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口袋阵

明天就是年节,天气却热了起来,天上明晃晃的太阳挂着,把海边吹来的凉气晒得无影无踪。干活的民夫都是一副短打扮,让从中原过来的石全彬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现在就是夏天。

从南谅州城延伸出去的两道土墙已经到了膝盖那么高,一直延伸到谷口的山头。墙的宽度与城墙差不多,足够在上面乘车。

石全彬与徐平在这土墙上走着,口中道:“我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这土墙,初始还没在意,离得近了才发现如此宽阔。云行,你这是要建两道城墙啊!既然如此,干吗不在谷口处建一座关?那里狭窄,照着这个样子,足够建起一座雄关,也就不惧什么交趾大军了。”

徐平道:“阁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还是以后再建才好。谷口宽不过一里多路,若是建关,关城上我只能安排五百多人。可如今在谅州,有我大宋近两万大军,若是交趾人来了,总不能两万多兵马在后面看着,全靠五六百人跟交趾人厮杀。像现在这样,把城墙拉长,我可以安排近万人马,就合理了。”

石全彬可想不通这些,只好不说话,慢慢向前行去,边走边看。

徐平想的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不同,他不但要考虑打仗,还要考虑人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如果依赖雄关,只有几百人在前线拼杀,那他聚集数万人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只有把战线拉长,让更多的人站上前线,才不至于浪费人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建这两道墙的原因,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战场上。

“这是个什么阵势?”石全彬忍不住问道。

“口袋阵!不管来多少人,一口袋都装了!”

“口袋阵?没听说过!”石全彬笑着摇头。

当然没听说过,因为这个阵势实际上并不怎么适合冷兵器战争,但到了后成的枪炮时代,可就是经典防守阵形之一了。

“官人,阁长,给你们拜个早年!”

孙七郎从正在建的墙上飞奔上来,向徐平和石全彬行礼。

石全彬笑道:“我却是没有喜钱给你!”

众人一起笑。

孙七郎对徐平道:“官人,你看这里的墙如何?可还能用?”

这一段是徐平吩咐先建好的,测试各种功能,以作为其他地方的样板。

徐平看看,墙体夯过,很是结实。顶宽五步,底宽十步,高近三丈,向着谷中的斜面光滑如境,夯得坚硬而又平整。

徐平对孙七郎道:“你下去,再跑上来我看看。”

孙七郎应声诺,飞一般地奔到了墙下,仰头看着徐平道:“官人,我可是上来了!”

说完,一路向墙顶跑来。

看孙七郎跑到一半,徐平喝道:“停在那里!”

孙七郎得了吩咐,硬生生地把身子停住。这墙面又光滑,斜度又大,他哪里能够停得下来?连着倒退了三五步,才勉强站住身子。

徐平又道:“好了,就从你站的地方,慢慢走上来!让住,要慢慢走!”

孙七郎屏气凝神,轻轻抬了左腿起来。这腿一抬起来,身子就站不住,又倒退了两三步,差点趴在墙上。

向上面抬起头,孙七朗喊道:“官人,走得慢了不成的,站不住身子!”

徐平笑道:“你跑着能上,走着必然也能上,想想办法!”

孙七郎就蹲在墙上想了一会,才又站起身子,猛地抬起左腿,迅速地向前落去,试试巴得牢实了,才又抬起右腿。

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得小心翼翼,孙七郎直花了一炷香多的时间,才又重新走上了墙头,对徐平道:“官人,这墙走得慢了不好上来的!”

“这样就对了,我可不信交趾兵能够冒着箭雨和滚木,飞奔着上来。就是按照这个样子,其他地方也照样修起来!”

石全彬在一边看着热闹,问徐平:“既然是怕交趾人冲上墙,何不就如同城墙一般,修成直上直下的?那个样子,除非他们会飞,才能上墙头。”

徐平道:“阁长说得有道理,不过直的却有几项比不过斜的。第一,如果是直上直下,如此高耸,墙上的人看不到墙根,如果敌军在墙下动手脚,难以防备。第二个,滚木只能沿墙而下,作用不大。第三个,斜的墙体,底部宽大,比直墙坚实得多,也好修筑。阁长,所以还是斜墙好。”

石全彬也就随口一说,真正细论起来他可是不懂,听徐平说得貌似有道理,便也就不再说什么。

城墙最早修成直上直下的,是对应于守城和攻城的手段缺乏,随着经验的积累,手段的增多,实际上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斜面城墙更加有效。到了两宋之交的时候,守城大师陈规作《守城录》,系统地提出了城墙不应太高,应修成斜面而不是垂直,城墙不要有直角等诸多原则。

徐平不知道这些,但他知道对于远射武器来说,斜面城墙更有效。拉长了敌军攻城的距离,增加了攻城者受打击的范围,减少了墙上的打击死角,也有利于布置守城器械,好处多得说不完。而坏处,除了心理上觉得好攻之外,几乎没有实质上的缺点。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热兵器的枪炮时代,山坡是进攻方的噩梦,但悬崖却不是。防守方选择战场,第一选择就是山坡,悬崖则没什么价值。

顺着土墙,一直到了谷口,墙一路修到山顶。

石全彬随着徐平登上谷口旁的小山,发现这里也有大量民夫正在修整山体斜面,才知道徐平是把整个面对进攻方的一侧,全修成这个样子。

山体修整的进度更快一些,此时已经接近完成,民夫正在山顶上布置防守的器具,成组地安装滚木。

石全彬看不出个所以然,只是站在山上看南边的交趾。出了这个谷口,丘陵间的路便宽阔起来,再也没有险阻。借着今天的晴朗天气,可以看到远处交趾的村寨。

在山上指挥的桑怿见到两人上山,过来见过了礼,与石全彬寒喧罢了,对徐平道:“你来得正好,我这里得到消息,交趾已经自富良江岸准备发兵。一万交趾主力,加上附近各州土兵,总计一万七八千人,诈称八万,要来攻谅州。预计半个月后就会到达,我们这里要抓紧了!”

(晚上还有一章。)

第325章 系统性失职第132章 柳八娘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67章 决心已定第37章 逼迫第241章 白壁题诗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255章 兵民一体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295章 强兵策第232章 狼烟第9章 永不加赋的困境第181章 钱明逸第99章 坏事总容易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133章 杀人不见血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国?第279章 黑吃黑第59章 洞若观火第131章 疯狂时代(二)第10章 治术(一)第61章 转机第152章 纠缠第113章 赤子与行者第127章 大捷第80章 小人难缠第98章 一起发财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25章 对决第89章 猛虎入狼群(七)第35章 食物和酒第149章 席卷谅州(上)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2章 道路所达,便为宋土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135章 边民的选择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9章 理通事顺第217章 王拱辰开店(下)第173章 夜对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21章 旧人第313章 扬长避短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58章 步步为营第88章 改制第133章 矛盾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28章 殿中议事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45章 扶你上马可好第56章 官督民办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145章 将校营第104章 多卖酒第10章 诏旨回京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193章 威胁王城第47章 生意第58章 军政结合第93章 王师北来第82章 祭奠续第16章 还钱第14章 欧阳修认输第18章 徐昌定亲第36章 孟州通判第88章 弃杖不杀第72章 底气第4章 针尖对麦芒第91章 灾年第288章 斩了就是第137章 事不怕细第114章 心经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4章 规划第88章 南来的汉人第170章 思家的情绪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190章 原来是花枪第228章 大战将临第133章 无妄之灾第180章 转机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245章 养子秘诀第17章 卿非别人可比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100章 铸钱第98章 定策第285章 被俘之将第52章 如和风光(上)第162章 原来如此第205章 夫妻对话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42章 远方的稀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