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提携

王尧臣在藤椅上坐下,把手里的一叠公文放到一边的石桌上,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伸了个懒腰,问对面坐着的徐平:“天气已经转暖了,你家里的人什么时候来西京?”

“就是这个月吧,来信已经说了,只是还没定下具体的日子。”

王尧臣叹了口气:“家里人来,也不知道你是会更轻松呢还是更累。”

徐平笑着摇了摇头,过了一会,跟着叹了口气。

林素娘虽然出自小门小户,便却有大家风度,同年进士里是贤妻良母的表率人物。只是性子刚烈,尤其是徐平刚回京那一年跟台谏官员闹了一场,从此名声在外。徐平自己还不觉得,同僚朋友却都有些怕这位林夫人,轻易不敢招惹。

秀秀虽然是林素娘同意且亲自操办的,但只能安排在外室已经说明了问题。在王尧臣这些徐平的同年朋友眼里,可不认为林素娘会在这种事情上退让。

进士同年亲如兄弟,跟其他人比,王尧臣对徐平的家事知道得比较多,有些担心林素娘来了徐平家里会闹不和。而且在心理上,他们是站在林素娘一边的,那是正妻,双方的家庭往来也都是林素娘主持,是这些人的亲戚。秀秀虽然接触得多,在这些人的心里终究是个外人,凡是涉及到正事,一律不与秀秀打交道。

徐平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自然不会像王尧臣那样悲观,他了解林素娘的为人,一切都谨守规矩,绝对不可能做出格的事情。只是终究两个家,自己分身乏术,疲于应付免不了。

歇了一会,喝了口茶,王尧臣说起公事:“前两天,汜水县的张大有上了份书状,说是县里人家立了学社,希望官方出面奖谕。书状也行到漕司,云行看了没有?”

“最近事忙,很多公文都是杨副使在处置,你说的我倒是没有看到。不过这到底是好事,官府奖谕是应该的,伯庸可以拨些钱下去,买些书送去也是好的。”

“那是自然,我已经安排下去,在西京城里采买些书籍送过去。不过,损之的公文里说学社是乡下人自己立的,只是教村里子弟读书识几个字,最好学些算学农事之类。我们送些子曰书云过去,有些不对路,还要别想办法。”

徐平听了奇道:“怎么,他们立学社不是让子弟读书考进士吗?”

王尧臣笑着摇了摇头:“河南府一年才中几个进士?乡下人家就是送子弟就学,也学不了几年,一大便就回家帮着做活,怎么会去想那些漫无边际的事情。不过是最近京西路的百姓手里有了点闲钱,尤其是汜水县那里新的水道修通,商贾往来,门路也多,让子弟认些字多条出路罢了。真正要从事举业的,那些村学怎么教得来。”

徐平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没想到百姓们会这么实际,做事一点不浮躁。学社听名字就知道,是受益的农户凑钱设立,也是会社的一种,不过是公益事业而已。这个年代不可能普及教育,社会发展水平不允许,民间愿意自己办学,是好事,应该奖励。

地方官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责是劝谕百姓,在治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民众向学是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很多地方官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劝谕文》,徐平当年在邕州,每年都会写一篇,劝学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不过那时候劝学还是以读书中进士为主,没想到可以推行实用的平民教育,现在百姓却自己提了出来。

想了一会,徐平道:“算学和农事的书其实也有不少,我在京城的时候,便就编过好几本。当时算学主要是教三司的官吏,有些不实用,过几天闲下来找几个人重新编过。农事的那几本都还合适,算了,由转运使司重新印了颁下去吧。”

“云行在三司,算学我知之不多,农事却着实做了不少实事。你的那几本我也都看过来了,叙事清楚,简单明白,也很实用,确实适合让村学去教。”

徐平笑道:“我们同年进士,说起文章辞藻我是远远比不上你们几个的,就强在种地上了。你们写锦绣文章,我写种地养马,咱们是各展所长。”

不管怎么学,骈四骊的文风徐平都学不到精髓,在文章上就相形见绌。欧阳修等人提倡的古文其实更适合徐平,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风气,官面文章也用不上,只能断了词臣这一条上进之路的念想。再者说了,古文要想写得好,也要先把辞藻华丽的时文学精通,而后返璞归真。想跳过这一步,读起来总是不对味道的。

王尧臣作为状元,文辞温丽,典故精通,不是徐平这种半吊子可以比的。

说几句闲话,王尧臣又道:“损之也是我们同年,这一任汜水知县做得着实不错,等到任满,可以帮一帮他。你做着一路漕宪,提拔他做个通判总是能办到。”

“嗯,京西路知县里,损之考评确实可算优等。只是直接升通判只怕会惹人闲话,等到任满选一处合适的州军,先做一任签判吧,本路也有几个没有通判的州军。”

王尧臣点了点头:“如此最好。”

按照任官资历,两任知县就可以升通判,但做官的有几个能够一步不停地升上去?真正做两任知县就升通判的少之又少,除非是进士甲科,要么就是朝里有人提拔,不然在知县、录事参军、判官这几个职位上转来转去,不知道要多少年。

签判就是判官,因为本官是京官而不是选人,差遣的正式名称是签书判官厅公事,跟京官任录事参军时称知录事参军事一个意思,职责并没有任何不同,只是任职的官员本官不一样而已。通判不是每一个州军都有的,小地方不设,由判官代理。张大有因为是进士乙科,升通判不能服众,先做一任代理通判的签判再升上去就顺理成章了。

通判是州级长官,做到这一步是个大台阶,用徐平前世的话来说,从此以后就是地市级的领导了。这也就是徐平的同年,给他这样一个机会,不然他还不知道要等到哪年。

同年进士在官场上就是兄弟,自己人,免不了相互扶持。徐平是天圣五年进士里官做得最大的,到了提携自己同年的时候。把这些人提起来,自己便就有了牢固的根基,官场上讲人脉,没有自己人支持宰相也做不稳。

(备注:历史上的天圣五年进士明面上不结党,但私下里很抱团,身登两府的人数也是各届进士之最,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势力。当然,历史上这一届进士的核心是韩琦和文彦博,加上吴育赵概这些人,相互还有姻亲关系,现在的核心当然是主角了。)

第89章 借口还不好找第4章 斜谷造船务第190章 新的机遇第46章 意料之外第140章 兵发广源州第84章 沿边入中的弊端第115章 徐昌听到的消息第63章 你怕死人吗?第31章 能否铸钱?第162章 你的尴尬我的机会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34章 移民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第89章 魑魅魍魉第22章 星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96章 有钱万事皆顺第107章 新钱之论第167章 猎犬第23章 流民第75章 弑父第6章 酒第184章 商业机会第289章 唐龙镇第62章 算计第111章 根源第45章 扶你上马可好第3章 尽头牙第76章 税改第107章 新钱之论第119章夜战第150章 各有各的难处第10章 治术(一)第1章 购物券发行第262章 战是义战第263章 狄青的请求第103章 事发第175章 农事八字第226章 自助餐第66章 心中无血,出师大吉!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252章 惊梦第113章 游骑遍布第191章 王素的心思第38章 两地第56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85章 初稿已成第276章 牵连众多第17章 干脆搞大第242章 交涉第49章 战后忠州第58章 升任副使第129章 刻漏社第23章 流民第237章 手眼通天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239章 别做书呆子第152章 横死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172章 能战方能和第246章 轩然大波第78章 入瓮第84章 重夺甘谷城第73章 废后风波(下)第96章 三司刻书局第190章 请废西水磨务第151章 席卷谅州(下)第11章 回庄第1章 桂州第4章 郊迎第19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15章 分工第19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2章 秀秀(上)第34章 移民第193章 烟雨三月第218章 意外之喜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227章 左右为难第116章 走马为谁雄?第74章 再坚持一下第133章 矛盾第275章 驱虎吞狼第314章 话不投机第250章 修兵书第143章 幕后主使第105章 大败的消息第222章 两路出山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14章 赐名第79章 我和你们讲道理第68章 别跟着我第215章 统一指挥第18章 春忙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56章 城狐社鼠第55章 药银第66章 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