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清理后患

天圣十年五月初十,徐平正式行文广源州,要求其约束手下,不得骚扰波州地方,否则太平县将采取措施。

广源州回信,说是并不知道波州发生了什么事,待查清之后回复。回信写的虽然没什么文采,但规规矩矩,完全合乎当时公文要求。徐平看了冷笑,这种信绝不是广源州那里那群大字不识的蛮人能写出来的,不由想起了广州进士黄师宓,自刘小妹之事后再没有他们兄弟消息,想来已经全家搬往广源州了。

五月二十,徐平再次去信,要求广源州立即把结果回报。

五月二十五日,徐平最后一次去信广源州,把波州报到他这里的情况大略说了一遍,要求广源州必须约束地方,不得再骚扰其他土州境土。如果广源州把这警告置若罔闻,太平军将采取措施,到时不要说朝廷不教而诛。

五月二十八日广源州的信姗姗来迟,信中说已经查明他们州里的属下都安分守已,并没有人到处扰乱,波州的事情与广源州无关,徐平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这话说成白话就是,我就这么干了,你想咋的就咋的吧,不服咬我。

徐平把信看过,随手扔在一边。

太平的军队早在二十日就已经出发了,废这些笔墨不过是虚应故事,将来可以用来堵某些人的嘴。结果早就注定,徐平能用一两封信就让广源州收敛的话,他们也就不敢出来惹事了,双方纯粹是来回说了几次废话。

答应了段云洁下月去凭祥峒,在这之前就必须改变波州的窘境。不然徐平前脚刚走,后脚广源州就攻波州,哪怕就是被崇善寨挡住,也会极大影响徐平在整个左江道地区的布置。

徐平的本意是不想插手波州和广源州的冲突,虽然李道来了几次态度都很恭顺,但那只是因为现在波州的处境确实艰难,只要困境一过去,他们的态度恐怕就不是这样了。不管是波州还是田州,这几年靠着贩马都从徐平这里赚了不少钱,但有钱之后独立性却更加强了,不把左江和右江道提举司当回事。

人都是这样,顺风顺水的时候,都认为能赚钱是我自己的本事,没了我来赚你的钱,你捧着出去求人都送不出去呢。

要让他们认清现实,只有让他们吃上足够的苦头。

自广源州闹事,徐平这里和冯伸己那里都是一个态度,波州和田州求到提举司来,一概好言抚慰,但却绝不插手。宁可让他们的寨子被广源州攻破,提举司再发兵把他们送回去,多费些力气也要让他们认清现实。

最终是徐平打破了这个默契,主动出兵帮助波州。

无奈之下做出这个决定,徐平也坚定了攻灭广源州的决心。只要广源州一平定,波州也就没有作为土州存在的必要了,一样行括丁法,把李家架起来。

田州则因为面对的不仅是广源州,还有特磨道、自杞国,还有与大理交界的,到现在邕州官府也没弄清楚有多少的地方小势力,当然还有大理国。那里的情况比左江道这里更加复杂,朝廷势力也仅是延伸到田州,再外面就一片空白,所以田州的处境比波州要灵活得多。

太平县衙里,段方坐在黑夜里的榕树下,不远处的桌子上放着一盏煤油灯。他的身子缩在交椅里,看着手中阿申的信,神情木然,一直没有出声。

段云洁站在不远处,看着父亲的样子,过了好一会才轻声道:“徐通判跟我说,他下个月要去凭祥峒。我听人说,上次在迁隆峒招见土官,门州那里也派了人来,他该是为了门州去的。门州已经与甲峒接界了,说不定还来得及把阿母接回来,阿爹你也不用太担心。”

段方仔细地把信收好,淡淡地道:“我担心什么?这十几年来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更何况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就更不会有那些心思了。”

段云洁随着父亲长大,比谁都了解他的心思,惟有关于母亲的事,他完全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也从来不见他提,也从来没听他说,好像那是别人的事,与段方这个人没有什么关系。

沉默了一会,段云洁又道:“阿母说病,也未必就是什么大病,她正当壮年,养一养也就好了。她还说,要看看我长什么模样了呢。”

“希望有这个机会,希望她看了不会失望,随着我你还是吃了苦头。”段方站起身来,慢慢走回屋里去。

到了段云洁身边停下脚步,又轻声道:“有的事情你不会明白,阿爹也希望你永远不明白,不明白是好事。还有,你在提举司里衙门里帮着做事,难免会听到一些消息,以后就当没听到,这种事情犯忌讳的。就算是徐通判自己不在意,别人也难免会说闲话,记住了。”

“我知道,也只是跟阿爹说一说,在别人面前我从来没提过。”

段方点了点头,再没说什么,慢慢走进夜幕,走回自己房里去。

段云洁看着父亲的背景在黑暗中慢慢消失,眼角禁不住有些湿润。从记事起她就没在母亲身边呆过,并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人,费尽心力送过来这封信又是什么意思。或许这个世界上只有父亲才明白吧,这终究是他们的事。

作为低阶选人,段方的官当的并不舒服。俸禄低,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偶尔有机会当两任县令的时候还好一些,有公使钱用着不会那窘迫,判司簿尉的时候就惨,不是长官公使钱也不能随便用。顶头上司又大多都是武臣,并不怎么看得起他这个落第秀才。也就是在岭南,在其他地方段方这种落第的就得乖乖回家种田,哪里有出来当官的机会,凭什么让人看得起。要知道东京城里每次科举揭榜之后,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举人要饭的,做贼的,甚至卖身给人做奴做仆的,投到汴河里自杀的,从来不缺。

广南西路的选人可以由当地直接差注做官,不用经过流内铨,不然的话让段方这种人到京城守选两年,再加上来回路费,他连段云洁都拉扯不大。

父亲的背影在夜幕里消失,段云洁叹了口气。自己吃了苦头,父亲为了把自己拉扯大,还能知文识字,那又吃了多少苦头?

这么多年来,段方一直未娶,虽然有女儿段云洁,却是未婚生的,说起来也是一个人过了辈子。

世上真的有人,能够让另一个人傻傻等上一辈子?

段云洁说不清楚,默默地转过身,走向了黑夜里。

太平县到崇善寨五十里,崇善寨到波州六十里,一路都是在山间穿行的小路,沿着黑水河冲出的河谷而行。路窄谷深,艰险难行。

过了波州,到处都是分散的小土州土县,以及无数的村峒。大的如上下恩城州、雷州、茗盈州和金龙峒,也都不过是不足千人的寨子,其他的小村峒人口更少,几十户上百户占据一小片山间坝子的比比皆是。

要想守这种地方完全没有可能,人少了没有用处,人多了当地没有粮食养,运又运不过去,也呆不住。

徐平也没有想守,能够让那里平定下来的惟一办法就是以攻对攻,把来骚扰的人消灭掉或者捕捉住就可以了,当地的情况完全不用理会。

到那里执行任务的是蔗糖务里一指挥特殊的乡兵,专门在山地作战。徐平在左江道也有数年时间了,自然会有这么一支适应地形,执行特殊任务的人马,只是人数不多就是了,现在刚好用上。

孙七郎就编在这支乡兵里,可惜他的性子不如高大全稳重,徐平怎么也不放心让他领一支军队,只是编在里面算是一个特殊人员,并不领军。

孙七郎倒不在乎,他参加进来纯粹就是凑热闹,在山林里转来转去多好玩,像高大全那样天天开山砸石头闷死了。至于什么立功升官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用想,实际上对高大全也没什么意义,徐平不想让他们两个留在岭南,一直都没有利用职权给他补官,要等到自己回到京城再说。

宋朝官员到了徐平这个级别已经有机会恩荫亲人当官了,不过徐平自己是小门小户,也没什么亲人让他来荫。挂念着秀秀,徐平一直留了一个名额给她的弟弟虎子,剩下的名额都要着落在高大全和孙七郎这些人的身上。

恩荫补官的资格极宽,仆人门客都可以,实际上就是身份没有限制,只要让当官的看着顺眼就行,所以孙七郎根本不着急。

莽莽山林里,孙七郎一路跑着到前面树林深处,不一会手里提着一只松鸡回来,口中喊道:“这鸡好肥,晚上好歹有点油水!”

林业叹了口气:“七哥,我们出来作战,身上带的箭枝都有定数,用一枝就少一枝,你怎么拿去射松鸡?”

孙七郎满不在乎:“打仗有你们,我只管让你们吃好喝好!林大哥,仗也要打,人也不能受了罪,对付一群山里蛮人而已!”

林业听了,只是摇头。

第311章 全国统筹第27章 历史的轮回第38章 军法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51章 抓捕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295章 强兵策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76章 那些同年第218章 银行(下)第122章左弼右辅镇南关第17章 回声第6章 召对第13章 受欢迎的购物券第76章 临机处置第135章 疯狂时代(六)第44章 往事难回首第221章 细腰城第203章 换相(中)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326章 惟有一战第61章 意外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6章 知州第57章 原则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85章 你理解错了第254章 出路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157章 清场第33章 迷惑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26章 果酒烧烤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48章 私盐贩子第207章 离别第74章 无妄之灾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94章 春狩防秋第5章 人与人不能比第111章 准备渡河第304章 话从前第20章 西行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22章 大秦国故事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78章 提携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307章 万事皆要本钱第68章 别跟着我第86章 两全其美第58章 升任副使第240章 身后殊荣第198章 邓州集议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8章 交接第176章 李迪的转变第13章 蛮人第268章 惊天噩耗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30章 殿试第125章 谁得罪谁?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240章 身后殊荣第39章 兄弟夜话第137章 怒骂御史第152章 防微杜渐第98章 东南茶法第165章 连夜回京第93章 多方牵连第66章 以民为师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84章 蓄势待发第22章 两个小孩第47章 生意第125章 搜寻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么办?第212章 争功心切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8章 老朽别无所求第33章 有钱才好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49章 战后忠州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60章 改天换地第84章 蓄势待发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78章 入瓮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226章 胜则争功第72章 最后处置第25章 你不明白第43章 必先利其器第17章 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