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初进县衙

第二天给蒙童班上了课,才返回杨家。

到家里后,得知县衙有通知,让他到县衙去一趟。杨盛文作为曾经的右丞相,被贬到荆蛮楚地来。五年来,与县衙、王府、驻军等,基本,没什么往来,也不主动去这些地方。

但知县贾绍民却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到杨家拜访,以后生后学后辈的身份,拜见前辈大儒。贾绍民当初科考时,虽说不是杨盛文的直接监考、录取的进士,但杨盛文位在右丞相,间接上还是对贾绍民有恩情。

在文朝,后辈对前辈、名宿,特别是大儒们,必须有足够的尊重,整个文人群体才会认可你的品格。不然,声明一旦传出,那将会处处受到排斥,人人伸出手指唾骂,后果之严重,完全可毁掉一个人。

杨继业之前不过是一书呆子,年龄小,哪怕是秀才、学霸、神童等光环,对于荆蛮楚地的文士圈子和阶层而言,都不怎么在意杨继业的。如果不是有右丞相府的出身,很可能会受到排挤、打压等手段。

可如今的杨继业,即使还想躲开这个无聊的文士圈子,也是有难度。就是因为他之前的《咏石》诗,这首诗在情急之下做出,已经被惊为天才,更关键的是,《咏石》诗出来,迸发的内蕴、力量,完全可轰击荆蛮楚地文人们。

如今,杨继业逐渐有杨咏石的名号,这就是文士们对《咏石》一诗的认可。真正有力量的诗词,不是谁妒忌就能够压制的。

然后,杨继业在这次端阳节活动中,也有很不错的表现。歌咏的诗,不算太好,却在群诗中也拔尖。如此一来,大家对杨继业的诗才还是肯定的。哪怕他目前因为自家的出身,暂时不可能在府试中胜出,考取举人,却无法压制杨继业的名气高升,也使得他在荆蛮楚地文士圈子里亮眼了。

县衙那边,处理好这次动荡余波,厘清各方面关系后,肯定会对杨继业这些突出的文人进行关怀。

杨继业对此也早有预判,知道自己与官府、王府的交集,会越来越密切。甚至想,这次有机会见到王爷刘耀辉,该不该讨要一杆竹筒枪?

竹筒枪的发射原理很简单,但要民间铁匠打造,关键点却需要摸索。如果有实物参照,铁匠在打造之时,会更快捷。

王府那边如果弄不到竹筒枪,也可让巫龙想办法搞几杆,这个难度不会太大。这次巫家寨对荆蛮楚地稳定,有重大战功。此时提出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的要求,反而是更合理的存在。

与文官体系往来、与文人集团的中层交往,杨继业心中底气严重不足。虽说继承了之前那个杨继业的记忆,但还是有着明显的养分不足。

不过,想在文朝有自身的发展,这一关又必须闯过去。逐渐露头,让整个文朝逐渐接受自己,这是长远之计。好在自己之前有书呆子的名声,即使在荆蛮楚地这个体系中,有做不好的,也不会有多少质疑吧。

县衙在西门那边,巡检司也在县衙不远,杨继业平时极少往这边走。县衙外,有一个五六十平等院子,然后是三级台阶,台阶两侧是一对石狮子,显得凶恶。

正面一匾额:柳河县衙,字迹端正古雅,给人一种持正办公的意思。两旁各有两侧住,进门的侧柱上有对联: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

这样的对联是用来明志的,表示自己清正廉明,杨继业自然理解。或许每一县衙,都会有这样的对联,表达了为官者,对办理公案的持正之心。

进去是大堂,是县官审案的处所,正面高悬两块匾额。其一是:明镜高悬,再一是:公正廉明。

双侧有公役值班及更夫栖身的班房,房间都不大。往里走即是二堂、三堂,县衙大堂、二堂、三堂的主体布局,也是历代县衙的特色。三堂是知县办公及其幕僚、师爷们的办公的地方。

杨继业也是第一次见到县衙,处身这里,确实给人一种威严感。前世在影视中看过的县衙,都没有多少体会,主要是心态不同。

才进大堂,立即有意衙役上前,因为杨继业穿的是秀才服,衙役过来很有礼貌,问了杨继业身份。

“请问,县令贾公可在?我是秀才杨继业,听闻父母大人召见,特来县衙。”杨继业微笑着说,对于衙役这样身份的人,文朝士子没有一个人会将这个群体放在眼里。哪怕是蒙童,都还没有丝毫功名在身,衙役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因为谁都不知,下一年这位蒙童是不是拿到童生功名。

至于有功名在身的童生、秀才、举人等,虽说不能等同与官员,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高高在上。政府会给他们免除各种赋税、徭役,见官无需跪拜,只要行书生礼节即可。

这衙役见杨继业如此温文尔雅,礼节周到,顿时手忙脚乱起来,总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出错,得罪了秀才。

“县尊在二堂。秀才先生请。”衙役躬身,表示自己的态度。带着杨继业往里走,穿过大堂进里一进,便是二,也称后堂。这里除了县令等在这办公、休憩,也会在这里进行审讯一些特殊的案子。

县衙二堂的格局,像大家族里的二进房,有院子、天井、大水缸等设施。杨继业一进来,见院子放着一小桌,四方桌显然是临时放在这里,用来会客的。

上午,虽然阳光没有直射进来,但这里的光线强,确实休闲。桌边正是县令贾绍民,一盏茶,很惬意的样子。

听到有响动,贾绍民睁开眼,见是杨继业到了。便看着他,想看这个学霸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据他所知,这次端阳节之变,这位杨家老幺表现出来的,可不仅仅是诗才文采。对应临敌之变,也是完全超乎文人之举,哪有半点书呆子之状?这样的秀才,目前纵然被压制,以后,说不定就是肱股之臣。

第578章 增援承平山庄第454章 韩新勇新岗位第254章 行有行规第66章 多宝和尚第158章 逼反蛮族第615章 张洪庭之杂感第436章 让我活命第429章 句句属实第291章 各家选边第437章 收获丰厚第681章 前往豫南第647章 沉重的话题:北地第459章 大将军指挥不动第160章 三战议定第436章 让我活命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愿第311章 左丞相府选兵第637章 韩新勇的猜疑第276章 旧诗铺垫第403章 三件宝第57章 攻 杀第479章 进入战壕第118章 入生蛮村寨第85章 刮骨疗法第675章 陈家的后门第579章 挖 坑第177章 先断四肢第412章 山里潜伏第478章 又受挫第231章 上 朝第318章 没有选项第483章 全 灭第48章 耶律钟玉第416章 张靖海家世第132章 谈不拢第246章 各自对句第311章 左丞相府选兵第535章 来战——第120章 山洞有矿第465章 抗争不退第173章 冲上去第106章 民壮凶猛第387章 强行军第366章 蛮族军离城远第183章 议定攻山第385章 证据确凿第220章 先生最尊第382章 枪来——第462章 杨家粥场第329章 知府唐俊词第277章 诵诗扬名第107章 师生关系第169章 交战规则第550章 顺利截杀第451章 父子相见第202章 开 仓第586章 再临垣武城第700章 陈羽霏的消息第495章 书堂选址第8章 闯王府第109章 教数字第652章 新军之议第434章 小瓷罐发威第634章 老余找上门第364章 倭寇来源第215章 寨里善意第41章 微 澜第535章 来战——第527章 文朝周边外族第588章 韩家兄弟第483章 全 灭第164章 先走一步第507章 欢喜的巫小陆第480章 死亡线第492章 生祠与奉供第248章 暗 谋第626章 徐金胜运气差第67章 一声炮响第463章 白素梅第31章 逃 学第462章 杨家粥场第597章 朱成章的心愿第142章 代边蛮寨古尚坪第393章 奇袭见湖镇(五)第110章 生蛮五支第367章 初见唐俊词第512章 见老爸第28章 酬 谢第339章 挽 留第569章 分头跑第567章 鞑子增兵第450章 文昭帝的深意第313章 明天发榜第539章 约 战第647章 沉重的话题:北地第28章 酬 谢第208章 韩门双进士第263章 秋试三场第557章 三面伏杀第178章 胜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