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消息

门外传来脚步声,徐平抬起头来,看见刘小乙引了高大全和杨文广、狄青走了进来。

到了跟前叉手唱诺,高大全道:“我们几个今天进城有些公事,顺便过来拜会官人。”

徐平点点头:“事情办完了没有?什么时候回去?”

“还有一点手尾,要等到明天再回。”

徐平道:“如此正好,今晚便就住在这里吧,家里现在也没有别人。我们也是很久未见过面了,一会与我出去,寻个酒楼小饮几杯,说点闲话。”

三人应诺,一起谢过徐平。

吩咐刘小乙取了几把交椅过来,让高大全三人坐了,徐平问他:“你们现在禁军里过得如何?前些日子听你说起,过得并不如意,不知有哪些事情烦恼。”

高大全想了一会,才道:“再是不如意,也比一般将校过得好多了。托官人脸面,这几年我升迁得快,难免惹人嫉妒。都是些风言风语,不用理会他们。”

武官正常是五年一迁,若是没有特别的际遇,一辈子也就是个大小使臣,八九品的小官,养家糊口而已。历史上的杨文广四十多岁才升到正九品的殿直,在小使臣中都是中下层。后世把杨家看作北宋将门,还颇有代表性,那这将门就实在太过寒酸了些。高大全与李璋一样,前两年加了“带御器械”,身上又有军功,正常升迁也比别人快得多。加上赵祯赏识,几次特旨升迁,现在资序上已经算是禁军中的中高层了。“带御器械”是跟“閤门祇侯”和“閤门舍人”一样的意思,属于近职。对于在皇帝身边的李璋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当差的时候佩带礼仪性的刀剑,而对高大全来说就是帖职,类似于文官的馆职性质。

武官不一定是军人,大多数其实做的是文官职事,只是升迁序列不同,地位不同。官只是寄禄,规定了收入多少,决定身份的是职。真正的军人是要有军职或者是兵职的,否则就只是后世广义上文官的一部分。

军职指的是武将在禁军中担任的职位,比如高大全的军虞侯,比如杨文广所任的副指挥使,比如狄青的副都头。军职是有品级的,所以也有官的性质,只是狄青还是无品杂阶。

兵职没有品级,当然也不是指的士兵的身份,而是统兵的身份。如路一级的都部署和副都部署,钤辖、都监和都巡检使等。徐平以前的手下桑怿和张荣,两人现在便就是没有军职而有兵职,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武将,而不是广义上的武官。

一般讲在禁军里带军职升迁不易,说是五年一迁,由于萌官过滥,而员额有限,十年不迁也是平常事。哪怕是出现缺额,有了升迁的机会,往往也落到三衙那些真正将门有关系有后台的人身上。杨文广算是名将之后,父亲的地位够高了,但由于杨延昭是边将,在三衙里没有人脉,历史上便就遇到十年不能迁一官的事情。至于狄青这种出身,如果没有战事,立下战功,还得有人看好提拔,一辈子能够混上个官身就算不错。

兵职在外带兵,相对来说立军功的机会多一些,升迁也容易一些。而且跟掌权的文官打交道的机会多,真有本事,有他们提拔,比在禁军里沉沦就好得太多。便如桑怿,其实从军并没有比狄青多几年,但有徐平赏识,用他打仗,两人地位已经天差地别。但是那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因为兵职多是由禁军的军职人员转任的,没有禁军经历,难有兵职。

高大全说的是实话,没有徐平,就是他有那些战功,也没有现在的地位。作为朝廷的三品高官,这点面子枢密院还是要给徐平的,他当年的手下,最少迁官没有迟滞。至于在禁军里受排挤,那就在所难免了。一个外人,在一群将门子弟里面,升官比别人快,当然容不下。别说高大全,当年的杨延昭威震北疆,保边境数十年安宁,一生未能入三衙做管军。别人保举,真宗直说他一个边将,进了三衙不是好事,别人容不下他。

这两天被军队的事情搞得有些心烦,徐平道:“若是在禁军待得不如意,有机会我保举你们到边疆去。哪怕为一州一县巡检,总有机会一刀一枪拼出军功来。”

听了这话,狄青叉手道:“若得省主恩惠,我等必不负所望,做出番事业来!”

徐平点了点头:“这两年西北事紧,不定什么时候就起大战。此事我记在心里,什么时候西北出缺,你们还是到那里去吧。”

狄青和杨文一起谢过。以现在徐平三司省主的地位,保举他们这个地位的官员,确实只是举手之劳。两人在禁军也有些年头了,有身边的人比着,都是有心气的,只要有了机会,怎么也不会比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将门子弟差到哪里。

高大全没有说话,在禁军是徐平安排的,让他不管好坏先培养些人脉。至于什么时候出去带兵,自然也看徐平的意思,并不需要他去操心。这一点他跟杨文广和狄青不同,他是有靠山的,虽然这靠山在三衙里说不上话,枢密院那里还要卖面子。

见狄青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高大全道:“此事其实也不急在一时,我听人闲谈,说是群牧司的李国舅要入三衙。若是李国舅来了,升一升官,再出去带兵更好一些。”

这两年李用和一直在各个牧监跑来跑去,回京城的时候都少,徐平回京之后还没有见过他,这消息还没有听说。至于李璋,被赵祯拢在自己身边,不让他接触这些,不知道反而稀松平常。倒是三衙禁军对此非常敏感,在高大全这个层级已经传开了。

徐平心里合计一下,这两年李用和在群牧司可是立功了,入三衙水到渠成。群牧司说到底是个辛苦衙门,收入又低,还好现在有人工授精,李用和做了成绩出来,以前还经常背黑锅呢。李用和入三衙,怎么也要从都虞侯的管军做起,那是皇上的亲舅舅,起步不可能低了。只要是管军大将,经济待遇就向执政看齐,这种高收入职位,依着赵祯的性子肯定要给舅舅。自家人不照顾,照顾谁去?

至于李用和会不会带兵,能不能带好兵,谁管他呢。三衙就是那个样子,差又能差到哪里去?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三衙管军大将,还未必比李用和强呢。

得了这个消息,徐平道:“李国舅与我家是通家之好,如果他进三衙,很多事情就好商量了。这样,你们就先在禁军里等一等,时候到了我自然想办法。”

第51章 菩萨转世第56章 国柄第296章 内外有别第83章 猛虎入狼群(一)第29章 端午(上)第124章 死城第157章 尘埃落定第261章 爷爷饶命!第235章 陇右军来了第16章 如和县第79章 麻烦看清楚第93章 王师北来第292章 阴山之下第36章 洞房花烛夜第10章 诏旨回京第160章 改天换地第79章 一剑平乱第11章 遇仙楼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205章 货币短缺第44章 打起来了第20章 税赋何所出第132章 战争的脚步第159章 物价要涨第23章 流民第168章 不平静的夜晚第88章 改制第5章 月是故乡明第187章 攻防第80章 小人难缠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46章 印钱吧第103章 徐平的道理第242章 世间哪有这种大臣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309章 征募结合第20章 送行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9章 白沙镇第117章 门外来了青罗伞第9章 进殿面对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291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下)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4章 规划第48章 下忠州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第195章 反攻第257章 文武之德第70章 无所不包的三司第83章 猛虎入狼群(一)第164章 我也不想来啊第56章 官督民办第80章 契丹的压力第20章 西行第5章 报恩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118章 老臣的劝告第194章 进退之间第33章 公事中没有我觉得第82章 水淹三军第273章 算准了你会来第238章 做事难第85章 军权的收与管第108章 另一个世界第171章 吕夷简的忧虑第233章 郭谘归来第60章 穷人当家第190章 东还是西?第301章 谈的人来了第198章 钝刀割肉第256章 皇城司出马第38章 两地第126章 时机到了第237章 豪华马车第19章 出行第113章 赤子与行者第223章 军国两张皮(下)第163章 恩出公门第99章 前奏第22章 大秦国故事第64章 归来第28章 月夜第87章 地方耆老第56章 钱入户等第10章 野味第110章 小大人第159章 人手难题第137章 疯狂时代(八)第156章 铜版第229章 讲不清楚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96章 补丁第17章 回声第3章 一路千里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76章 静守岁月第82章 立足于打第176章 李迪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