。

按说当时幺女才十岁,另选人家婚配也当时,然而,这么多年来却一拖再拖,始终没有给幺女选得佳人。

近一个月来,韩立仁确实每天都能够见到太子,可他心里沉重。太子的状况越来越差,已经是风烛残年之际了。虚浮的身子,连抬手、说话都极为艰辛,每天坚持两个时辰处理太子府的事务,实际上,如今太子府又有什么事务要处置?

韩立仁也明白,太子如此坚韧地坚持,也是用这样的坚韧,不过是对外表示太子府还在。但这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太子府系的人,只要不想脱离太子府,对太子这样的坚韧,心中还是非常尊敬的。太子之苦,远比他们要苦,但太子何曾抱怨过一句?

那虚浮、惨白、汗流满面的形象,深深刻在太子府每一个人的心里,这也是太子府这边的人始终还在运转,哪怕实际上都已经没有什么业务、没有什么权力。

对于离开京都五年的杨家,韩立仁因为退婚的事,多年来再也没有关注过杨家的事情。可他也明白,杨家对于儒林的影响力,并没有韵味杨盛文离开京都而减少。

“杨继业十二岁考取秀才,但后来,一直未能参加乡试……”韩立仁将自己所知,告诉心气较高的二子,也是想让他从杨继业这受到一点刺激。

韩新勇站着,看向前方某处,不知要说什么才好。韩家双进士,确实让韩家有不小荣光,受到称赞。这杨继业的《咏石》诗,确实很了不得啊。可惜,杨家不是右丞相府了……

第478章 又受挫第523章 很懂世情第289章 抬价与竞争第381章 无需明证第515章 陈羽霏闹心第446章 筹划新粥场第568章 军营破第383章 逼 问第634章 老余找上门第317章 如何选择第72章 平叔现身第150章 骑兵突袭第383章 逼 问第38章 学内功第658章 陈老头第245章 鸦雀无声第223章 摊子大第639章 活不过三天第36章 选 兵第390章 奇袭见湖镇(二)第134章 生意要不要第598章 右相返京第628章 无路可上第488章 选择的机会第364章 倭寇来源第276章 旧诗铺垫第691章 什么来路第363章 刘府夜谈第709章 新仇旧恨第509章 校长人选第154章 朱成章和刘世博第708章 有多强第604章 观察敌情第190章 精锐之基第570章 命不该绝第310章 苏杭倭患第368章 张涛到杭第68章 决战起第703章 谁家相公第185章 同行同吃同睡第119章 高福高寿第62章 杀匪虎第100章 我们做第411章 王府军开拔第634章 老余找上门第206章 谢礼和情谊第327章 三品徐金胜第21章 再抄诗第684章 堵决口之策第611章 绝巅苏子第72章 平叔现身第252章 连遭失利第664章 杨妈的紧箍咒第651章 不欢而散第708章 有多强第170章 并肩而战第28章 酬 谢第214章 娶 你第277章 诵诗扬名第567章 鞑子增兵第20章 曲解经典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3章 看夜校第585章 刘铭回京第691章 什么来路第274章 身子麻第474章 少爷少爷第704章 安 睡第235章 乱了分寸第685章 抵达裕口县第169章 交战规则第606章 强攻唐家第585章 刘铭回京第707章 密 谈第108章 信任训练第634章 老余找上门第100章 我们做第297章 周新良主导此事第348章 了无踪迹第409章 沱田坳第249章 第一招第382章 枪来——第555章 追击与反杀第192章 挨家擒拿第600章 旅途戏乐第198章 降不降第365章 又得赶路第693章 按屋管理第687章 横肉男亡第534章 五义庄第303章 报 官第652章 新军之议第702章 佳人有染第474章 少爷少爷第340章 平时多流汗第371章 解愁一席话第557章 三面伏杀第636章 韩新勇的面子第662章 印象不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