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邕谅路

一个小黄门过来,把徐平领到殿边一张案几旁。另一个小黄门噔噔一路小跑,给徐平抱来了一大堆笔墨纸砚,在案几上堆了不小一堆,都是画画专用材料。

别人在那里吃吃喝喝,徐平无奈地拿起笔来,一个人干活。

拿着特制的画笔蘸了颜料,徐平小心翼翼地在纸上画了几笔,直起身子看了一眼,横不成横,竖不成竖,歪歪扭扭不成个样子。没学过,没天赋,用这软笔画画不是要了徐平的面吗?干脆把画笔放下,掏了自己带的钢笔出来。

这笔笔尖大,笔画粗,画纸上勉强能用。

找小黄门要了根尺子,徐平便伏在案上专心画了起来。

邕州地理徐平早已烂熟于胸,何处是山,何处是河,何处是山地,何处是平原,都在他的脑子里清清楚楚。为了便于计算距离,徐平还在边上画了格子,自己定了比例尺。

已经许多年没有这种伏案作图的感觉了,前世工作的时候,老站长看着,徐平还曾经这样趴在桌子上画了不少图。慢慢地,徐平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虽然笔下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机械零件,而是一座座大山,一条条河流,徐平还是沉浸了进去。

不知什么时候,那边的大臣们吃罢了茶汤,百无聊赖,闲聊几句,跟在小皇帝赵祯的身后到了徐平画图的案几边,站在他身后默默看着。

这些人除了王德用,都是饱读诗书,博览杂记。中国历代地理游记从来不少,也有许多是有图有画的,这些人哪个没看过?但他们却从没有见过有人这样画山川地理。

能够想到这样画还只是头脑灵光,心富巧思,但能够像徐平这样仅凭记忆真真切切地画出来,才让他们真正动容。邕州方圆千里,谁都知道山川纵横,把那些大山大河全都记在自己心里,能够随时在图上表现出来……

徐平邕州六年,政绩耀眼,战功卓著,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这其中没有任何侥幸。仅凭这一幅画,就可以想见他在那里下了多少苦功。

用手指量着图上距离,画出山川河流,城池县镇,徐平又把蔗糖务的道路和一些大的定居点标在图上。诸般画完,才趴在桌上,细心地标注每一个地方的名称。

等到标完,徐平直起身来,歪着头看案上的地图,想着自己遗漏的地方。

“原来太平县是在这里。”

突然身后传来声音,徐平吓了一跳,见皇上和大臣都站在自己身后,赶紧行礼。

赵祯止住:“这些虚礼就罢了。徐平,你这图可是画完了?”

徐平道:“画完了,其他剩余的都只是小节。”

赵祯点头,对一干宰执大臣道:“诸位相公都上前来,看看邕州的山川地理,明了之后,再行议论邕州事务。”

程琳站在王随身后,看着图上的蔗糖务从太平县发出来,如一棵大树的根须一般,把整个邕州带着谅州和门州都盘踞起来。除了右江道那边,实际上整个邕州都是蔗糖务生长的养分,不由面露得色。

见众人都不说话,程琳指着图上的蔗糖务问徐平:“这就是邕州蔗糖务?”

徐平点头称是。

程琳感叹道:“先前只是从账面上知道蔗糖务每年为朝廷所奉极多,今日看这图,才知道蔗糖务就是邕州,整个邕州就是蔗糖务。”

王随不屑地看了程琳一眼,摇摇头不说话。程琳一向爱出风头,邕州的形势图一拿出来,果然就忍不住得瑟了。小心爬得快闪了腰,别忘了当年给刘太后上《武后临朝图》的是谁,敢冒头看台谏不骂死你。

从图上大家已经看得明白,邕州扼左右江合流处的水道,道路也以这里为中心,其他地方都是沿左江和右江伸展出去。经营那里,单纯再立几个州军是极不合理的,这一次明显是枢密院占住了道理。

赵祯看看人群后面的王德用,沉声问他:“枢密,你看邕州当如何?”

王德用躬身道:“臣是武将,国家大事,还是参酌几位相公的意见。”

赵祯脸色一沉:“如今共商国事,何论文臣武将?你多年在军中,若单纯以驻军布防,前出攻入交趾,如何合适,自然当听你一言!”

王德用出身将门世家,父亲王超是太宗蕃邸旧臣,因为亲近被提拔起来。但王超实在不是个当将领的料,一面是升迁飞快,一面是无尺寸之功,领兵多次战败,大宋朝典型的庸将一员,曾经被真宗皇帝下诏切责。

但大宋就是有这种怪事,自太宗皇帝起,会统兵能打仗的武将备受猜忌,平庸无能反获提拔位居高位。王超虽然在真宗朝没了从前风光,但也荣宠终身。

王德用十七岁随父讨李继迁,屡立战功,崭露头角,其后虽有蹉跎,但升迁之路基本顺畅。而自年轻时讨党项之后便基本未经战事,但在军中威名极盛,就连契丹也知道他的大名,认为是大宋现在的第一名将。契丹人的心思一般人琢磨不透,很是有些非主流的意思,王德用基本没打过仗他们是又敬又畏,八大王赵元俨根本不预国政,在契丹的名声却不亚于皇上,能止小儿夜哭,还曾在京城闹出风波。

王德用当年曾经顶撞过刘太后,却反而因此被太后赏识。现在又因为当年敢顶撞刘太后,被赵祯看中,提拔进枢密院。几个月前他以武将不应参与枢密为借口推辞,最终还是被拉进枢密院里来,成为武将在执政里的旗帜。

见皇上坚持,王德用知道躲不过,只好拱手道:“依臣之见,照邕州山川地理,还是以枢密院所议为是,邕、钦、廉三州别设一路。”

赵祯点头,又问吕夷简:“中书以为如何?”

吕夷简心思急转,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出先前想的已经行不通,邕州那里设路势在必行,现在想的是怎么安排人选。

“先前宰执不熟地理才起争议,如今徐平已经画得明白,还是设路为是。”

吕夷简说过,不经意地扫了追随自己的王随、宋绶等人一眼。

至于程琳,赵祯根本不问了。开玩笑,现在邕州已经大半是蔗糖务地盘,再以蔗糖务为主两府不就该一边凉快去了。三司毕竟主管财政,让这巨兽把手伸到地方行政来,整个政治结构都会失去平衡。

“如此,便以邕、钦、廉三州别设一路,置招讨使,都部署,人选另议。对了,这路以哪州命名为宜?”

赵祯最后做了决定,说起名字看着徐平,听他的意见。这些人中只有徐平在那里真正呆过,自然能够说到点上。

徐平躬身道:“微臣愚见,当以邕州谅州为名,为邕谅路。邕州位于中枢,总管一路。谅州位于山南,南可以临交趾,西可以拒大理,为第二要害所在。”

新设的路是军事路,在广南西路转运使路之下,利于军政协调,开拓西南。

此时的边境要害地区多设军事路,如高阳关路为军事路,在转运使路河北路之下。西北也有军事路,隶陕西路之下。要开拓西南,也是照此办理。

军事路长官为帅臣,或带招讨使,或带经略使,总揽军政。下有都部署,总管一路军事,为武将职事。

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303章 崇善州进士第119章 月黑杀人夜第18章 草市第6章 不同的做事态度第154章 结硬寨,打呆仗第87章 早说过数字会说话(上)第133章 无妄之灾第139章 朝争第164章 新旧冲突第6章 拦路的强盗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39章 朝争第90章 发酒发肉第85章 你理解错了第39章 先来后到第7章 我做好人第13章 治术(四)第16章 煤球炉第41章 串香第198章 劳动创造价值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49章 应有权变第127章 堵门要账第239章 别做书呆子第40章 炸山第52章 从此各不相干第47章 带毒的饵第58章 说不到一块第25章 追捕逃亡第291章 两路会师第2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第110章 清除后患第22章 清路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第310章 最后争取第223章 各军持重第56章 惊变第141章 甲峒低头第40章 从前第286章 长兄如父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198章 演练第67章 决心已定第70章 蜀兵入陇第106章 败在哪里?第52章 从此各不相干第36章 组织第4章 斜谷造船务第188章 怎么还是如此!第38章 再见故人第82章 立足于打第68章 别跟着我第61章 转机第277章 狼狈为奸第312章 你们去偷袭第210章 札付两路第312章 你们去偷袭第8章 交接第13章 治术(四)第229章 围寨第176章 钱粮为纲第156章 明争暗斗第219章 降是不降?第304章 话从前第190章 原来是花枪第95章 河边的官署第87章 好事第20章 送行第60章 庆功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60章 庆功第117章 事情败露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270章 震慑第326章 惟有一战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56章 紧急措施第243章 算账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31章 霸王鏖兵处第19章 出行第208章 老花镜第136章 冲击宰相府第211章 困兽之斗第136章 冲击宰相府第226章 自助餐第246章 生命在于运动第209章 阶下囚第68章 军民鱼水第312章 邮寄司第6章 知州第78章 提携第274章 我有一计第83章 炸城门第262章 战是义战第139章 朝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