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不合规矩啊

“嗯——”徐平手中拿着文书,抬起头来看着赵珣。“契丹点集的兵马,正向幽州进发,将于九月底布置于山前各地。山后呢?”

赵珣叉手:“相公,契丹以为今冬战事在山前,山后没有点集兵马。相公一再说,今冬用兵于太行山,夺飞狐、灵丘、易州,并对刘学士明言相告。”

“这不合规矩啊!”徐平扬了扬手中的文书,“我们可以不打云州,但契丹要点集兵马来防啊。他不点集兵马,是瞧不起我们围着云、朔等州的近三十万兵吗?岂有此理!”

赵珣怔住,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原来还有这种规矩吗?打不打操之在我,但你要用重兵防守,不然就是瞧不起我们。瞧不起要怎么样?

沉默了一会,赵珣道:“相公的意思,以后契丹应当年年防秋?”

“对啊,当然了。以前敌攻我守,本朝年年措置防秋,费了无数人力物力。好不容易转守为攻了,契丹凭什么不防秋?真当本朝不敢打吗?世间哪有这种道理!山后如果契丹不点集兵马,那就打了!先打山后,再打太行山,最后打山前,几千里打上一气!”

赵珣吓了一跳,转身看了看地图,才道:“相公的意思,是从丰胜路一直向东打来?”

“不错!契丹不点集兵马,坏了规矩,那我们可要想清楚怎么应对!”

说完,徐平起身站到墙上挂的大幅地图前,看了一会,对赵珣道:“你去知会明太尉等人,一会一起入宫奏事。丰胜路要动一动,让契丹把兵马点集起来。不然,今冬的方略就要大改,仅仅是太行山中一条蒲阴陉可是不够,怎么也要再搭上几座州城。”

现在与契丹的大局是对峙,对峙要求双方在前线保持相当兵力,军力均衡。一方不布防,那是怎么一回事?夏天和秋天不适合用兵的时候也就算了,到冬天还不点集兵马,契丹这是破坏南北对峙的大局啊,那还了得!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被允许的。

到了靖方殿,徐平与一众大臣行礼如仪,捧笏道:“陛下,都部署司有从契丹来的信报,其已点集兵马到山前数州。山后却没有异动,并不点集兵马。”

赵祯道:“宰相不是已告知契丹使节刘六符,今冬于山前用兵,山后并不开战吗?”

“是啊,但那要契丹点起兵马来,分守要地才可以。本朝二十余万大军,环契丹山后数州而列,每年所费钱粮不少。契丹岂可置之不理,以不足十万军守地方,世间哪有这种道理?以前本朝年年防秋,无不在沿边列五六十万禁军,严备契丹。现在攻守易势,轮到契丹防秋了,他们怎么可以不点集兵马,布防重兵!”

徐平说得义正辞严,赵祯和几位大臣各得目瞪口呆,没有想到世间原来还有这种道理。

双方没有正式立约前,就是战略对峙,一旦前线军力失衡,随时会发生战事。这是徐平一再强调的,只是契丹人还没有形成这种意识,宋朝的官员同样也没有。前些日子徐平还一直说今冬在山前打,山后不要异动,以免让契丹误会,没想到现在完全变了。

当然变了,徐平怎么会想到契丹竟然不在山后点兵,去年明明那里才刚打了一仗。

沉吟一会,赵祯问道:“依宰相之见,该当如何?”

徐平让王凯和赵珣挂起地图来,指着上面道:“本朝没有大打的准备,今冬战事只能小打,不可过于深入。是以,应该以前出边境百里为限,至远不能过二百里。不然储存的粮草不足支撑,战事进程也难掌控。以此为原则,沿边境从东到西,有以下几个地方可以下手。一是沿驿道,从雄州攻新城、范阳;二是从北平军攻易州;三是自代州配合北平军攻易州,取灵丘和飞狐;四是出雁门取朔州;五是自振武军攻德州;六是自云内州东去攻丰州。丰州去年已经打过,那里本就是留给契丹,以疲契丹山后之军的,不必考虑。河东兵马要取灵丘和飞狐,故朔州也不打。现在契丹竟敢不点山后之兵,丰胜路兵马必须让契丹的山后动起来,只有一个地方比较合适,那就是自振武军攻德州。”

攻下德州,甚至更进一步,攻下白水泺,截断过九十九泉这条契丹联系北方大草原的要道,足以让他们伤筋动骨。去年是摆明了让契丹攻,徐平带宋军守,没有让曹克明向这个方向发力。今年契丹竟敢不点山后兵马,说不得,只好走这一条路了。

比较起来,现在的丰州不管是对契丹还是对宋朝,都是鸡肋,取之无益。摆在丰胜路的几军,是从振武县威胁西京大同府的,并不是与丰州的契丹兵对峙的。之所以没有集中到振武县去,只是吸引契丹向丰州派驻军队罢了。

这就是兵多将广的好处,宋朝随便选一个进攻方向,就可以集中起十万大军。数千里的国境线,契丹的防线在宋朝看来处处是漏洞,随便选一个地方就可以打一仗。完成了军制改革,禁军彻底变成了野战兵团,只要向前线派出指挥机构,仗随时可以打起来。不再跟以前一样,要打仗,先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集中兵马,准备粮草。甚至由于禁军是在各驻地处处设防,空有庞大兵力,却集中不起力量来。

起身看了看地图,赵祯明镐:“若从振武去攻德州,粮草足否?”

明镐捧笏:“自去年一直向云内州运送粮草,现在那里的储积,可支撑十五万人一年之用。若是只用丰胜路的兵马,攻德州,甚至攻到白水泺都是足够的。”

丁度看着地图,口中道:“自振武出兵,也极是可行。丰州的防务可暂交丰胜路都巡检司,命清塞军东到振武,再从云内州一带移两军去,即有十数万兵马。契丹在山后数州的兵马,不足十万人。他们今年不点集,契丹人不敢轻离云州,这十数万兵马便如入无人之境。攻下德州,再把契丹的山后几州劫掠一空,他们数年之内恢复不过来。”

契丹的常备军,山前不足二十万,山后不足十万,王庭所部直属军队十余万,这四十万人已经是契丹能够支撑的极限。其中王庭的直属十余万人,还兼事游牧,算是半脱产的军队。以山前山后十六州之地,支撑二十余万人,民间已无余力。

契丹对宋作战,靠的是秋冬季节从所属游牧部落点集。兵马聚集到边境之后,由燕地的农耕地区提供一两个月的粮草,而后迅速入宋境抢掠。这是一个链条,一旦不能从宋境抢到粮草,则燕地就不能支撑大军,契丹的作战体系就崩溃了。

第295章 强兵策第220章 星空(下)第174章 砲战第44章 嫁女瞻前顾后第29章 名人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9章 阶下囚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241章 有人骗贷?第289章 道理最大第238章 天圣寨攻防第35章 诡异的局势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53章 一条出路第118章 渐有头绪第294章 养起来第193章 拔牙第203章 进占外城第9章 变夷为夏第82章 立足于打第54章 官与民第22章 清路第131章 天才人物第22章 忠州来人第116章 走马为谁雄?第206章 望远镜第201章 一举两得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5章 岁除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1章 回到从前第17章 新的产业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03章 事发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7章 尴尬的接风宴第87章 猛虎入狼群(五)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39章 李参的任务第186章 小人大恶第180章 我们钱多第137章 疯狂时代(八)第249章 示之以强第192章 凿齿蛮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192章 豪客购物团第11章 德政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294章 打出个太平第52章 一指点出佛主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15章 摆摊第68章 军民鱼水第112章 行者徐平第26章 峰回路转第103章 李觏赶考第142章 配合第72章 最后处置第20章 税赋何所出第88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下)第24章 留客第95章 迁隆峒第144章 僵局第15章 闲事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319章 使节第30章 分道扬镳第77章 交涉第111章 以假伪真第190章 原来是花枪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13章 两手都要硬第161章 文化往来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130章 刘太师的烦恼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136章 握成拳头打人第46章 谁能一定对?第60章 庆功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34章 杂事第293章 敕勒川第215章 合伙第149章 应急措施第315章 乱战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51章 三路布防第35章 诡异的局势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81章 我喜欢这个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89章 定论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149章 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