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收获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百多年间,从纽约到伦敦的距离就越来越短了。

高速的蒸汽轮船,让人们跨越大西洋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也让人们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频繁。比如说约翰以“超高速”写就的五篇论文,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被送到了《柳叶刀》杂志编辑爱德华的手中,而在同一时间,安娜?布里斯特小姐的又一封书信也被送到了约翰的桌子上。

小女生的信里面,自然都是一些温柔蜜语。

而这一次跟着安娜书信一起来的,还有她父亲布里斯特先生的另外一封信。作为亨氏制药公司的小股东,他给约翰寄来了1887年公司全年的营收情况报告,当然最后还附有亨氏制药公司现任总经理的亲笔签名。布里斯特先生很好的完成了老亨特拉尔交给他的任务,一方面并不干涉公司的日常运营,全都交给专业的经理人来打理,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严格的监控着他们的操作,避免出现让人尴尬的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终于收到全部的年终报告了?”

在晚上的餐桌上,老亨特拉尔笑眯眯的问道。

“是的,外公。”

约翰的心情同样非常不错,笑着点点头道:“其实从二月初我们就开始陆续收到了,只不过柏林的制药公司那边因为统计起来非常繁琐,延迟了一段时间。”

对于这一点,约翰也颇为无奈。

按理说19世纪末的公司规模就算大,但是结构还是比较简单的,财务统计做起来并不复杂,只不过这年头同样没有计算机,各方面的制度和统计还没有那么完善。所以像制药公司那样的企业自然就没有那么快。再加上还要横跨整个大西洋,所以他们直到四月份才收到报告已经算是不错了。

“外公,您先看看吧。”

拿出刚刚收到的信函,约翰给老亨特拉尔递了过去。

“不,你先看吧。”

没想到老亨特拉尔却一摆手,自顾自的重新拿起了手边的刀叉:“欧洲那边终究都是你的产业。而且我年纪也大了,只能是给你提一些建议而已。”

最近一段时间,老亨特拉尔都是这样的态度。

虽说身体情况还是不错,但是老亨特拉尔现在已经七十岁了,就连约翰二十岁的生日也很快就要到了,老爷子已经在考虑后面的事情。

当然,这点儿心思他没和约翰明说。

这小子不喜欢商业,也对管理自己的产业没什么兴趣,不过老亨特拉尔可不能不多做考虑。他现在已经看出来了。以后约翰再搞什么投资不用多想,但是光是一个通用汽车公司和两家和医学有关的公司,只要未来发展的顺利,就足以让亨特拉尔成为全美最有钱的姓氏之一。这一点眼光,老亨特拉尔还是有的。所以不管约翰愿不愿意,老爷子都已经开始慢慢的把很多事情推给自己的外孙了。

只不过老爷子的心思,约翰根本就没有太多在意。

一方面他很清楚自己这些产业的发展潜力,只要能够不断的推出新药和新的医疗器械。亨氏的两家公司就会一路顺风顺水的走上国际巨头的位置。至于说通用汽车公司的话,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只要有资金随时都可以再建一家汽车公司,然后流水线往外一拿……

而另外一方面的话,约翰也对老爷子的健康有着十足的信心。

自从来到了纽约之后,约翰几乎是一手把控了老亨特拉尔的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说饮食健康,再比如说身体锻炼等等。每年更是做好几次全面的体检,再加上心情的愉悦,老亨特拉尔活上一百岁也不是不可能,时间还早着呢……

抛开这些念头,约翰开始认真的读起了这份年终报告。

这是亨特拉尔家族收到的最后一份报告。从二月份开始,他们就陆续收到了来自北美和欧洲各项产业的年终汇总,至此约翰也终于可以知道自己去年一年挣了多少钱了。

目前亨氏家族的产业,可以说已经相当的庞大。

远在欧洲,约翰的名下就拥有亨氏制药公司、亨氏医疗器械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三大支柱,当然还有和科尔男爵合作的不锈钢工厂和机械厂,只不过那两家约翰只占了很少的股份,每年的收益虽然不错,却已经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另外三家公司,给亨特拉尔家组带来了庞大的收益。

通用汽车公司暂且不说,毕竟极光的结构比较复杂,在约翰还不打算拿出流水线的情况下,产量实在是太小,去年一年拼命扩张也不过才生产了数百辆汽车,刨除掉大手笔的投资之后基本上也就是刚刚盈利的水平。今天可能情况会好一些,不过虽然大家都能看到汽车的辉煌前景,但是目前高昂的售价也限制了它的市场大小。在欧美各大强国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还没有本质性提高的前提下,约翰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

但是亨氏医疗器械和亨氏制药公司,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血压计成为了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的拳头产品,连带着也带动了听诊器和温度计的销售。在约翰的设计之下,新型的听诊器和温度计更小巧,也更加准确,甚至连外形都更加的好看,因此大受医师们的欢迎。除了那些恋旧或者穷困的医师们,其他人无不希望能够换上一套。而普通钢铁和不锈钢制作的手术器械,现在更是成为了外科医师们的标准配置,挤压的其他公司几乎没有了活路——一百年后的手术器械,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可匹敌的,更别说不锈钢的出现更是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1887年全年,亨氏医疗器械公司创造了六百万马克的销售额,这个数字绝对不能算很高,不过超过八十万马克的纯利润还是足以让约翰满意了。毕竟他们生产的都是耐用品,而以现在的经济水平而言,即使是欧洲医师的数量也不算很多。

这个数字和亨氏制药公司一比,确实相差太远了。

1887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公司销售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瓶阿司匹林,三十万瓶磺胺和五万多支局麻药。一瓶阿司匹林出厂价3马克,磺胺和利多卡因是18马克,普鲁卡因也有12马克,高昂的售价让亨氏制药公司的月销售额一直都稳定在一百万马克以上。虽说经过推出之后的短暂高峰后略有下降,但是随着更多的新市场被开拓出来,慢慢又补了回来。而且随着年底德国陆军开始规模采购磺胺和阿司匹林,甚至两种局麻药,欧洲大陆的几大强国军部纷纷跟进,公司的销售额更是出现了大幅的上涨!

即使亨氏制药公司处在初创阶段,硬件的投资和人员招聘从未停止,研发中心更是吃钱的大户,但是在刨除了公司自身在厂房、研发中心以及各方面的大手笔投入之后,全年的利润也超过了三百万马克!折合下来的话,就是六七十万美元!

在北美地区的话,有老亨特拉尔以前一直在经营的三家贸易公司,状况向来都不错,后来搭上了自行车、乐高玩具等的顺风车,这几天更是扩张的十分迅速,每年都可以给老亨特拉尔带来数万美元的收益,几乎和乐高玩具的收益相差无几。

不过,也只能是和乐高玩具一个水平线上而已。

虽然失去了飞鸽自行车公司的所有股份,但是约翰在纽约又筹建了亨氏制药和亨氏医疗器械,虽说北美市场没有欧洲那么大,但是凭借着几种药物的名声和工厂位于北美的优势,今年实现盈利也不困难,最多三年时间就能把全部的投资收回,成为亨特拉尔家的又一个金矿。另外像纽约电力公司这样的潜力股,也是非常让人满意的……

总的来说,亨特拉尔家组去年一年的收入无限接近于一百万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约翰真心的满意极了。

在这个时代,拥有一百万美元的资产,就足以让一个人成为美国数得着富豪,仅仅依靠这几个公司,单就年收入就是和摩根这些人相比,恐怕也不差什么了。当然和范德尔比特之类的老牌富豪一比,那差距还是有点儿大……

不过即便如此,约翰也十分满意了。

在美国这个没有传统的皇室和贵族,几乎完全依靠金钱来确定社会地位的国家,如果再加上亨特拉尔家族在北美的产业,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了纽约最顶级的富豪之一。只不过因为爷孙俩的一贯低调,知道这些细节的人可着实不多……

“不错,不错!”

看完了全部的报告之后,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把东西递给了已经用完晚餐的外公。

花了几分钟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老亨特拉尔心中也是十分的满意,不过这脸上依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微微颌首道:“还不错,至少现在我不用担心了。”

“啊?您担心什么?”

闻言顿时一愣,约翰眨着眼睛问道。

“担心你将来入不敷出啊。”

放下手中的报告,老亨特拉尔悠然道:“别的不说,就你那一个医院花了多少钱?还有给特斯拉的投资,给埃尔利希他们的投资……挣得少了,够你花么?”

“这……”

听到老亨特拉尔这番话之后,原本兴高采烈的约翰脸色顿时便黑了下来……

第3章 对抗第14章 进入病房第19章 未来第24章 旁观第29章 百日皇帝第16章 好机会第四十二章第3章 征兆第27章 赚钱了第26章 夸张的手术室第45章 唐突第19章 恫吓第60章 病历第27章 实验第62章 尸体第四十六章第19章 容闳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43章 摆出来第15章 青霉素与磺胺第19章 特斯拉第41章 护士服第7章 演说第19章 重组第八章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标第九章第29章 开腹第4章 得手第69章 真正的医院第26章 女孩儿们第63章 kky第63章 kky第59章 欢迎加入第31章 合作第34章 ABO血型第3章 共舞第30章 外科医师的禁区第九章第24章 抵岸第26章 那就是挑衅!第14章 焚烧第26章 拒绝第二十二章第53章 离去第56章 招揽第44章 争论和新灯泡第26章 转让第3章 助教第10章 席勒家族第18章 条件第8章 共识第9章 命名与推广第45章 汉冶萍第20章 两篇论文第4章 得手第20章 噩耗第28章 切口第三十九章第18章 计划第75章 认真考虑第34章 伤寒玛丽第71章 放手去干吧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5章 竞争对手第47章 救人第五十三章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12章 尊贵的客人第16章 救人第52章 印象派第38章 启动第25章 浪潮第25章 警告第46章 来到巴黎的汽车第22章 庞大工程第26章 交易第41章 日薪第34章 伤寒玛丽第31章 上海第18章 出处第40章 噩耗第1章 改变世界第11章 医院不挣钱?第16章 邀请第21章 要结婚了第32章 输血第25章 谈判第十六章第18章 想做的,能做的第5章 婚期第66章 手套、帽子和口罩第52章 算计第54章 拜耳第52章 霍普金斯第40章 投资第7章 大恐慌第21章 免除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7章 哈维?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