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干脆搞大

杨告在一边坐下,叹了口气:“河南府没钱没人,让他们修整河道,那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李知府这一招,叫作以退为进,直接上章说河南府无力修河,自巩县起一切河道的开挖修筑,都委转运使司。但是,巩县以上就不动了。”

说到这里,杨告连连摇头:“自沙口引水,势必要筑坝蓄水才可以。但是上游的河道不整修,谁敢在那里拦水?河面高了,偃师、永安等县岂不是都淹了?永安皇陵所在,不能有一点闪失,这还没说洛阳城呢。我看啊,他们就是不想让修这河!”

徐平冷笑一声:“不是不让修,他是想让转运使司自己提出来,向河南府拨钱拨粮,最好把人手也一起召集了给他们!钱、粮、人手就是我们准备,主持就是他们主持,修整好了河道是河南府的功劳,出了意外修不好就是我们钱粮给的不够。——哼,荒唐!”

徐平猛地一拍石桌,把杨告吓了一跳。自己这位长官,最近一年官升得快,这脾气也见涨啊。以前在三司,杨告还很少见到徐平发火。

却不想去年刚进三司,徐平像个初进门的小媳妇,处处陪着小心,哪里有火气发。现在媳妇熬成婆了,自然容不得下面的人有小心思捣乱。正是因为做事没有私心,徐平的底气才足,底气足了自然就不用去委曲求全。

“都漕,那现在怎么办?李若谷的奏章已经上去了,我们总得给个答复。”

徐平摆了摆手:“不用,不去管他们!你好好去准备一下,过几天安抚使和提刑到洛阳城里集议,一定不能出意外。你准备得越充分,把事情说得越明白,越是能得到他们的赞同。我们三司议定,河南府还能翻了天去?对了,前些日子定的是郑州和孟州的知州通判一起过来,现在改一下,再加上汝州、唐州和蔡州三州的知州也一起到。”

“都漕的意思,是从这三州抽调人手?”

“不错!河南府要维护洛阳皇宫和永安皇陵,百姓赋役沉重,确实是抽不出人来,这是实情。要整理河道,只能从其他州抽人。这次,要做,我们就做得大一点!”

看徐平的样子,杨告不由有些紧张:“都漕的意思,是把西京城的河道全部整理一遍?”

“对,隋唐时的漕渠,全部整理出来。还有,不仅是洛河,还有伊河的河道,也一起整理。清理河道,两岸筑堰,在合适的地方建码头,今年冬天一起完成!”

杨告张了张嘴巴,愣了一会,才道:“这样——动静可就大了——”

徐平靠在椅子上,沉声道:“越大越好!仅仅整理洛河水道,河南府咬一咬牙,说不定也能做下来,那时我们就尴尬了。自晚唐以来,洛阳城池倾颓,河道淤积,甚至到了城里面就有大片的河滩地的地步。若只是小打小闹,于事无补,这次要彻底改头换面。”

杨告想了又想,才对徐平道:“都漕,洛阳城虽然为西京,但现在人户不多。若是真正算下来,除了各分司官,再加上致仕闲居的官员,把城里种菜种花,植桑种麻的农户再除了去,真正的坊廓户其实很少。如此以来,有彻底整理的必要吗?”

徐平看看杨告,笑道:“道之,你在三司也有些日子,觉得去年新建的场务如何?”

“都漕亲自经度,获利良多。朝廷现在用度不缺,这些新场务出务甚多。——都漕难道想在洛阳城里也开这些?”

徐平点了点头:“不错,正是如此。道之,不瞒你说,开封城里权贵无数,又到处都是禁军大营,新场务也只能做到现在的规模了。洛阳就不同了,你看这洛河两岸,就是城墙以内也空地无数。更不要说还有洛河、伊河水的便利,比京城的条件好多了。”

“都漕说得是,不过,河南府就是缺人。”

徐平听了不由笑了起来:“哈,哈,你说的不错,就是缺人!所以,我们今年冬天又做几件大事,不但是要把洛阳城整修一新,还要招人来!修河筑堰所需的人手,除了从附近几州征百姓服役,还要开出价钱,募人来做,来的人越多越好。”

杨告在三司的时候,正是各新场务办得红火的时候,听徐平这样说,也有些神往。转运使副最主要的职责就是钱粮,不管是怎么来的,手里的钱粮多了考第就优等,就可以升官。徐平真能够像在京城一样,办起新场务来,增收的钱可是比干什么都多。

与徐平不同,杨告不是进士,他是以父亲的恩荫为官,赐了个同学究出身,官场上升迁相对就不那么容易,更看重这些实打实的政绩。没办法,进士升官还可以靠文章,他这种出身的没那条出路,只能靠着功劳一点一点向上升。

想了想,杨告道:“都漕如此想着实不错,不过,在京城办场务可以靠三司,在河南府我们靠什么?转运使司就这么几个人,想办也没有人手啊。”

这也是徐平头痛的问题,路一级的机构不完整,转运使司说是民政事无不统,实际上衙门里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想管也管不过来。借用常平仓这个机构,又面临着朝廷里管着的是司农寺,并不是徐平熟悉的三司。

现在判司农寺的任子舆,是八大王赵元俨府里的人,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基本就是挂名不管事。用这么个人,本身也说明了现在司农寺的地位,可有可无。但是,等到任子舆任满,如果换个精明强干的来,未必不会生出事情来。

现在司农寺的地位不行,是因为这衙门没什么事情,朝堂内外都不重视。一旦常平仓办起地方上的场务来,司农寺地位必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一堆工商业的实体,总不能挂在农业衙门之下,将来非出乱子不可。

徐平也找不到好的办法,只能先这么对付着,等到有一天自己回朝掌权了,再把常平仓划到三司就是。或者另设一个专门的衙门,在地方上管理这些。

说到底,还是因为三司在朝廷里权责很重,地方上对应的却是转运使和能判,地位相对来说不够强势,有些脱节了。

第234章 独自撤退第10章 野味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89章 你们要做点善事第157章 花纹不甚美第250章 修兵书第57章 千里西来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09章 截断后路第110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第73章 童大官人第80章 花开富贵第57章 钱往哪里去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174章 今夜别出宫了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209章 送礼第30章 殿试第166章 时机正好第21章 旧人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22章 两个小孩第97章 流年第211章 王素田庄第33章 科举第一步第135章 节制两路兵马第36章 他乡遇故知第286章 毛锥子能退敌耶?第66章 以民为师第33章 得失之间第209章 送礼第14章 规划第39章 待以客礼第68章 冬日牡丹第63章 在路上第41章 串香第186章 刻摆错了第113章 旧时浮浪少年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41章 串香第60章 庆功第84章 重夺甘谷城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89章 魑魅魍魉第76章 增兵第168章 交权第99章 搞事情第40章 军令之外第12章 烟花第211章 权三司使公事第82章 不好的预感第141章 大头在后面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296章 舆论争取第175章 火海第49章 战后忠州第57章 钱往哪里去第17章 卿非别人可比第154章 好借好还第205章 夫妻对话第48章 叛国的附马第138章 马踏谅州(下)第119章 小令与慢词第235章 课余时间第288章 分岐第71章 战场第138章 马踏谅州(下)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第293章 敕勒川第30章 分道扬镳第17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121章 非死即俘第81章 试探第316章 党项投宋的人第229章 讲不清楚第1章 回到从前第75章 世道变了第158章 渌州战事第185章 三司商铺第15章 军改第156章 说与做的规划第248章 送到口边的肥肉第130章 重度近视第281章 最后期限第60章 致太平(二)第62章 新场务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70章 文人的优越感第256章 皇城司出马第176章 一日两待制第235章 课余时间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74章 请君入瓮第55章 官衙送别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14章 千古佳对第97章 雪中论兵第113章 赤子与行者第77章 你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