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东南茶法

宋朝的茶盐酒专卖是分区域的,不许跨境销售,违者处罚极重。各个区域的制度并不相同,淮南茶商所在的区域又叫东南茶区,在宋朝茶叶的专卖中占有特别的位置。因为这里的茶就是支持陕西沿边入中的茶,直接影响边境的稳定。

天圣元年李咨改革茶法,与此同时在淮南实行贴射法,也称通商法,简单来说就是由先前的官收官卖改为商收商卖,官府只收固定的利钱。

贴射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使茶业贸易变得灵活起来,由于官府不再直接参与茶的商业活动,以前官场里面堆积如山的陈茶消失了,由此带来的向商户强行摊派陈茶的弊端也就此不见。商人要考虑销路,以前质量低劣的茶叶开始分级,好茶能够卖好价钱,种茶的园户也能够得到好处。而官府省却了直接管理的麻烦,而有了固定的收入。

经过这样的茶法改革,整个社会得到的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前官营官销,由于官吏渎职积压极为严重,大量的茶在转运过程中和仓库里报废。当然官府不会吃夸,会把这部分损失强行抑配给茶商,让茶商满腹怨言。变法后这部分损失减少了,算是凭空多出来的财富。再一个是茶商要争夺市场,好茶便有好价钱,倒逼园户改进管理和技术。

负面影响当然也有,资本是追逐利润的怪兽,一旦放松了缰绳,便就会吞噬一切。随着通商法的实行,时间一长茶商的利润增长减缓,他们的主意便打到了其他方面。比如联合起来哄抬茶价,比如联合压价茶的收购价格,最后终于到了联合做假账,侵吞官府的固定收入。于是到了天圣三年,贴射法随着旧茶法的恢复一起被废除。

淮南茶商之所以如此积极,一听说茶法有了要改的动静,便迫不及待地到京城里来上书,便就打着再行贴射法的主意,这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制度。

徐平研究茶法的时候,对淮南茶法的变更实在是似曾相识。在他的前世,这种改革如火如荼,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是这个年代的官员能够相比的。

所谓的贴射法和通商法,无非就是因为官府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或者利润不高,于是把管理和经营推给私人资本。在徐平前世这种故事不要太多,一直被视为先进经验,当然实际上结果好的坏的都有,只看你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罢了。

历史就是这样地有意思,当后人欢天喜地地以为发现了新天地,回头一看,实际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历史的轮回,依然在踏着前人的步子。

聂冠卿接了茶商交上来的上书,从头看了,沉吟不语。

这封上书格式上中规中矩,没有私毫出格的地方,不预先说明,会误认为哪个多年官僚写出来的官方文书。这没有什么奇怪,彭员外本就是刘太师的人,这些积年老吏,写起这些文字来比两制词臣还要老练,怎么可能挑出毛病?

书里的内容,无非是列举这些年废止贴射法后的诸多不便,茶商无利可图,园户生活困苦。难后回念了一番以前施行贴射法的好处,简直是上下欢喜,举国欢腾。最后总结就是一句话,为了天下太平,为了国泰民安,东南茶区赶最恢复贴射法。

想了一会,聂冠卿抬起头问道:“尔等来京城之前,有没有在地方上书?”

被推出来的茶商低声道:“我们这些商户,天天都跟官府打交道,书里说的,跟接触的官吏不知说了千百遍。他们说这不是地方上可以管的事情,让我们到京城里来。”

彭员外挤在人群里,高声道:“变更茶法,是朝廷大政,跟地方说有什么用?再者我们这些茶商,一样要在京城里入中领交引,要上书自然是到朝廷来!”

话声刚落,周围的茶商纷纷点头称是。

聂冠卿道:“尔等说的也有道理,这书我便收了。不过要有回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你们可以回家里去坐等,只留一两个人在京城等消息便是。”

众茶商急忙一起谢恩,推出来站在前面的人道:“上官只要收了我等的书,便是天大的恩德。当今圣天子体察民间疾苦,必然不会等闲视之,我们留人在京里等消息好了。”

聂冠卿又问了下面茶商的籍贯乡里,姓名保人,一一书写了,便让众人离去。自己亲自把书封了,找一个老实可靠的吏人,送到通进司去。

一众茶商出了登闻鼓院,彭员外喜道:“这下成了,只要书送上去,茶法必然不久就改。朝里的诸位相公,都是要改茶法的,有这个由头上去,正是瞌睡时送枕头!”

围着的茶商纷纷向彭员外拱手:“多谢彭员外仗义相助,不然我们这些外地人,哪里知道这个路数?如今天色还早,不如一起去相国寺左近的长庆楼吃个宴席。”

“盛情难却,诸位如此说,在下就叨扰了。”

彭员外说着,脸上笑开了一朵花,随着众人一起向大相国寺走去。

茶法变更,茶引必然跟着要变,甚至连带着陕西解盐的盐引都有可能变,只要消息灵通,这正是交引铺发大财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几家相关的交引铺入账几十万贯都不在话下。

彭员外作为这次事情的功臣,必然也会得到一份大礼,心里怎么能够不欢喜。

石中立正在通进司衙门里闲坐,当班的吏人拿了聂冠卿派人送过来的书状,急匆匆地进来行礼禀报道:“上官,鼓院那里送了书状来。”

石中立听了,眉头一皱:“台谏言官们刚刚消停两日,鼓院那里怎么又闹起来?拿来我看!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要到鼓院上书!”

吏人把书状交上来,石中立接了,拿在手里仔细看看,见封地合乎规制,这才拆开。

通进司这里首先检查送来书状的格式,格式不符,直接就打回去,看也不必看了。

把书状看过,石中立道:“这哪里像是茶商写的书状,分别就是多年老吏的手笔!难不成这些茶商找了个老吏代笔?这还真是不容易!”

至于什么茶法改革,石中立可没有什么兴趣。这茶法改来改去,石中立已经见过好多次了,就没有一个靠谱的。

从自身利益来说,如今朝里窜掇着要改茶法的,除了枢密副使李咨,都是中书里面的人,尤其是宰相吕夷简和张士逊。石中立是真宗时御史中丞赵昌言的表弟,王旦又是赵昌言的女婿,如今王素被孔道辅荐进京来,还没履职孔道辅便就被贬出京去,王素就被晾在了那里。作为王旦提拔上来的人,吕夷简也没帮帮王素,让石中立看他很不顺眼。

第186章 应对第47章 生意第167章 准备做大事第131章 三司历代条例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4章 炒花生第186章 有钱人第55章 合作社第100章 儒者之伪第93章 猛虎入狼群第37章 中牟主簿第99章 搞事情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236章 狂徒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45章 孟州李迪第246章 轩然大波第295章 强兵策第167章 准备做大事第79章 坐观成败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2章 秀秀(上)第12章 烟花第186章 应对第227章 拼桌第236章 新的算学第11章 遇仙楼第24章 赌斗第121章 烟花第72章 三个关节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166章 初战第178章 货币之战第128章 优迁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16章 新的货币第45章 白砂糖第22章 星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123章 再吓一吓第256章 皇城司出马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226章 胜则争功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28章 殿中议事第4章 许愿第106章 我怎么小心眼了?第81章 试探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23章 雅俗共赏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97章 布衣上书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14章 治术(五)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56章 说与做的规划第42章 酒名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50章 防秋第253章 亮剑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251章 多争堂除第48章 现场演示会(上)第70章 山沟沟里转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47章 应对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10章 巡视河道第167章 情报第62章 宰相气度第16章 煤球炉第9章 进殿面对第79章 皇帝的后花园第224章 刘璠堡被围第48章 好汉惜好汉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40章 谁承其后第87章 好事第15章 军改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313章 扬长避短第48章 现场演示会(上)第188章 我就是个土包子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16章 王拱辰开店(上)第43章 重逢第92章 余波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