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

转运司衙门的前院里,一字排开五辆大车,上面都装着巨大的棉包。马已卸了牵到后面马厩喂料,只有几个公吏守在那里。

王拱辰一边走一边对徐平道:“你一直讲彩棉的颜色要一样,而且留种之后每年产的棉花颜色也要一样,如此下来营田务产的合规的彩棉也不多。这里运来的是五彩棉花,每种颜色一车。今年只有这么多,再多可是真没有了,只能等到下年。”

徐平道:“够了,够了。对了,这些彩棉的籽棉有没有一起运来?”

“都在车上呢,不然哪里会有这么多。都漕,要我说,这彩棉短小脆硬,洛河边上的纺织场务里根本就用不了,还得用老法子用纺车慢慢纺纱。如此一来价钱必然就贵,再加上颜色不鲜艳,卖给谁去?这彩棉总感觉是个鸡肋,不知用来做什么。”

徐平笑道:“天生万物自有用处,我们觉得没用,只是因为还没找到用的方法而已。彩棉虽然纺纱织布多有不便,但却有自己特别的用途。”

一边着着,一边走上前去。

守在车旁的公吏急忙行礼,按照吩咐,揭开车上的棉布,让徐平查验。

这些彩色的棉花极具自然界天然产物的特色,是分成各种色彩不错,但每一种的颜色都显得昏暗,与染色的鲜亮颜色一比,就黯淡无光。泄气的话,就是王拱辰说的,鸡肋一般,既比不上染色的颜色鲜亮,也比不上染色的价廉,两头不靠。积极一点说,在徐平前世这叫作绿色无污染,前途无量。可惜这个年代的人,绿色无污染的东西太多了,实在对这优点提不起兴趣,而且白棉染色一样用的是天然染料。

看过车上的货物,徐平对王拱辰道:“想不想知道我要拿这彩棉做什么用?”

“自然是想!种这点彩色棉花,我可是郁闷坏了,又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你吩咐得还郑重其事,我一点也不敢马虎。现在种出来了,总得让我知道干什么用。”

“好,我带你去看!”

徐平吩咐几个公吏,从车上卸了棉包下来,用个小独轮车推了,跟着自己王拱辰走。

见徐平让卸的都是籽棉的碎棉花包,王拱辰奇道:“咦,怎么是要用籽绵吗?那有什么用?就是这棉花的颜色种起来费劲,做成棉紊包起来,连颜色也看不见了!”

徐平微微一笑:“跟着我来,到了地方你就知道是做什么用了。”

王拱辰满头雾水,实在想不出徐平要用彩棉干什么,只好随着一起去。

出了转运司衙门,从旁边的小路一直向后去,绕到衙门的后面,有一条小河。小河边上有一排新建的房屋,前面带着一个大院子。这院子戒备森严,门前站了守门的兵士,周围还不住地有兵士巡逻,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重要物事,还是住了什么重要人物。

王拱辰越发看不懂,就连转运司的衙门也没有这么严密的防备。若说重要,西京城里的钱庄可算是要地了,也没见有这么多人看着。

徐平带着一路前行,到了院门前,守门的兵士叉手唱诺:“属下见过都漕。”

指了指身边的王拱辰和随行的一众公吏,徐平道:“我进去有事情,这是营田务的王提举,随我进去有公务。那些人都是随在我的身边,你们可要记清楚了,还要派人跟着。”

兵士应诺,当下便就有人拿了个册子出来,记了众人的姓名以及进入的时间。一切都记妥当了,才又派了两个人,随着徐平等人一起进了院子。

王拱辰越看越奇,这防备森严的样子,可比钱庄严得多了。

进了院子,走不多远便就闻到了刺鼻的烧碱味道。王拱辰越发奇怪,这里难道是处场务?不知制的是什么东西,搞得这样神神秘秘。

穿过第一进院子,到了第二进,王拱辰一看,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制纸的!这里制的是什么特殊纸张,要看得这样紧!”

徐平道:“君贶,你说现在外面什么纸最值钱?”

王拱辰嘻嘻笑道:“这可是难不住我,最值钱的自然是古字画了!王右军的字,吴道子的画,随便一副便就价值千金,还有什么更值钱?!”

徐平笑着连连摇头:“我这里难道还能是制假古字画的?带你来,问的自然不可能是这些。再者说了,那些古字画用的是绢帛,真用纸的有多少!”

说到这里,徐平转身对王拱辰道:“我跟你说,最值钱的自然还是钱,是更多的钱!”

此时已经进了院子,王拱辰看了晒在外面的样品,恍然大悟:“原来是存钱进钱庄的票据!不过这有什么用?钱庄里都有底账,到钱庄取钱假票据根本就蒙混不过去啊!”

“这防的不是用假票据到钱庄里取钱,而是在钱庄外面骗人。钱存在钱庄里,取用并不方便。有些时候,用到大笔钱财,是不好跟外人说明用途的,还有些时候,或许只是用来应应急,只是三天两天,到钱庄里把钱取出来就不方便了。”

“那也不行啊,这些票据不入钱庄,便就取不出钱来,还不是等于废纸?”

徐平摇了摇头:“君贶,你这就有些不知民间疾苦了。外面有质库,能够用房产财物抵押借钱,为什么不能用钱庄票据?更不要说还有许多私下里的交易,并不经官府,这些票据一样能够起作用。防止伪造,是防止这些麻烦。”

还有更深的一层,徐平没有说透。现在钱庄的票据没有异地流通的问题,将来总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纸币的条件尚不成熟,只是发行很行券,也一样有通存通兑的问题。异地流通就免不了伪造,防伪技术越高,就相当于降低了系统成本。

说到底,棉布大批量上市,首先冲击的并不是纺织业。中国传统使用铜钱做货币,一直有两个问题,一是价值低,面额小,再一个就是一直数量不足。所以历朝历代,都用绢帛作为货币的补充,特别是唐代,绢帛与铜钱并重。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沿用着唐朝的习惯,绢帛是货币的重要一部分。之所以对绢帛有巨大的需求,就是因为作为货币,要起到相当的储存功能,很大一部分不进入流通。今年棉布上市,首先冲击的就是货币系统。

第31章 霸王鏖兵处第85章 来的都是猪吗!第37章 夜对第125章 搜寻第102章 一针回魂第31章 霸王鏖兵处说一下最近情况第173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第304章 那便来战!第211章 收钱大赛第75章 林素娘的火气第137章 马踏谅州(上)第163章 恩出公门第158章 高丽商路第190章 请废西水磨务第94章 大钱还是小钱?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56章 惊变第14章 治术(五)第114章 兄弟情谊第246章 生命在于运动第260章 赶紧还钱!第1章 桂州第59章 扫雪第125章 终于有事做了第149章 伏閤夜对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125章 终于有事做了第18章 娱乐与学习第66章 无所建明第198章 意料之外的结局第20章 税赋何所出第3章 秀秀(下)第282章 桑怿归来第190章 谷口初战第80章 小人难缠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12章 一山难容二虎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99章 搞事情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开始第32章 长命缕第57章 两只大肥羊第158章 高丽商路第52章 如和风光(上)第2章 以盐制蕃羌第166章 人才济济第193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中)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118章突然遭遇第97章 试探第33章 有钱才好第99章 晚生司马光第76章 税改第250章 露布报捷第36章 折腾契丹第65章 因地制宜第254章 出路第318章 解甲第105章 神道设教第214章 内朝外朝第170章 文人的优越感第53章 一条出路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175章 火海第99章 坏事总容易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41章 购置新宅第172章 能战方能和第217章 追猎第21章 众人到来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154章 好借好还第8章 交接第36章 手舞足蹈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20章 再对天章阁(中)第246章 轩然大波第25章 廷辨第285章 被俘之将第77章 账目第41章 购置新宅第33章 有钱才好第179章 远方的汉人第215章 统一指挥第114章 甲峒来的少女第38章 与陈尧佐的分歧第305章 他们怎么来攻?第21章 众人到来第38章 青苗贷第183章 富国安民策第39章 文理荒谬第284章 新军第155章 接风第101章 抽血第36章 组织第37章 夜对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30章 端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