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1916年年底

1915年和1916年,欧洲战争从未有一天停止过。

数百万人在战争中死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当时间来到1915年年底,当德国人察觉到英法集合起超过一百万大军,准备借着刚刚接收了亨特拉尔财团上千飞机和坦克的大好时机,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的时候,他们秘密在前线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上千挺重机枪的交叉火力,让英军一天损失三万四千人!

这个数字,比起历史上多了一万多人,而正是因为这次疯狂的战役中,英法损失超过八十万人,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勃朗宁重机枪的巨大威力。于是在惨案发生的第二周,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赢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两万挺重机枪和超过一亿发机枪子弹。于是在接到订单的第三天,一艘船队便从纽约出发前往欧洲……

对这笔订单,他们可是等待已久了。

因为亨特拉尔财团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因此在一直高度保密的状态下,没有人知道在整个一战之中亨特拉尔财团到底从欧洲赚到了多少金钱。后世有一个所谓的专家在研究了十几年之后,提出了一个让人惊骇的数字——超过四十亿美元!

这个数字到底是对是错,没有人知道。

有的人说这个数字太大了,一个财团根本不可能赚到这么多钱,有些人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以亨特拉尔财团当时的规模和先机,光是卖武器和各种物资就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儿钱,更何况亨特拉尔银行可是给英法放贷的最大债主……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约翰?亨特拉尔在那几年花了多少钱!

美国那边倒是不用多说,毕竟亨特拉尔财团在战前就已经膨胀到了极致,后面除了在科研上的大规模投入之外,生产规模上倒是没有增加太多。这一点倒是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因为给其他财团和企业留出了一定的盈利空间,不然真是被亨特拉尔财团一口吞下的话,恐怕不光是其他财团会联合起来,就连美国政府也容不下他们了。

但是在远东,在中国,约翰?亨特拉尔的投入可是看得见的!

工业上的巨大投入是值得的,它们不但让中国取代成为一战中的第二受益国,也给亨特拉尔财团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在北洋政府身上也投入了超过一亿美元,帮助他们稳定统治,扩大增强军队,同时蚕食其他的地方势力,但是这些都是贷款,买的还是亨特拉尔财团自己生产的武器,也让亨特拉尔财团在未来数十年在中国一帆风顺……

但是在教育上的投资,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约翰?亨特拉尔就在中国大陆建起了超过一千所中小学,十余所师范学校,三所世界级水准的大学,六十余所技工学校,另外还包括十五所医学院!

光是这些学校,就耗费了数亿美元的资金!

要知道,光是那三所大学和五所顶级医学院的水准就不是这个时代中国能够建立起来了。从校舍到教学楼,从实验仪器到师资,几乎都是世界级的水平。为了筹建这些学校,约翰?亨特拉尔不但在北美,同时还在战火纷飞的欧洲大规模的招募优秀教师,用高昂的薪水引诱他们到中国任教!

这八所大学,五年的投入肯定超过了两亿美元!

更别说在中国建设的大量师范学校、技工学校和中小学,数量肯定比八所大学更加庞大,这些学校加起来几乎就撑起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半壁江山——那可是一个拥有数亿人口大国的教育!

无论如何解释,都有很多人无法理解。

所以后来有很多人认为,约翰?亨特拉尔把自己在一战中赚到了一半投给了中国。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人不支持,但是也证明了这个数字的庞大,甚至大到了后来很多美国人对此强烈抨击的地步……

无论如何,1916年就这样过去了。

当时间的脚步来到1916年年底的时候,欧洲的战争到了最惨烈的时候。

双方都有了最先进的飞机和大炮,而同为老牌工业帝国的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建造这些先进的武器,因此这一次的一战伤亡比另一个世界更加的惨重——亨特拉尔派出的医疗队活跃在各国后方的医院里,不停救治着的伤员们就说明了一切。

无论哪个国家,都已经开始疲惫了。

虽然在亨特拉尔财团乃至美国明里暗里的输血之下,始终占据着陆地上的主动权,但是随着海战的失利和时间的流逝,整体实力上的劣势还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他们。尤其是英法有源源不断的殖民地援军,德国人的人力资源劣势不可避免的凸显了,只不过军队素质和工业水平占据一定的优势而已。

当然,并不是说德国人就不行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疲态尽显,无论英国人还是俄国人,还是德国人和奥匈帝国,都已经疲惫不堪了。虽然得到了亨特拉尔财团的武器,但是德国人却似乎总能抢先一步,因此英法在海上虽然始终占据优势,但是在陆地上却难以占到便宜,而且因为飞机、坦克和重机枪的巨大作用,英法的损失比同期惨重了许多,阵亡人数多了六十万人……

当然最惨的国家,毫无疑问还是俄国。

重生以后,约翰影响了这个世界的很多方面,虽然还不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大势,但是因为对德国的大力支持,却让俄国人更加的悲惨。从参战到现在,俄国已经损失了数百万的军队,而在得到了英国人转交的飞机和坦克制造技术之后,沙皇又不顾国内悲惨的经济情况,强行大规模制造这些重型武器,更加加剧了这种情况。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去。

上千万的军队在前线对峙,交战,更多的贫民在后方努力生产着战争所需要的一切,人们生活困苦不堪——不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活生生的事实!

这场战争中,欧洲可以说输惨了。

真正的好处都被美国这样狂卖物资的国家,以及趁机摆脱各国掣肘,开始拼命发展自己的中国给占了。就连原本占了大便宜的日本,也因为亨特拉尔财团的出现失去了这次机会,至少得到的远比历史上要少的少。

шшш◆ttκǎ n◆C○

远在北美的约翰,精准的掌握着这一切。

因此当1916年年底来到的时候,约翰看着来自于俄国、德国的情报,了解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之下,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了整整一天,然后亲自向远东发出了一封电报……

第16章 故事第31章 上海第2章 新俱乐部第3章 阻碍第17章 科赫第25章 用药第24章 法语第26章 拒绝第4章 霍乱第16章 临床边第50章 大方第41章 日薪第13章 电池第11章 汉堡第27章 亨特拉尔庄园与东方厨师第31章 弗莱克斯纳报告第23章 世界最早的检验室第30章 疫苗第38章 莫名的邀请第37章 新方法第11章 怀疑第13章 1913第16章 好机会第13章 要求第6章 建议第20章 疯狂的数字第30章 出版第五十章第9章 亨特拉尔财团第9章 确认第18章 上帝的礼物第15章 最好的时代第17章 积累第13章 上市第22章 达成第十四章第27章 宴会山的邀请第36章 我的名字第12章 贷款第29章 各方反应第37章 任务第39章 政治资本第12章 冲突第5章 利物浦和伦敦第13章 两个大人物第1章 离去第3章 征兆第3章 征兆第19章 恫吓第39章 袭击第45章 汉冶萍第2章 首富第33章 觊觎第25章 够分量的邀请第12章 图书第4章 剖宫产第40章 科赫与菲尔绍第15章 关系第39章 博物馆第21章 摊牌第20章 回信第6章 下场第27章 医学中心第6章 怪物第21章 摊牌第40章 科赫与菲尔绍第71章 放手去干吧第21章 翻脸第75章 认真考虑第四章第58章 拒绝和邀请第33章 好东西第4章 准备与等待第54章 安排第45章 汉冶萍第四十五章第三十七章第23章 作用第34章 发展第34章 ABO血型第38章 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第55章 占便宜第1章 投产第24章 刺激征第15章 补液第18章 两位大人物第44章 杀手锏第3章 汉堡的坏消息第四十七章第36章 发展第6章 我们该有一家银行第三十八章第33章 完善第45章 两边第十三章第42章 1900第19章 未来第12章 摩托罗拉第43章 1901第17章 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