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年夜饭

郑玉泡好被套,又回了里屋,见她俩笑作一团,好奇道:“你俩说啥呢?”

林翠直摇头,“没啥,真的没啥。”说着忍不住又笑起来。

郑玉佯怒瞪她俩一眼,知道她俩是在笑话她。

麦芽拆下来的被套跟枕套,泡了两大盆,还有一些盖箱子的布,零零碎碎的泡了不老少。

她们三个也不去小溪沟洗,那里水太凉,都结冰了。就在院里打井水洗就好,这会打上来的井水还冒暖气呢!

厨房里炖了一锅牛肉,外面锅里也煮着猪大肠,中午吃菜倒是方便了,随便舀些出来,加些青菜烫烫就成,冬天还是吃锅子方便些,一锅煮熟,想吃啥就烫啥。所以麦芽也不急着烧饭。

林翠道:“我们就不在这儿吃了,我娘都烧好饭了。”

麦芽可不会放她们走,都干了一上午的活了,哪有让她们再回去吃饭的道理。

快到中午时,林虎跑来了,悄悄在大门口伸进一个头,嬉皮笑脸的喊道:“姐,娘喊你们回去吃饭哩!”

林翠张嘴要应他的,却被麦芽抢了先,“大虎,回去告诉你娘,她们两今儿都在我家吃了,下午再回去。”

林虎得了回答,也不回去,还是趴在门边,嘿嘿的傻乐,“那我呢?麦芽姐,你留我吃饭不?”

此话一出,麦芽她们三个都笑翻了,这小子真不是一般的脸皮厚,林翠凶他道:“你不是说娘在家烧饭了吗?赶快回去,不然娘该找你了。”

林虎脸蛋一跨,表情都写在脸上。

麦芽瞪了林翠一眼,转头对林虎道:“你先回去跟你娘说一声,再来吃饭,快去吧!”

“哎,这就去,”林虎高兴的跳起来,转眼人就没影了。

林翠道:“哎哟,你叫他来干嘛,我们也要回去的,现在都到年关了,我们家也有好吃菜呢!”

“你家有好菜是你家的,反正我家熟菜多,也不用我烧,方便的很,行了,咱们别说这个了,赶紧把活干了,待会一起做饭去!”

郑玉一直默不作声,偶尔抬眼看着大门口。

麦芽却知道哥哥今天怕是不回来吃饭了。果然,到了烧午饭的时候,田氏回来了,跟她讲了,他们中午都在那边吃,李氏腿脚不方便,李元青也做不来饭,她得去帮忙,吃过饭,他们得去县城,所以耽搁不得。

田氏到菜园子里挖了些香菜跟蒜,一半留给她们几个吃,一半拿到李家去了。

听到他们不回来吃,麦芽倒是乐的轻松,只她们三个人,那就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郑玉跟林翠听了她这比喻,笑翻了,林翠直呼,你是猴子就算了,可别把我们也比做猴子,她还没定亲呢,要是再长成个猴子,那还了得。

到中午时,她们三个便把活干的差不多,家里家外,都统统抹了一遍,打扫了一遍。

活干完了,林翠肚子饿的咕咕叫。

麦芽一早就把米饭做好了,这会只要烧些菜就成,顺便还在锅洞边上放了几个山芋,“你俩想吃啥?是牛肉还是猪大肠?”

林翠还真的认真想了想,“那就牛肉吧,我家表姐还是比较喜欢牛肉的香味。”

郑玉道:“说什么呢,我哪有说不喜欢吃猪大肠,话都是你在说,是你喜欢吃牛肉吧?”

林翠嘿嘿的笑了,这话说的不错,她确实喜欢吃牛肉。

麦芽想着地窖里还有上回买的土豆,正好可以拿来炖牛肉,“既然吃牛肉,那咱也不用烧牛肉锅子,我去削些土豆,放在牛肉锅里一炖,可香着哩!”

“那你还站着干啥,快些烧啊,”林翠见她光说不动,那个气啊。

麦芽笑着跑开了,郑玉不放心她一个人下地窖,便跟着一块去。今年田氏买了一袋的土豆,好好保存,到了明年开春,就可以在屋边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做成垄,好种土豆。

她挑了些大个的土豆,递给在上面接着的郑玉。冬生把地窖挖的大,而且就挖在里屋,选了个比较干燥的方向,能放好些东西呢!

郑玉拿了小盆装着,又看着她从地窖爬上来,再把木板做的盖子盖好了,两人才一块出的屋。

“土豆我来削吧,你去忙别的,”郑玉把土豆端到厨房,找了把菜刀,便坐在廊檐下削起土豆来。

麦芽道:“那我去舀些牛肉,再升个炭炉子,都不用大锅煮,直接拿炭炉子就能烧熟了。”

林翠闲闲的站在厨房门口,问道:“要我干啥?”

麦芽瞧着还缺佐料,便叫她拿些干红椒摘好再拿到这儿来。

要说这个牛肉炖土豆,那绝对是一道叫人口水直流,垂涎欲滴的美食。特别是在冬天,炖上一锅烂熟的土豆烧牛肉,炖到入了味,就着热乎劲吃,这滋味,只有尝过的人才晓得其中的精妙。

三人也不到堂屋去,就在厨房里,升起炭炉。麦芽盛了小半盆的牛肉,还舀了些好牛肉汤料,不过再加上土豆之后,还得再加些水,不然土豆容易烧干了,等土豆熟了之后,再加些切好的青蒜,这一锅菜就齐了。

林翠肚子早抗议了,还没等菜烧好,便把饭给她们盛好了,抱着香喷喷的米饭,搬了小凳子,坐到炭炉边上,先夹了一筷子牛肉,结果太烫了,差点把她舌头给烫掉,“唔唔,这牛肉真好吃,你用的啥料子炖的,味道跟我娘烧的不一样呢!”

麦芽用勺子在搅拌锅里的菜,听见她问,毫不芥蒂的道:“我这料子都是配好的,你要想要,待会走的时候拿些回去,只要炖的时候放上就行。”

“这样好吗?”说实话,林翠很喜欢她烧的这个味道,要是能天天吃到,当然是最好的,可一想到,这也是属于她的独家配方便打了退堂鼓。

麦芽道:“这有啥,那佐料我早都装好了,用的时候直接放在锅里就成,都在厨房呢,你们走的时候记得自己去拿。”

林翠笑的很开心,今年正月她家有好菜招待客人了。

吃过饭,她们一起收了碗筷,麦芽本来还想着留她俩在屋里暖暖,可郑玉惦记着林氏一个人在家也忙,便急着要回去。

临走时,麦芽到屋里,把那双绣鞋塞给她。

郑玉愣了下,疑惑的低头看着怀里的东西,“这是啥?”

麦芽神秘的笑了,按住她要打开布包的手,“现在别打开,记得回去再看,这是我哥给你买的哦,算做新年礼物。”

林翠笑道:“真看不出,田冬生还懂这个呢?”她意有所指的看向麦芽。

麦芽却是笑而不答,只叫郑玉回去再看。等到她们都走了之后,她还在想,最好赶在正月的时候,叫她娘带上媒人去郑家提亲。不过在此之前,郑玉身后的麻烦事得先解决,否则这亲怕是也提不成的。

下午冬生跟李元青一块去了县城,秦语堂这几日也忙的很,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正月不兴看病,加上现在又是农闲,便都拥挤,赶到一块。秦语堂看病收费看情形定,有钱就收,没钱也就算了。于是那些没钱给诊金的,心里又过意不去,便送了好些家里的年货来,他不收都不成,乡下人实在,要是不收,心里过意不去,只怕这个年都过不好了。

冬生回来的时候,讲起在县城里碰上田贵了,他也在办年货,不过瞧他的神色,似乎不太好。既然碰上了,冬生便随口问了几句,他们一直也不晓得田和菊怎么样了,也不知她选进宫没有。一提这事,田贵也满脸的无奈,他只说和菊过了初选,便送到州府去了,自打送去之后,便没了消息,他们托人多方打听,也愣是一点消息没有。

不光是和菊没了消息,好些送去的女娃,只有少数被退回来了,田贵想问她们些情况,却是一问三不知,她们都是分开住的,只是临了,才有人通知她们各自回家。那些带了家仆的,家仆就一直住在州府城里,好在外面接应,而那些没有家仆跟随的,便只好自行回家。田和菊是属于后者,田贵哪里有钱让她买家仆,州府城里的花销那样大,他赚的那点钱哪够。可以说,田和菊现在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田氏听到这个消息,哪能一点都不难过,都是亲戚,田和菊是麦芽的亲堂姐,虽说两家关系不好,但上辈子的恩怨不该牵连到孩子身上。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也只是干着急罢了。

麦芽却有不同的想法,田和菊性子高傲,这不假,可她脑子也聪明,不会干那不靠谱的事,这事只有两种可能,其一,田和菊压根就没有往回走,可能是被个大官收回家做了婢女或是妾,其二,就是被人悄悄弄死,也有可能是卖了。

这两种可能也有共通性,即使被哪个当官的包养了,也未必会有好下场,那些官眷们,是好惹的?有多少年轻的女娃,或是自愿,或是被逼,想攀高枝。要是都收下,只怕一个大宅都塞不下。到最后,要么卖做娼妓,要么被当做礼物送人。总之,想有好结果,比登天还难。

麦芽对田和菊的去选妃一事,本就不看好,现在只能替她惋惜了,她选的路,是福是祸,都怨不得别人。

扫尘过后,紧接着就要过大年了。

田家院里也格外的忙碌,把要卖的熟食准备好了之后,便要着手准备年夜饭。

既然是三家人在一起过,李氏也不能寒酸了,最近来瞧病的人,送了好些山货,秦语堂便都交给她处理,权当他的伙食。说起秦语堂这个人,先前也叫人觉着奇怪。这都过年了,也没听他提起要回去看望爹娘,甚至就当平常日子一样过,好似过不过年,跟他没啥关系似的。

后来,还是有一次,李元青跟他喝酒时,大概喝多了,他才透露,他是个孤儿,一个亲人都没有,从记事起就在庙里生活。收养他的方丈,精通医术,从小便教他学医,等他长大了,方丈也就去世了。而他身处的庙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堂,没过多久,便断了香火,他便背着药箱,成了一名游医。同济堂是他存了很久的钱之后,才开的,只为给人看病,不为赚银子。

李元青很佩服他的气度,试问,人生在世,谁不想多赚些钱,把日子过好,把双亲侍奉好,再娶上心爱的女子,生几个小娃娃,努力奋斗,叫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这才是他所追求的。他是个俗人,没有悲天悯人,济世救人的伟大情操,只是平凡普通的农家汉子。

不理解不代表不支持,所以那天他跟秦语堂喝的烂醉,秦语堂后来还是李和背进屋的,李元青稍好些,自己扶着墙回的屋,喝醉酒的后果,是连着两天头痛欲裂的惩罚。秦语堂虽是也说郎中,可自古有云,医者不自医,轮到自己生病时,却是束手无策。

还是李氏依着麦芽的话,给他俩熬了醉酒汤,连着喝了一天,这才好些了。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秦语堂想回自己的药铺,自己过年,他们也不能同意,不过是多个碗,多双筷子嘛!

就这么着,秦语堂便留下过年了。他能留下,李和可就没这么好运了,李德中夫妇俩想儿子都快想疯了,日日盼,夜夜盼,就盼着快些到年关,有好几次想儿子想的不行,都走到半道上了,硬生生转头回去了。这都快腊月二十八了,他们当然是理直气壮的来接他回去过年。

他俩乐意,李和可不大情愿,在这里吃的好,住的好,还能跟着秦语堂出去采药,虽然他不认得草药,可也不笨,秦语堂讲过两遍,差不多就能记得,而且出去采药很好玩,外面都是雪景,冷是冷了点,但多走走身上就暖和了。

李德中听说他跟着郎中学医,高兴的合不拢嘴,直呼,他儿子有出息了,知道学东西了。李和娘也高兴,一段日子不见,她瞧着李和结了许多。他们刚进来的时候,李和正在院子里铲雪,自然是李元青吩咐的,不过他肯干,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高兴归高兴,还是得带他回家。李和收拾好了东西,跟秦语堂拜了别,又跑去跟麦芽他们道了别,这才依依不舍的跟着他爹娘回家去了。

腊月二十九这天,就得提前准备过年吃的菜,首先,那些咸货就得按着样的烀出来。

什么猪耳朵,猪蹄子,猪肝,猪舌头,还有猪肉,咸鸭跟咸鹅也是要烀的,另外还有鹅肫跟鹅爪,这可是好东西。烀这么多的咸货也不是一天就吃完的,可以留着正月初几来客人的时候吃,到时候只要把烀熟的咸货切好,摆上盘上,就是一道现成的菜。

因为要烀的东西多,田氏从上午便开始烀咸货。当厨房里飘出浓浓的咸香味时,就意味着,要过年了。

烀的咸货太多,麦芽是新手,掌握不住火候跟熟的程度,她便坐在灶下烧火,让田氏在上面看着。其实也不用看,只要大火烧开,再改中火慢烀一会,翻几次身,让两面都能均匀受热就成。

等到改中火没多久,田氏便用筷子时不时的插一下,特别是猪耳朵,筷子得能插得动,才能咬得动,不然就得考验你的牙口。

厨房的桌上还放着个盆,田氏就把烀好的咸货,往盆里装。麦芽从灶下探出头,闻着太香了。瞧着灶里的火不用再管,便拍掉手上的灰尘,笑呵呵的钻出来。

田氏看她伸过头来,笑道:“想吃就切一块尝尝!”以前每到过年,孩子们也都爱围在厨房,只要有好吃的菜烧出来,就会偷偷直接伸手去拿,好像总觉得着偷着吃才香,等到真正端上桌时,差不多也快吃饱了。

“我要吃猪耳朵,”麦芽赶忙去拿了菜刀,切了些耳尖子下来,又切成细条,塞了些进田氏嘴里,剩余的便拿着跑到外面,拿给哥哥去了。

田氏看着她欢蹦乱跳的跑出去,她欣慰的笑了,那些苦难总算过去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到了傍晚,田家堂屋桌上就摆了好些的咸货,晚上吃饭,田氏也切了咸货就饭,也切了些叫冬生送到李家去了。

吃饭的时候,麦芽专捡鹅膀子跟鹅爪啃,肉都留给他们吃了。自家喂的鹅,又是经过一年的时间慢慢长起来的,那骨头嚼着可香了。而且她腌的咸货,都不咸,不用吃完了,再抱着水缸喝水。

她家的窗纸李氏帮着剪好了,门联也请孙夫子写了。就等明儿上午贴到门就成。按着这里的风俗,门联门对都是除夕当日上午贴,跟别的地方可能有些不同。

晚上睡觉的时候,田氏把给孩子做的新衣服都找出来,今晚把澡洗了,明天一早起来赶紧把脏衣服都洗干净,到知道,正月初几是不兴洗衣服的。因为正月就是让劳累一年人享福的节日。不管明儿的活有多少,正月里,就只管歇着。不光是这些事,明早一起来,他们还得去给田父上年坟,得赶在吃早饭之前去,把家里这一年的情况都跟他念一念,也让他在另一边保佑着家里。

娘三儿一直忙到很晚才上床睡觉,洗过澡这后睡觉舒服。麦芽这一觉,睡的很香,直到田氏推她,她才醒。

“芽啊,快些起来,乘着天没亮,咱们去给你爹上坟!”

麦芽从炕上中爬起来,揉着眼睛,往外面看去,外面乌漆麻黑,完全看不见亮光,“娘,现在几更了?”

田氏正在穿衣服,炕上摆着小桌,点了油灯,不然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娘也不晓得,不过咱家的鸡刚叫过一遍,怕是再有一个时辰就要亮了,下了雪,去坟地的路不好走,咱们得抓点紧!”

麦芽还是没睡醒,摸索着坐起来穿衣服,其实她也很想赖床的,大冬天的,缩在被窝里赖床,是每个人的梦想吧!

田氏把衣服递给她,也把自己的扣子扣好,开门又去叫冬生起床。她今儿也穿了新衣服,是紫色的底子,上面绣着小碎花,也是合着身做的,所以能凸显田氏的身材。说真的,田氏若是加以打扮,就是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不比那些有钱的夫人们差。

不敢耽搁,所以田氏头一天就把东西都准备好了,还带了个灯笼,家里原本只有油灯,可那东西不能往外带,她便让冬生买了个灯笼回来,今儿正好派上用场,只要把油灯放在里面,便可以提着走了。

一拉开堂屋门,刺骨的寒风猛的扑进来,麦芽打了个寒颤,拢了下自己的衣领,又搓了下手,“真是好冷啊!”

冬季最冷的时候就是天阳落山之后的黑夜,还有凌晨时分,那个冷的,即使穿的再厚,也禁不住浑身发抖。

田氏抬头看了看天色,“走吧,等会走热了就不冷了,哎,你哥呢?”田氏四下找冬生。

“在这儿呢,”田冬生从后屋跑出来,他是回去换了棉袄,本来是不打算穿的,可没想到今儿早上这样冷。

看着人跟东西都齐了,田氏带头走进暮色中,麦芽缩着脖子也跟着一块往外去,冬生最后一个出来,返身把堂屋门关上。小黑从厨房跑出来,它也冷,它是只短毛狗,这会冷的四条腿直哆嗦。不过,它见着主人要去外面,大概是想到自己的职业,也摇着尾巴跟上了。

经过一个秋季的成长,小黑已然长成了一只壮实的大黑狗,站起来都有一米高了。平时在家里不爱叫唤,要了外面却也凶的很,村里的好些狗瞧见它,都远远的绕开了,一些紧跟着不放的,都是母狗。

这话说的过了,带了猜想的成份。其实光从外表看,麦芽还分不出哪只是公的,哪只是母的。

且说三个人一只狗出了大门,冬生正要把大门也锁上时,忽然听见有人过来了,而小黑,不对,现在应该叫大黑,大黑则不叫不闹,好像还很欢喜的跑过去迎接。

“婶,你们这是要去哪?”这声音不是李元青还能是谁。

麦芽闻声仔细瞧了他,发现他也背着背篓,还背着弓箭,穿的倒不如哥哥的多,却也没瞧出他有冷的迹象,“元青哥,我们是要去给我爹上坟,你这一大早的是要干嘛去?”

李元青走近他们,道:“我去给我爹上坟。”

他这样一说,田氏恍然明白过来,瞧她这脑子,竟把这茬给忘了,光想着给麦芽爹上坟,却忘了元青也要去上年坟的,“那咱们就一块走吧,你娘呢,她起来没?”两家坟地离的不远,也是同路。

李元青走在田氏后面,跟麦芽并户,冬生侧走在最前面,提着灯笼,“我娘一早也把东西准备好了,她是想一块去的,可她的腿不能走夜路,这是秦语堂说的,还没到卯时,外面寒气重。”这里的卯时相当于还没到凌晨五点,在冬天的时候,五点之前,天还黑着呢。

四周静的很,偶尔从村里传来几声狗叫,鸡鸣,整个山村,都笼罩在黑幕之下。

今儿是新年,来上坟的可不止他们两家人,还有给逝去的老人上坟,还有的,是给先人上坟。一年到头都在忙,再不来上个坟,看看亲人,就实在不像话了。

所以在往坟地去的路上,陆陆续续有不少的都往这边赶,渐渐的讲话的人也多了起来,让原本寂静的山路,难得变的热闹起来。

一人多,生气就旺,哪里还会害怕。

田氏一边走,一边跟相熟的人打招呼,有些麦芽认得,有些她却没见过。她就夹在哥哥跟冬生之间,有他俩挡着些,她走在中间倒是少吹了好些寒风。

他们也碰上林德寿,他跟林氏一块上坟,因上的是长辈坟,都去世很多年了,所以孩子可以不用来,就他俩来烧些纸钱,放卦鞭炮就成了。

还没走到坟地,就听见有放鞭炮的,还有烧纸钱透出的亮光,看来有人比他们还早呢!

到了地方,林德寿便跟他们分开了,李元青也准备去上他爹的坟,田氏叫住他,“元青啊,你等会,咱们先一块上麦芽他爹的坟,等上完了,再一块去瞧瞧你爹。”即使田氏不讲明,李元青也明白,便着跟他们一块去上田父的坟。

下了大雪,连坟头上也盖满了雪,墓碑上堆着的雪足有一拃高,就好像给黑色的墓碑带了顶,白色的帽子似的。

田氏走过去,抹掉墓碑上的雪,冬生也跑过去,拿出带着的小铲子,把墓碑跟前的雪都清雪干净。李元青也帮着他一块干,连着坟头上生的蒿草一块清理了。麦芽缩着手站在一边,不是她不想干,是哥哥们不让她插手,就怕她着凉,再冻出病来。

墓碑前清理出来的一块地方,是一块长方形的石板。田氏拿出一块干布,把墓碑跟石板都擦了一遍,她擦的很仔细,还倒了些酒出来,抹在上面。

等级擦干净之后,才把带来的吃食放在上面,三个大碗,分别装着一碗白米饭,一碗熟牛肉,还有一碗咸猪蹄,三个碗摆成一条直线,田氏把装米饭的碗摆在中间,拿了蜡烛跟香。

蜡烛一边一个点上,香就插在米饭碗里。田氏又念叨几句,随后便叫孩子们过来磕头,给田父磕三个响头。

冬生清理坟头的时候,顺便也拽了些干草,铺在地上。麦芽跪下的时候,便跪在干草上,这样不会把棉裤弄湿。

轮到李元青磕头时,田氏对着田父的墓碑,跟他说了,这是麦芽未来的相会,还问他是否满意,要是满意的话,晚上托个林梦给她。田氏又把李元青给从头到脚夸了一遍。

其实按照规矩,是得等到他俩成亲之后,才来上坟的。可既然碰上了,上个坟也没啥。

他们临走时,才把鞭炮点上。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孤零零的响在山野间,显得有些落寞。

到了李父的坟头,也是一样的程序,只不过这回摆祭品的人换作李元青了。

田氏还是一样的念叨,说些让李父宽慰的话,叫他别担心家里,也别担心娃儿们,娃儿们都长大了,都晓得理事,能把日子过好了。

放完鞭炮,便要把祭品都收走,只留下没烧完的蜡烛跟香,因为这些祭品还得拿回家,摆在堂屋的供桌上,一直要摆到过了初三才行。

上完了先人的坟,回家便得抓紧时间准备过年了。他们这里不兴过年的时候吃饺子,不过也得包饺子,那是正月初一早上吃的。头天的年夜饭,肯定是一顿丰盛的大餐。

回来的时候天都大亮,都到辰时了。干脆就不做早饭了,田氏叫麦芽准备中午吃的下米汤,也可以叫做瘦肉汤。这是因为,晚上是一顿大餐,中午就不能吃的太饱,不然晚上哪来的肚子呢!

李氏一早就过来帮忙了,乘着有空,先把昨儿烀的咸货都切好,摆在盘子里。不得不说一下,麦芽特喜欢置办家当,总想着要把家弄的越温馨,越舒服的好。所以前几天元青他们去县城送货的时候,她便叫他们带些盘子回来,不是红瓦盘,而是白瓷的盘子,上面还小印花,好看着呢!

李氏切好的咸货,都摆在盘子上。麦芽也在切瘦肉,准备做下米汤。

制作下米汤的材料很多,有鸡蛋、瘦肉、豆腐、生姜、要是有蘑菇跟木耳,那是最好了。

所有的材料都切成碎末,不用爆炒,而是先在锅里加水,烧开之后,再加瘦肉豆腐生姜跟蘑菇加进去,她家没有木耳,便只能放些香菇,都是从后山的树林子里采来的,晒干之后,可以长期储存。等再度烧开,把鸡蛋直接打下去,用筷子搅拌,烧开之后,用面粉勾兑成糊,最后等也锅的时候,撒上切细的香葱即可。

林大姑一家要到晚上才来家吃年夜饭,中午便只有他们两家人,还有秦语堂,自打李和走了之后,她做饭的份量少了很多,他是个饭桶子,一顿饭比冬生吃的还多。

麦芽把一大锅下米汤熬开了,得乘热喊他们过来吃。因为里面勾兑的是淀粉,所以不能多搅,不然就得泄了。

吃过午饭,李元青也不干木匠活了,跟冬生一块,把对联都贴上,麦芽把也窗花糊上,还有两个纸糊的灯笼,也一并挂到堂屋门口。连秦语堂也帮着他们一块贴,反正今天也没病人,李氏也不让他出去采药,叫他安心留在家里过年。

临近傍晚时,村子里接连不断的有鞭炮声响起。李氏跟田氏坐在堂屋里磕瓜子,菜都弄好了,只有几样蔬菜要炒,其他的只要往桌上端就成。

李氏听着鞭炮声,笑道:“哟,谁家过年过的这样早,这么早,能吃得下去吗?”

田氏道:“过早好,你瞧着吧,再过一个时辰,小娃们就得出来拜年了,要不咱们也烧吧?”

李氏看了看,今儿难得天空放晴,昏黄的太阳挂在天边上,她们就凭着太阳跟远处山头的距离,来判断时辰,“哎哟,再等会,急啥!”

麦芽也坐在边上,“要不我先去把饭烧上,过会再烧菜?”

这样讨论了一会,结果都跑厨房去了,烧就烧吧,赶早不赶晚。

天色渐晚,太阳终于落到山的那一边去了,而田家的年夜饭也摆上了桌。

四方四正的大桌子上面摆了有十几个菜盘子,有些堆不下了,就架在两个盘子中间。

田氏看着桌上的这些菜,心里万分感慨,想起去年,也是除夕夜。他们一家三口,也是围在大桌边。桌上只有李元青送来的野兔肉,还有她跑到县城里买的一斤五花肉,除此之外,就是家里腌的咸鹅。除了吃食少之外,就是冷清。那时她不爱跟村里人走动,也因为麦芽跟谢文远的关系,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她哪里敢出门,就是吃过年饭,也只让冬生去几个相熟的邻居家转转,之后便赶紧回来,娘三个再坐在油灯前守岁。

可今年不一样了,人多菜也多,这么丰盛的一桌子菜,看着就让人喜欢。

林大姑带着大花跟小花来了,她也洗过澡,换了衣服,整天围在腰上的围裙不见了,整个人看上去清爽多了。小花也梳了个很可爱和羊角辫,大花的袄子没有换,只在外面套上一件新袄子,看上去倒也像新的。

秦语堂也过来了,冬生去请了夫子,却不想夫子被纪安山请去吃年饭了,他跑了个空。

看着人都到齐了,田氏便叫冬生招呼大家坐,虽然人多,便挤挤也热闹嘛。他们坐上桌,冬生才跑到大门外,把鞭炮放了,听着噼里啪啦作响的炮竹,这年味才算足了。

小花看见桌上这么多的菜,高兴的欢蹦乱跳,大花又长了一岁,倒显得沉稳许多,坐在下首的位子上,不仅不乱动,还把小花拽了下来。林大姑低声对小花道:“乖听话,等会给你夹了菜,叫姐姐给你搬个大椅子,就趴一边吃。”

田氏道:“今儿大过年的,叫孩子下去吃干啥,小花,来,坐到这里。”田氏把小花抱到大长凳子上,让她跟麦芽坐一起。

林大姑为难道:“她在旁边吃就行,不然净会捣乱哩!”

麦芽摸着小花的头道:“小花乖的很,上回住的那两天就很听话,吃饭也乖,就让小花坐这儿吧。”

林大姑看着小花,叹了口气,没再说啥。

冬生又去里屋搬了坛酒来,拿起秦语堂的碗就要给他倒酒,秦语堂赶紧护住自己的酒杯,“我不能喝,还是你们喝吧!”

“那可不成,哪有过年不喝酒的,今儿都得喝,”李氏不同意了,伸手拽过他的酒杯,拿给冬生。

李元青也笑道:“就是,今儿在坐的都得喝酒。”他今儿笑起来格外阳光,整个就是阳光大男孩,看着他的笑,好像整个室内都亮起来了一样。

查觉到麦芽的视线,他也朝她看去,两人相视一笑,那笑里包含了许多东西,许多不必言明,也能彼此明白的东西。

冬生给麦芽也倒了一杯,林大姑也是,李氏跟田氏自然不可少。

不过,麦芽的酒少些,只有半杯,这是白干,她先前酿的水果酒,已经喝完了,白干辣的很,她喝不惯。

李氏每天都会喝一点白酒,这酒量也练出来了,喝酒也不含糊,田氏就喝不过她了,喝不过归喝不过,反正是大过年的,喝醉了也没啥,难得放纵一次。桌上就她们跟林大姑三个老婆娘,要喝就得一块喝。

林大姑,光看她这身板,也晓得她肯定能喝酒。麦芽叫她们放心喝,大花姐妹俩,有她看着就成。

今晚除了咸货跟蔬菜,还杀了只鸡,清炖之后,捞出来,回头再烩,加上大葱跟盐就能起锅了。此外,还有红烧鱼,不过田氏不让吃,说这是鱼头,同音余头,整只都不能吃,要过了三天年之后,才能下筷子。

麦芽便只扯了些鸡肉,还有牛肉,放在她俩碗里,大花吃咸货,麦芽便又夹了些鹅肫给她。炒土豆丝也好吃,里面加了些瘦肉,这一盘菜,几乎全被她俩包了。

------题外话------

亲们期待的亲爱章节,很快就要来喽!

第35章 找皮树叶第79章 小猫仔第40章 都卖完了第69章 杀鸡第77章 炖老鳖第111章 看光光第72章 粉蒸鸭第150章 小牛牛降生!第12章 擀面第75章 请客第125章 喜夜第57章 做衣服第12章 擀面第167章 濒临崩溃第87章 话不投机第34章 做午饭第84章 收稻子第41章 搂鱼第175章 菜园地第12章 擀面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11章 蔷薇花第57章 做衣服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58章 卤肉第99章 看病第172章 被狗咬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171章 洗澡澡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19章 辣味包子第29章 买驴子第122章 傻妞第109章 包饺子第109章 包饺子第103章 杀年猪第17章 来客了第40章 都卖完了第124章 麦芽成亲第96章 板栗来了第177章 招赘女婿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80章 去县衙第99章 看病第129章 糖饼第76章 望门楼子第54章 忙播种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11章 看光光第182章 干锅兔肉第78章 上坟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61章 啥叫红头巾?第71章 泡菜包子第107章 烀咸鹅第25章 红烧鱼第90章 脸红了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178章 上刑第73章 另谋出路第68章 执着的谢文远第63章 水果酒第99章 看病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157章 皇上?第153章 电灯泡第28章 韭菜豆芽第27章 做凉皮第142章 分红喽!第60章 见一次,打一次第124章 麦芽成亲第172章 被狗咬第59章 又来了第89章 斗 架第13章 送小龙虾第185章 如此负责第160章 出口伤人第39章 田家二叔第83章 送饭第37章 吃烧烤了第13章 送小龙虾第104章 捂被窝第126章 过门第一日第170章 可怜的小牛牛第156章 过往第43章 豆腐脑第4章 打牙祭第35章 找皮树叶第27章 做凉皮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5章 花椒水泡脚第130章 满面风情第87章 话不投机第175章 菜园地第177章 招赘女婿第176章 饭菜飘香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