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国号!
“齐国!”姜军沉吟道:“柱子,把历史上出现的齐国资料找出来,我们研究一下!”
说起来,国号重复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姜军自己都没有太多的印象,一般就没有同名的朝代都比较出名的。
最熟悉的自然就是刚刚被姜军拿下的魏蜀吴三国了。
姜军麾下的魏蜀吴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对应的更加久远的帝国却是更加强大无比。
最先出现的魏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魏国故地在今山西芮城县北。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诗经·魏风》当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魏国,而非战国时期的魏国。
接下来则是最为强盛的魏国,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后迁都大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这一代魏国的地位和齐国并列,实力之强盛毋庸置疑。
吴子吴起任事多国,也曾经在魏国有过很大的一段仕途。
法家大师李悝则是真正的魏国政治家。
鬼谷兵家大能庞涓,虽然多次遭孙膑挫败,但是才能却是毋庸置疑的。
四公子之首信陵君魏无忌,名传天下。
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具是大才。
也是这个时期的魏国名闻天下,后世也沿用这个国号,也多有借此魏明帝因素。
接下来曹魏自然不用多说。
下面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短暂王朝。
说起来,
后面的那些个魏国,太过短暂,姜军对于这些多国并立或是不断交替的国家却是没什么了解。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一系列的王朝姜军就不是很清楚。
说起来,这个魏国虽然短暂,但是却也是有些名气的。校园:初夏恋伤
这个魏国的建立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武悼天王冉闵。
冉魏(350-352)建立者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人,父瞻原属乞活军。闵为石虎养孙,改姓名石闵,是石赵统治集团中较重要的将领,以勇敢善战著称。
349年石虎死,诸子争立,互相残杀。闵乘后赵政局混乱,又得大司马李农之助,于350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大魏,复姓冉氏,仍都邺城,史称冉魏。石鉴死后,石祇据襄国称帝,联合羌酋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慕容俊,与冉闵常相攻伐。351年石祇为其部将刘显所杀。352年闵攻破襄国,杀刘显,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其时,前燕慕容俊势力渐盛,南下冀州,冉闵率军抵抗,兵败被俘,前燕军攻入邺城,冉魏亡。
五胡乱华这段时期,姜军也只是知道是一个少数民族霍乱天下的时期,中原百姓受到了很大的迫害,
接下来则是北魏拓跋氏。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看;*书网,目录]。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同时含有续曹魏,对抗东晋政权。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自然,这其中提及的北魏分裂而成的东魏、西魏国号同样也是‘大魏’。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的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历一帝,约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狼王总裁,娇妻兽宠若惊
西魏,北朝之一,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历三帝,共二十二年(535年―557年)。都城长安。管辖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阳以西,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文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另外一个则是姜军有些熟悉的国家了。
瓦岗军-魏国(613年―618年),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时期涌现出的一个强国。瓦岗军首领翟让带领子弟兵攻陷瓦岗寨,以瓦岗为基,陆续攻占天马、金墉、金堤等城池。瓦岗军发展越盛,严重威胁了隋朝统治。613年,李密仓皇逃窜到瓦岗,被翟让救来。李密向翟让提出治理瓦岗的政策,翟让十分佩服李密,便与他以兄弟相称。后来,李密越来越得人心,翟让自知是一莽夫,不能登位九五,便主动让首领之位于李密。李密在众将官的支持下接受首领之位。同年,李密称魏公,建立瓦岗大魏政权。614年,李密称魏王,改元为建封元年。618年,李密亲率大军争夺弑君自立的叛贼许帝宇文化及,势必要得传国玉玺。宇文化及在众诸侯的追杀下,最后被窦建德所斩首。李密大怒回瓦岗寨。619年,李密在瓦岗百姓的呼叫声中登基称帝,建立大魏国,称瓦岗西魏,改元为建世元年。619年,大魏内部矛盾愈演愈烈,李密因骄傲而失了许多人才。同年,各路藩王起兵攻打瓦岗,李密被迫降唐。至此,魏亡。
瓦岗军也叫魏国,姜军也并不是十分清楚,不过单单是瓦岗军来说,姜军当然是非常清楚的。当然,历史和演义的区别之类的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除了魏国,历史上叫吴国的也有好几个。
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后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部分地区。国都前期位于梅里,后期位于吴,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有著名兵器吴钩。吴国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无疑,与魏国类似的,春秋战国的这个国家无疑是最强大的一个。
兵家至尊孙子孙武,军事家政治家伍子胥,锻造大师干将莫邪等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人。
这个吴国姜军也是非常熟悉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偿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说的虽然是项羽和勾践,但是成就勾践威名的踏脚石正是吴国的吴王夫差。
此外,五代十国也有以吴为国号的王国。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少年们我永远都在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拜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吴王[1],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由于其去世时唐朝仍然存在,形式上仍奉唐正朔,实际上也未建立**王国,因此就理论而言,杨行密只能算是唐朝的封国国君。
至于蜀国,那就要看是什么方面的故事了。
追溯其最久远的古蜀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古代氏族了。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郫邑(即今天的成都郫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而蜀山氏这种名号在远古传说之中也是曾经出现的,可以说是与三皇五帝类同的介于神话与历史之间的人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正是说的这边。
此外,不说三国蜀汉,就说十六国时期的蜀国。
谯蜀,晋十六国时期,由汉人谯纵建立,故称谯蜀,又称后蜀、西蜀。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益州刺史(毛璩,起兵3万计荆州江陵的桓振(乃桓玄从子)。
而五代十国之中也有蜀国。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三十五年。
后蜀,五代时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四十年。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874~934)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
还有则是更加不引人注目的一些短暂政权,李蜀是北宋初期位于中国四川地区的一个短暂政权,从994年1月到994年5月,该政权仅维系了5个月。
此外还有明朝朱元璋时期分封的蜀王,同样也算得上是蜀国。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