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花样

即使是天气比较冷,李元青从山上一路跑下来,也难免热的满头大汗,“我回来拉驴子,他在山上等我,我俩看到山上有些木材不错,便多花了点时间,一并砍了,没有驴子拉,我们可拖不动。”

田氏道:“那行,你赶快拉上驴子,要不要我跟你们一块去?你们俩个弄的动吗?”

李元青惦记着冬生一个人在山上,急着就去拉驴了,听见田氏说要一起去,赶忙拒绝,“不用了,山路不好走,你们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有驴子在前面拉,我们很快就能把木头运下来。”

本来,麦芽跟田氏听着是没觉着有什么,可再一听,李元青竟然说运下来,也就是说,他们砍木头的地方比较高,而不是在后山那块。

后山那个地方,木头都较为偏小,都是常年生的灌木丛,那里的树林用来烧火可以,但要是想找到更好的木头,就得再往山上去,那里的木头生的年份比较久,材质也更好一些。

所以,现在不光是麦式跟田氏不放心,连孙夫子都有些担心了,“元青啊,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你们还得拖着木材,要不进村找几个人帮忙,免得再出什么差错。”

李元青这时已经把驴子牵出来,给它套上了绳套,“山上不止我们两个人,还有其他人,要是我们弄不动,再找他们帮忙也成,没事的,你们放心吧,我们过会就回来了。”

田氏始终不放心,一路追着把李元青送出去老远,直到瞧不见他的影子,才作罢。麦芽也担心,不过她却不得不安慰田氏,“娘,没事的,他俩成天就在山上跑,咋会有事呢,大不了走慢些,晚回来也就是了。”

孙夫子也道:“他俩都是精明的男娃,这两天又没下雨,山路也不滑,不会出啥事。”

田氏转过脸,扯出一个笑容,“夫子啊,让您见笑了,我让这两个娃还有她爹弄怕了,少吃少喝,我都不怕,就怕他们有个闪失,哎哟,瞧我这嘴,呸呸,当我没说!”田氏自知讲多了,忙对着面,吐了几口唾沫。

孙夫子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有一句话,我还是得跟你讲,自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些先去的人,都到天上享福去了,这也没什么不好,一切皆有定数,要是真的来了,你就算躲到天涯海角去,那也是无济无事,听天由命吧!”

他老人家的这番话,麦芽倒是很认同,不过也有她不同意的地方,比如这‘听天由命’,她却相信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自己的日子,还是得努力过好了,而不是干瞪眼,等着天上掉馅饼。比那些一生苦穷,而去埋怨老天爷的人,要好的多。

不过,话是这样讲没错,但田氏怎能不担心。每隔一会,她就要往门外跑去看一眼,看看他们回来了没。

麦芽也不说她,她忙着去烧饭,又给孙夫子泡了杯菊花茶,这是今年秋天,她跟林翠她们几个一块摘的,每家都存了不少,足够喝到明年春上。

孙夫子也喜欢上喝这茶,一闻到菊花的清香,就觉着神清气爽,“丫头,这茶老夫喝上瘾了,要是一天不喝,还觉着浑身难受呢!”

麦芽笑着道:“我都给您包好一些菊花茶,好给您带回家慢慢喝,等您喝完了,再跟我说。”

孙夫子道:“这怎么好意思,只要我每回来的时候,你泡上一壶,让老夫品上一品就成了,不用给我带着。”

“您老客气,这菊花又不是买来的,花不了多少钱,我都给您装好了,等会走的时候,别忘了就成,夫子,您先坐着,我去隔壁把李婶叫来吃饭,”麦芽笑道。

孙夫子也不再推辞,笑着点了点头。

麦芽又去厨房瞧了瞧稀饭,看着差不多了,便到灶台下,把余火熄了。随后,才去了李元青家,想叫李氏过来一块吃些稀饭,省得她晚上还要煮饭。

她进去的时候,李氏正在里屋,在炕上摆着新弹上的棉被,准备把被子套上被面被里,天冷了拿出来就能盖了。

麦芽笑着对她道:“婶子,你在套被子啊,我帮你吧!”

李氏直起酸疼的腰,疼的直皱眉,“那成,我这腰是不中用了,弯一会就直不起来,真是老了老了,就不中用了。”

麦芽接过她手里的套顶跟大头针,在头发上划了一下之后,熟练的套起棉被来。被面跟被里,是李氏铺好的,她只需把两边对衬折好,再用大头针穿过厚厚的棉絮,把它们缝起来。因为棉絮厚,所以得在中指上套个铁做的套顶,用来顶起针鼻子,不然光告她的嫩手,是万万不能把针鼻子从棉絮中间顶出来的。

麦芽一边干活,一边跟她唠嗑,却没有提元青回来拉驴子的事,“婶,我觉得你现在身体已经很好了,等我老的时候,说不定还不如你呢!”

李氏知道麦芽在宽慰自己,怪责道:“说啥胡话呢,你才多大,就跟我这老婆子比啦?我这腿脚早都不行了,以后就成了你们的拖累,唉……”

李氏长长的叹口气,大儿子给她的阴影还在,虽说她知道李元青不会像李元木那般不孝顺,可她也不想成为孩子们的负担,他们成亲以后,也要生娃,也有那么多的事,她不光帮不上啥忙,还得连累他们,这事想想,就让她觉着堵的慌,说句不好听的,还不如来个了断,一了百了,省得以后成累赘。

麦芽乘着穿线的空档,瞧见李氏眼底的悲观之色,又听她这样一讲,心里也跟着有些酸涩,忙故作生气的道:“婶,你说的啥胡话呢,我娘以后还等着跟您作伴呢,您想想看,要是没有您,那我娘岂不是更寂寞,再说了,以后我们还指望着您能帮着看看家,我跟元青出去干活,家里没有人可不行,小娃也要人看哪,我看哪,等以后我跟哥哥都成了亲,都有了娃,你跟我娘就专门负责看小娃,光是这一件事,就够你们俩忙的晕头转向,哪里还顾得上东想西想!”

李氏听她讲了这一番话,心里头敞亮不少,人老了,就怕叫人嫌弃。更别说被自己的孩子嫌弃,那滋味,真比死还难受。谁不想到老了,身子骨结结实实,没病没灾,还能帮着下辈干些活。就像俗话说的,阎王要你三更死,哪还能看见明天的太阳,都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自己也无可奈何。

麦芽套被子动作很快,没一会,一床被子就套好了,收了针线,把被子叠好放到床头上码着,“婶,我去把院里的衣服收了,你也准备准备,哥哥他们也该回来了,我晚上煮了稀饭,得再炕些饼子,他们两个都是干体力活的,光吃稀饭也不经饿。”

“哎,我把鸡喂了,收拾一下,马上就能走了,你要是急的话,先过去了也行,”李氏忙着梳理了把头发,一边应她。

院里的衣服还是半干,麦芽便统统抱进后面的一间屋子,这里有个类似简易晾衣杆的东西,是用木条做的。而这些衣服也是用晾衣架挂起来的,而不是横着堆在架子上。

这木质的晾衣架,不用问,也是麦芽出的点子,她晒衣服习惯用晾衣架,可冬生除了会编竹篾之外,木工活又不会,加上以前家里活忙,她也没时间琢磨这个。现在快到冬季,人闲下来,就总想找点花样来做,她便出了这个点子,做了晾衣架。

庄县已经能买到铁制的钉子,用它来做装订东西,比用木楔子方便许多。李元表手工制作的晾衣架,便是用铁钉加固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铁钉容易生锈,所以每回晒衣服之前,都要清洗一遍才成行。

上回他俩定亲,就有不少人眼尖的发现,李家屋里挂着晾衣架,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李元青做的。于是好多人都要下定,李元青也不好他们多的钱,只收个成本费,就当作是谢谢他们来家里帮忙。

麦芽一件一件往架子上挂衣服,心里想的却是很较远的将来,这晾衣架说不定还能卖到庄县里头,也说不定能刮起一股流行风,也未可知。

李氏拾掇好了,见她还没有出来,便喊道:“芽儿,我弄好了,咱们快走吧!”

“来了,”麦芽收起心思,把衣服迅速挂完,这才走出来,“婶子,我弄好了,咱们走吧!”

出了院子,麦芽顺手再把院门带上,两家住的近,窜个门而已,也不用上锁。

回了田家屋子,田氏正坐在院里搓麻绳,这是从麻秸上面剥下来的皮,经过浸泡之后,能搓成很结实的绳子,搓麻绳的时候,田氏手上带着布手套,是女儿给她做的,怕她把手搓的太粗糙。

见李氏来了,田氏招呼了她一声,李氏见孙夫子也在,便也笑着跟他打招呼。麦芽给李氏搬了凳子,她坐在田氏身边。李氏本来想帮她一块搓的,可田氏直摆手,让她别动,她都快搓完了。

麦芽得去再准备些饭,不然光吃稀饭也不够。她翻了翻厨房里的口袋,瞧见糯米还有一些,如果用糯米做些烧卖来吃,一定不错。她还没做到烧卖,反正哥哥他们也没回来,现在离天黑还有一会,她正好可以做来试试。

说干就干。

麦芽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放进大锅里蒸熟,为了能快一点蒸熟,她是将糯米铺在干净的蒸笼布上,平摊开了,均匀的铺好,竹筏下面是生水,盖上锅盖之后,用大火将生水烧开,再用小火慢煨一会。乘着煮糯米的时候,她还得把面皮擀好。做烧卖的皮,跟包饺子差不多,但烧卖的皮,得比饺子皮更富有韧性,这就需要揉面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将面揉熟透才成。

过了一会,闻到大锅里的糯米香,麦芽估计大概是糯米煮熟了,不过她还不急,再等一会掀锅也成,她还没有切香菇跟肉呢。

家里的香菇是从县城里买的干菇,虽然他们家背靠着大山,下过一场大雨之后,山里蘑菇遍地都是,但是她不敢采,生怕一个失误,再采到有毒的蘑菇,那可就遭了,所以她宁愿买现成的,也不愿意去后山采蘑菇。

切好的香菇跟碎肉丁用盐跟酱油调入味,过一会之后,再将糯米拿出来,把几样食材拌在一起,最好是多放些酱油,这样蒸出来的烧卖,颜色油亮,有酱色在上面,很好看,而且酱油也可以提鲜。

李氏在院里,听她咚咚的在跺东西,好奇的走进去看,“芽儿,你这在做什么呢?”她看着麦芽摆了满桌子的东西,有薄面皮,有还在冒热气的酱色糯米饭,看着像做包子,可再一看又不像,做包子哪有用糯米饭做馅的。

麦芽擀好一些面皮,手里正拿着一个,往里面装馅,“我要做烧卖,婶,你也来帮我吧,我一个包的太慢。”

“成,我这来帮你包,”李氏哪有不应她的道理,当下就去院里洗了手,再走进厨房。

麦芽怕她不会,便手把手的教她,“婶,包烧卖就跟做做包子也差不多,包起来的时候,边上拧出褶皱,在最顶上的时候再轻轻一捏,你看,这样就行了,就算做漏了也没关系,等会我是要上锅蒸,漏了也能吃。”

李氏也不是笨拙的人,麦芽只教一遍,她就会了,而且捏出的褶皱,比麦芽的还要好看,惹的麦芽直埋怨,“婶子,原来你是会包,故意在试探我呢!”

李氏被她逗笑了,笑着白她一眼,“我就是第一次包这个东西,说什么试探你,你这丫头,又在取笑我哩!”

有了李氏的帮忙,她包起烧卖来,就要快的多,等包到一半,她便准备上锅蒸了。

李氏不明白,“你这糯米不都熟了吗?咋还有蒸呢!”

麦芽道:“糯米是熟的,可是面皮是生的呀,而且我拌的肉跟蘑菇也是生的,等会再上锅蒸,这蘑菇跟肉的香味才能渗进糯米里面,这样蒸出来的烧卖才是最好吃的。”

李氏道:“哎哟,做个烧卖这样麻烦,还得上锅蒸两遍。”乡下人吃饭,特别是赶上农忙的时候,总是什么方便就吃什么,谁有那功夫去把饭做出花来。

麦芽却不觉得麻烦,因为美食总是要用心做才能吃到,而且现在不是农闲嘛,再说了,她并不觉着麻烦呀!

等到厨房里再次升腾起蒸气时,李元青跟田冬生终于赶着驴车回来了。

小驴子拖着长长的木料,走的很慢,树枝在地上拖的哗啦作响,带起一大片灰尘。

田氏听到动静,立马扔下手里的活跑出去,不住的埋怨道:“你们这两个臭小子,这木材也不是一天就能砍完的,干嘛要一下拉那么多,山上路不好走,拉那么些,多危险!”

冬生抹了把头上的叶子,嘿嘿的笑道:“娘,我们这不是安然回来了吗?”

这时,从木材后面,走出个人影,是同样去山上砍柴的林德寿,见他们用驴车拉木材,他便跟他们一块运,这样他也能省些力气。他道:“田嫂子,你放心啦,我跟他们俩呢,你还担心个啥!”

田氏笑着也不说话了,林德寿哪里会明白她的心思。

因为拉回来的木料没有分捡,去掉森林德寿砍的那些,其余的便全都运到田家院子里,砍下枝叉留做烧火,主干跟稍微粗些的,都拿给李元青打家具。

林德寿在田家门口,把自己砍的柴用藤条捆好,也不背着,就顺着地上拖着走,太多了,背着太累人。

田氏招呼他进来吃饭,说孙夫子也在,进来吃个饭再回去也不晚。

林德寿听说孙夫子在,出于礼貌,便进来跟孙夫子打了招呼,却不肯在这吃饭,老是吃田家的饭,他哪里还好意思。

他跟孙夫子又讲了会话,还请夫子明儿也去他家吃饭,说是他总待在田家,其他的村民都不乐意了,都要集体来田家抢人了。

院里的人都被他讲笑了,麦芽想起自己还在蒸烧卖,就跟林德寿说道:“林叔,我蒸了些好吃的东西,既然你不在这儿吃饭,那我给你装些带回去,也让林虎,林翠跟婶子也尝尝。”

听说有好吃的,林德寿眼睛刷的亮了,“哟,丫头,你又弄啥好吃的了?不瞒你说,林叔三天吃不上你做的东西,就觉着难受,哎哟,这难受的,别提多狠了。”林德寿说着话时,还不忘挤眉弄眼,好像真是难受一样,却没具体到哪里个部分位,只是在那左扭右扭,样子倒是滑稽的很。

麦芽笑着跑进去看烧卖熟了没有,孙夫子笑着对林德寿道:“你呀,年纪也不小了,却还跟小娃们闹,真是个娃儿头!”

林德寿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人家都说我是老顽童,我就是喜欢跟小辈们开玩笑,跟他们在一块,自己就显得年轻哩!”

麦芽已经用小竹扁装了些烧卖出来,竹扁上还有个盖子,也是用竹子编的,元青擅长用木头打家具,而她哥哥也喜欢用竹子编东西,而且编出来的筐啊,扁啊什么的,越来越好看。

林德寿接过竹扁,掀开盖子,瞧见里面的东西,纳闷道:“哟,这包子不像包子,饺子不像饺子的,是个啥东西?”他们这里的人,从没人做过这个东西,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并不奇怪。

不光他没见过,除了李氏亲眼看过麦芽做之外,其他人都没见过。

所以李氏给他解释道:“这叫烧卖,里面包着糯米,你拿回去吃着试试,要是喜欢吃,以后再让麦芽教你们做,这丫头就爱琢磨吃食,变着花样的做。”

林德寿看着做的十分精致的烧卖,赞不绝口,“麦芽这丫头就是聪明,能把东西做的这样好看,跟个花似的。”

田氏道:“她就是贪吃,哪里是聪明哟!”

孙夫子看法却不同,他道:“吃饭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麦芽要是不聪明,哪里想出新鲜的点子来,要不是麦芽做的饭色香味都齐全了,老夫也不会吃着舍不得走了嘛!”

知道孙夫子讲的是笑言,田氏也知道他是夸自己女儿,麦芽做饭是公认的好吃,连她都自愧不如。

林德寿得了东西,也不急着走了,想起林虎的学业,就跟孙夫子讨论起来。孙夫子对林虎还是很喜爱的,在他看来,小娃调皮并不一定是坏事,老实乘巧的小娃,也并非就一定好,依着林虎的聪明劲,要是多花些时间在学业上,今后必定有所成就。

一听到这,林德寿急的是抓心脑肝,“夫子啊,我家林虎那是皮上天的货,就是打他一百丈,屁股一转,他又是那副得德行,不过您放心,我家虎子皮是皮了点,可他不厌,不该干的事,那他是不会碰的,也不像他们有些小娃,偷鸡摸狗的,尽干些小勾当,所以我跟他娘都希望这娃能多长长记性,所以夫子啊,您老要是看他不听话,尽管打,尽管骂,我跟他娘绝不护着,男娃皮厚实,经打的很,不打不成器!”

麦芽在一旁听到,不免要为林虎辩解几句,“林叔,我倒觉得虎子听话的很,只要方法得当,你还怕他不成器吗?不过像他这么大的男娃,性子拗,凡事都喜欢跟家长反着来,你平时也不要动不动就拿扫帚打,打的多了,反而会打油了,那样更不好。”

林德寿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他还是很疼林虎的,就是有时看他淘的太狠,他就生气,每回打他,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家里那扫帚虽然经常被他打断,可那扫帚本身就是干草做的,打在身上能有多疼,顶多是吓唬他而已,“可他淘啊,你们是不晓得他有多淘,今儿上午偷跑到梁老汉家里,把人家的牛骑跑了,害得梁老汉差点急哭了,你们说,我要不要揍他?可他就是不长记性哪,上午打完,下午就又捣蛋去了!”

梁老汉有多宝贝他的那头牛,村里人都知道,因为村里牛少,要耕地干嘛的都得打梁老汉,而梁老汉也就靠着养牛,来给家里增加些收入,好歹给赚几个零用钱吧!他年纪大了,多的钱挣不到,有这点小钱就不错了。

田氏跟李氏听完林德寿讲的话,也都纷纷摇头,她们记得李元青跟冬生小的时候,也不像林虎这般调皮,真可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只有麦芽跟孙夫子不这样看。

麦芽觉得林虎每回来她家时,都乖的很,基本上,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让他去干个活,或是搭个下手啥的,人家可一句怨言都没有。他之所以在外面皮,或许是性子还没定下,再过几年可能就好了。可要是林德寿继续施以暴力的去管,只怕会适得其返,越打越坏。

孙夫子差不多也是这个看法,他对孙德寿道:“林虎平时在学堂也还好,算是很乖的,如果他在家里真的这般皮,以后我会多注意些,这调性子得慢着来,急不得,别把孩子给硬憋坏了。”

麦芽暗想,看来孙夫子还挺很有教育方法的,不是一板一眼,死套的去教育孩子。

林德寿讲了一会话,发现天快黑了,这回真是耽误不得,就端着麦芽给的烧麦,拖着柴火回家去了。

元青跟冬生在他们说话的功夫,已经把拖回来的木材运到院里,又大概往一堆拢了一下,只等明天有空,再来收拾。

麦芽站在院里,深吸了口气,脸上扯开笑容,招呼他们都别忙了,赶紧吃饭,夫子还要早些回去呢。

现在天气凉了,晚饭不适合在院子里吃。麦芽便用瓦盆,盛了满满的一盆稀饭,准备端到堂屋去。李元青洗好脸,瞧见她要端盆,赶忙自己揽过来,“你别端了,我来就成。”

他跟冬生一样不怕冷,哪怕麦芽都想穿上小袄,晚上盖着棉被睡觉,可他俩还是穿着单衣,稍微活动大了,还得出汗,就像刚才拖着木材从山上下来时,他俩身上都汗湿了。

吃晚饭的时候,因为喝的是稀饭,这两人汗流的更多了,干脆脱了外衣,光着膀子在那吃。

李氏跟田氏看了直眨眼,田氏狐疑的道:“你俩至于热成这样吗?再过不久可就得下雪了哩,瞧你俩还穿着单衣,要是真冻着了,我看怎么得了哦!”

冬生嘿嘿的乐了,“娘,那我们就是热嘛,你看这汗淌的,这总不是假的吧!”

李氏捧着饭碗,看了他俩半响,摆了摆手道:“算了,管他们那么多干啥,冷不冷,他们自己不知道啊!”

孙夫子小口的喝着稀饭,麦芽蒸的烧卖,他吃了两个,这会只能喝半碗稀饭了,人老了,晚上不易吃的太饱,只听他慢腾腾的道:“年轻娃子,火力旺,我年轻那会,冬天只盖个薄毯子,再下大雪,也只穿小夹袄,哪像现在,这还没到真正的冷天呢,我都把袄子穿上了,真不晓得今年冬天要怎么熬哟!”

李元青放下碗,面露担忧,“夫子,要不我也给您多准备些柴,再不然,我也去给您盘个炕,乘着水还没上冻,现在盘炕也来得及,反正咱村里人多,大家都能帮忙,把柴禾给您备齐了,还怕冬天冻着吗?”

麦芽瞧他碗空了,乘着他讲放的功夫,又给他盛了碗稀饭,又剥了个煮好的咸鸭蛋,这是后来一块放在锅里,跟烧卖一块煮熟的。她后来又陆陆续续的腌了不少咸鸭蛋,每一批腌制的时间不同,就放在不同的罐子里,按着顺序吃,这样就能保证咸鸭蛋的新鲜,以及搁太久,变的太咸。

大桌上还摆着泡菜,同样不会太咸,里面她还加了些糖进去,这样综合一下,泡出来的菜味道也好吃,就算不就菜都可以吃下好多。她不赞成盐放的太多,即使家里腌的咸货,也是尽量赶在气温降到十度以下,她觉着不会变质的时候再腌,免得盐放多了,吃着对身体不好。

孙夫子就爱吃这些泡菜,每顿都能吃上一小碗,“我一个人哪用得着烧炕,等天冷的很了,烧炭就成,你们烧大锅的时候,记得给我存些炭,给我烤烤火,就很好了。”

众人一想也是,他一个人烧炕的确不方便,而且年纪大了,只怕他也烧不好。

麦芽拢共蒸了两锅烧卖,给了林德寿大概有十几个,剩下的都摆到饭桌上来了。到晚饭快吃完的时候,桌上只剩四个了。

他们都是头一次吃到烧卖,说实话,这烧卖,要是搁在中午吃,也就那样,估计也吃不了很多。反倒是在吃晚饭的时候,特别是就着稀饭吃,一口烧卖,一口稀饭的喝着,能叫人食欲大开。加上麦芽把稀饭煮的较稀,水多米少,熬的时间也够久,浓浓稠稠的,喝一口下去,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暖了一圈。

吃罢饭,由李元青送了夫子回去,其实孙夫子是坚持不让他们送的,看他俩也忙一天了,怕他们累。

可李家人跟田家人,都不放心他一个人走路,外面都黑了,要是不小心崴着脚,那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转天的时候,两家人都有活干了,光是拖回来的树,就够他们砍上好几天,连李氏跟田氏都上阵了。

李元青不让麦芽动手,她只负责把砍掉的柴拾起来就好。

田家院里,一整天都传出砍东西的声音。

这些树有些是枯死的,有些是他们锯下的大枝杈,这样能更好的让树木往上延伸。

虽然砍下来的大枝杈,却丝毫不比他们家屋前屋后长的树细。

李元青跟冬生两个拿着斧头,沿着树形,砍去横生的枝节,只余下粗的。

那些掉在地上的树枝,麦芽就拖到田氏跟李氏跟前,由她俩把树枝再砍断,方便等会码放起来。

院里一下子堆放这么多的树枝,小南瓜跟小黑都兴奋的不得了。小黑偶尔在树枝中间发现虫子或者蜈蚣什么的,便跟在后面钻来钻去的撵,小南瓜就比较矜持一点,昨儿麦芽才发现,它其实是只母猫,根本不是公猫。虽然是个小女生,平时也野的很,脾气也大,现在小黑高她几个头都不止,它也干不过人家。很多时候,她都以一种很不屑的眼神去看小黑,好似认为它很不上档次一样。

干着干着,麦芽突然瞧见树树缝里掉出个浑身带刺的东西,本以为是个小刺猬,但再一看,这不是板栗吗?

“呀,这个东西你们从哪带回来的?”麦芽把还没有剥除外壳的板栗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片刻。

其他人听见她问话,都抬头来看。李元青不晓得她捡个硬壳子干嘛,便道:“不是我们带回来的啊,可能是砍树的时候,也砍到这棵刺球子树,你别拿在手里,上面都是刺,当心扎着手。”

冬生跟田氏他们见麦芽奇怪的原来是个刺球,看了一眼之后,又低下头去干自己的事。

麦芽这会又找到新奇的玩意,也不去帮他们干活了,既然他们也不小心砍到毛栗子树,那就说明这里面还能找到板栗。

小黑看见她在树枝堆里翻找,虽然不晓得主人在找什么,可它经不好住好奇,也跟着跑过去,帮着她翻。

拖回来的树收拾的差不多了,麦芽没找多大一会,就在树枝下面,找到散落的板栗,现在都快到十一月份,板栗早成熟了,其实它最好应该在?十月左右采摘才好。

冬生瞧她外钻在树堆里面翻找东西,便道:“那树里面都是灰尘还有蜘蛛网什么的,弄到头发上会洗不干净,你到底在那找什么呢?”

麦芽完全不理他,等她把地上散落的,还有板栗树枝上残留的栗子摘完了之后,因为太多了,她还去厨房拿了个竹扁回来装。

等她抱着满满的还有剥壳的板栗钻出来之后,才对他们笑道:“这可是好东西呢,你们等着,等我剥掉壳了,中午给你们用水煮着吃。”

田氏道:“那东西外面都是壳,后山上一大片呢,你拾掇它干啥,还不够费事的功夫呢!”

李氏也道:“就是啊,你那小手嫩的,剥不得几个就得疼了。”

麦芽却不以为然的笑道:“没事,我戴上手套剥,不就行了嘛!”

田氏跟李元青他们,见劝不动她,又瞧她去拿了布手套,便也不再吭声,只当让她弄着玩。

麦芽端了小凳子,做到干净的一边,把装板栗的小竹扁放在地上。

小黑也从那边跟了过来,拿鼻子在板栗上闻了闻,狗还是比较喜欢吃肉一类的东西,对于板栗,它没兴趣。可麦芽却想着,如果后山板栗真的很多的话,现在去收集,然后储存起来,等到来年用来养小猪,一定不错。

冬生他们砍树枝,乘着剩下的树枝不太多时,李元青也跑去帮麦芽剥。

“元青哥,你放着吧,我一会就能剥完了,”开了缝的板栗很好剥,而且她戴着手套,也不怕把手磨坏了。

李元青拽过一个小板凳,坐到她跟前,轻声道:“还有不少呢,你一个人要剥到什么时候!”他没有戴手套,因为长期干木匠活,他的手挺粗糙的,就算不戴手套,也无防。他瞧着剥出来的板栗,脱了那层带刺的壳,里面却是十分的光滑。他经不住好奇,问道:“你剥这些干嘛,是要准备煮着吃吗?”

麦芽冲他调皮的笑笑,“人吃行,猪吃也行,要是磨成栗子粉,还能做成糕点吃,你难道没闻到板栗外面有股子清香味吗?我觉得肯定能吃。”

田氏听到她这番话,不赞同道:“你就咋知道一定能吃呢,万一像那毒蘑菇啥的。再把人吃坏了,那可咋整?”

麦芽不敢说,在前面糖炒栗子,那是绝佳的零食,而且用板栗肉烧出来的鸡,板栗比鸡肉还好吃呢!可是现在她不敢说,也不能说啊,只得转换口风,干脆敲开一个板栗壳,然后扔给鸡笼里的鸡仔吃。小南瓜跟小黑都不爱吃这个,小南瓜更喜欢扔个小鱼给它,小黑最喜欢啃骨头了。

鸡仔都圈在围墙外面,中间连着的洞,平时也不堵,所以鸡仔们可以很自由的两边穿梭。这时听到有东西扔进来,就都跑出来抢食吃。

麦芽指着争抢板栗肉的鸡仔们,对田氏道:“娘,瞧见没有,要是鸡吃了没事,那我们吃了就更没事啦,再说了,山里的好东西多着呢,这板栗算不了个啥,等会我煮出来,你们先尝尝,要是不好吃,以后不弄就是了。”

李氏觉得麦芽说的有理,试一下总不过为,“哎呀,我说麦芽她娘,你老揪着个眉头干啥哩,赶快干活,等会我还要回去烧饭哩!”

田氏回过神,“你回去烧饭干啥,不是都说好了,中午在我家吃的吗?”

李氏道:“今儿不行,元青大伯家的老大来了,说是中午要来我家吃饭,我等会还要回去杀只鸡,你们中午也都过来吃吧,等会麦芽也去帮我忙,我怕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也不晓得他们来几个人。”

田氏也很惊讶,“那你咋不早点说,现在天都不早了,你赶快回去烧饭吧,这里有我跟冬生就行了,麦芽,你赶快跟你李婶一块去做饭吧!”

“哦,我就这剥好了,”麦芽把剥出来的板栗颠了颠,“那我干脆拿到那边去煮吧,省得两头跑了。”

------题外话------

妞们;记得票票跟花花哦!

第110章 年夜饭第6章 人生第一桶金(一)第135章 有喜第124章 麦芽成亲第185章 如此负责第131章 别有一番深意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145章 饭熟了第13章 送小龙虾第177章 招赘女婿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27章 做凉皮第118 章 双胞胎第49章 砍油菜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32章 去看李氏第118 章 双胞胎第88章 辣白菜www.xianjie.me第90章 脸红了第89章 斗 架第4章 打牙祭第172章 被狗咬第84章 收稻子第18章 烟熏咸鱼第69章 杀鸡第110章 年夜饭第33章 入伙第95章 就是心疼第40章 都卖完了第134章 家有宝马第34章 做午饭第102章 美味又来袭第45章 去送绿豆汤第172章 被狗咬第135章 有喜第124章 麦芽成亲第28章 韭菜豆芽第84章 收稻子第78章 上坟第69章 杀鸡第156章 过往第116章 烘笋干第34章 做午饭第111章 看光光第109章 包饺子第146章 痛死我了第13章 送小龙虾第26章 洗面粉第107章 烀咸鹅第145章 饭熟了第1章 醒来之初第24章 挖竹笋第36章 陈掌柜来家第29章 买驴子第19章 辣味包子第144章 生米终成熟饭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二)第52章 喂鱼汤第43章 豆腐脑第30章 路遇拦路者第106章 上山采药第40章 都卖完了第165章 流血了第76章 望门楼子第99章 看病第127章 重男轻女第120 章 吃斋饭第111章 看光光第98章 野外烧烤第50章 两个淘气包第101章 筹钱第153章 电灯泡第156章 过往第37章 吃烧烤了第117章 如此的摔跤第137章 晒谷场第132章 剪辫子第70章 臭豆腐第120 章 吃斋饭第27章 做凉皮第137章 晒谷场第185章 如此负责第139章 农忙时第115章 出去约会第59章 又来了第140章 找抽的福婶第27章 做凉皮第138章 李元木转性了第9章 人生第一桶金(四)第178章 上刑第14章 春雨绵绵第2章 看见不该看的第142章 分红喽!第65章 批发卤肉第159章 难缠的女人第169章 回家第112章 麻烦终得解第85章 大小姐的架子第35章 找皮树叶第12章 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