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陕西流民

天启七年十一月末,寒风一阵吹过一阵,陕西连日来的暴雪让这陕北的田地敷上了一层银装。但老百姓哪有这个心情看这些景色,而是藏在家中躲过这个严冬。今年春,陕西就出现干旱,很多田地颗粒无收。官府非但没有赈灾,反而催缴粮赋,结果十室九空。位于陕西东南面的澄城,街道上更是潇煞,看不到什么走动的人影。隐约各个角落,城门洞里堆挤着好些人,只有仔细辨别他们那战栗的身子,才知道他们是活的。与静寂的街道相比,澄城的衙门倒是乐闹非凡,四周的火把点亮了大堂,百来人坐在大堂周围。正中太师椅上坐着个汉子,一个长着洛腮胡的人正对着他劝说着什么。

“大头领,官府那些狗官不能相信。我们一投降,他们就会对付我们。”

另一个汉子也起身应和道:“官府不能信。”其堂下坐的人也议论纷纷。

坐在太师椅上的那个大汉刀削般的脸,两簇浓眉紧锁,神色有些疲惫。这就是今年三月造反,杀死澄城县令的王二。造反后他们就占据了澄城,经过大半年的发展,这支队伍已经有八千来人,但是官府却没有派兵来,反而是越来越多的流民来投靠,与其说是投靠,还不如是来讨碗饭吃。随着人数的增加,王二开始烦恼了,原先占领澄城的时候,把库府的粮食银子作为粮饷,但是到现在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他也曾经派兄弟去攻打其他的县城,可附近的县城也是无钱无粮。西面的大州府铜川有粮食,可自己这点人马根本就不攻不下那样的重镇。最后把澄城周围的富户全搜遍了也没有什么粮食。王二本身是因为官府抢粮才暴动的,难道现在要他自己也变成贪官墨吏那样去收刮乡民?就在王二进退两难的时候,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给他发来了一份招安诏书。如果有粮也许王二不会考虑,但现在不一样了。但是投降官府,他们真的会放过自己吗?他也不确定。杨鹤的使者还带来消息,说皇上已经安排杨大人赈灾,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听到这些,王二有些心动了,为了稳妥起见,他怕手下的兄弟去打探消息。但杨鹤使者来了后,他手下的几个头目为了这事就一直争吵不休。

这长着络腮的叫王嘉胤,倒不是陕西人,原来是个混混泼皮,在太原犯了事,就和弟弟王自用跑到这边来的。仗着两兄弟孔武有力,在王二手下做了个二头领。现在大头领要归顺,他自然反对。毕竟自己是有前科的,要是朝廷来抓小辫子,还是会完蛋。而且现在占山为王惯了,消遥自在,还投降做什么!对于王二所担心的粮食问题,王嘉胤一点也没有在乎,他想去下面村子里抄就是了。这事他和他的手下已经背着王二做过好几回。不去抢,难道让自己饿死不成?王嘉胤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王二面对众头领乱纷纷的意见还是那句老话,等打探消息的人回来再决定。既然大头领这么说,王嘉胤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王二在这些农民军里还是很有威望的。于是众头目开始退了出去。

走出大堂,王嘉胤正想着回去喝酒暖身子就给他弟弟拉住,王自用虽然和王嘉胤是一母所生,性格却完全不同。王嘉胤大大咧咧,不管什么事干了再说,而王自用却是肚里装了不少的花花肠子,凡事都多想几分。王嘉胤对这个弟弟也向来佩服。

王自用拉住哥哥道:“大哥,我看王二迟早会投降明军,就算朝廷放过我们,到时又是个挖地的农夫,岂能有现在这么逍遥自在。咱哥俩该早作打算。”

王嘉胤听弟弟这么说,就问道:“那弟弟有什么计策?”

王自用望了下四周,阴冷冷的道:“我们安排兄弟闹事夺权,就算不行也可以拉走一票人马,自立为王。”

王嘉胤正有这想法,“好,咱们回去叫齐兄弟,这就去干他娘!”

当晚王嘉胤兄弟纠集一伙死党,本想偷袭王二,谁知王嘉胤手下中有一个跟王二一起起事的,偷跑出来向王二告了密。王二当机立断,召集各路首领,双方人马结果堵在县衙门口。从开骂,逐渐升级到武斗,王二不想双方兄弟自相残杀,喝住两方。王二自火光中看到王嘉胤,就高呼:

“二头领,有事可以商议,没有必要牺牲兄弟。”

王自用见事不可为,就想着拉人马走。道:“大头领,众家起事,是给官府逼得民不聊生,现在再降,也是回去给官府地主做苦役。赋税这么重,我们老百姓还不是饿死。兄弟们,不要投降,咱们占山为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来的自在。”

王自用的话有很大的煽动性,不仅王自用这边的人情绪高昂,连着王二的人马都出现动摇。王二见到这样,连忙高呼:

“兄弟们,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兄弟回来了。现在西安府在开始赈灾,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侍郎杨鹤主理安抚流民,只要顺从招安,都可以获得土地,现在已经有几股人马招顺了。官府没有为难他们。而且陕西免了明年夏税,兄弟们,现在我们已经没有粮食了,我看大家还是回去,种几亩好地,娶个媳妇过日子吧。”

这边话说完,又不少人偏向王二这边。王自动只好继续鼓动,“官府的话可以相信吗?我们陕西的赋税,一年一年增加,去年说不再加税,今年还不是加了。现在官府想我们投降,才这样讨好我们,一旦投降又会变个样子。”

一时间大伙争论不下,王二看到已经不能留住王嘉胤的人马,只好说:“大家兄弟,好聚好散。要跟我回家种田平安过日子的,明天我们就去西安城。”

王嘉胤也大呼:“要喝酒吃肉的,就留下这。”

经过片刻的骚乱,人马分成了两路阵营,王二那边有五千的样子,王嘉胤这边有三千人马。第二天,王二带领这些起事的义军向西安进发,王嘉胤则取代了王二,占据了澄县。并开始教手下到附近的村里收粮食,一时间乡村里哭声震天,这寒冬腊月抢人粮食,岂不是让人饿死。王嘉胤在澄县闹得民怨沸腾,而王自用则另有打算,准备开春后就转往山西。那才是他兄弟的地盘。

且不讲王嘉胤祸害乡里,现在西安城内的杨鹤也是心急。周遇吉倒一脸平静,他看到总督不停的度步。因为自从派使者去澄县已经十余日了,都一直还没有消息来回报。对于周遇吉而言,有仗打那更是好事,自己可以一显身手,洗去家族的耻辱。杨鹤则不这么想,自己来的时候,皇上交代要以安抚为主,看来皇上是不想打起来,自己不能把这件差事给办砸了。

正当杨鹤还在踱步的时候,一个亲兵冲了进来,然后单腿跪下行礼。

“启禀大人,澄县反贼王二带领数千人马前来招安,现离西安城还有十里。”

杨鹤听到这消息,高兴的呵呵大笑,下令马上开城迎接。亲兵正准备走的时候,周遇吉叫道:“慢着。”然后又转头对杨鹤说,“大人,切不可急着开门。万一流贼们诈降,岂不是让他们赚开城门。”

杨鹤高兴之下倒没有想到这些,问到:“那如何是好?”

周遇吉缓缓道:“这样吧,我们也集合部队,列队欢迎。这样可以防止动乱,也可以防止诈降。”

杨鹤想了想,那就说:“好,就照遇吉老弟的话去做。万事小心点好。”

终于王二进了西安城,他没有想到官军会列队来欢迎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官军们的用意,反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整个安置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动乱。因为在冬天,没能遣散流民回去,于是在西安城西设立避寒屋舍。比起在澄县挨冷受饿,现在不知好了多少,招安回来的人现在都兴高采烈的。

而他们的大头领王二现在可不好受,原来他向杨鹤禀告王嘉胤仍占据澄县的时候,杨鹤原本笑开的脸又沉了下去。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周遇吉则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杨鹤呆了半天,对王二说:“王壮士,你下去休息吧。”

周遇吉看着王二出去的身影道:“大人,看来还是要打。”

杨鹤也知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便说:“那老弟准备什么时候去攻打澄县?”

周遇吉说道:“越早越好,我们现在离京已经两个多月了,圣上治乱心切,我等身为臣下,岂能不分君之忧!属下过几日雪停就出兵,到时大人镇守城内便可。这王二我要随军带上,他现在有五千人在城中,要是闹起事情来,也是祸害。”

杨鹤见这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将领设想这么周到,不禁对他另眼相看。“好,就按你的意思办。雪地作战,一切小心。”

“属下遵命。”

在安置王二流民的屋舍,王二跟着那些相熟的人开着玩笑,虽然他们已经招安,但他们心中仍把王二当作他们的首领。这时杨鹤进来了,这些流民都站起来,杨鹤笑呵呵地对大家说:“大家在这里还惯吧?”

大家下面的人连忙应着,都说有吃有穿的还好。

杨鹤对着大家说:“你们能归顺,以前的事情就不追究了。现在我们准备去打探下澄县的形势,所以来找王壮士帮忙,你们毕竟熟悉那里的环境。所以想请王壮士带几个老练的人一起去。”

杨鹤要到这里来,是因为如果不当面说清楚,而是就直接把王二带走,这些归顺的流民还以为朝廷秋后算帐,把王二惩治了。一旦闹起事来也是麻烦,而且不利于以后安抚陕西民众。因此杨鹤不辞辛苦来说明。

“草民自当听命”

王二见是这么件事就应承了下来,隐约中知道不是打探这么简单。等到大军出发,更是确认了这一点。现在王二也没有什么好想,只能听命行事了。

周遇吉这次奉皇命整治陕西,宁夏兵卫,经过挑选训练,带了八千人马驻扎在西安。因为周遇吉身负有家族耻辱,所以这次治军甚严,经过他这番整治,这八千人马倒也有了几分气势。这次去攻打澄县,他只要了三千人,因为他要留多些人马给杨鹤守城,维持秩序。而且既然是偷袭,那人马就不能多。一天的急行军,就到了澄县的境内,王嘉胤他们没有想到官军会在这个时候来攻打,连基本的布防都没有准备。他们路过一些村庄,里面更是家破人亡,不少百姓冻死在家里。这一看就知道是王嘉胤的杰作。只把王二看得咬牙切齿,因为这王二就是澄县附近的人,王嘉胤横行他乡里,他能不恨吗!?

很快周遇吉就带着人马到了县城的外围,那些守城的兵士都躲在城下避风。周遇吉马上命令攻城。一通击鼓后,两个千人队直攻西北两个城门。因为雪天没有带擂木,只有云梯。火器手,和弓箭手守住下面,步兵则勇敢的爬上城墙。城中的士兵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看到官军挥着大刀杀来,没怎么抵抗就溃退了。王嘉胤在县衙床上搂着原来县令的小妾睡觉,一听到手下来报,官军来了,披上衣服就跑。等他出到衙门,街上不少人在跑来跑去,看来官军已经攻进来了,他拉着身边的手下问:“我弟弟呢?”

手下苦丧着脸说:“二头领一听官军来,带着些人就从城东走了。”王嘉胤知道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咬牙道:“兄弟们,走,从城东出去。”

于是王嘉胤带着十几个人,匆匆忙忙的往城东赶。走了几条街,眼看城门在望,却看到已去招安的王二和几个人在那拦着。王嘉胤现在又急又怕,对着王二就说:

“大家说过好聚好散,王二你怎么带着官军来打我们?”

王二咬牙道:“你这狗娘养的,你把我乡下糟蹋成什么样了?今天我就要你的命。”

王嘉胤逃命心切,看来王二样子是不会放自己走,就挥刀冲了过去,当下两队人厮杀起来。

……

周遇吉现在已经在收拾战场了,这场战斗只持续了一个时辰就结束了。他还算满意,但是没有捉到首领,他在等待前来报功的军士,他不相信王嘉胤能这样跑得掉。正当周遇吉在听取属下报伤亡俘虏的时候,王二浑身是血的出现了,手中提着个人头…………

这一战,称为“澄县大捷”,俘虏一千三百人,剿匪一千一百人。击毙匪首王嘉胤。不足之处,就是让王自用逃窜到山西去了,龟缩在陕西和山西的交界处。

周遇吉稍作处理下后,就带军回到西安,只留下三百人守城。现在寒冬,一切都只能等到开春才能整治。杨鹤见剿匪成功,高兴得嘴都笑歪了,忙着给周遇吉庆功,同时写表上奏,给周遇吉和王二请功。

第215章 整军再战第60章 损兵折将(下)第250章 反复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142章 谁有着数第97章 二审定案第73章 无终而止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50章 反复第122章 暗波涌动第145章 围困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69章 京察(中)第127章 物尽其用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43章 协议第166章 苦等第123章 红袖不添香(下)第129章 对酒当歌第297章 报纸第135章 再议条件第49章 买卖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309章 请旨第188章 借用第126章 研究院的作用第244章 誓约第115章 吃亏买卖第47章 通州之行第37章 学生,老师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159章 再接再励第123章 红袖不添香(下)第159章 再接再励第93章 歃血第170章 惊天计划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239章 整顿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36章 一度失利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03章 一箭双雕第272章 热闹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25章 驿馆闲谈第270章 伤兵第68章 太原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43章 西回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85章 女真内政(上)第14章 越俎代庖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109章 年内计划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58章 天工改组第24章 高手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17章 未雨绸缪第171章 听案(上)第32章 初闻战报第73章 结交好友第213章 阴招第311章 乱子第97章 二审定案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9章 到宫外走走第120章 红颜似知己第108章 操炮之术第153章 载人热气球第16章 另设太学第132章 一场虚惊第145章 简单任务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53章 不变之局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249章 消息第86章 援手第84章 南北对峙(下)第58章 损兵折将(上)第136章 网开一面第177章 朕不许你死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50章 反复第210章 攻与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