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投资未来

1901年9月1日,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遇刺身亡。

和另外一个世界相比,这个时间提前了差不多半个月,而且麦金莱还是当场死亡。身在纽约的罗斯福得到消息之后,火速赶到了总统遇刺的水牛城,然后又飞快的回到了华盛顿,几天后就任了美国总统——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唯一没有指着圣经宣誓就职的总统!

消息传出之后,整个纽约上层都乱成了一团。

作为美国经济的中心,纽约毫无疑问聚集着全国最大的富豪群体,包括洛克菲勒、摩根、范德尔比特和卡内基等人,基本上都在此地。而作为知名的反垄断人士,罗斯福的上台只不过是巨头们为了平衡给的一块儿肉而已。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巨头们支持的麦金莱会遇刺身亡,罗斯福趁机走进了白宫!

对于洛克菲勒们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果然,时间刚刚来到十二月份,强硬的老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就提出了反托拉斯政策。他要求国会立法,对托拉斯的限制给予合理的限制。

第一个下手的,就是摩根控制的美国铁路。

当摩根愤怒的走进白宫,与这位牛仔总统当面对质的时候,他亲身感觉到了对方强硬无比的态度。而在几年之后,为了躲避法庭发给自己的传票,洛克菲勒也将会在美国到处躲藏,直到他的长孙出世,再也躲不下去为止……

历史的车轮,确实无法抵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摩根等人一手创立的大托拉斯确实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让这个国家站上了世界之巅。但是此时已经不同往日,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那些让人不齿的垄断手段已经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他们注定要被扫进垃圾堆,成为巨头们记忆中的美好过去。

而这些……

和我们的主角,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已经没有关系了。

1901年的最后几个月,除了应邀出席了老罗斯福的就职典礼之外,约翰把自己一半的时间交给了新生的亨特拉尔大学,四分之一的时间交给了医学院和医院,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他交给了未来。

没错,就是未来!

1901年10月3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给自己在德克萨斯州的公司一次性注资三百万美金,要求对方加快土地收购速度,争取明年花光这三百万美元。

1901年10月15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花费一万五千美元买下一家破产的汽车工厂,并注资三万五千美元成立亨特拉尔农用机生产公司,然后交给了从亨特拉尔汽车公司派来的五人小组,同时转交的还有一整套内燃机驱动的拖拉机简单图纸,要求他们在三年内研制成一款便宜、结实、耐用的农用拖拉机及相关配件。

1901年10月23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从自家的机械公司拆分出一家小工厂,成立亨特拉尔钟表公司,同时交给他们一套简单的图纸,要求他们在明年生产一种可以戴在手腕上的钟表,亨特拉尔先生把它命名为手表。

1901年11月3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通过收购公司的方式,得到了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的相关专利,并且投资十万美元,创立亨特拉尔电影公司。与此同时,在电影公司中一个小型部门成立,研究用负片制作连续漫画的技术。

1901年11月20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写信邀请的莱特兄弟抵达纽约,得到了十万美元的私人资助和充裕研究资金的保证,然后他们加入了总资本三十万美元的亨特拉尔飞机制造公司,并且得到了百分之八的股份。有了充裕的资金,莱特兄弟信心满满的保证明年将会让自己的设计飞上蓝天!

1901年12月10日,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以灵感突现为由来到特斯拉实验室,带领着三十余名工程师奋战十天之后,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二极管问世了。又八天之后,第一个真空三极管问世了,而且比起历史上的第一个,这些装置直接就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并且立刻被特斯拉实验室用来研制最新的无线电和无线广播装置,预计在1903年彻底完成商用的研究。

就在同一天,第一届诺贝尔奖举行了颁奖典礼。本来就影响力极小的奖项,因为物理学奖和医学奖没有授予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而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如果论起过去十年间,甚至二十年间的成就,这两个领域又有谁能比得上纽约的那位?

1901年12月30日,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电报遥控下,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开始联系德国克虏伯公司,试图利用最新的*炸药专利和迫击炮、手榴弹专利,与德国克虏伯公司达成了专利交换,以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为此,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甚至不惜再次注资四百万美元,要求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必要时可以提高报价,打动对方。

与此同时,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牵线搭桥之下,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与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达成合作,准备在欧洲购买相关专利的前提下,开始秘密研制大口径的先进舰炮。而且在和另外一位主要合作人交谈之后,约翰再次向船厂注资三百万美元,股份持有增加到百分之七十五,同时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始秘密研究一种新式战舰,约翰把它命名为无畏级战列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约翰也给了船厂足够的耐心,当然还有足够的研发资金。

1902年1月5日,在拜耳公司的hailuoyin上市三年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与亨氏综合医院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猛烈抨击hailuoyin的成瘾性,并且把它定义为比yapian危害更大的毒药!基于亨特拉尔先生的论文,1902年1月9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下令禁止在美国生产、销售hailuoyin。

这篇论文和美国总统的命令,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拜耳公司借鉴了亨氏制药公司的推广思路,把hailuoyin送给医师们免费试用,已经占领了巨大的市场。到了1902年的时候,hailuoyin已经成为仅次于阿司匹林和磺胺类药物的世界第三药物,并且销售规模还是迅速增长。在许多公司和医师看来,亨特拉尔先生的论文目的在于抑制正在迅猛发展的对手,旨在让自己的亨氏制药公司以及合作伙伴继续独霸医疗药物市场。而论文发表后十天,拜耳公司发表了一篇公告,强烈反对亨特拉尔先生的意见,并坚持认为意为女英雄的新药绝对没有那些危害,仅仅具有昏沉、晕眩和便秘等“微不足道”的副作用。

于是在1902年的2月到3月,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连续在《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四篇署名论文,列举出一系列的临床数据,来说明hailuoyin的危害。而让德国人尴尬的时候,这其中有不少数据来自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莱比锡大学等德国大学附属医院,尤其是那些用hailuoyin镇痛的外科。

德国与美国,拜耳与亨特拉尔,陷入一场早就注定了结果的骂战之中。

1902年3月初,在预定好了前往欧洲的船票之后,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开始整合旗下各个实验研发部门,最后合并、整理为五大实验室:研究无线通信和无线广播的特斯拉实验室;研究炸药、塑料和合成氨的化学实验室;研究汽车技术和流水线的自动化实验室;研究现代机械和精密机械制造的工业实验室,以及由医疗系统研发部门整合的亨特拉尔实验室!

五大实验室,第一时间获得了各自两百万美元的资金注入!

卡内基钢铁公司给亨特拉尔家带来的五千多万美元巨额收入,加上在远东、特斯拉和大学身上的投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约翰花出去了一多半,一时间震惊了所有的知情者。只有约翰自己知道,自己投资的正是未来。

最后,1902年四月初,在约翰预定了前往欧洲的船票之后,另外一个亨特拉尔体系中的大人物,管理大师泰勒懂了。在约翰持续不断的“提醒”和支持下,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研究,利用亨特拉尔体系各个公司的支持,泰勒和约翰共同署名,提前十年发表了精简版的《科学管理原则》!

亨特拉尔出版社第一时间出版、印刷了五千本,然后被约翰亲手送到了自己名下所有的公司管理层手中。在这次亨特拉尔体系前所未有的大聚会上面,约翰?亨特拉尔声色俱厉的强调了这本书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所有的工厂必须开始研究、执行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化原则,违者将会严惩不贷!

1902年5月初,在刚刚度过自己的三十四岁生日之后,约翰和妻子安娜一起登上了一艘豪华邮轮,时隔数年之后再次前往欧洲。

只不过这一次,两人并不孤单。

因为亨特拉尔家族地位和财富的变化,约翰此行带着庞大的随行队伍,包括两组贴身女仆和厨师,十六名忠诚的保镖,以及管家、司机等诸多的随行人员,浩浩荡荡的驶向大洋的彼岸……(。)

第17章 研究生院第1章 离开第32章 二战第57章 我的医院第65章 邀请第56章 噩耗第31章 商人第51章 大学联盟第32章 合作第11章 担心第17章 办法第20章 离去第39章 脱离第43章 莫大的荣幸第十五章第22章 越开越好第18章 引导第15章 节点第43章 规矩第2章 搭讪第60章 病历第2章 报纸第19章 交易第44章 现代医学和它的未来第三十五章第39章 般配第十四章第61章 最难办的事情第15章 瑟琳娜第4章 1895第6章 佛莱克斯纳-亨特拉尔报告第43章 规矩第二十六章第17章 资金准备第27章 学生们第四十六章第十八章第3章 助教第三十七章第5章 帮助第24章 转移第8章 帮帮我!第33章 完善第25章 梅契尼可夫第1章 黄金时代第4章 埃尔利希第19章 海军部第9章 外科学的革命?第40章 噩耗第26章 转让第8章 帮帮我!第3章 新家第25章 谈判第8章 一百三十年前的手术第21章 实验第33章 觊觎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15章 不容易的目标第23章 论文和杂志第27章 学生们第12章 贷款第39章 焦点第39章 政治资本第46章 彩蛋第23章 离去第四十五章第28章 皇帝第47章 报价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12章 具备第十八章第4章 枪手第5章 利物浦和伦敦第29章 办法第51章 逼迫第48章 投资的对象第28章 皇帝第十六章第16章 利润来源第4章 得手第三十一章第51章 画展第28章 皇帝第二十二章第1章 1891第24章 交换第22章 脑膜炎第24章 它不叫阿司匹林第19章 特斯拉第67章 外科医师的新形象第30章 扭转第18章 满意第21章 无线电和阴极射线第41章 回报第12章 贷款第46章 卡内基第18章 东方第四十五章第35章 捐赠第64章 奥斯勒和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