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破绽

高成端躬身行礼:“禀副使,有确凿证据!”

徐平站起身来,对两人道:“随我到官厅来,详细说给我听!”

进了盐铁司的长官厅,徐平转身问郑戬和高成端:“你们到底抓住了崔有德的什么证据?是不是可靠?万万不能有纰漏!”

郑戬有些丧气:“这次倒全是靠了高成端,还好带上了他。”

高成端从身上掏出一张交引放在案几上,对徐平道:“副使,这是那个晋州进士所谓假交引中的一张。当然这一张是我照样录来的,原物还扣在榷货务。有这一张交引在,就足以说明这些假交引全都是榷货务里面制出来的,而不是那进士从别的地方收来。也就是说,那进士到榷货务里换钱时还是真交引,后来被榷货务里的公吏调了包。”

徐平把交引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只好又放在桌子上,问道:“这交引有什么特别?也没看出有什么名堂。”

高成端道:“交引本身没有什么破绽,制得跟真品也极为相像,不是在榷货务有诸多查验手段,很难识别真假。这张交引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丹州那里当时说要发这么一批交引,但后来实际没发。晋州进士是从河东路收的交引,不管真假,都不可能有这么一张交引出来。而丹州的行文已经到榷货务,榷货务里反而有这交引的记录。应当是崔有德不知什么缘故,制假交引时出了错误,错制了这一张根本不存在的假交引出来。”

交引并不是硬通货,而是一种票据凭证,沿边州县发行的时候,会有相关文件到京城,特别是榷货务那里。文件里有约定的一些暗记,还有用印和花押等查验手段。每一张交引都是惟一的,兑过之后即作废,这也是防止作假的手段。

这一张交引是陕西路丹州发行,发行前即有公文到榷货务,在那里留了底子。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丹州并没有发行这一批交引,榷货务的底也没有作废。既然丹州没有真正发行,那么不要说市面上买不到真的交引,假的交引也制作不出来才是。阴差阳错之下,崔有德可能是照着榷货务的底制的假交引,留下了这么一个破绽。

这种破绽不是内行人极难发现,也就是高成端是三司多年老吏,对于各种关节都一清二楚,才能在这不起眼的地方找到突破口。

徐平问旁边的郑戬:“你们可是查得清楚,丹州果然没有发行这交引?”

“绝错不了,因为查到了丹州的公文,明确说这交引不发了。晋州进士当初换交引时的记录我们也看过,最初只记得有丹州交引,后来的明细是榷货务补的。”郑戬没有任何犹豫,“这假交引只能是榷货务里的人制出来,别无其他可能!”

换交引的时候榷货务的公吏会大致记录一下交引的种类和发行地,但很多时候记得并不详细,等到后面有了时间再详细记录。

徐平只觉得长出了一口气,这几天的压抑终于看见了希望。

快步走出官厅,徐平问守在一边的公吏:“开封府对晋州进士的审理结果有没有移牒过来?”

“禀副使,还没有。”

“催!你现在就去开封府,问问结果到底如何!”

公吏应诺,转身飞奔着去了。

直到太阳西斜,满天霞光,开封府的审理结果才出来。

崔有德拒不认罪,坚持那些假交引就是晋州进士所有,拿到榷货务里换钱时才被发现,那个落第进士对自己是诬告。

程琳手段用尽,就是不能让崔有德开口,无奈之下只好暂时收监,狱空的记录成空。

公吏们天天在衙门里,各种手段见得多了,审问本来就不容易。程琳手里又没有过硬的证据,怎么可能让一个积年老吏认栽。再者鞠谳分司,主持审理的推官虽然是程琳的属下,审案还是有自己的独立性,尤其在开封府这种地方,知府也并不能一手遮天。

徐平听了结果,把刘沆和司马池与吴遵路全都叫到自己长官厅来,商量下一步该如何做。有了崔有德这个突破口,自然就要想办法撬开他的嘴。

刘沆笑道:“说起来也是巧,上午副使让我派人去查探崔有德的家里,刚好看到他的妻子被一个年轻同僚调笑。如果崔有德就此折在狱里,妻女家业只怕也就归了别人。”

徐平听了问道:“那平时崔有德夫妇感情如何?”

“听左右四邻说,甚是恩爱。他的这房妻子讨的是一个破落商人的女儿,自小知书识礼,有几分颜色,崔有德当心尖宝贝一样痛爱。”

徐平点点头,看着吴遵路:“开封府那里只怕还是要安道去走一遭,你是那里的推官,见一个人犯应当不难。告诉崔有德,这一次他的死罪难免,但如果把公吏勾结的情形招出来,官府可以保他的妻子女儿平安,不受人侮辱。如果他有意,家财可以不没官,要么就交给他的妻子,要么就入检校库,将来给他女儿作嫁妆。如若不然,家财全部都收缴充公,到于他的妻女,只怕从此之后就落入别人手里了。”

检校库是京城里专门为孤幼所设,对于父母亡故的孤儿,为防家财被亲戚吞没,由官府收入检校库,按月发生活费。等到孤儿长大成人,剩余的家财发还。如果父亲亡故,母亲改嫁,除母亲的嫁妆外财产也收进检校库,一样孩子大了发还。

检校库收财产是强制性的,对于孤儿强制执行,并不需要申请,这也是保护孤儿权利的政策。但凡事都有例外,这政策对于官员执行的效果还是令人满意,而对于平民以及崔有德这样的小吏则就难说了。徐平做这个保证,是安崔有德的心。

吴遵路想了一下道:“这事不难,巡院的人怎么说也是我的手下。不过,如果崔有德答应了,我又该怎么处置?我见他不难,人却提不出来。”

徐平道:“只要让他写一纸书状,把公吏勾结情形写明,画了花押,带回来就好。有了他的书状,其他的事情我想办法。”

第143章 推卸责任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9章 夜战(下)第27章 牧草换豆第249章 示之以强第51章 大案第54章 买马第131章 三司历代条例第43章 熊二焦五第48章 下忠州第213章 速回庆州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227章 拼桌第155章 解套第87章 猛虎入狼群(五)第222章 两路出山第68章 冬日牡丹第143章 我回来了第54章 解散佛社第18章 春忙第324章 各扫门前雪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25章 归正人第63章 放生池第193章 威胁王城第49章 事发第60章 新的门路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艰第319章 和战两难第44章 增兵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第81章 试探第308章 怪物第288章 分岐第84章 南线北线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80章 转机第247章 大变将临第53章 炭价风波第176章 李迪的转变第50章 牛羊满栏第145章 三不朽第108章 故伎重演第67章 海外琉璃第106章 我怎么小心眼了?第152章 渡河第206章 兄弟阋墙第56章 惊变第44章 嫁女瞻前顾后第160章 吕公绰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61章 意外第18章 父母妻小第29章 名人第235章 课余时间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105章 先生第55章 合作社第4章 炒花生第38章 统计学第226章 果酒烧烤第24章 烦心事第78章 要知耻第48章 风波第63章 天大的功劳第111章 故人来信第240章 道理第225章 新消息第27章 辨司马光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57章 千里西来第265章 瀚海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41章 中间派第11章 清贵之选第322章 齐鲁豪杰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166章 前线指挥第17章 回声第187章 包拯第103章 事发第91章 灾年第38章 再见故人第88章 南来的汉人第51章 新的消息第37章 逼迫第60章 致太平(二)第78章 提携第211章 王素田庄第12章 治术(三)第38章 统计学第207章 玻璃产业第239章 别做书呆子第122章 火光冲天第38章 军法第24章 嫉妒第147章 此事极易为第253章 亮剑第178章 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