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

耶律宗真一路西来,在每地最多只停留几日,六月中旬终于到了奉圣州。这里本就是契丹经常捺钵之所,他便在这里多住些日子,处理政事,就当是夏季捺钵了。

契丹从石敬塘手中取幽云十六州之后,事务统归位于幽州的南京管辖。地理上这十六州分为山前山后,山前以幽州为中心,山后则以云州为中心,因为山后在西,又称山西。

不过到这个年代,云州还没有成为契丹在山后地区的统治中心。历史上是耶律宗真亲征党项之后,才把云州升为西京,从南京道独立出来。西京道的设立,就是在与党项的关系破裂后,为了防止宋朝乘机进攻,单独设这一个政区来防宋朝的。契丹防备党项的一直是西南面招讨司,与西京道同属一个财政区,而不属同一个军事区。

到这一年,契丹在山后统治的中心之地还是奉圣州,以奉圣、云、应、蔚、朔五节度使理事。五州置转运使司,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财政区,偶尔会设山后都统,主管山后五州的军事,但需与奉圣军节度使共同裁决本地事务。西南面招讨司不在这五州之内,是一个独立的军事防区,实际上契丹在那里的存在感并不强,用招讨司镇慑羁縻而已。

如果没有历史上元昊的大规模招纳党项部落,没有对面宋朝河东路的军事压力,契丹并不会用云州来代替奉圣州的地位。契丹是起于东边的游牧、渔猎民族,对大草原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历代契丹之主,西巡基本都是到奉圣州,再向西颇有些化之地的味道了。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宋军一到阴山,大量的草原部落要从契丹逃亡。以前契丹从来没有把那一带视作自己本土,没有设置行政机构,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在那里。

奉圣州的军额是武定军,所以主管这山后这一带事务的,是武定军节度使

此的武定军节度使是刘六符之兄刘五常,自耶律宗真到这里,便日日与几位大王宰相一起议事。动乱发生在西南面招讨司境内,与他的辖区无关,只是要点集兵马,并应付前去征讨大军的粮草供需。忙是忙了一点,事不关己,他倒也不紧张。

进了耶律宗真的御帐,刘五常行礼如仪,道:“禀陛下,奉圣州管下州县,营兵、乡兵俱已点齐。只等诏旨,便可点集起来,西行征讨。”

从幽州一直到云州,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地方,兵马点集相对容易。此时麦已收过,农事不那么忙碌了,战兵出征相对来对生产的影响不大。不过契丹只用这些人作运输粮草的辅助兵力,真正的战兵还是靠契丹人和奚人,游牧、渔猎的部落在这个季节点集就能了。

问过了刘五常兵马、粮草情况,耶律宗真道:“现在随王庭西来兵马,堪堪过二十万之数,征党项是够了,但要面对宋军,只怕实力未歹。”

萧孝穆道:“宋军在河曲一带的兵力,计有徐平所部近二十万人,麟府、鄜延两路兵马近十万人,还有数目不详的党项兵马。要与宋军开战,非有四十万兵不可。如果再加上征讨反叛的部落,则要有五十万大军,才能够用。”

耶律宗真支着脑袋,愁眉苦脸。五十万大军,在这个季节,他到哪里去征?如果再等几个月,秋高马肥,诸部落的军队全部点集起来,勉强还可以。现在正是牧民到处游牧的时候,居无定所,怎么也点集不齐。

马保忠上前行礼:“依臣之见,眼下情势不宜过早与宋军开战。兵力不足还是小事,宋军数十万人也不能聚在一路,不然粮草难以支应。陛下统二十万兵马,应该不会弱于宋军任何一路,无非是各个击破而已。真正可虑的,是治下蕃部不稳,人心思去。如果前方与宋军打了起来,后方蕃部作乱,那才真正可怖。故此去,还是以先剿灭叛军为主。”

萧孝穆道:“那宋军如果以党项兵马为前驱,深入本国境内,攻城掠地怎么办?”

马保忠拱手:“大王,此事不得不防,但直接出兵马征讨,现在力有未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面由陛下颁下德音,安抚人心不稳的各部落。一面以重兵前出,对有反心的部落痛下辣手,杀鸡儆猴!只要尽快把各部落稳定下来,则再跟宋军开战,就不会如此窘迫了。宋军数十万,远出千里,必定不能久战。我们在平定各部落之后,候其师老兵疲,再予以迎头痛击,才是正理!”

耶律宗真连连点头:“宰相真老成谋国,你这一番话,才说到了要害。现在宋军新灭党项,兵锋正锐,不可当其正面,先平内乱才是正理!”

马保忠施礼道:“欲攘外必先安内,陛下明鉴!”

耶律宗真沉吟了一会,对一边的刘六符道:“部落人心不稳,无非是前些年本朝对其征敛过多,杀戮太重。学士,你拟一道诏旨,允免西南、西北招讨司辖下各部三年税赋,而且这三年不征兵役、徭役,让他们熄了反叛之心。还有,两路招讨司辖下,凡是部落之民受刑的,一律全部开释,既过不咎。只要不造反,一切好说!”

刘六符领旨,想了想道:“最难是人心,人心在一个信字。陛下,诏旨下了,如何让各部落相信,还要别想办法。两路招讨司前两年杀得手滑,只怕难以取信部落之民。”

“嗯,也有道理。这样,向两路招讨使下一道明诏,切责他们苛虐部民,各罚一年俸禄,夺三官。这诏旨要传遍各部落,让他们都知道,朝廷在为他们着想。”

萧孝穆听了,道:“既然如此,何不换了两路招讨使,夺官削职,部落之民自然感恩。”

“万万不可!”马保忠上前。“已失部落人心,再失了镇守大将人心,那些土地从此非朝廷所有矣!在臣看来,明诏切责两招讨使势在必行,但同时陛下当下暗诏,差亲近的人到那里,安抚两位招讨使之心。告诉他们这是朝廷不得已之举,等到事毕,再招回朝廷来别作补偿。如此,才能两全其美,不致顾此失彼!”

责备两位招讨使是做给别人看的,可不敢真地当真。要不然再让他们心生怨恨,纵容手下兵马做出什么事情来,可就弄巧成拙了。明着责备了他们,一定要在暗地里安抚,甚至封官许愿都在所不惜。一切,都是为了把局面尽快稳定下来。

第65章 名将第2章 以盐制蕃羌第36章 洞房花烛夜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50章 寓兵于民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上)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300章 闲着也是闲着第26章 余波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55章 药银第194章 立场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71章 意外第122章 甩锅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46章 谁能一定对?第6章 书生张载第145章 将校营第54章 家贼第52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第180章 投名状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63章 官声第16章 仁义者何?第6章 知州第56章 惊变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143章 新车新炮第63章 瞎毡来归第58章 夜战(中)第91章 大势第2章 黯然离去第5章 报恩第101章 抽血第74章 请君入瓮第107章 以伪收假第192章 凿齿蛮第53章 甘谷归附第245章 养子秘诀第9章 准备抓人第217章 银行(上)第207章 战还是和?第235章 陇右军来了第102章 钱法类书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00章 小人难防第112章 五军齐出第114章 盛宴第12章 治术(三)第145章 三不朽第214章 蜡丸第31章 盼盼的小心思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62章 宰相气度第250章 修兵书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21章 割稻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第182章 内部货币第152章 纠缠第253章 亮剑第92章 给我们看诚意第111章 李觏第121章过门不入第160章 谁的官大?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192章 凿齿蛮第145章 三不朽第111章 以假伪真第99章 坏事总容易第26章 峰回路转第231章 核心盐铁司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174章 公事公办第48章 现场演示会(上)第241章 白壁题诗第7章 杂谈第8章 交接第16章 如和县第74章 再坚持一下第203章 进占外城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202章 换相(上)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29章 私下奏对第200章 营田务第118章突然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