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巡视三营(中)

没有想到孙承宗早得到消息出来迎接了,不过转念一想便明白过来。前阵子通州之行,神机营一直在我身边保护,他们里边的人认得我也不足为奇。方才那个哨官显然是认出我后,赶忙去禀报了孙承宗。

“众位将士平身!”

“谢皇上!”在场的三营士兵一齐喊起来气势颇壮。

为首的孙承宗却是暗暗吃惊,事前他并没有接到皇上要来三营的旨意。皇上突然到来是为的什么呢?!最近朝廷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皇上身着软甲又无百官随从,只是带着宫中的禁卫。难道皇上是检阅三营来了!孙承宗不敢再想,起身后奏道:

“皇上驾临,老臣有失远迎还请皇上恕罪。不知皇上三营此行”

我呵呵笑道:“朕来这自然是为了看看你们训练得怎样!朕的三营无须再守城看门,也没有混吃等死的,如今辽东未平,不可解甲懈怠!你们是朕纵横天下的虎狼之师,朕心里可是着紧的很!”

“皇上要巡视三营,老臣这就去准备!”

“孙爱卿不用着急!这检阅的事情慢慢来,走马观花怎么能看得出问题来。朕到三营不单是要了解你们的训练情况,更重要的是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老臣记下了!皇上远来,臣恭请圣驾到帐中休息!”

说着,孙承宗在前头引路,进了中军帐营,其他闲杂人等都拦在了外边。我留下孙承宗,想听听他对朝鲜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毕竟他两次出关守辽东,对那边的实际情况较为了解。我对他也不遮掩什么,直接将我对女真人动兵的估计说了出来。

大约明白我想法的孙承宗沉吟了一会后道:“皇上,老臣尚有一事不明!”

“说!”

孙承宗斟字酌句道:“不知皇上为何认为女真人一定进攻的是朝鲜,而不是跟我们也同样结盟的蒙古人?一旦朝廷决策失误,不单朝鲜方面劳民伤财,连着大明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蒙古一失,则锦州犄角防御便不攻自破。此事关系重大,老臣不敢不多嘴一问!”

孙承宗的担心倒不是多余,之前我也曾想到这点:

“爱卿所言及是,朕也是经过几番考虑才认为女真人会先攻朝鲜。”

“请皇上明示!”

我抬头望着帐顶,想起历史上所记载的皇太极。老实说我对清朝前期的领袖人物都很是佩服,皇太极生前虽然没有问鼎中原,但正是由于他一手打造,才使得清军有了取明代之的资本。皇太极是这个时代的枭雄,若非我对后世历史有所了解,还真无法应付他高超的谋略。

我吁了口气道:“女真敌酋皇太极自从登基以来,一败于锦州,再败于遵化,第三次跟我大明鏖战,广宁虽被他毁去,却也让他损失了数万人马。女真建八旗制度,一向以军功为重,下头的旗主又手握兵权,皇太极登基以后没有像样的功绩自然说不过去,他要巩固皇位,必然会重新挑起战端。至于他为何先攻朝鲜原因有三,其一在于朝鲜势弱,再者朝鲜在半岛之上,一旦大军攻至,朝鲜王退无可退。而蒙古人则不同,北方的草原宽阔得可以走上一年,打不过就可以跑,女真人攻蒙古未必能取全功。其三是朝鲜南方两道盛产粮食,若是女真人能征服朝鲜,则可凭白增加助力,也可缓解辽东缺粮的危机。皇太极很需要这样的一场胜利来维护他的权威,所以他肯定会小心谨慎,找一个十拿九稳的目标。朝鲜确是再适合不过了!”

孙承宗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激动得嘴角不停的颤抖,很明显他认可了我的分析。

“老臣惭愧!皇上圣鉴至此,老臣倒是多虑了!但朝鲜远离我大明,如果单凭朝鲜自不足以跟女真对抗。辽东精锐全在锦州一线,大明在陆路实难以救援,即便是牵制也极为有限。”

“这一点朕知道!”

“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要在朝鲜拖住女真人,而且决不让皇太极得逞。”

孙承宗听完我说的话又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才缓缓道:“皇上要行此计策也并非不可,但但朝鲜之地恐怕生灵涂炭,要毁于战火。”

嗯!我不置可否的应了一声,对于这点我何尝不知道。

“既然爱卿有了想法,不妨将法子说出来,看看是否一样!”

孙承宗躬身道:“臣只有四个字:壁坚清野!”

我一拍案台站起身道:“好,好,好!果然跟朕想得一样!朕来三营之前已经定下此策,也暂定好了出使朝鲜的人选。”

孙承宗道:“不知道皇上将派何人出使?”

“工部右侍郎姜曰广!”

孙承宗皱眉思虑了一阵后道:“此人在朝鲜颇有名声,出使说服朝鲜王抗女真倒也可以。不过他不通兵事,要让朝鲜王撤离百万子民安排防御就有些勉为其难了!”

我不禁叹道:“这也是朕犹豫的地方!”

“皇上为何不再派一人协助姜侍郎?”

“哦?你可有人选?”

“臣斗胆举荐一人,现任太常少卿鹿善继!”

“鹿善继?”

“是,此人乃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元年改兵部职方主事,臣方理兵部得其助力倚为左右手。后老臣受命出关,以鹿善继为赞画,助老臣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老臣以为鹿善继为最佳人选!”

嗯!孙承宗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下子就解决了我思虑了几天的问题。这个鹿善继既然被孙承宗所推荐,自然是有些本事的。我刚要答应,到了嘴边却转口道:

“孙爱卿给朕推荐的人,想必差不到哪去!朕回京后便考查他,看是否胜任!”

孙承宗躬身道:“老臣代他谢皇上恩典!”

我重新坐下道:“这有什么好谢,你等与朕为的都是大明的江山。来来来,跟朕说说三营的操练情况,朕给你的训练法子有没用处?”

“老臣这半年来一直按照皇上所教的法子训练三营,如今效果不错”

孙承宗一直跟皇上聊了两个多时辰才退出来,虽然已经口干舌燥,但他不敢懈怠。皇上来三营巡视,就住在神机营中,防卫可不敢掉以轻心。神机营中有诸多火器,要是有什么意外惊了圣驾那还得了。所以孙承宗一刻没有停,立刻召集神机营的将官,要他们将各自的兵营、火器看好,特别是红夷大炮,没有他的批准不得练习火炮发射。这样孙承宗还不放心,又亲自查巡了一遍。忙完这摊,他又跟侍卫统领吕强商议了皇上驻地的禁防问题,调来了一队亲军在外围守护。忙了好一阵才有时间停下来休息!

第二日我起了个大早,天亮没多久我就起身了。外边的士兵已经在晨练,就算我想睡也睡不着。不说别的,就上万人在那跑步,声势就大的惊人。恐怕是因为我在,他们还没有喊口号,不然就不是单单的惊人,恐怕附近山中的兽类都给惊走了。

用过早膳,我观看了神机营训练的成果。神机营专管火器训练,特别是火枪,营中人人都要求会发射。他们演示给我看的就是方阵四段击,这是我根据火枪的射程,士兵更换弹药的时间制订的。由于采用了长锥形的弹丸,定量的弹药包装,使得火枪的穿透力跟射程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上枪时间也大为减少。但螺旋线的问题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无法量产,所以三营所用的是直膛线的燧发枪。

我对他们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这一次检阅可不是看表演队伍,而是实实在在的让所有士兵进行装弹射击。按照我的要求,他们不单是布阵进行轮射,还有在行军过程、遭受突袭时的御敌情况。

很快不足的地方就暴露出来,在紧急时,不少士兵忘记了将通枪条取出就射击;也有慌乱中前后排士兵在轮射时相互碰撞;更重要一点的是,由于平时是静态的布阵,一旦突然遇敌时,士兵只知道自己固定某个位置,等他们按照往常那样排好阵列就已花去不少时间,这在战场上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士兵的个人素质还是不行,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很大的依靠将领的指挥。对此,我不得不召集神机营的所有将佐进行培训,将后世的一些军队常识教给了他们,我要三营将士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连着好几天我一直督促着他们,不仅是神机营,还有神行、神枢营,所有的训练都采用实弹射击!要不是军事演习会有伤亡,我便想着让他们真的打上一场。现在的三营不同原先的那一支,他们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要是哪天我真的将他们派往辽东,他们能否应对得过来呢?!在和平的地方又如何训练出士兵的战斗力呢!

忙了两个时辰终于写完了,我伸了一个懒腰,环视帐内周围,发现孙承宗仍强打着精神在旁侍侯着。这段日子孙承宗一直跟在我身边到处巡视,也累得他不轻,便温言道:

“朕来三营这几日,爱卿辛苦了!今晚爱卿就早早回营歇息,有傅山他们在这,爱卿不用担心!”

“啊,皇上,老臣不困!”刚说完,孙承宗确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有些尴尬的站在那!

“呵呵,还说不困!不用回去休息都要朕下旨吧!”我不禁开玩笑道。

“臣不敢!皇上”孙承宗欲言又止,没有说下去!

“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

孙承宗犹豫了下才道:“微臣以为皇上乃大明天子,管的是天下大事,皇上在三营逗留过久,非天下臣民之福啊!”

“哦,此话从何说起?”

“三营训练此乃各将佐之职,皇上降尊屈贵亲自指点,为舍本取末之举。若事事躬亲,皇上即便彻夜不眠也难以处理完。且军营火器繁多,皇上现在发射,于皇上安全更为不利,是以老臣以为皇上应早日回京,三营的训练可交由老臣。”

“这个”我知道孙承宗是一片好心,说的也在理。可问题是我的见识高他们几百年,没理由我知道的有用东西不教给他们吧!我顿了顿,拿起方才写的士兵训练项目道:

“朕知道了,这是朕写的一点东西,朕想着作为士兵平日训练的内容,你拿去看看。没事你就退下吧!”

孙承宗恭敬的接过,他原任过天启皇帝的太傅,见到皇上有越君常,自然忍不住出声劝谏。孙承宗以为自己这样扫皇上的兴头,说不定会招来训斥。不想皇上听了并没有多大反应,也看不出皇上心情有什么变化,孙承宗只好躬身告退。

孙承宗走后,我出帐篷走走透口气,傅山跟吕强一左一右的跟着。我毫不目的的绕过几个侍卫营房,到了御营的外围。这个时代的空气真好,没有任何污染,深吸几口后,大脑也变得空灵起来。孙承宗说得不错,若事事躬亲,我便是累死也忙不完,看来我要找些帮手才好,当然最好的帮手莫过于一心学院的学生了。我是学院的正院使,办起来更加容易。

我想妥之后,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笑,正要转身回营突然听有人道:

“二弟,你也喝一口,到了夜晚会有些寒气!”

第20章 战前风云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252章 布置第57章 心事第35章 攻城初战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78章 借口手机站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98章 屠戮(下)第301章 意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59章 再接再励第158章 商讨第127章 不经意之间第78章 假红毛番子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47章 私下协议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49章 买卖第170章 惊天计划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292章 心里话第90章 收与不收?!第125章 地理画策第39章 东巡第187章 不平等条约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65章 预谋南巡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36章 一度失利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96章 下一步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46章 势如破竹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106章 京师调兵第94章 调动第59章 归来辞去第91章 南国方略第45章 募捐第309章 请旨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46章 宗族第179章 马有失蹄(下)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237章 组建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256章 封赏第253章 回銮第262章 军数第52章 进退两难(下)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250章 反复第21章 女真对策(上)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62章 运粮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78章 假红毛番子第63章 杀伐第159章 再接再励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130章 醉有应得第243章 协议第50章 会兵城下第71章 两位巡抚第78章 假红毛番子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239章 整顿第318章 双管第40章 北伐第310章 茶乡武夷第104章 发回重审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93章 风花雪月夜(下)第176章 揭破第147章 私下协议第14章 越俎代庖第62章 偷袭?!第211章 战意第40章 北伐第47章 惊惶失措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83章 扬州风波第30章 论才,论财第296章 下一步第262章 军数第183章 君臣暗斗第48章 率兵拦截第145章 简单任务第207章 接应第196章 屠戮(上)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141章 发配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