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有放有收

转运司衙门长官厅里,杨告道:“都漕,昨日方偕送来南路各州查账的书状,除了一些小意外,并无大的情弊。北路各州也一般,没有我们先前想的大量偷逃税算的事情。”

徐平点了点头,最近他也想明白了,其实是自己把事情想得过于严重了。州县的官员把地方豪强吃得死死的,而他们都是流官,按照回避法在本地既无产业,也没有要紧的亲眷,怎么可能发生大规模逃税的事情。收上来的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施政能力,影响到他们的政绩考评,没有借这个机会大规模地压迫本地大户已经是难得,更多还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新的政策也还不熟悉。等到下年,不是怕民户逃税,而是要防官员借机加税。

说到底,这个年代民间的力量在官方面前不值一提,只要没有官员抵制,新的政策就不会遇到激烈的反抗。而且徐平的新政也比较缓和,只是逼各地的大户把藏匿的铜钱拿出来,放到钱庄里而已,并不会少了他们的。既没有把人逼得倾家荡产,也没有让京西路民不聊生,别说是跟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比,就是跟历次的茶盐法改革比都异常温柔。

最重要的,此次改革没有影响到官员的利益,还让他们在地方施政的能力增强了。这个年代势力最大的阶层就是各级官员,其他势力可以忽略不计。

惟一的例外就是河南府,这里地位特殊,相对转运使司半独立,城里致仕和闲居的官员众多,乡间有大量依附于皇陵的民户,与外州比就不那么老实了。

见徐平看向自己,王尧臣摇了摇头:“河南府也相差不多,此次查账,没有查出来偷漏税款特别严重的。——其实这才正常,富贵人家的铜钱都放到了以童大郎为首的几个虚人头上,其他的公司多是平常百姓开起来的,他们只想着规矩挣钱,偷税没那个胆子。而云行又已经说了,童大郎那几个人,不要细查,且让他们逍遥吧。”

徐平皱眉问道:“就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自然是有的。那几个人名下的公司,交易极多,公司里沉淀了大量铜钱。但是他们的交易基本免税算,河南府从他们手上几乎收不到什么。我和郑判勾商量过,这些交易只怕很多是假的,只是在走账而已,实际上并没有货物实买卖。”

一边的郑戬道:“不错,我有九成的把握,这些人在做假账,为的就是把铜钱留在自己的手里。都漕若是同意,我可以让手下的人与王通判一起,起出他们的底来!”

徐平摆了摆手:“算了,且让他们逍遥几天吧。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没必要在这些人身上花精力,最少今年底之前不要动他们。说实话,西京城里的富贵人家,哪个在朝廷里没有人脉?不是牵连到哪个大臣,就是哪家王公的亲戚,这些人跋扈惯了,就不是遵纪守法的人家。现在他们都集中到那么几个人头上去,只是避开我们,对大家都是好事。”

郑戬皱着眉头沉声道:“都漕,不是下官多嘴,既是推行新政,便就应该从豪门大户下手!既然跋扈,那就用严刑峻法惩治他们,不能苟且!不下力气整治这些人,民间必然就会怨言四起,于新政不利!为长远计,对那几个人还是及早下手得好!”

徐平对郑戬摆手笑道:“天休,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不必什么事情都这样做。我们现在京西路的新政,并不是从民间敛财,而是舒缓民力,是松不是收。最关键的,不是惩治那些不跟着我们的人,而是让老老实实遵从新政的人得到好处。那些真地开了公司,安心做生意的,要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官府收了多少税现在来说倒在其次,这些人赚到了多少钱才最关键。做事情,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杨告道:“真正安心做生意的,今年大多还是赚到了钱,数额不小。不过现在的钱都在钱庄里面,对他们就是个虚数,民间为此多有怨言。”

“钱庄里的钱难道不可以随时取出来?自设钱庄到现在,还没有不让百姓取的事情。”

王尧臣摇头:“钱拿在自己的手里才安心,没办法,百姓这样想难免。”

徐平道:“这就没有办法了,只好让他们慢慢改了这想法。最多,我们也就是让取钱花钱更加方便一些。这样吧,从下个月起,想办法让钱庄在三司铺子里设个交割的地方,可以直接用钱庄的交引在铺子里买货物。花钱方便一点,让他们心安。”

钱庄的下一步是改为银行,然后由银行发银行券,也就是纸币,慢慢取代铜钱。徐平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让步,铜钱进去了,就不要再想大规模地取出来了。铜钱本身就是贵金属,流通过程中由于储存和销钱为器等等原因,大量地退出流通,官府再怎么铸钱也很难补上这个窟窿。简单地说,铜钱的流通成本太高,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了,用纸币取代铜钱势在必行。不适应这种转变的,只好慢慢去适应,徐平不会走回头路。

见徐平的态度坚决,王尧臣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现在钱庄的凭据还不能自由地流通,只是存款证明,而没有货币的职能,他们还看不出钱庄未来的前景。

徐平没有再详细地说,事情没有到那一步,再多的话也只是徒费口水。等到民众习惯了大额交易在钱庄交割,钱庄的信眷建立起来,发行很行券,他们自然就明白了。

郑戬道:“还有一件事,都漕让读书人学过之后查账,弥补官府人力不足,这样做是极好的。我想着此次回到京城,也在开封府做这件事,三司勾院再招公吏,便就从这些人里招。现有公吏,学过考不过的,也就不要在勾院做事了。”

徐平听了点头:“此法可行。只是开封府现在没有公司要查账,学了没有饭碗,只怕没多少人肯去学。你若有心,还不如把心思用在现有的三司公吏身上。”

“都漕能在京西路待多少年?这里的事情,要不了多少日子开封府不照样发生?我能够这样想,读书人又有几个傻子?在下官想来,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去考这一个饭碗的。”

郑戬是徐平一手提拔起来的,虽然脾气古怪倔强,脑子却很清楚。为什么徐平做三司副使的时候没有这些动作,一到了京西路就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还不是因为京城里掣肘太多,不能施展拳脚吗。等到在京西路做出了成绩,必然还是要回到京城去,同样的政策肯定要推向全国,那个时候谁还能挡得住?只要对朝政不陌生的,都能看出这一点。

徐平笑了笑,没有说话。郑戬的话说的没错,只是不适合明白说出来而已。

郑戬又道:“现在可虑的,是京西路考出来的人也不多。这一次查账虽然勉强完成,实际上在下官眼里,疏漏之处还是不少。等到再过几个月,便就是收夏税的时候,接着又是秋税,秋税完了就到年底了,事情更多。勾院里能够抽到京西路来的人,那时就没有多少了。依我之见,还是乘着这几个月的功夫,多教一些人出来,不然来年人力就捉襟见肘。”

“这话不错。杨告,你回去拟一个文书,行到京西路各州县,便就在夏天之前,再教一些人出来。分别在河南府、许州、蔡州、邓州、襄州和金州立学,不拘本路外路,凡是读书识字的,都可以入学,学过考过之后,由官府发给文告。以后凡是本路设的公司,都要由这些人做账,否则以偷逃税算论处。”

杨告应诺。

京西路特别是南部,学风不盛,读书识字的人并不多,达到要求可以学审计的人就更加少。郑戬是因为徐平是自己的老长官,才带着属下官吏到京西路来帮着培训,也只能起个种子的作用,并不能把这事情一直包下来。现在开公司的还没有见到大的利益,京西路开的公司并不多,还能勉强应付过来。等到秋后大量公司见到利益,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说过了这次大规模查账的事情,几个人坐下来聊一些其他话题,气氛轻松下来。

王尧臣道:“虽然我总觉得有不少人在逃税,但这一次查过,河南府还是比往多收了不少税算,府里手头宽松了许多。我想着趁还没有秋忙的时候,用夏天这几个月,把西京城池收拾一番。洛河上游已经筑坝,天津桥倒不急着重修,可以放一放。就是外城城墙已经倾颓得不成样子了,重新整治一番,云行觉得如何?”

“这是你河南府的事情,何必问我?不过说到了此事,倒是让我想起一件事来。以往征发民间徭役,也没有个准数,有事便征,无事便罢。——当然,河南府这里又有皇宫又有皇陵,徭役比其他地方都多,也没个闲的时候。既然是官府手里宽松,我想着以后也不能随便征用民夫了,要立个规例下来。每年一丁要服多工的徭役,有个准数,少做了的人用钱来补,多做了的人发钱下去。前些日子李觏要修南下道路,我就跟他说过此事,只是没有定个数目下来。这次便就定下来,行文各州县,看是一丁多少工合适,由转运使司统一考虑。这也是为州县立个规矩,避免过多征用民力,你们觉得如何?”

第159章 堵塞的海路第33章 公事中没有我觉得第183章 我做三件事第80章 按规矩来第9章 咏梅第91章 轩然大波第290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上)第29章 名人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34章 假于阗国第150章 连你也说我?第128章 优迁第160章 政策原因第236章 堵截第50章 京城故人第114章 盛宴第61章 入社第214章 蜡丸第171章 坐而论道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20章 破阵子第189章 侧翼牵制第15章 理政(一)第15章 闲事第277章 狼狈为奸第27章 夜宴第102章 帮一把第120章 破阵子第316章 大火第145章 将校营第225章 诱敌之计第197章 人非少年时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08章 另一个世界第102章 帮一把第333章 不给兵要给人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4章 嫉妒第306章 狮子搏兔第37章 闲散日子第228章 大战将临第234章 龙游浅滩被虾戏第29章 端午(上)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12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149章 制度和人手第99章 刻书准备第194章 立场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46章 忠州事发第65章 智云法师第142章 配合第200章 各怀心思第3章 护卫铁骑第88章 猛虎入狼群(六)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艰第153章 尘埃落定第17章 干脆搞大第40章 军令之外第80章 按规矩来第39章 文理荒谬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64章 停发钱粮第153章 顺势而为第89章 借口还不好找第128章 有什么诀窍?第229章 围寨第33章 得失之间第17章 奴仆无私财第304章 那便来战!第13章 治术(四)第59章 民间乱相第11章 回庄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65章 瀚海第3章 一路千里第6章 不同的做事态度第233章 想不明白第216章 狭路相逢第50章 牛羊满栏第126章 选差外州第13章 粽子第68章 山雨欲来(上)第218章 钱是什么第309章 征募结合第56章 官督民办第39章 文理荒谬第27章 小隐君第211章 收钱大赛第114章 心经第76章 增兵第113章 旧时浮浪少年第179章 宣传战第9章 科举冤家第172章 提纲挈领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58章 高丽商路第32章 长命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