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有人骗贷?

正在徐平与张逸两人闲谈的时候,差役忽然来报,外面文彦博急着见徐平。

徐平吃了一惊,急匆匆向张逸告辞,快步出了开封府。

只见文彦博在府外的大树下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转来转去。

见到徐平出来,文彦博快步上前行礼,口中道:“省主,大事不好!”

徐平不想让一边的张逸看笑话,对文彦博道:“如今天下太平,能有什么大事?我们一起回衙门,有什么事情慢慢说。”

文彦博看了看张逸,欲言又止,叹了口气,随着徐平离了开封府衙。

到了御街上,走不多远,文彦博再也忍不住,到徐平身边拱手道:“省主,此事耽误不得!郑提举因为发现京师银行有不合规的事,跟他们起了冲突,要带兵围了银行呢!”

“什么?!”徐平吃了一惊,瞪着眼睛看着文彦博。“发兵围银行?谁给他的胆子!”

文彦博双手一摊:“郑提举发了狠,非要拿京师银行的人问罪,已经带着兵去了——”

徐平只觉得脑袋发蒙,有些跟不上这个年代的节奏了。审计司一个查账的机构,郑戬还真是御史台了,还带兵围银行,御史台也不敢这么做事啊!三司确实有兵,但那都是有具体的职事,不是做工程的,就是看管各种仓库押运货物的,什时候还管拿人了。

不管怠慢,让文彦博头前带路,徐平吩咐谭虎带了十几个骑马的精干兵士,与自己一起去拦住郑戬。这事情要是让郑戬做出来,那可是开了一个坏头,审计司能不能存在下去都成问题。查账本来就惹人忌恨,再能随便拿人那还了得!更何况银行是什么地方,那里是管钱的所在,是能够随便带兵围的?被他们随便栽点赃,就吃不了兜着走。

京师银行总部开在东华门外,紧靠着皇宫,方便赵祯不时过问,开封府衙则在皇城南的御街西边。不是宰相,非有特旨没人能在皇城骑马,徐平一行只能向东绕过皇城,一路急行,赶往东华门。转过东角楼,潘楼向北二三百步的地方,终于追上了郑戬。

郑戬骑在马上,满脸通红,青筋都爆了出来,正带着三十多个三司厢军向北急行。看那架势,不是去救火,就是赶着去打仗。

徐平和文彦博越过步行的厢军,赶到队伍前面,高声对郑戬道:“天休,你这是做什么?”

见是徐平到来,郑戬急忙止住队伍,下马行礼,道:“报省主,京师银行郑提举等人不按规例行事。我前去查账,百般阻挠,还出言无状。审计司新立,如何能够不立威!”

徐平愣了一下,才道:“你想怎么立威?带着兵去立威?你这才几个人!东华门不远就是禁军大营,你不怕他们把你抓起来!不要胡闹,先带人回去,我们商量再说!”

郑戬抗声道:“审计司勾稽天下钱粮,京师银行几个胆子,敢公然抗命!”

徐平叹了口气道:“你这审计司只是查账的,不是办案的,不是御史台,更加不是审刑院!好了,先让兵士回去,皇城外面,你公然带兵而行,有几个脑袋!有什么事情,慢慢跟我说,我们商量了再做决定。”

虽然有些不愿,终究是不能违抗徐平的命令,郑戬让带兵的厢军回去,只留了几个自己的随从。这里是敏感地带,这么一会功夫,徐平就看到皇城司的人在旁边探头探脑。

“唉,”徐平对着郑戬叹了口气。“那边不远是潘楼,我们到里面喝一杯酒,有什么事情你跟我细细说清楚。天休,你记着,审计司不管发现什么,都只能上报,不能查案!”

郑戬显然不服气,发现了情弊,当然就要详查。衙门哪里有老老实实让你查的?不用点手段,怎么能够查得下去。自己带兵只是控制场面,要不是真地要拿人。

到了潘楼,徐平找了一间安静的小阁子,让小厮上酒菜来,与郑戬和文彦博坐了。

见郑戬并没有心饮酒,徐平道:“这里没有外人,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彦博拱手:“还是让我来替提举说吧。前两日我们听到风声,说是开封城里有人勾结权贵人家,虚开了不知做什么的公司。这些公司只做一件事,就是从京师银行贷钱出来。”

徐平奇道:“他们不做生意,贷钱做什么?须知从银行贷钱是有利息的。”

“从银行贷钱的利息虽然比存钱高上几倍,但年利还是不过一成,与市面上放贷的比起来,低得不能再低了。这些人从银行贷了钱出来,便就放给城里的质库。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收多少年利,但想来是比银行高得多了。当时定银行规例的时候,曾经明令不许贷给这些没有实际交易的公司,贷款额度要跟交易量挂钩的。京师银行如此做,明显是不合规例,我们得了消息自然是要去查。谁想京师银行的郑提举坚称他们没有违规做事,审计司是小题大做,而且京师银行也不属三司所管,我们查他没有道理。双方越说越僵,郑提举越说觉得他们必然有鬼,便就回到衙门点了兵士——”

“等等!”徐平止住文彦博的话,“你是说,有人虚开公司从银行骗贷款?”

文彦博想了一会,点了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人才啊——”徐平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骂。银行才开多久,就有人钻空子了。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杀头的买卖没人做,赚钱的方法总有人绞尽脑汁想出来。

不夸张地说,用不了多久,各种各样靠着银行赚钱的方法,不管是合法合规的,还是招摇撞骗的,就都会一一被发明出来。在这一点上,要相信人类的智慧,如果这也算是智慧的话。后人觉得古人没见识想不到的方法,实际上只是错觉,要么就是他们想到了只是没流传下来,要么就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只要条件具备了,各种点子都会冒出来。徐平越来越相信这一点,明白自己要做的只是搭起舞台,这个年代的人自己会上去唱戏。

银行是利用存贷息差赚钱,这种骗贷的公司则是利用银行贷款的息差和社会借款的息差来赚钱,里面的关键,是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能够控制住社会贷款的风险成本。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只能是单纯的骗子,那样问题就好解决了。

如果他们真能控制住社会贷款的风险成本呢?那样问题就复杂了。现在的条件下,他们帮着京师银行解决了放款的难题,就不愁没有人为他们说话。

什么样的人有那么大的能量,可以控制住社会放贷的风险呢?

第180章 转机第93章 汝州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24章 大动作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1章 人选第110章 过河拆桥第231章 购物券第61章 按户配炭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264章 停发钱粮第107章 无奈和稀泥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23章 吕夷简的担心第84章 猛虎入狼群(二)第49章 事发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第174章 公事公办第95章 垂钓黄河第27章 小隐君第140章 宽严并用第250章 修兵书第94章 轻兵过山岗第40章 谁承其后第99章 搞事情第63章 你怕死人吗?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83章 炸城门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第62章 算计第29章 端午(上)第16章 如和县第43章 熊二焦五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111章 根源第123章 吕夷简的担心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52章 童七郎第188章 怎么还是如此!第75章 僵局第112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第85章 猛虎入狼群(三)第125章 归正人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章 太后崩殂第18章 父母妻小第53章 甘谷归附第227章 拼桌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107章 再见已非当年第65章 智云法师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61章 官吏斗法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么办?第10章 秦州纳质院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第60章 致太平(二)第33章 得失之间第62章 政坛动荡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276章 牵连众多第35章 我有三策第3章 人之将去第138章 文明之师第145章 将校营第43章 盼盼要定亲了第31章 能否铸钱?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169章 大块吃肉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73章 地方反应第17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0章 治术(一)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32章 小县第186章 有钱人第201章 提举官第146章 泉布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68章 别有出路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150章 寓兵于民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72章 三个关节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78章 提携第134章 乱局第83章 有放有收第5章 报恩第160章 改天换地第126章 柳三变的烦恼第125章 收获的季节第152章 横死第81章 祭奠第1章 宰相第122章 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