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抗毒素血清

《柳叶刀》上的两篇论文,在欧洲大陆自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但是因为约翰的“狡猾”,并没有直接对血型遗传引起的惨案发表评论,把内容局限在了学术的领域之中,而且通篇都在使用模糊的字眼,所以虽然抨击者众,但是终究还没有达到乱战的地步。相反的是,不少人看了论文之后对约翰的理论大感兴趣,比如说研究血型的人,渐渐就多了起来……

至于说另外一篇论文的话,更是局限于医学领域极小的范围之中。毕竟约翰论文中那些在未来只能算是科普性质的文字,在这个时代可是真正的“科学前沿”,普通的医师们天天为了温饱而奔波,愿意关注的只是少数人,能看得懂的就更少了。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数百人受到了影响,这对约翰来说已经足够了。

且不说《柳叶刀》后续三篇论文发表后会如何,约翰在大西洋彼岸的纽约城中,对此却已经不再关注了。或许未来的医学院和医院中都会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室,继续遗传领域的研究,而且维生素理论也在亨氏综合医院中开始了研究,但是约翰对他们却没有太多的兴趣,至少最近十几二十年都不会有什么兴趣。现代医学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现在比它们更加重要的方向多得是,比如说刚刚开始萌芽的免疫学……

在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约翰和埃尔利希相对而坐。静静的看着这位未来的诺奖获得者。

1888年的埃尔利希,实际上已经相当出色了。

对于后世的医师和科学家们来说,埃尔利希最著名的成就自然是侧链学说和化学疗法的创始人。但是在遇到约翰之前,埃尔利希其实在很多领域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比如说他发明了活体染色法,发现了嗜酸性粒细胞,鉴别了白血病和贫血等等。不然哪怕有约翰的鼎力支持,他也不可能折服那么多来自德国的研究者和化学家们,成为亨氏综合医院研究所的负责人。

不过对于约翰的免疫学理论,埃尔利希还是了解的太少了。

哪怕在那份资料里面约翰写的极为浅显。基本上未来的医学生们张口就能来,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没有实验室的结果作为证据,仅仅是依靠一些凭空的“臆想”和“猜测”,想要说服基础扎实的埃尔利希可不是太容易,哪怕在最初看到这份资料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那么的兴奋!

不过……

“不如。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沉默了许久之后。约翰突然微微一笑,开口道:“早先在柏林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在实验室里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什么实验?”

目光一闪,埃尔利希马上就开口问道。

“一个和白喉有关的实验。”

又是一笑,约翰接着说道:“当时我对巴斯德先生和科赫先生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曾经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然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既然减毒的病菌可以作为疫苗来预防疾病,那么有没有可能从生病的人身上找到治疗的方法?所以我就做了这个实验。把患过白喉的老鼠血清注射到新患白喉的老鼠体内,然后……奇迹发生了!”

“奇迹?”

听到这里的时候埃尔利希心头一跳,口腔也突然变得干燥了起来。

白喉,一个对于21世纪的人非常陌生,但是对于19世纪末的人们来说却异常熟悉的名词。这是一种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白色伪膜为特征,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

在21世纪,白喉已经很少见了。

孩子们入读幼儿园、学校必须的那个计划免疫小绿本上,百白破疫苗的使用让白喉的传染率日益减少,即使有人得病也可以用抗生素等手段治疗。但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白喉却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凶险传染病!它是威胁儿童的最主要杀手之一,哪怕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20万人发病,上万人死亡,而欧洲这个数字则要增加几倍!

这个数字,是在“抗毒素”血清出现了之后。

可想而知,在19世纪末白喉这种传染病对于儿童的威胁到底有多大,而19世纪的80年代,则正好是欧洲白喉大流行的时候……

所以听到约翰说的这番话之后,埃尔利希下意识的心中一紧,整个身体都变得僵硬了起来,楞了一下后迫不及待的问道:“约翰,你说的这个奇迹是指它……痊愈了?”

“当然!哈哈……”

点了点头,约翰哈哈大笑了起来。

心中震撼之下的埃尔利希,当然不可能发现约翰笑声背后隐藏着的心虚。那时候的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做这个实验?不过是知道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纯粹是拿出来唬一唬人罢了。只是要唬的人是历史上抗毒素血清的真正参与者,即使是约翰也不由得有些心虚了。

约翰有点儿心虚,但是埃尔利希可就是震惊了。

白喉这种疾病的影响力有多大,埃尔利希心里自然是非常清楚的,而约翰的这些话如果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很可能找到了一种可以治愈白喉的方法!对于1888年来说,这是足以轰动整个医学界的消息!

“呼……”

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气之后,埃尔利希沉默了下来,好半天之后才开口问道:“约翰,这是你在柏林的时候做的实验?那……当年你为什么不发表?”

“这……哈哈。”

尴尬的笑了两声之后,约翰只能是无奈的解释道:“当初因为学习和工作太忙,空闲时间太少,没来得及多做几次实验,所以……”

听到这句解释之后,埃尔利希顿时无语了。

作为一名医师兼科学家,埃尔利希很清楚约翰撒谎了,因为这样的实验结果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怎么可能用一个没时间来轻易应付?不过看看约翰那有些尴尬的表情,埃尔利希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不一定是非要得到答案不可的……

心中的尴尬持续了几秒钟之后,约翰这才晃了晃脑袋笑道:“怎么样?埃尔利希先生,对这个实验有没有兴趣?”

“当然有!”

没有任何的犹豫,埃尔利希立刻重重的点了点头!

看着对方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约翰顿时笑了,这才轻轻的拉开身边的抽屉,拿出一摞资料给埃尔利希递了过去……

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定要提前出现了。

在医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圣诞节大拯救,具体就是在一年圣诞节的时候,柏林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病房里,一个女孩儿奄奄一息,恐怕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她患的是让人闻声色变的白喉,哪怕全世界最好的柏林大学医院也无法拯救她的生命。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来到了病房。绝望的父母得知了这人的来意之后,没有犹豫太久就接受了他的建议:给女儿注射一种从未用于人体的新药!

这个人,就是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贝林是大名鼎鼎的罗伯特?科赫教授的下属,这个在德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给了女孩儿父母很大的信心,于是这个患白喉的女孩儿被注入了免疫羊血清,几天后康复出院了,而这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加上圣诞节的时间节点,使得此事造成了巨大的轰动,也就是非常有名的圣诞节大拯救。

如此戏剧化的故事是否真实后来已不可考,但是毫不疑问的是,世界上第一例被动免疫来自于柏林,贝林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并且因此而大发横财,创立了后来全球最大的临床诊断产品公司之一——德灵公司。

真实的历史上,贝林和北里柴三郎在1890年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距离现在不过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有了详细的理论支撑,又有了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埃尔利希,约翰非常肯定自己和埃尔利希可以抢在贝林与北里柴三郎的前面!

也就是说,约翰要让自己和埃尔利希抢走贝林的荣誉。

贝林独享诺贝尔奖在后世实际上是充满争议的,因为在发现抗毒素血清的过程中,不仅北里柴三郎是他的合作者,埃尔利希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是最后无论荣誉还是金钱,却都由贝林一个人独享。最后这位科学家甚至和科赫闹翻,离开了科赫的研究所……

历史的真相,早已经不可考了。

不过对于约翰来说,去探寻历史的真相早已没有了意义,他只知道自己和贝林、北里柴三郎并无来往,埃尔利希现在却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这一点,就足够了。

在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办公室里,埃尔利希全神贯注的看着约翰写出来的详细实验计划,而在他的正对面,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思绪早就从实验本身撤走了。医学的发展可以证明,抗毒素血清仅仅只适合白喉、破伤风等少数几种传染病,但是作为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它本身在这个时代却拥有着历史地位所无法取代的意义……

第72章 请求第9章 慢慢来吧第39章 失望第34章 项链第二十章第38章 启动第31章 管不管?第26章 半价第18章 无线广播第57章 我的医院第二十七章第28章 来自柏林的信第2章 欢迎回家第6章 选科第25章 高昂的收费第46章 兴奋第28章 觊觎者第51章 画展第十四章第39章 博物馆第6章 下场第70章 圆满第23章 邀请函第22章 达成第16章 医学院第9章 艾玛第49章 股份第47章 期待第1章 爱迪生的信第7章 试驾第四十五章第47章 轰动第49章 第二篇论文第六章第18章 引导第四十五章第42章 拜托第24章 护士学校第36章 准备第12章 阿德里安教授第39章 焦点第四十章第37章 任务第31章 管不管?第46章 又有意外?第8章 危机第3章 改道第51章 画展第25章 爆发第44章 兴趣第23章 论文和杂志第16章 故事第59章 欢迎加入第49章 再访巴斯德第26章 拒绝第19章 新药上市第16章 故事第39章 突如其来的信第10章 会议第17章 破伤风第30章 扭转第32章 出诊第4章 得手第11章 法案第60章 清创术第15章 关系第47章 不是天才第12章 两万美元第12章 恐惧第10章 大事第12章 干涉第69章 转向第12章 冲突第15章 瑟琳娜第37章 太贵了第18章 引导第51章 大学联盟第44章 兴趣第40章 终章第8章 辞呈第6章 非难第8章 争议第5章 第一个目标第12章 具备第34章 阿司匹林第30章 现代外科的时代第三十五章第4章 1895第38章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第23章 两位大佬第14章 噩耗第二十六章第23章 最后第39章 失望第76章 决定第18章 出处第25章 电话第12章 恐惧第21章 成本第17章 科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