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学生

见徐平这里有了客人,众人把酒喝光,把肉吃完,便就没有多呆,纷纷告辞离去。离着上元节已经没几天了,虽然都是一时才子,文章还是要花不少精力,要早点回去准备。

徐平让仆人收拾了桌上残局,让李觏坐下来,问道:“什么时候到的京城?”

“清早进的城,去交了书状,便就问路来到郡侯府上。”

离着礼部试的日子也就十天左右,李觏这是算是日期赶来京城。京城物价腾贵,李觏家贫,能够在京城里少住一天是一天,耽误不起。

徐平道:“好了,既然已经到了,便就安心住下来,好好读书准备应试。我这小院里也没有其他人,你便就住在这里,一日三餐自有人送来,你不用管其他的事。”

李觏犹豫了一下:“郡侯这处府第不大,家里人又多,学生住在这里,会不会有什么不便的地方?还是到外面赁一间官房,想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你不用操心这些,我在城外还有府第,家人都住在那边。我最近因为公务繁忙,一般不出城去,所以住在这里。你官心住是就是!”

李觏急忙开心地道谢:“多谢郡侯!早晚服侍身边,学生也能听听教导。”

如果真说起这个年代的学问来,徐平自认教不了李觏什么,但说起应考,徐平还是有许多经验教给李觏的。李觏自小饱读经书,书本上的学问是足够了,但他立向高远,满脑子想的都是继往圣绝学,自开一派,考试还真未必受考官喜欢。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徐平所在的这个年代,不知有多少大思想家正在成长,但他们大多都在科场上不怎么如意,很少有登进士高第的。进士考试虽然考的是诗赋,虽然现在又加了策论,但总体上来说考的不是学问,而是为人做官揣摩心思的本事。这些专心做学问的人偏偏都自视甚高,一不小心就输在了这一点上。

随口问了几句李觏在路上的情况,徐平又道:“你平时的诗文有没有带在身上?今年礼部试是郑舍人主持,我过两天刚好有事前去拜会,呈他阅览,也为你扬名。”

李觏有些扭捏:“天下举子齐集京师,先生做这种事,不是受人注目?”

徐平笑道:“既然朝廷没有停了公卷,投献便是份属应当。李觏,你需记住自己来京城是应试考功名,自今天起,一切以登第为重,其他心思暂且放下。”

李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面子放不下来,听了徐平的话,拱手施礼道:“谢先生教诲,学生明白了。稍候我便整理出来,交给先生先看过。”

徐平点头应承。投公卷也是应考的一部分,可不是显露李觏才学的,徐平这里先把一把关也是好的。今年主持礼部试的知制诰郑向,属于道学一派,跟李觏的学术思想不怎么合拍,徐平当然要把李觏的诗文挑选一下,免得效果适得其反。

本来徐平对这个年代的人的学术思想没有什么研究,但郑向是个例外,因为他有个天天带在身边的外甥在后世太有名。

这外甥名叫周敦实,名字听起来颇有乡土气息,徐平第一次听到也没有向心里去。偏偏郑向逢人就显摆这个外甥,自小诗书满腹,文章不凡。

这也没有什么,徐平有时候兴致来了还显摆自己闺女盼盼六七岁就会作诗呢,只是水平不怎么样罢了。这个年代文人士大夫家里,只要有心的,谁不能教自己孩子从小就会作诗填词什么的,就像徐平前世的孩子几岁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一样。

但当郑向把外甥周敦实的文章拿出来,徐平才真正吃了一惊,因为这孩子的文章里有一篇徐平前世上学必背的文章——《爱莲说》。徐平想破了脑袋也搞不清楚,自己前世学这文章的时候,作者明明是周敦颐,很有文人气息,怎么一下子变这么朴实了呢?

这问题徐平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只好不管,反正凭着一篇《爱莲说》,徐平认定郑向的这个小外甥就是在后世得享大名的周敦颐,两宋理学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早早就去世了,八岁起便跟母亲随着舅舅郑向生活,可以说是郑向把他养大成人。而周敦颐的母亲嫁给他父亲的时候是二婚再嫁,带着一个前夫的孩子,也跟他们生活在一起。

宋朝时候对女子的离婚再婚并不另眼相看,很平常的事,周敦颐的母亲如是,后来陆游的妻子也如是。而且再嫁一样嫁的是官宦人家,并不就低人一等。至于说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句话的程颐,现在还刚只有一岁,正在吃奶的年纪。

说起来徐平与郑向也是有渊源的,两人都是开封府人氏,算是老乡,而周敦颐的爷爷周智强也是天圣五年进士,与徐平同年。只是当时一是周智强年老,再一个进士的名次靠后,与徐平这些少年高第的不是一路人,并没有什么接触。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现在要套近乎了,这些都可以搬出来。徐平总是要拉下脸面,为李觏挣一个进士出身就是。到了这个世界难得有一个思想频率对得上,对自己又恭谨的好学生,自然要全力提拔。

赢得生前身后名,生前靠自己,身后的名声就全靠子孙弟子了。徐平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子孙如何,儿子还没有出生,盼盼也不知道将来会嫁个什么样的人,为自己着想,还是先着落在学生身上。李觏有学问,又乖巧,当然是个合适人选。

仆人带着去安顿好了,李觏又过来向徐平道谢。

徐平道:“这些天我的书房你尽可以用,安心读书。还有,明天让小厮带你到相国寺那里的书铺,买些应考的书籍回来。当年我中进士,那些书籍起的作用不小,可惜都放在中牟庄园里了,没有带到京城里来。”

李觏应了。

徐平又取出一锭银铤道:“在京城里走动,身上不能没有银钱,这银子你带在身上,缓急之间可以使用。”

李觏没有推辞,谢过便就收了起来。文人之间互赠点钱是小事,将来发达了记着这恩情就行,不发达了就当投资失败,矫情反而就不好了。

收好银子,李觏问道:“先生这些日子也住在这里吗?不要照看家里?”

“照看什么?等过了上元节事情少了再回去住。”

徐平有点丧气。最近林素娘不与自己同床,想来想去也没有其他的事情,时间长了徐平才看出点端倪,可能是又有了身孕,不知怎么不跟自己说。

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担当!第178章 重商理所当然第3章 尽头牙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48章 下忠州第104章 学生第85章 闲适日子第29章 政本初心,从民所欲第28章 文明世界才有德第13章 粽子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92章 豪客购物团第228章 大战将临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238章 货运马车第204章 国计民生第49章 应有权变第32章 位极人臣第70章 山沟沟里转第176章 李迪的转变第75章 弑父第65章 因地制宜第32章 小县第202章 李觏的去路第112章 黑吃黑第50章 河工的生活第133章 疯狂时代(四)第27章 小隐君第291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下)第197章 最后时刻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305章 他们怎么来攻?第67章 海外琉璃第141章 大头在后面第126章 不是盗贼的盗贼第96章 贵客盈门第32章 小县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术第171章 吕夷简的忧虑第20章 匪讯(下)第33章 你是官了第67章 晾到一边第54章 家贼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91章 轩然大波第45章 京城故事第261章 胡风汉风第15章 摆摊第247章 谁不知我高提辖!第33章 我有秘法第98章 三人成虎第54章 心有不足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83章 以打促和第75章 弑父第118章 突围第69章 失意者第37章 三头目第186章 有钱人第45章 人总会长大第205章 货币短缺第70章 风波起第194章 去往何处?第88章 弃杖不杀第90章 发酒发肉第293章 敕勒川第179章 请从三司始(补上月欠更)第296章 舆论争取第215章 妥协第32章 五等户制第36章 他乡遇故知第36章 组织第124章 我是你们学不来的第11章 酒精灯第121章过门不入第152章 纠缠第50章 京城故人第84章 三衙改制第169章 砲击军营第9章 进殿面对第194章 去往何处?第26章 余波第204章 焦虑的林素娘第4章 郊迎第31章 探花郎第66章 同年知县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116章 场务戒严第137章 何为神?第83章 地形沙盘第19章 宣诏使臣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96章 三司刻书局第200章 前方升龙府第83章 炸城门第14章 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