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

王尧臣直学士院,过上个一年半载,没有过犯,当可以真除翰林学士。韩琦升一步直舍人院、知制诰,接着王尧臣的脚步,到了两制词臣的位子上。文彦博接韩琦知谏院,走上了台谏言官的快车道。到了这个时候,天圣五年的进士开始进入政治舞台的中央了。

确认了要到秦凤路任职,徐平上书,正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按照前两年的规划,秦凤路的粮草供应是靠川峡四路,而那四路也是边地。徐平请朝廷暂时合西川、峡路两钤辖司路为川峡都部署路,调曹克明为川峡四路都部署,保障向秦凤路运送粮草的安全,同时抚绥诸蛮。同时调邕州兵万人入川峡,归曹克明管辖。钤辖司路也是军事路,级别在都部署路之下。景德年间,川峡四路军政改制,将益、利、梓、夔四路合并为西川、峡路两钤辖司路,从此川峡再无大乱。

调庞籍为川峡四路都转运使,专门调运钱粮,在四路转运使之上,驻兴元府。同时移广南西路蔗糖务三万户入川,新开一蔗糖务,归都转运使司管辖。徐平在邕州大规模种甘蔗之前,天下的甘蔗主要产在西川和两浙的明州一带,到如今海贸兴盛,明州已经不种甘蔗,西川还是种的。在这里新开一蔗糖务,用有组织的人户强化地方是一目的,而更重要的是,徐平需要跟蕃胡贸易的硬通货。纸币早已经通行于宋境,对外贸易这个时候还是不行的,必须用他们紧缺的货物。茶和绢是传统的贸易物资,但过多输出,难免引起价格下降,这时再加入白糖,可以极大的扩大贸易额,特别是从吐蕃和羌人那里换来急需的马匹。

秦凤路人口稀少,旷土极多,徐平要求从内地移民实边。

向边疆移民,特别是在这个年代,移农民是非常艰难的。徐平的要求,是直接从三司属下的公司、银行、商铺和营田务抽调,包括下面做事的人,还有管理的官吏,统一抽调三分之一。总之如果有需要,就在秦凤路重新把这些公司场务建起来,在西北别建一个工商业中心。三司属下的这些结构,本来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其严格程度,还超过大部分的厢军,为的就是有这样用到的一天。

场务商铺的人本来就有组织有纪律,迁移之前就可以进行编组,形成建制。以完整的建制向西北迁移,路上只要供应粮草,比跋扈的禁军更好管理。

三司属下这么多官办场务,方方面面的人加起来,已经近百万。按照徐平的要求,此次一下就将抽出近二十万户,遗下的空缺,各地就近招募填补。此时的公司商铺已经跟刚办的时候不同了,生活稳定待遇好,月月钱粮按时发放,从不拖欠,几乎是天下最好的雇主。一旦有缺,有的人是人应募,根本就不愁缺人。抽调三分之一虽然会有一时影响,但不会伤筋动骨,对人员培训一番就能运作如常了。而且这么多人也不可能一起走,那样路上的地方无法负担,只能分成几批,徐平要求一年之内全部迁完。

人是一切的基础,只要有了人,就不怕没有粮,没有兵。在初期调运的困难可能大一点,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凤翔府和秦州屯积,以三司大加强了的运力,可以支撑。

同时,徐平辟郭咨和王拱辰两人为秦州路随军转运使,郭咨驻凤翔府,王拱辰则驻秦州,一个管后方的工商业和商铺,另一个管前线的屯田。这是他们的老差使,做起来轻车熟路。工商业负责提供跟蕃胡贸易的硬通货和军务物资,营口务负责提供粮米马匹。

最后,徐平要求开封府配合征调一批勾栏瓦子里的民间艺人随军,进行宣传和提供娱乐。这件事情夏竦抢先了一步,不过他找的是随军女妓,跟徐平找的人并不冲突。

田况和柳三变则被徐平辟入幕府,跟随大军行动,管理这些人员。

奏章最后,徐平道,秦凤路僻处陇右,孤悬在外,维持尚且不易,要想开拓,必须要下大功夫。朝廷不便提供兵马,便当提供人力。徐平自己在三司为官多年,知道哪些人可以调,哪些人不能动,此次迁三司的人,并不影响三司的运作。

赵祯拿到奏章,看完吸了一口冷气,对正在殿里奏事的李迪道:“徐平上章,要抽调三司属下公司、商铺、银行和营田务属下的人力,三人抽一人,连同家眷,一起随军前往秦凤路。三司现在有多少人我虽然不知道确数,但新去的,最少已经超过秦凤路土著了吧?”

李迪道:“秦凤路五州一府,人户几二十万之数,三司属下三人抽一,虽然超不过当地土著,但也相差不远。徐平此去秦凤,迁这么多人,是要在那里改天换地吗?”

赵祯沉吟了一会问道:“中书以为,此请是允他还是不允他?他在章里说,秦州孤悬陇右,朝廷在那里没有大军,此次也没有大拨禁军调往那里,没有兵便就当给民。”

“那徐平章里有没有说,迁去这么多人,钱粮从哪里筹措?钱还好说,现在三司手里最不缺的就是钱,如果还要朝廷给他运粮米,那就难办了。”

“章里说过,按以前所定,秦凤路靠着川峡四路补给。徐平请调庞籍去川峡,以都转运使之职,为秦凤路筹措粮米物次,倒没有说朝廷额外运送。”

这是三司曾经做出的预案,徐平把全国各地跟边地对接了起来,一旦有战事,钱粮物资从哪里收集,从哪里起运。当时他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地修了道路,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甚至建了储备和转运仓库,一旦战争发生,预案便就启动。秦凤路对接的就是川峡四路,从党项反叛,三司已经启动了预案,现在川峡已经开始收集粮食了。

这是徐平做事跟其他官员不一样的地方,李迪对此知道得很清楚,听了赵祯的话,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他有信心把这些人养活,那朝廷何乐而不为?自古守边,最有效的便就是移民屯田。徐平在三司建的这些公司,跟地方的百姓不同,跟军中一样有法度有阶级,只要不缺粮,他们移往西北最又觉得路上不会出乱子。徐平有信心,便就难他便了。”

赵祯和李迪都清楚,徐平提出这些要求,必然是在三司已经安排好了,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发出去还容易憋出内伤来。移民实边是朝廷想做而做不到的,徐平既然准备好了,那何不顺势而为?秦凤路兵少也是实情,给兵不便,那就给民好了。

第88章 弃杖不杀第128章 用才不用德第137章 怒骂御史第45章 安抚第10章 治术(一)第296章 内外有别第112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第87章 地方耆老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13章 蛮人第164章 运筹帷幄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85章 猛虎入狼群(三)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187章 头重脚轻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20章你们都姓赵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150章 连你也说我?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钱收回来!第84章 南线北线第107章 无奈和稀泥第142章 话已说尽第70章 风波起第55章 利用第75章 契丹会如何?第56章 官督民办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83章 无一石粮入陕西第140章 宽严并用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46章 分别第217章 银行(上)第170章 文人的优越感第70章 蜀兵入陇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209章 阶下囚第69章 做做样子第99章 前奏第17章 干脆搞大第101章 七源州第15章 久违的京城第68章 冬日牡丹第204章 换相(下)第156章 说与做的规划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219章 星空(上)第125章 归正人第219章 再对天章阁(上)第19章 宣诏使臣第118章突然遭遇第8章 老朽别无所求第53章 如和风光(下)第142章 配合第265章 瀚海第122章 火光冲天第307章 来了就要打仗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39章 黄师宓第83章 猛虎入狼群(一)第141章 分头行事第184章 自伤身世第86章 猛虎入狼群(四)第59章 洞若观火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141章 永宁侯不得意?第195章 冲突第74章 无妄之灾第24章 富贵田园第176章 钱粮为纲第5章 家的味道第179章 意外第243章 一日两子第66章 心中无血,出师大吉!第232章 狼烟第222章 恩归于上第29章 其心可诛第139章 少用茶,多用绢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246章 生命在于运动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125章 搜寻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48章 现场演示会(上)第68章 别跟着我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188章 怎么还是如此!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33章 迷惑第24章 嫉妒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200章 营田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