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抉择

“这个时代的人们,究竟在承受着什么?”

晚上躺在自己的大床上,约翰辗转反侧。即便是已经离开有将近十小时了,但是瑟琳娜那双大眼睛依然在他的心中频繁的闪现着。

今天的事情,给了他心理上不小的冲击。

重生前的他是一名普外科医师,而在普外科工作,虽然约翰也曾遇到过家庭条件不好,连付清医疗费都很困难的人,终究也是极少数,而且远达不到凄惨的程度。

工作那么多年,他从未遇到过今天这样的情况。

重生的前十年,约翰一直被保护在母亲伊丽莎白的羽翼之下,尤其是拥有着一张西方人的面孔,让在这个时代的北京城绝少有接触外人的机会。而当他来到了纽约之后,在外祖父的安排和自己的没心没肺之下,也只接触到了约书亚这些人而已,所以看到处在绝望之中的菲利普母女,他内心的深处终于被触动了。

“你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

恍恍惚惚之中,约翰·亨特拉尔好像听到了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在内心深处拷问着自己……

前世抱着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约翰考入了一所国内的老牌医学名校,努力的学习,努力的考研,然后找到了一份在同学中算是相当不错的工作,进了医院后又正好遇到了一个校友主任,受到了各方面的优待,职称几乎是年限一到就升,穿越前已经开始做晋升副主任医师的准备了。可以说从高考到工作,十几年的时间约翰的日子过的一帆风顺。

但是当工作了之后,他慢慢地发现,其实医院并不是他想象中的纯粹圣洁之地,医师和护士们也不都是他理想中的白衣天使。

再然后,他也渐渐地想明白了许多的事情。

他明白了为什么在非营利性的公立医院里领导们却总是要强调科室的效益,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对医生是如此的讨厌乃至愤恨,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是有做不完的手术,年假也难得休息上一次,但是收入在那个城市中却连一套房子也不敢想。

在理想和现实的挣扎之中,他慢慢的学会了接受和妥协。

所以在重生了之后,虽然有过犹豫,有过纠结,但是约翰最终打消了再次成为一名医师的冲动。因为在这个时代,即便在纽约、伦敦和巴黎,医师所处的环境也要比后世恶劣无数倍!

因为这是1881年,一个现代医学刚刚开始拓荒的时代。

这是一个对疾病的认识还非常肤浅的年代,细菌学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多数医人却闻所未闻或者拒绝接受,许多医师还把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奉为医学界的圣经,认为生病就是人体内的液体腐败变质。

这是一个人们还在使用传统草药和秘方药的时代,别说后世那复杂的化学、生物制剂,就连医院里最基本的药物抗生素也还需要四十多年才能被发现,真正被应用甚至还需要六十多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现代检查设备的时代,医师们只能使用简单的听诊器和血压计,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凭借着经验和想象来诊断病人。

这是一个治疗方式落后到让后世之人难以想象的时代,法国人一年要进口无数条水蛭,曾经折腾死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放血疗法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

更为可怕的是,这是一个传染病肆虐的时代,即便是在卫生条件最好的西方,人们在这些疾病面前只能默默的承受,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去逃离这些恶魔们。而对于医师们来说,这些疾病同样也是他们的恶梦,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相对于时代来说优秀的医师,甚至有一些在医学史上留下名字的医师,就是丧生在这些传染病的魔爪之下!

在这个时代,即便是经济条件最好的白人们平均寿命也不会超过五十岁,而能达到这个水平也不是因为医师们水平有多高,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营养水平在提高,免疫力也随之增长,而且城市里大规模的下水道等公共服务建设改善了卫生条件,减少了人们发病的机会而已。

因此,人们没有理由去尊敬那些大多挣扎在温饱边缘的医师们。

毕竟他们不能解除大多数人的痛苦,而且只需要付出每年一百美金的学费,在无需任何准入标准的医学院里读上十几个月的书,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背起小药箱,拿起手术刀在人们身上折腾了。

正是了解了上述种种,约翰才放弃了再次成为一名医师。

作为一名外科医师,而且是对医学史略有了解的外科医师,约翰不会认为自己拿出一些未来的知识和理论,就能在这个时代成为医学界的牛顿,拿奖拿到手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仅仅一个消毒理论的普及就花费了将近半个世纪。约翰也不会天真的以为随手发明一些医疗器械或者药品,就能占领全球市场,创造出一个个拜耳和葛兰素,因为他知道X线从发现到临床应用花了十几年,青霉素从诞生到能大规模生产也要二十年!

但是……

“你的知识真的无足轻重吗?”

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渐渐变得大了起来,开始猛烈的冲击着约翰的思想,让他在床上翻身的幅度骤然大了起来。

是的,这是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时代,但是同样也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和希望的时代。

巴斯德和科赫的细菌理论已经开始了他们影响整个世界的征途,李斯特在推广无菌操作的舞台上奋力挥舞着手臂,伦琴在X线的研究之路上放足狂奔,无数在现代医学历史上留下名字或者没有留下名字的科学家和医师们,正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埋头前进,或者碰个头破血流,或者为整个学科打开着一扇扇大门。

一扇可以将医学领入现代科学的大门!

“你可以做的比他们更多!”

终于,心头的那个声音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道响若雷霆的巨吼,震得约翰一个激灵,噌的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

今天本来还想三更的,但是实在是太困了,写这么一点儿竟然睡着了两回,乱七八糟的就不硬撑着了,就这样吧。

第27章 病案中心第26章 半价第二十五章第3章 战争第41章 内容第34章 经济危机第23章 南丁格尔第72章 请求第3章 新家第14章 政客与金主第12章 贷款第38章 激励第36章 代价第32章 合作第1章 投产第八章第3章 发展第23章 邀请函第38章 启动第19章 恫吓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第58章 一言为定第31章 上海第15章 交易第5章 惊喜的礼物第35章 捐赠第25章 用药第38章 激励第12章 图书第48章 离开第74章 依据第12章 尊贵的客人第四十五章第10章 危急第11章 医院不挣钱?第11章 法案第44章 杀手锏第36章 我的名字第31章 领事第5章 有兴趣吗?第16章 又见卡内基第25章 警告第35章 筹备第27章 艺术爱好第16章 为难第19章 提前的一幕第27章 宴会山的邀请第32章 干杯第13章 建议第二十二章第9章 重启留美第11章 汉堡第30章 血小板第15章 节点第四章第14章 进入病房第26章 学校第51章 画展第25章 显微镜第40章 老牛吃嫩草第28章 完毕第31章 亨特拉尔大学第26章 女孩儿们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31章 商人第23章 最后第41章 日薪第50章 回归第40章 老做法第28章 切口第29章 办法第20章 更好的药物第4章 剖宫产第57章 两篇论文第36章 巅峰第21章 另一种新药第2章 便宜第26章 半价第17章 奇迹第15章 抢先第22章 进修医师第四十二章第14章 邀请第24章 孤独第5章 婚期第3章 发展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二十二章第9章 重启留美第11章 发酵第42章 因地制宜第57章 两篇论文第38章 亨利?福特第27章 艺术爱好第25章 爆发第17章 资助第58章 打算第9章 一百美元第22章 越开越好第25章 够分量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