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见学政

杨咏石这个名号的来有,当初府城学政吴金保是全程见证的,对杨继业有这样的才学和志向,当天就给了点赞。

到垣武城来,杨继业自然要拜见这一位大人。另外,酒楼求联的事情,如果请动学政大人过来,那些学子即使想闹事、不服,也不敢发作了。

先一天就投了拜帖,这些规矩,到垣武城来就更讲究一些。何况,自己与学政之间的关系并不深,唯有按照文朝的做法,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好感,才可能赢得对方的帮助。

还是带了杨忠、杨猛一起走,等到学政下班了,直接去家里拜见。轻叩大门,过一阵才有反应,门开了,见里面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人。杨继业忙作揖,说,“老丈好,学生杨继业,前来拜访学政大人,烦请通报。”

那人看了杨继业,年少英俊,一表人才,又穿了秀才服,自然不会怀疑是坏人。身后跟着的杨猛虽说高大,异于常人,但也看得出是少年。杨忠年龄大一些,三十多,也是精明灵活的人。

“杨秀才请吧,大人在会客厅等了。请跟我来。”

“谢谢老丈。”杨继业说着话,杨忠很有眼色,上前到老者身边,悄悄地塞一块碎银给对方,老者不动声色地收了。

同柳河县城那边不同的是,文朝上下,对于来客给红包的事情是比较普遍的。在柳河县城,杨继业去贾县尊那里,主要是给县尊大人送礼物,对衙役这些人就不直接送了。甚至去王府,还敢打上门,都是因为在县里而已,大家平时碰面,杨继业作为秀才,自然要确保自身的地位与威严。

到垣武城来,即使你是秀才,对周边的人而言,你依旧是边远蛮地之人,不会被人看得起的。门房没有收到好处,下次想要拜访,说不定就见不到学政大人。

老者得了好处,态度明显好多了。目前对与钱财什么的,杨继业这边不短缺,出手大方。

进客厅,见学政吴金保端坐在小桌边,杨继业趋步而上,边走边作揖,行礼。说,“吴老大人金安,学生杨继业有礼了。”

等杨继业礼毕,吴金保也站起来。面带微笑,说,“杨咏石来了,好好好,俗礼就免了。”

“谢谢吴大人,吴大人上次到柳河县对学生的栽培,学生终身受益,感念尤深。”杨继业很诚恳地说,对方能够将自己诗名挂在嘴边,那是帮自己传扬名声,是真正地帮自己。

吴金保昨天见到拜帖,对面前这个少年,也是有很不错的印象。主要是见证到《咏石》一诗的全过程,再加上对方年幼,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杨继业是右丞相杨盛文之幼子。

右丞相府这些年不在京都,但杨盛文在士林的影响力纵然减弱一些,却依旧有很大影响,毕竟是士林一派之魁首,这几年这一流派也有几个人冒出头,依旧无法超越杨盛文。

吴金保作为士林一员,对这些情况熟知,杨继业作为杨盛文之子,受到一些必要的关照,在他范围之内,吴金保是乐意的。

目前,京都是左丞相府朱子善位高权重,但只要的人也不可能一直在高位,而士林中的声望、地位,那是士林人心智展现,就为一个较长的时段,除非士林中有人在儒学上超越杨盛文,才可能让杨盛文的地位下落。

初见面的客气过后,杨继业见学政态度好,一挥手,杨猛和杨忠分别上前。杨猛端着两坛子,那是高度酒,可不容易得到;杨忠所带则是用彩布遮住,看不出里面是何物。

吴金保矜持一下,说,“杨咏石,这是何意?”

“学政大人,”杨继业面带微笑说,“两坛酒水,表达学生对大人栽培的感恩之情长长久久。还请大人不嫌弃才好。”

吴金保听了,倒是觉得不错,笑着说,“杨咏石,你这话说出来,可不像读书人了。”

“大人,文士高雅,自然少不了酒和茶相佐。”杨继业继续说,“我听到一句话:诗酒传千古。唐朝大诗家诗仙李白,哪一首传诵千古的名篇,不是在饮酒之后所得?大人,您说呢。”

吴金保对于杨继业送两坛高度酒,自然明白这是珍稀之物,心里高兴。当下呵呵呵地笑一声,手虚指着杨继业,说,“好,我就谢杨咏石一番诗心。”

随后又指了杨忠放下的东西,不说话。杨继业也明白,吴金保这也是因为给自己脸面,不然,假装不知送这些礼,陪着说一阵话,然后端起茶杯送客,那天也不能不走。

杨继业站起来,先对吴金保告一个罪,才走到桌边,将红布遮掩的物件打开。是一有三个宝砂的朱砂石,这样是一个稀罕物,价值不好论高低。

这种东西,遇上不识货的,那就是一块石头。遇上识货争购的,价格就可能给得很高。

杨继业将红绸子拿走,朱砂石显露出来。特别是三颗宝砂有机地组成一个图案,非常吸引眼目,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东西。

“大人,这件物品是受人之托,带到大人面前。想请大人帮一次忙。”杨继业边将荣盛酒楼要征联的事情说了,酒楼那边对于对联不懂,想托请学政帮忙评判下联是不是比肩上联,这也是一件雅事。

“万两银征下联?”吴金保说。

“大人,这个事情在垣武城已经传开。荣盛酒楼是柳河县城那边一家人开的,我与他们也是有些往来。他们不敢亲自来请大人,学生厚颜相请,望大人成全这一雅事。”

“这会是什么样的一联?莫非找到千古绝联?”吴金保作为士林一员,对这种绝联是非常有兴趣的。

杨继业摇摇头,说,“大人,荣盛酒楼已经将上联封存,不肯透露。我想,到明天他们会挂出来的。”

对于酒楼的运作手法,吴金保不会看不出,但征联的做法,也不是第一家。

见学政应下来,杨继业表达了感谢。说好明天过来接人,随后谈一些读书、科考的事情,就告辞走了。

第12章 讨价还价第32章 萝卜干第162章 杨猛拼命第587章 知与行第691章 什么来路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230章 求 宝第637章 韩新勇的猜疑第666章 父子论兵第225章 看不透第381章 无需明证第54章 逃得掉吗第422章 张靖海去当兵第625章 金银不用给第320章 杨继业求亲第467章 方家之谋第233章 嫁或破家第173章 冲上去第385章 证据确凿第245章 鸦雀无声第289章 抬价与竞争第609章 田雄邦的围困计第94章 应对问答第554章 留火种第518章 美人恩第688章 当断得断第150章 骑兵突袭第655章 胜三杰第60章 大火阻路第199章 关岩山寨第671章 十万人为根基第512章 见老爸第604章 观察敌情第390章 奇袭见湖镇(二)第154章 朱成章和刘世博第495章 书堂选址第384章 批条在谁手中第63章 一路冲杀第570章 命不该绝第263章 秋试三场第652章 新军之议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253章 荣盛镖局第664章 杨妈的紧箍咒第483章 全 灭第257章 轻松胜出第44章 一幅对联第155章 隔空喊话第625章 金银不用给第250章 告官府衙第336章 杀 贼第45章 各自的防备第511章 白素梅进杨家第167章 谁出战第180章 送走恶客第1章 穿杨箭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113章 产业规划第203章 山寨储仓第158章 逼反蛮族第176章 暗器扑面第284章 孙大炮第401章 大儒登门第243章 争 辩第333章 杨咏石的曾经第144章 小王爷读书少第358章 势如破竹第56章 各方反应第700章 陈羽霏的消息第360章 覆 灭第179章 讨要战马第13章 到 手第46章 一把竹筒枪第644章 聚仙楼第559章 用意有二第327章 三品徐金胜第358章 势如破竹第254章 行有行规第399章 民力运用第204章 赚大了第212章 各支态度第641章 开早朝第89章 一屋不扫第631章 杨平京的曾经第298章 夜里出货第318章 没有选项第429章 句句属实第349章 新规划第492章 生祠与奉供第3章 老 妈第549章 骑兵冲阵第89章 一屋不扫第137章 耶律钟玉的踪迹第60章 大火阻路第245章 鸦雀无声第479章 进入战壕第106章 民壮凶猛第223章 摊子大第657章 女儿心思第102章 左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