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收网

1908年7月底,颜福庆等八十余人抵达了中国上海。

щшш ⊕ttk an ⊕¢O

八十多个穿着西式服装的中国人抵达上海码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而由亨特拉尔银行远东分行组织的庞大的车队,更是让这种关注上升到了最高点——三十辆宝马汽车的车队,在1908年的上海可是极为难见到的。

第二天中午,容闳为这些归来的学子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公共租界的一家豪华酒店被包了下来,如今上海滩最为风光的两位大人物:名气正盛的容闳容老爷子以及亨特拉尔银行分行的行长菲利普?丹特先生出席了这次宴会,包括美国驻上海的领事馆总领事,汇丰、麦加利、德华等洋行的大人物都纷纷出席,进一步把这些人的身份给抬高了不少。

一周之后,这些人才算是消停了下来。

四十个人加入了亨特拉尔系统的大学、中学或者技工学校,成为了学校里最顶尖的教师。而剩下的四十多人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去处——上海滩和江浙地区已经新建了十七家工厂,包括纺织、面粉、火柴、肥皂等等,九人将会加入亨特拉尔银行远东分行,还有以董鹏程为首的五个人则在亨特拉尔银行一位洋人的陪同下,乘船前往另外一个重镇武汉!

与此同时,大批先进的机器设备也从美国运抵了上海。

这批机器全部由亨特拉尔机械制造公司制造,总价值高达三百多万美元,即使是生产成本也超过了一百万美元!而这些机器全部以低廉的价格,或者折价入股,成为了十七家工厂的资本。在亨特拉尔银行的调配下,这些早已经建成了厂房,并且招聘了大量数量工人和技工学校毕业生之后,立刻交付到了十七名留学生手里……

……

1908年8月,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肺结核疫苗开始大规模上市!

经过了两年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之后,肺结核疫苗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相对安全,有效,大幅度降低了肺结核的感染率。当然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限制,在使用上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别忘了现在是什么时代,这点儿风险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肺结核疫苗一经推出,立刻就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鉴于约翰?亨特拉尔和保罗?埃尔利希在免疫学领域的巨大声望,以及白喉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等先例的作用,人们轻易地相信了这种新产品。更别说白色瘟疫的恶名如今依然让人闻声色变,而肺结核疫苗的作用在庞大的临床数据面前,让人无话可说。除了纽约的亨特拉尔系统医院之外,英国的伦敦皇家学会医院,柏林的夏洛特医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同步开展了相关的临床试验,都证明了这种新型疫苗的卓越!

数十篇论文被发表了出来,还有数十篇论文在撰写之中。

所以当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在北美推出肺结核疫苗之后,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面,就有五万余人进行了接种。每支疫苗49.9美元,注定了短时间内它只能是少部分人能够享受到的。至于说未来价格什么时候下降,或者说降到何种程度,就只能等待亨特拉尔制药公司的决断了。

不过除了北美市场之外,更加庞大的欧洲市场约翰也没有放过。

1908年9月,北美市场推出肺结核疫苗一个月之后,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三家制药公司同时推出了这种最新型的药物。二十年的专利使用权,每年十万美元,总计六百万美元被亨特拉尔制药公司收入了囊中,而且三家制药公司中约翰都有三成的股份,保证未来他将持续获得庞大的收益……

1908年10月,携着肺结核疫苗之威,约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并不是因为肺结核疫苗,而是因为他在外科领域的巨大贡献:新式消毒法、输血技术、局麻技术和外科清创术等等,经过漫长的时间证明之后,让约翰的声望终于抵达了外科领域的巅峰!

诺贝尔奖的获得,已经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在前面几年,约翰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就非常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项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奖项却始终不愿意颁发给他,而是给了欧洲的医师们。但是到了现在,任何人都无法忽视下去了,所以继物理学奖之后,约翰又一次拿到了医学奖。

只不过这一次,约翰依然没有去领奖。

诺奖的影响力虽然逐年提高,但是想要达到后世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凭借着未来外科医师们最基本的技术和理念获奖,也让约翰有点不是很自在,所以他又一次选择了让人带领这个奖项。

无奈的诺奖委员会,再一次捏着鼻子同意了。

这次的诺奖颁发给约翰?亨特拉尔,掀开了亨特拉尔医疗系统获奖狂潮的开始。从1909年1930年,仅仅二十二年间,亨特拉尔医疗系统就获得了7次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彻底奠定了它在世界医学界的崇高地位……

……

1908年年底,远东,橡胶股票彻底火了起来。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总计五十七家橡胶公司在上海上市,开始成为投机者们追捧的对象。尤其是当他们得到从美国传来的消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者亨特拉尔汽车公司宣布,将会在美国中部和西部再建三家工厂,将年产量提高到三十万辆,争取1910年将汽车售价降低到400美元以下的时候,人们彻底的疯狂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洋人,都开始疯狂购入橡胶股票。

已经在东南亚拥有了橡胶园,并且已经或者很快就能割胶的股票自然最受追捧,大量的热钱涌入了这些股票之中。比如说最火热的一支股票冯洁特橡胶公司的股票,短短一个月就上涨了两倍之多,吸纳资金超过两百万两!而另外十几只和它一样拥有现成橡胶园的股票,总共吸纳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到了最后就连那些刚刚成立,橡胶园距离割胶甚远的公司,前后都吸纳了数百万两的资金……

整个上海滩,似乎都因为橡胶疯狂了。

人们每天一碰面就是聊橡胶股票,有些银行的洋人高管甚至不惜辞职,也要把自己的身家投入到橡胶股票市场之中。而当时间来到1909年年初,冯洁特橡胶公司的股票不去年同期上涨了六倍,达到最顶点的时候,有些人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整个橡胶股票的资本总额,已经超过了七千万两!

这个数字,比起历史上的上海橡胶股票风波中资本总数高了许多,因为除了中国人的疯狂投入之外,在火热的市场气氛影响下,大量的外资也涌了进来,比历史上多了上千万两!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乃至美国人都加大了投入,试图从这次疯狂中打捞一笔。

然后……

1909年5月,亨特拉尔汽车公司发布了一纸公告。

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说鉴于橡胶价格居高不下,已经上涨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因此亨特拉尔汽车公司宣布,暂时放缓三个新工厂投产的步伐。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也配合着发布了消息。

美国人公开宣布橡胶价格太高,必须进行限制。而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内,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纷纷跟进,宣布将会限制橡胶的售价。并且在亨特拉尔汽车公司的串联下,各国自行车、三轮车和汽车公司,甚至包括雨鞋公司等都加入了进来,纷纷表示如果橡胶价格继续高企的话,他们只能无奈的减少进口……

消息传到上海,股市顿时崩溃了。

所有人都开始疯狂的抛出股票,无论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而且因为约翰的存在,这一次外国人不可能比中国人更早得到消息,因此同样挨了一闷棍!就像是开闸泄洪一样,疯狂了将近一年的橡胶股票崩盘了……(。)

第4章 剖宫产第6章 又一位汤姆逊第23章 邀请函第51章 画展第30章 目标第7章 大恐慌第40章 准备离开第11章 病人第21章 百万马克第37章 加入第41章 护士服第九章第7章 教材和仪器第32章 外科第一课第14章 19世纪的培训班第5章 协议第10章 X线第3章 1916年年底第33章 古怪的事情第43章 分级第31章 交权第47章 救人第29章 兴奋第45章 汉冶萍第49章 合作第69章 转向第63章 kky第2章 1894第11章 无线电的消息第60章 病历第9章 叹息第35章 1897第10章 隐患第二十七章第二章第24章 孤独第12章 留下第38章 启动第2章 三轮车和玩具第7章 空院第3章 自行车第9章 外科学的革命?第33章 挖人第49章 订单第10章 大事第31章 合作第18章 想做的,能做的第32章 干杯第32章 二战第30章 规范化第24章 回到东方第三十五章第5章 竞争对手第55章 旗帜第八章第21章 翻脸第75章 认真考虑第38章 议定第38章 未来医学工程第13章 要求第23章 重回外科第11章 柏林大学第4章 不锈钢第28章 日常第26章 捞一笔第47章 不是天才第四十章第15章 help!第3章 1916年年底第42章 名与利第39章 计划第35章 开玩笑?第21章 救国之法第48章 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第39章 vitamin第三章第41章 免疫学第5章 副主任第60章 清创术第四十六章第57章 两篇论文第12章 贷款第67章 独一无二的夜景第29章 兴奋第三十六章第1章 爱迪生的信第42章 最重要的一步第11章 发酵第4章 戒心第7章 大恐慌第36章 发展第13章 股份第31章 上海第7章 教材和仪器第二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30章 外科医师的禁区第5章 竞争对手第19章 重组第41章 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