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同年知县

汜水县位于汜水、洛河和黄河三河交汇的地方,古之雄关,又紧邻黄河几大渡口之一的孤柏渡,地位重要,县城比河阴县大了许多。

徐平到达县城外的时候,已经天近傍晚,落日的余晖洒在身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光。县城外面的码实依然热闹非常,一派繁荣的景象。

周围几县里,汜水县的地盘差不多是最小的,基本上就是一条汜水的两岸,但治下人户却不少,就全靠了这渡口和码头。

洛水在这里入黄河,两条河的船也在这里交汇,使这里成为了大码头,陕西路和河南府的货物都从这里运往京城。

县城外面,王沿沉着脸站在迎接的官员前面,心里的感觉非常复杂。说起来他入三司徐平并没有针对他,但同为副使,两人之间巨大的待遇差别还是让他心里非常不舒服。再加上八角镇的争执,让他看徐平愈发不顺眼。

身边只带着两个人,虽说是可以调用当地州县的人员,但那哪里有自己带的人好用?勘查河道,他便也就没了心思,只是草草看了一遍。

分手前徐平给两人分配的任务,王沿勘查的巩县到汜水这一段只有几里路,绝大部分事情其实都是徐平在做。徐平让王沿顺着洛水向上走一走,主要看看水量够不够新渠所用,再一个寻找洛水上适合筑坝拦手的地方。

王沿做这些事情都没有心思,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看,大多时间都是呆在巩县。、

别说是这个代,哪怕就是下溯千年,这种工程的可行性也很难下一个极明确的结论。修有修的好处,但也有修的难处,利弊之间如何平衡,主观意愿的成分很大。

认为不能修,只要把难处使劲夸大了说,把利处往小了说,反正又不是胡编乱造的,别人又能够说什么?相反主张修的人,必须要把怎么修、花多少时间、多少人力物力都估算清楚,比反对就难得多了。

王沿正是这样想的,徐平一心想修成这条运河,他偏偏就说不能修。徐平要想驳倒他,必须花上十倍百倍的精力。让徐平把心思精力花在这上面,相对的三司的事情就管不了那么多,就有王沿施展拳脚的余地了。

见到徐平当先缓缓行来,王沿上前拱手行礼:“徐副使远辛苦,有失远迎!”

徐平骑在马上,看着王沿,沉默了一会,才展颜一笑:“劳王副使出城迎接,在下怎么敢当?真是折煞在下了!”

说完,翻身下马,向王沿回礼。两人见过,汜水县的知县和僚佐才上前参见。

汜水知县张大有正是徐平天圣五年进士的同年,在王沿后上前,拱手行礼:“下官见过徐待制!多年不见,待制风采如昔!”

徐平急忙一把扶住:“损之与我何必行这些俗礼!你我一榜进士,自然与他人不同!今日我远来是客,要在你这里叨扰些日子了!”

张大有道:“待制有什么吩咐,尽管安排下来就是。”

说完,心里觉得有些苦涩。是啊,当年的一榜进士,如今徐平已经高高在上,自己却连当年徐平入仕的门槛都还没迈过去。人生种种际遇,实在让人难以言说。

随后,张大有又介绍了县里的主簿和县尉,县里的耆老过来献了迎接之礼,徐平才与张大有两人并排,一起向县城里走去。

王沿被晾在一边,心里愈发郁闷。可又有什么办法?这个小小的汜水知县竟然是徐平的同年,人家是自己人,多年没见,自然就显得格外亲热。

虽然说是同一榜进士,但徐平是探花郎,高高在上的一甲一等,而张大有却只是乙科,当年就不怎么起眼。无论是期集还是编同年小录还是琼林宴,与徐平只是泛泛的点头之交,话都没说过几句。过了这些年,两人的地位又已经天差地远,虽然徐平话里话外都透着亲热,张大有却一直谨守自己的身份,私毫不敢失了做下属的自觉。

官场上就是这样,高高在上的自然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架子那是平易近人。但做下属的却必须小心翼翼,随便了不定什么时候就惹来祸事。

汜水县城比河阴县城大得太多,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徐平看在眼里,直觉得真是两个世界。到了这里,自己竟然有一种在深山老林里待了很长时间的感觉。

进了城门,张大有道:“待制,下官在县里最大的清河楼摆了个筵席,不知是现在过去,还是到县衙里洗漱罢了再去?”

徐平摇了摇头道:“唉,我们多年不见,正该把酒言欢,何必到酒楼里去?那里人多嘴杂,不是个说话的地方。还是让人送进县衙里,我们自在一些。”

“如此自然是好,下官一会就去吩咐。”

徐平笑着拉住张大有的手道:“损之,你也太过客气,我们之间随便些好。”

王沿能够得到朝堂里的宰相支持,徐平便就要从下层想办法,刚好汜水这里的地方官是自己的同年,岂能不好好利用?更何况自己做的事情对张大有也有好处,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也是提携同年。

徐平在汜水县待的时间不会太长,正有一些事情要向张大有交待,到了酒楼里各色人等包围,便就没了机会。县衙是张大有的地盘,做起来就方便得多。

开挖新的运河,不但要看勘查的具体情况,地方官的意见也很重要。孟州那里有李参,徐平已经不需要操心,下面县里,最重要就看汜水和巩县那里了。只要这两个县的地方官坚定地认为运河可行,再加上徐平的精心准备,这事情就不是王沿能够挡得下来的。只要运河挖通,徐平的一切困境就都应刃而解。

说来说去,还是要把事情做出来,才能够平息那些纷纷攘攘的言论。言辞争论本来就不是徐平所长,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里,才是对徐平最不利的。

(今天状态好差啊,感觉死活写不出来,郁闷死了。)

第134章 闹事第51章 新的消息第136章 小马蹄带来的战事第151章 春狩第66章 新鲜第47章 应对第50章 牛羊满栏第19章 忠州小衙内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10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第15章 军改第3章 进城第155章 接风第70章 山沟沟里转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209章 送礼第69章 失意者第254章 出路第127章 这届言官不行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80章 小人难缠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65章 版权费第44章 往事难回首第20章 送行第14章 治术(五)第100章 儒者之伪第61章 意外第219章 星空(上)第65章 永宁侯府第14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276章 牵连众多第197章 人非少年时第164章 口袋阵第7章 贵人相助第67章 海外琉璃第9章 科举冤家第99章 刻书准备第228章 欧阳修论钱第112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314章 偷营第306章 狮子搏兔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8章 竟有这种事?第180章 我们钱多第250章 修兵书第183章 演一场戏第244章 愿为天子牧牛羊第38章 再见故人第75章 世道变了第108章 弯弓射箭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26章 柳三变的烦恼第199章 传承第98章 民思无邪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27章 冲突第198章 演练第199章 追亡逐北第9章 进殿面对第138章 翻唱新声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第50章 大典(上)第311章 攻其一端第74章 相互利用第12章 才高八斗,不矜细行(上)第23章 探望的日子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158章 三司新人第53章 一条出路第30章 分道扬镳第36章 往事如烟第192章 凿齿蛮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29章 其心可诛第6章 买书第21章 欧阳修的疑惑第315章 结个善缘第117章刀锋下的小山村第73章 报信的嗢末人第52章 从此各不相干第59章 致太平(一)第63章 瞎毡来归第215章 合伙第46章 我们只收钱第309章 征募结合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92章 收权第88章 猛虎入狼群(六)第232章 李觏出仕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27章 素手解烦忧第45章 安抚第177章 天下大义第323章 雅俗共赏第106章 桑怿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