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有些别扭,徐平还是大礼参拜。自来这个世界,除了自己的父母,徐平还真是不习惯给其他人行大礼,哪怕这个人是皇上。
皇上明显比徐平压得住场面,沉声道过“平身”,对远处的小黄门道:“御史远来辛苦,赐座!”
徐平一愣,忙道:“微臣官职卑微,陛下面前哪里有坐的地方?”
案几后的皇帝笑吟吟地道:“你不比别人,当年殿上唱名,天现瑞光,张相公就说你是上天赐给我朝的能臣。岭南六年,你政绩无数,又有破升龙府,擒交趾君臣的大功,可见张相公有先见之明。”
说到这里,皇帝把身子向前倾了倾,看着徐平道:“再者,你也不是外人。当年国舅遭难,全靠你父子照拂,才遇难呈祥,有了今日。你与国舅是通家之谊,与我怎么是外人呢?就当我们朋友相见,不必拘礼。”
皇帝说这样的话,徐平还能说什么呢?他本就是个不大习惯这个年代礼仪的人。记得历史上这位小皇帝逝后庙号仁宗,这个世界有自己搅和进来,也不知道以后的庙号还会不会是这个“仁”字,想来多半不会再是了。
小黄门很快搬了个杌子过来,放在徐平身后。
这是宰执大臣才有的待遇,搬来了徐平不好不坐,只好虚坐了。至于宰执惯常还有的茶汤徐平就没份了,只是干坐着。
皇帝赵祯见徐平坐在下面拘束不安,笑着道:“在岭南你为国立有大功,今日便殿相见,朕不袍不冠,不是个见功臣的样子。不过卿非别人可比,这些虚礼不必往心里去。”
徐平忙道不敢。
自上午从垂拱殿退朝后,皇上会换下朝服。便殿里召对,只是常服幞头,礼仪上也不那么讲究,显得随便许多。徐平功臣还京,不说百官迎出城外,为显郑重,皇上也应该在前殿相见,百官面前褒奖才显恩礼。
不过说到底徐平的处理结果是刘太后在世时定的,此时因为右司谏范仲淹上言,朝中上下不许再言太后当政时的得失,低调处理徐平回京也是为太后掩过。
赵祯道:“自上次入奏,你在交趾那里破了升龙府,擒了怙恶不悛的李佛玛,灭了交趾这一祸患,我就常想听你亲自讲一讲,这一仗到底是如何打得。本朝立国已来,自天下一统,此种大胜可是不多。”
徐平躬身道:“说来胜得也是侥幸。”
见皇上一直看着自己,只好把当时跟交趾交战的过程讲了一遍。从为了平广源州,开拓谅州门州,到交趾进犯,一直讲到自己带兵入升龙府,擒交趾君臣,及后续处置。
一直侍立一旁的石全彬此时插话:“小的当时正适逢其会,谅州与交趾一战,徐平御史指挥得当,打得甚是精彩。”
“不错,当时你回来,曾在这崇政殿里演示那一战。虽然只是粗具意思,远显不出战场上我大宋军兵的威风,御史的匠心独运,倒也能看出一二。”
按常规君臣面谈,内侍是要屏退的,就连护卫的武士也只能远远看着,防止谈话内容外泄。这是极忌讳的事,因为面谈时只有君臣两人,一旦内容泄露出去,召对的大臣就会受到君主的猜忌甚至责罚。不过石全彬当年曾经亲历战事,此次特许他站在一旁,参加徐平和皇上的谈话。
说了半天,徐平一直感到别扭的心情终于慢慢平缓起来,说话也有了条理。
赵祯又问起了徐平在邕州的施政,从初到邕州为通判问起,到建蔗糖务,到在邕州地区行括丁法,问得极为详细。
这才是今天面谈的真正内容,通过徐平的回答,结合平时上的奏章,加上其他方法得来的信息,对徐平的施政能力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再是亲近的大臣,也不可能天天没事就与皇上闲谈,皇上对臣僚施政能力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出任时的陛辞和回京时的入对。这个印象极为重要,所谓的入对称旨,可以立即升迁。
要说政绩,徐平最得意的还是两项,一是建蔗糖务,再一个是行括丁法,至于平广源州破交趾还在其次。一是这两项是他的本职,再一个这两项政绩才真正是对邕州地区改天换地,立下了根基,遗泽后世。
赵祯听得很认真,与自己见徐平前览过的奏章和那时形成的印象比较,对徐平的具体施政能力,适合做什么事情大致有个评价。
自太后在时,派石全彬去南海买珍珠,便就由他带回了一些蔗糖务的资料。那些图啊表的,巨细无遗的数据曾给赵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听徐平亲自的解释,原来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徐平推行这些措施的时候,便注意与此时的行政制度相结合,只是对现有制度的补充,而并不是另起炉灶。所以外人看来,虽然觉得有些不和谐,觉得徐平异想天开,但并不会认为是胡闹,甚至的时候还会会心一笑。
君臣一问一答,谈完徐平在邕州的施政,竟然用了近一个时辰。皇上召对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徐平已经超时,其他一些小节只好略过。
赵祯探着身子对徐平道:“我已知会学士院,过几****入院试馆阁。天圣五年一榜进士,除了王尧臣和赵概,尚没有入馆的。此次你们在外地两任时间已到,大臣作保,你和韩琦等人入院考试,切莫懈怠了。”
徐平谢恩,偷眼看了皇上一眼,欲言又止。
赵祯看见,问徐平:“怎么,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你我虽分属君臣,有国舅在,关系自是与别人不同,尽管不要拘束。”
徐平谨慎地开口:“微臣路上也想过,依着我的性子,只怕做不来馆阁词臣。入了馆阁,如果做不好事,怕陛下颜面不好看。”
赵祯笑道:“原来是为了这个。无妨,只要你过了学士院试,未必真入馆阁校勘,做个贴职也可以。馆阁是国朝蓄材之地,你是我的天选之臣,岂能不入?”
徐平谢恩,出了口气。前世没什么出头的机会,没事便在站里的图书馆里泡着,没道理到了这个世界还过那种日子。馆阁词臣,讲的是文学才气,可不仅仅是修书读书,还要经常做应制诗应制文什么的,同僚也有诗社集会,那种生活对别的读书人是梦寐以求的日子,对自己却着实是一种折磨。
看着徐平的样子,赵祯笑笑:“我听说,你在回京之前,一直托亲朋故旧谋三司的职事,可有此事?”
徐平一脸窘迫,却是不好回答。
皇上面前,怎么说自己谋职钻营?这不是胡闹吗!再者说了,进来之前,给中书的供状上可是写得明白,不得希图恩赏。那可是白纸黑字,自己签名画押的。
至于赵祯听说倒不奇怪,有皇城司,有閤门司,都或多或少兼着刺探外朝消息的任务。徐平在岭南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回京自然会让他们加倍留意。
看着徐平的样子,赵祯暗自得意,对徐平道:“如果这次你过了学士院试,便让你到三司去做个职事吧。盐铁判官一直缺人,未得合适人选。三司那里报上来的人,你几次都是第一个。只是岭南事多,一直没调你回来罢了。”
徐平大喜过望,他想这个差事不是一天两天了,皇上口里说出来,那就成了八九分了。此时的三司使仍然是程琳,盐铁副使为兵部郎中任布,只有一名盐铁判官许申,徐平夫论各方面都刚好合适。
看徐平高兴的样子,赵祯叹了口气:“你在邕州政绩卓越,平广源州破交趾又为国家立有大功,本当重用。不过太后新去,不好过于更张,你且暂时忍耐。用心政事,日后必有大用,不要急于一时。”
得到盐铁判官的职事徐平已是心满意足,在政治上他又没有什么野心,京城里有份过去的工作,顺便能够照应家里,已是觉得满满的幸福。
外面守着的閤门司的人已多次催促守门的小黄门,徐平入对的时间已经超时,再拖下去,后面的班次就只好取消了。这种事情虽然能够显示出徐平得皇上恩宠,但也容易得罪同僚。人家不知费了多少心力等了多少时间才有跟皇上见一面的机会,生生被徐平挤掉心里哪会没有怨气。
徐平依然行大礼,向皇上赵祯告退。
走到殿门,只见外面太阳已经挂在西天上,泛着暖暖的红色,不知不觉已到傍晚。
徐平觉得有点失落,对这次跟皇上的见面有点失望,就像两个木头人一样,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摆布着。这种程序大于内容的见面,徐平从心里觉得不喜欢。
赵祯看着徐平的背影,心里也是一样的想法。自小刘太后管得严,教育得也好,怎么做一个好皇帝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本能。一面临正事,就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本能支配,按照一个好皇学的标准去行事,去说话。但在内心里,却不由对这种生活有点厌倦,所以面对徐平这个特殊的臣子,因为李用和跟自己又有特殊的关系,赵祯也想随性一点。但这种制度性的场合,他却随不了自己的性子,皇帝不仅是一个人,也是一种象征。
很多时候,皇帝这种象征的意义,甚至远超过了一个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