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秦国故事

酒菜上桌,欧阳修看见吴育和吴充兄弟过来,忙起身道:“春卿、冲卿,来,我们一起坐。许久不见,说些闲话!”

吴育带着弟弟过来拱手:“如此,便就叨扰了。”

众人落座,欧阳修把小厮唤来,又叫了两个菜,吩咐速速上来。

吴育看着桌上两个夹杂着肉的碧绿炒菜,忍不住摇了摇头:“你们二人好大手笔!”

欧阳修夹了一口道:“无妨,今日我们吃君谟的请,哪日得了大注钱财,回请就是。”

几个人一起笑着摇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大注钱财。蔡襄出身大族,又写得一手好字,家底厚,又有外财,一起出来大多是他付钱。

饮了两巡酒,欧阳修问吴育:“徐相公前几日天章阁奏对,今日榜于朝堂。我们一起看了,着实觉得过于庞杂。当日是春卿所记,说说到底是如何个样子,为我等解惑。”

吴育淡淡地道:“史官岂可漏事于外?永叔,你这话问得不妥。”

欧阳修忙道:“我非问徐相公何奏对,只是欲春卿解其中疑难而已。你与徐相公同榜进士,在侧记事,就没有问一问一些疑惑之处?”

吴育想了想,点点头道:“那是有的。”

“如此就好!”欧阳修连连拱手。“拜相问政,古已有之。但如徐相公这般,从国之根本条列朝政者,实不多见。相公虽年少,行事一向稳重,似不该如此急也。”

www•Tтka n•¢O

吴育微微叹了一口气:“其间闲谈,我也曾问过相公,如此立国之根本大政,是否过急?相公说了一个他在邕州时,听海客谈起的极其之地大秦国兴亡之事,心有感悟。”

蔡襄插嘴:“这大秦国,史书有记。《后汉书、西域传》云,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只是离中原太远,不知具体什么样子。”

吴育道:“相公言,这大秦国地方极是广大,以海为内湖,人口众多,极是繁庶。此国与汉朝一东一西,为极大之国。大秦国朝之末,有蛮族自北方来,犹中原之北的匈奴突厥之类。似此蛮族,自不是此等大国之敌,其国降伏,安置于边塞之地。蛮族善苦战不畏死,大秦渐以之为兵,年深日久,以之为将。不数百年,其国竟为蛮族所灭。”

欧阳修一愣,看了蔡襄一眼:“此非大唐故事也?极西之地也有?”

吴育点头:“不错,相公言,他初听此话,也以为是比附大唐故事,海客编出来为谈资。后来问过许多人,都言之凿凿,极西确有大秦国,确为蛮族所灭,才知真有此事。心中留意,每人征询,渐明其始末。后来守西北,灭党项,始悟此蛮族,实与中原之敌匈奴突厥之为一类也。居大漠之北,西域以西,逐水草而居,地方不知广几千里。迁徒流离于大草原上,万里之远来回纵横。其间事情始末外人难以尽知,唯千百年,当其强盛,则南下抢掠各富庶之地。其一兴而灭大秦,大汉独逐之于外,汉人赖以存活。千年后,又当其兴也,当谨慎防之。相公一道德,立制度,盖防此患,为子孙计。别内外,外不施仁,盖防汉人制度礼仪助其兴旺。内施仁义,固根本。”

欧阳修听了,不由笑道:“相公过虑了。大唐代隋,太宗时也有突厥犯长安故事。唐伏突厥,后虽有安史之乱,突厥已不足为祸。”

吴育摇了摇头:“我也这样问相公,唐已伏突厥,草原已不成祸,何虑之有。今日北敌除契丹,其种大者无非阻卜之类,望之不成气候。本朝只要与契丹以强守和,自此后当不虑寇自北来。相公言,大秦之时,也曾伏蛮族,以之为兵,蛮族似亡。然不知何时北方游寇再次大至,而以蛮人为兵,平其叛乱之后,军力早已不兴,终无力回天。”

说到这里,吴育叹了口气:“其间关键,以蛮人为兵,不知不觉间亡了自家军制。蛮人叛起,虽然最终平息,军力却最终不能复整。蛮人再兴,遂亡。”

蔡襄道:“相公此方,得非言禁军耶?三衙禁军,实不能战,还是以蛮人为兵之祸!”

吴育点头:“不错,外不施仁,内理国政,重整军力以备强敌!”

几个人点了点头,虽然都不信北边会有徐平说的那样大祸,但不管怎么说,徐平给出了自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的理由。以现在徐平威望,有理由,他们就不好说什么了。

北边的大草原是不是在酝酿天大的动静,徐平思索再三,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能不能在大潮起前,直接进兵把其消灭在初起之时呢?徐平考虑的结果,是不能。

称其为大潮,是因为在其最兴盛的时候,将影响全世界。除了与世隔绝的美洲和大洋州,就连非洲都会被波及。导致最后席卷全世界的原因,是多方面一起形成的,插手进去根本防不胜防。而且一旦被波及,会内外一起发作,不是你打过打不过的问题。

这一带一直与中原、欧洲、中亚等有接触交流,漫长的和平年代,在边境地区,大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闹起大乱,是内外一起来,不只是外敌入侵的问题。

而且,与战乱同时出现的,还有思想上的混乱。打败了他们,他们内附,在接收农耕地区文明成果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会影响外面的文明。大唐放弃内外之别,想搞天下一体的皇帝加天可汗的大帝国,结果在盛世生出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思想被影响波及进去的例子。如果把唐宋连起来一起看,那么蒙古最后灭宋,就跟罗马帝国之亡非常像了。

先是防止了第一波入侵,内附,用蛮族为兵,渐渐改变了军事传统。蛮族叛乱,帝国进行镇压,两败俱伤,国力大损。周围各势力蜂起,谁都在帝国的身上咬一口,就连首都也屡屡被破。当再一次兴起大势力,此时帝国已无可战之兵,最终灭亡。

这种大潮的兴起几乎是必然,徐平的印象中,他的前世应该是有四次,其中两次与中原有关,都是来自北方大草原。第一次汉朝顶住,灭了西罗马。第二次欧洲顶住,最终灭亡了中原文明。第三次兴起于西亚沙漠,灭掉了东罗马。

之所以说是必然,是因为世界各地的文明不平等发展的,有的发展得快一些,有的发展的慢一些。发展的快的,视自己为文明人,把发展的慢的当成野蛮人。嘲笑、欺压甚至是侮辱,对那些人进行奴役。在这种欺压的过程中,仇恨在积累,交流中发展的慢的文明在慢慢赶上来。或者由于内部,或者由于外部的原因,发展慢的文明,去掉了束缚自己发展不起来的枷锁,爆发出来惊人的力量。突然爆发,掀起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狂潮。

如果蒙古带来的世界性大乱还看得不清楚,那徐平前世最后一场世界狂潮,是如何发展起来,并影响全世界的,就看得比较清楚了。

在欧洲大发展的时候,位于欧洲中部的日耳曼地区小邦林立,一直发展水平落后,被周围的几家视为野蛮人。由于宗教改革,去除了阻碍自己发展的枷锁,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发展水来迅速赶了上来。在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地诉诸武力对外扩张,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被卷入,规模和烈度空前。

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全世界被剥削者联合起来抗争的国际主义运动大发展。由于日耳曼文化中又蛮又轴的特质,与革命斗争的坚决性、毫不妥协性相契合,通过理论底层的哲学这种方式,被引入到了共产主义理论当中。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哲学,充分展现了这种日耳曼人的蛮与轴。与这个体系不合的,肯定是不合的世界错了,不是理论错了,不顾一切向里硬套。随着共产主义的传播,这种特质几乎影响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直到冷战结束,日耳曼人掀起来的这一场狂潮才算落幕。二战失败,他们从武力上被世界否定了。冷战结束,从文化上被否定了。

一言不合就是杠,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妥协合作。换到中国文化来,这种特质就是法家的蛮横,只要能把对方摁倒,我就赢了。没摁倒,肯定也不是我错了,只是一时实力不济罢了。世间事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实力够不够。第二次世界大战,日耳曼人还在亚洲找到一个好朋友,同样具备这种蛮和轴特质的日本。

认识到了这种世界性大潮的复杂性,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扎紧篱笆,让他们在天下之外闹个沸反盈天。随他们闹,不要影响到自己。

徐平前世,日耳曼人的大潮已经落幕,以后还会不会有?最大的可能是还会有,而且很可能已经在酝酿当中。

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178章 贾宪三角第3章 进城第227章 超市第23章 秋意第140章 先声第167章 血肉屠场第43章 赐姓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298章 试用期第4章 斜谷造船务第64章 编修三司条例第79章 后苑饮宴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163章 荣耀之战第5章 和尚契嵩第62章 新场务第57章 钱往哪里去第22章 三司集议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10章 治术(一)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192章 凿齿蛮第34章 磨炼第65章 离开河阴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253章 亮剑第35章 灾民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194章 富矿之地第79章 坐观成败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84章 蓄势待发第41章 意外第177章 用番钱的人第125章 归正人第31章 能否铸钱?第1章 钱能通神第32章 位极人臣第67章 猜测第225章 新消息第118章 事情闹大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195章 大变第313章 扬长避短第288章 分岐第151章 新市场第2章 父老第56章 钱入户等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158章 渌州战事第166章 我们不同意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第243章 算账第80章 花开富贵第68章 军民鱼水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217章 银行(上)第139章 谋反诛全族第130章 饮鸩止渴第67章 选择第19章 匪讯(上)第125章 终于有事做了第43章 熊二焦五第26章 前奏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34章 乱局第316章 大火第12章 治术(三)第192章 殿中演武(为勿忘黑岛加更)第196章 三角城第72章 夜袭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197章 遣散出宫第103章 众人登门第35章 灾民第161章 特旨升迁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97章 布衣上书第57章 原则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51章 大案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20章 送行第174章 公事公办第276章 牵连众多第75章 僵局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40章 清香白酒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138章 愤怒第141章 大头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