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万民云集

宋朝的寺庙,必有敕额方为合法,不然即为野寺。朝廷一旦收紧佛教政策,第一步就是拆除无敕额的寺庙。敕额不是立庙就有的,有一个考察期,即系账。寺庙一立,先隶名籍于本州,报到京城祠部,全国统一有一本账籍。达到了一定的条件,可以请朝廷以敕令赐额,才算正式合法。系账而没有赐额的,一般情况下也视为合法寺庙。

一般情况就是指不出现天下灭佛的极端事件,如周世宗当朝,就曾经尽毁天下没有敕额的寺庙。此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灭佛,以至周世宗之死,也被附会成他砲打扬州铜佛的报应。用系账和敕额制度,把天下佛寺尽纳入朝廷掌控,是政权显示统治能力。

在圆觉寺获得敕额的同时,中书命其设男僧女尼戒坛,为瓜沙两州信众剃度。

和尚跟尼姑不是想当就能当的,必须有度牒,到指定的地方剃度才可以。宋朝天下戒坛七十余座,大致数州的范围有一戒坛,所有的僧人必须到戒坛剃度才为合法。

剃度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即皇帝的生日,此时为四月十四乾元节。

这些制度多是从唐朝五代继承而来,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沙州百姓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在张佛奴为佛主的光环下,由契嵩带着僧录司,推向地方。

圆觉寺获得的不只是敕额,而且是敕修,即由朝廷出钱,地方量力出工。随之而来的是寺院制度被规定,采用十方住持制度,住持由朝廷决定,即敕差住持。

此时天下寺院大致以禅宗和律宗分成两大类。禅宗为十方住持制度,即财产公有,住持为公推的高僧大德。寺里的僧人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管理者实行公推制度。律宗则为甲乙制,即师徒、师兄弟相继,寺产为私有制,比较封闭。一般来说,官府希望推行的是十方住持制度,对甲乙制有一定限制。

沙州圆觉寺是第一座敕差住持的寺院,一旦上任住持圆寂,由寺院公推出几个下一任住持的名额,中书下敕令选定一人。徐平的目的,就是把佛教制度官僚化,一些大的寺院变成僧侣管理衙署。以后分等级,让僧人一级一级拾阶而上,与俗世官制合一。

这是宋朝把佛教彻底世俗化的成功办法,从此之后,佛教成为了政权社会管理的一部分,方外之教完全成了方内。保持宗教纯洁性之类说法,完全是政权给自己找不自在。化外不在管内,再怎么笼络都没用,相当于寄生在社会的躯体上。宋朝之后,佛教及其他宗教还无比怀念这种制度,自己给自己定出等级来,仿照从前的做法。

此时的圆觉寺还只是一座十几间,只有三五个僧人的小寺,按照朝廷的制度,连系账的资格都没有,就是一座野寺。沙洲的经济与内地隔绝,纸币还不通行,建寺的钱主要是以白银和绢帛付账,正在来的路上。契嵩带着僧录司的僧人和公吏,或搭帐篷,或者是搭草庐,侍奉张佛奴住在这里。

僧录司除了僧人,是还有官府派出来的公吏的,不然不足以作为官方衙署。宋朝没有让宗教自己管理的觉悟,不但是派公吏,寺院的管理人员也越来越被官府操控。

圆觉寺的格局,正中为寺,左边为西平王府,右边为僧录司,一字排开。此时只是划出了大致范围,要想真正建成,只怕要等到冬天去了。

有了受万民朝拜的张佛奴,加上离剃度的乾元节只有几天时间,四周无数的百姓赶到这里来。他们在圆觉寺周围搭起帐篷和草庐,各自住了下来。每天契嵩在寺前讲经,大约用时两个时辰。而后张佛奴主持法事,一时热闹无比。

州衙里,孙祖德查看着各种文书,对前面立着的赵滋道:“都巡,现今城西圆觉寺那里四方之民辐集,鱼龙混杂,最易闹事。你多用心一些,万不可出了乱子。”

赵滋叉手:“下官理会。这些日子我天天在那里,夜里也与属下排班值宿。”

孙祖德点点头:“辛苦一些,朝廷自有奖赏。西平王不比寻常人物,朝廷赏赐别出殊恩,更得地方百姓爱戴,出事上下都无法交待。除了不生乱子,还要注意水火之警。”

赵滋一一答应,现在他属下的大半兵力都派到了那里,实是重中之重。

西域佛国,有这么一个受到公认的佛主,一切纠纷都被压下来了。现在沙州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到那里,见佛主一面,得到赐福。而且不只是沙州,附近的瓜州也有不少百姓赶来。就连西边属于西州回鹘的伊州,也有不少人来,风暴一样影响力越来越大。

宗教本就是非理性的,一传十,十传百,在传播的过程中,当日契嵩点化张佛奴被传得越来越神。什么天现金光,天女散花,能想到的异象全出现了。神奇的是,这些在传播过程中添油加醋出来的异象,又传回沙州,沙州的百姓竟然也深信不疑。

沙州城原来不过一千左右人户,现在城西圆觉寺那里,聚集了数万之众,早已经超出了沙州城的接待能力。孙祖德和蔡挺忙得焦头烂额,每天眼都合不上。这种盛典,绝对不允许出乱子,不然必面临朝廷重惩。中书不惜代价,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求就是寺要建好,人心要安抚好,一举定下瓜沙两州的格局。

这几万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就是个大问题,韩琦把自己的军粮都从肃州运来了,银帛也挪用给沙州。州衙在城西设了粥棚,有吃饭不易的信众,免费施粥。

宗教有自己的秩序,很少有百姓去冒领施粥。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穷,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买不到米或柴,才去领粥。在人口剧增的情况下,物价波动很小,已经难能可贵了。

赵滋领命离开,蔡挺走了进来,与孙祖德叙礼,坐了下来。

孙祖德吩咐上茶,蔡挺摆手:“不必了,太守莫要客气。我来,是说一说这几天的事情。临来沙州的时候,昭文相公一再叮嘱,民间不许因教立社,还不许引起民乱。沙州这里最多的就是佛社,依着朝廷制度,是不许的。一时之间,实在难以下手。”

孙祖德道:“现在沙州施政,自然尽量靠着西平王帮忙。有他发话,百姓心服。”

“太守说的是,下官也是这样想的。圆觉寺原是因社立寺,想来要从这里着手。”

第15章 闲事第99章 晚生司马光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20章 送行第142章 配合第81章 准备迎驾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第68章 军民鱼水第196章 机遇第11章 回庄第100章 南来归宋第64章 三路出击第83章 猛虎入狼群(一)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12章 黑吃黑第130章 疯狂时代(一)第16章 活在洛阳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304章 话从前第3章 人之将去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153章 各执一词第27章 历史的轮回第14章 茶法第195章 冲突第123章 打翻垃圾筒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61章 转机第7章 尴尬的接风宴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83章 以打促和第1章 回到从前第64章 编修三司条例第1章 徐家庄第85章 猛虎入狼群(三)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85章 孙七郎的差事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22章 烈火烧城第151章 抓捕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90章 捉襟见肘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45章 孟州李迪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267章 许怀德也不容易第92章 给我们看诚意第29章 其心可诛第14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下)第81章 祭奠第139章 朝争第224章 数字会说话第91章 大势第48章 风波第21章 众人到来第45章 人总会长大第159章 乔大头进京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29章 政本初心,从民所欲第308章 怪物第60章 骚乱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9章 生活不易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06章 找你算账第17章 最难是缺人第20章 定计第131章 乱起钦州第31章 能否铸钱?第5章 高大全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260章 赶紧还钱!第14章 故人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89章 抢占要地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69章 光耀门楣说一下最近情况第71章 北巡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45章 白砂糖第176章 一日两待制第83章 有放有收第243章 一日两子第94章 万事俱备第168章 大新闻第168章 不平静的夜晚第75章 人质第149章 伏閤夜对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99章 刻书准备第103章 众人登门第164章 我也不想来啊第319章 和战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