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孰是孰非

从早朝上下来,各大臣表情不一。不过他们都知道,王永光这个兵部尚书是做到头了。如果说这件事情犯在万历爷手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可当今的崇祯爷就不那么好说话了,瞧今天的架势,削籍回家算是轻的,搞不好就要发配到边疆去。

但如果从六部尚书来看,他这个兵部尚书算是久的了。崇祯元年任命的六部尚书,还在位子上的只还有王永光跟曹珖两人。工部属于清水衙门,暂且不说它。兵部在五年中出了多少大事,王永光居然能够稳坐堂官不倒,多少都沾了孙承宗的光!这不,孙承宗刚走没有多久,兵部就出了问题。

这日下朝,张惟贤回到府上还没有坐热凳子就有下人来报,说是有大人来拜访!张惟贤皱着眉头道:

“就说……老夫尚未回府,让他们先行回去!今日所有来客一律挡住,没有老夫的允许,不得放一个人进来。”

下人应声下去,世子张亮在门口等张惟贤发完话,才进来道:“父亲,今日早朝发生了什么事吗?!外头来了很多大人!”

张惟贤看到是自己儿子,先回到太师椅上坐下才道:“别理他们!你是世子,也该了解下朝政了,张家以后还得你支撑下去!”

张亮规规距距的回道:“孩儿知道!”

张惟贤长叹了口气道:“我张家人丁也算兴旺,各房都有好几十口人,咱们长房也有你们几兄弟,但总瞧着找不出几个能用的人!”

每到这个时候张亮只能默不作声的听老爹训斥,张惟贤又继续道:“你爹虽已经是当朝阁臣,一品太师,但张家若要富贵永存,就得开枝散叶,多些咱们自己的人在朝廷上。你们兄弟几个,除了你,其他都是些糊涂人,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争些闲气!”

“父亲不必太着急,弟弟们还小,现在进了国子监,多读几年书后都会明白事理的。几个堂兄弟也快从一心学堂肆业了,去大堂兄那历练一阵也是可以用的。”

张惟贤想起这件事,思考一会才缓缓道:“承翼那还是不要去了,让他们就在京师附近历练吧!还有你二弟辉儿,已经二十岁的人了,让他到府前军去侍侯皇上。”

张亮垂首答应着,他想了一会,鼓起勇气道:“父亲,孩儿觉得把堂兄们留在京师,又让二弟去禁军,这样容易让人猜疑?!”

“猜疑?”张惟贤霍然来回打量了下自己的儿子,冷声喝道:“猜疑什么!”

张亮吓得浑身一阵,唯诺道:“以为咱家要布局结党……”

一瞬间,张惟贤恢复了原先的面色,温言问道:“你知道别苑的事情了?”

“上个月,李大人来拜访父亲,一起去了书房。孩儿本不敢打搅的,后来下人捎来大堂兄的书信,孩儿才大胆去书房。结果却……”

张惟贤接着帮他说道:“没有看见我们是吗?”

“是!这事请父亲大人责罚!”

张惟贤用难得的亲切语气道:“你是世子,以后要当这个家,我迟早会告诉你的。既然你先知道,那就算了。只是此事不可再让其他人知道,包括你那几个弟弟!”

“孩儿知道!”

张惟贤满意的点点头又道:“爹将本家子弟的安排,若是有什么想法的人,自然会如你所说那般;否则一般人看来,爹这么做,不过是世家普通的做法,都是不想自己的子弟到外边去受苦。

刻意把子弟们放到地方权位上,而非京中,那才让人怀疑!“

张亮豁然想通,连忙道:“父亲大人远虑,孩儿想明白了。”

“嗯,以后你就把张家子弟的事情管起来。我若不在家,府里就你作主管事。另外把门风管严点,不要收人的东西!这些若是让御史们查到,少不得要参奏几本!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今皇上对张家圣眷正隆,少不得许多人嫉妒着。”

“孩儿记下了!”张亮想起今天门外的不寻常又问道:“父亲,今天是何事让大人们云集在咱们府外?”

张惟贤轻蔑的哼了一声道:“这些人不外乎是来找我说项而已,想让我在圣上面前进言,保举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兵部出了大纰漏,将紧急公文搁置了一个月,王永光做不住了,以皇上的性子,自然是要换人。这不,刚有点动静,就有人来府上撞门钟了。”

听父亲这么一说,张亮心中顿时明白。上个月他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却也知道点滴。这兵部尚书可是位高权重,若能将他收入掌中,很多事情都好办很多。

“父亲以为,接任的会是哪位大人?”

张惟贤想着该让他的世子学着点朝廷上的事情,就捋着下巴的胡须耐心说道:“谁人接任,都是看皇上的旨意。兵部的陈奇俞,梁廷栋只怕还不够格做上主堂倌的位子。接任之人,自然不能象以往这般不熟悉兵事。皇上心目中最好的人选是袁崇焕,可惜啊,袁崇焕现在连手指都动不了。所以,这人啊,只能是在以往有过领兵经验的里头挑选。亮儿,你以为这样的话,谁的可能性最大?”

张亮见父亲考自己,忙凝思起来。想了一会,陡然想到个人物:“父亲,可是熊明遇大人?”

张惟贤满意的赞许道:“嗯,不错,能想到熊良孺也算你平日没有荒度时日。他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当过兵科给事,守过边关,又在南京练过兵。是个上上人选!”

“王在晋也有可能!”

“王在晋是万历二十年进士,资格够老,在天启年间又一直掌任兵部事,经验也足。不过他跟魏忠贤关系密切,又是皇上拉他下台的,自然不会再用他。”

张亮小心问道:“那父亲也认为是熊大人嘛?”

张惟贤不知可否道:“现在皇上还没有征询意见,谁知道呢!皇上在人事上向来辰纲独断,臣子只是建议罢了!”

张亮知道父亲见识自然不止于此,就问道:“那父亲以为何人最有机会?”

张惟贤眯着眼没有出声,张亮知道父亲正在思考,就静静的在一旁待着。过了一会,张惟贤才缓缓道:“皇上是年少天子,老臣们虽然经验足,但皇上未必会全部起用。毕竟在万历爷手上过来的大臣们多少都有那么点傲骨,资格又深,皇上也怕这些人倚老卖老。当今皇上独断独往,许多破坏祖宗规矩的事情也靠着皇权强硬的做了下去,皇上身边自然要些听话的人。

说道这,张惟贤喝了口茶继续说道:“听话的人自然有,但老资格的就少了。太年轻的没有办过差,没有威性,皇上也不敢把他放到六部中枢来。象陈文一这些人,是皇上的亲信门生,可也得发往扬州去磨炼。”

“老的不行,年轻的又不够资格,那皇上要用何人?”

“供皇上选择的还有一批人,那就是万历四十一年后的进士们!他们在万历年末才中的进士,对于万历朝的老臣来说,他们只是新进的小子,受到的影响也最小。到了天启年间,有了几年资格,他们本该一展弘图的时候,却给魏忠贤打压。皇上启用这些人,他们还不感恩戴德?”

张亮哪能想到这么多,听得一愣一愣的:“那就是说,皇上要任用的兵部尚书也是从那些人里选了?”

张惟贤摇摇头道:“这只是最大可能。兵部尚书的人选,说到最后还要看看各大臣们的举荐。若是皇上看中的人选,众大臣都反对,那么皇上也会考虑更换。”

张亮给说得糊涂了,他继续问道:“那岂非现在还看不出来?”

张惟贤傲然道:“或许他们都有机会,不过你爹报奏的话,可就有七成机会!这个人……哼,就姓张吧!”

“姓张……姓张的……”张亮念叨着,过了一会他才醒悟过来:“孩儿明白了!”

张惟贤微笑的点点头!

当满京师的人都在议论下一任兵部尚书是何人时,王永光的日子算是难过到了极点。他怎么都搞不明白,地方上来的奏折,怎么会在兵部搁置,而且有一个月之久!这只怪自己那时太过关注大同北面的情况,若是每天找人核对一下通政司那边的奏折单数,也决不会落下折子。不过,更离奇的是,这奏折若是给人拿走了,又怎么会在一个月后现身呢?!偏偏是皇上要用的时候,就出现了。王永光纠集兵部在值人员两百多人都未查出各所以然来,无奈之下,只得面圣请罪。

王永光在乾清宫外求见的时候,我正在宫内召见贺逢圣。

贺逢圣是来请罪的,我开始诧异了许久也没弄明白他的意思。兵部出乱子,跟他这个阁臣有什么关系呢?直到他述说在去年末,他跟侯恂他们的一番话我才明白怎么回事!

陕西并没有如我想象中那般好治理,到了崇祯五年,由于灾害不断,陕西只是维持住形势不恶化罢了。杨鹤每次上折子,也不敢实言,又或者保住大部分地方就算了。没想到去年末,陕西大雪,大同又遭到兵锋,我还下旨让陕西调些粮食到大同应急。

贺逢圣叩首道:“微臣当初若是据实禀报,绝不致于陕西出现动乱。微臣该死!”

我下宝座扶起这个心腹之人道:“算了,这事若要怪,最终还是要怪在朕的头上。大明数百年的积弊岂是数年可以理清的,是朕太心急了。起来吧,这事朕不怪你!当初爱卿要提及此事的时候,就接连出了广宁兵败,蒙古人入侵的急报,朕也是顾此失彼。”

贺逢圣没有想到皇上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自责起来,他有些哽咽道:“皇上……都是微臣没有办好差事。”

我叹了口气道:“不说这些吧,事情都已经如此了,还是多想想怎么补救!去年至今,真是多事之秋。现在兵部又出了这样的事,只有大伙齐心才能度过难关。”

贺逢圣想起外边的议论,忙道:“回禀皇上,现在大臣们都在议论纷纷,说王尚书会被陛下免职,众人都在讨论谁会是下一任的尚书?”

“有这事?”

“微臣不敢乱言,”贺逢圣沉吟了一下道:“微臣斗胆保奏王尚书,皇上方才说要君臣共济,兵部此番出错,也不能全怪尚书。毕竟兵部事情繁忙,尚书总不能事事俱到。”

听了贺逢圣的话,我心里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王永光在我登基五年来,虽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也兢兢业业,没有什么行差踏错。只是他做兵部尚书水平不够,我原想着借此机会,换下他来。现在倒不好说出口了。

“这事,朕会考虑的!你先下去吧!”

“微臣遵旨!”贺逢圣躬身退下!接着我让内侍传了王永光进来,只见王永光才不到一天,像是老了几岁。他跪在廷下,低声奏道:

“回禀皇上,罪臣办事不力,先失奏折在前,后又无法查明原委,罪臣特来领罪,请皇上发落!”

听了这话,我疑惑起来,不就是件奏折的事情嘛,怎么会查不清楚?

“你先讲所查到的事情据实禀奏,若是有罪,朕自然会按律处置!”

王永光忙叩头道:“臣领旨回到兵部,将在值人员都召集了。核对了一个月前的值房人员名单,但都无人知晓,也没有人见过这一份折子。向来紧急文书,都是在通政司备过案就送到兵部来,放奏折的司房日夜有兵丁把守,能够进去的只有微臣跟两位侍郎及四司的郎中。几位大人都是皇上登基时就任命的,这么久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臣敢担保绝非臣等几个拿了奏折。”

我不由思索起这单悬案来,继续问道:“奏折到了兵部,是谁收的?”

“微臣有罪,这事微臣问了所有人,都没有人知道;而且事情久远,兵部每日都有不少折子上来,即使收到奏折也是检查份数。月前,恰巧调兵大同,兵部人员忙不过来,对此就放松了。”

这话问了等于白问,就算有哪个执事接了奏折,现在也不敢出言承认。难道是哪个人忙中出错,把奏折给搞混了?

“朕问你,最后这折子是在哪找到的?”

王永光老实回道:“是在旧年的奏折上,皇上说有折子落在兵部,臣不敢轻心,就带人彻查了司房内的所有折子,又将旧年的折子出来,结果在里边发现了陕西的急报!”

那时才一月,折子跟旧年的混在一起是有可能的。

“往年的折子都是放在司库里边嘛?”

“回皇上,兵部历年余留的奏折都是五品以下将官报上来的奏报。为了区分,以往用过的奏折都是另外找库房放置,那里只是作为普通堆置物品的地方!”

“那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去得了?!”

“微臣看护不力,微臣有罪!”

这下倒好,没有发现奏折什么时候到了兵部,也没有人发现奏折什么时候去了旧折的库房,整一个无头公案!这件事情是有人故意做的还是无心之失呢?能有能力作案的只有七个人,除去王永光他自己,还剩下六个。他们做这件事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整个兵部都遭到我的训斥,谁也占不了便宜。难道是陈奇谕他们两个侍郎搞得鬼,王永光给我免职后,好把他们提升上来。

刚有这个想法,我又随即否定掉了。兵部尚书一职事关重大,不会按着职务大小替补的,陈奇谕跟梁廷栋不可能不知道。就是现在,连我这皇帝都还没有决定谁做这兵部尚书,谁敢说自己就是受益的那个人呢!如果不能利己,那有什么人要做这件事呢?将陕西紧急文书藏匿,最终导致的两个结果是,一是兵部失职,二是陕西动乱加剧;出现这样的局面对谁有利呢?!

福尔摩斯不是这么好当的,我放弃了推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兵部的事情总要有个处理。王永光这个尚书是做不下去了,我原有的一点恻隐之心,也让他查案的能力破坏干净。

“既然是请罪,那你自己说,朕该如何处置你们兵部的一干人等啊?”

见我说到正题上,王永光俯首道:“微臣管理不严,致使丢失奏折。此事全赖罪臣一人,请求皇上法外开恩,饶过其他大人。”

我点了点头道:“好,敢承当责任总算还不错,不枉贺逢圣在朕面前保你。”

王永光疑惑的抬起头道:“皇上,……贺学士保微臣?”

“嗯,他说这事怪不得你,你是尚书,细琐的事只怕你也顾不到!这些话,可是你心底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是不是怕说了,朕还怪你推诿责任?!”

王永光哽咽道:“皇上圣鉴!”

我起身想了会怎么处置这件事,才拿定主意道:“这事闹出来了总要有个说法,你是本部堂官,管制不严总是有的,朕想让你致休归里,你可认?”

王永光没有想到我处理的如此轻,愣了一会才磕头谢恩道:“微臣认罪,微臣虽忠心耿耿,但为人才疏学浅,更不擅兵事。皇上留用至今已是幸事。这尚书一职授予有用之才辅佐皇上,微臣死也甘心!”

我点了点头道:“你既然走了,总要有人接任。你在兵部这么多年,你看,谁接任好一点。”王永光正要答话,我又打断道:“我只是问问,你给个意见罢了。至于让谁接任兵部尚书一职,朕会思虑清楚了再发旨意。”

第167章 围城第152章 再据优势第322章 展望第143章 女真踪迹第63章 各自息兵第24章 朝鲜局势第289章 官商第13章 意外惊变(下)第136章 皮岛开始第167章 围城第102章 处理结果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116章 最后人选第221章 升空第302章 手段(上)第62章 偷袭?!第81章 夏季攻势(上)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178章 借口手机站第291章 见识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1章 年前第275章 争夺(上)第1章 夜看明书第108章 操炮之术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94章 调动第136章 网开一面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271章 指婚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28章 海战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222章 惊秫第102章 处理结果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51章 会师第65章 预谋南巡第33章 锦州城内第7章 新皇登基第15章 两方责难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18章 热闹诗会(中)第152章 再据优势第294章 舆论分化(上)第11章 应对计策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24章 高手第189章 何处寻君第73章 结交好友第29章 安南之行第253章 回銮第45章 计中之计第10章 陕西流民第42章 南退第53章 血战遵化第83章 扬州风波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146章 合纵之策第202章 算计(上)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225章 围困布点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84章 明荷战争(上)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85章 明荷战争(中)第15章 两方责难第203章 算计(下)第123章 红袖不添香(下)第176章 揭破第256章 封赏第73章 结交好友第122章 暗波涌动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89章 遣使第257章 团聚第203章 算计(下)第58章 为难第46章 势如破竹第5章 亲自挑选第267章 远图布局第125章 地理画策第197章 屠戮(中)第274章 归来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142章 谁有着数第166章 苦等第306章 问案第46章 势如破竹第165章 美女的诱惑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196章 屠戮(上)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176章 一招妙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