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度失利

一轮炮轰后,战场恢复了安静。集结在城墙附近的明军从各掩体里出来;城内的郎中带着壮妇收治受伤的人员跟尸体;壮丁们在将领的带领下将土方运往东门,填补损坏的地方。因为都是坚守边城的老卒,各司人马都井然有序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满副武装的祖大寿带着亲兵来到了东门城楼,他巡视了城墙上的情况后,紧绷着脸望向城外。

按剑侍立在祖大寿身后的祖泽溥指着城墙的损坏处,一脸笑意道:“总兵大人,看来女真人的火力不过如此,这样的程度单凭火炮,只怕他们这辈子也别想攻进来。”

吴三桂也道:“嗯,这一次跟上次广宁之战比起来,女真人的火力却是疏稀了很多。”

祖大寿却没有听进他们的言语,而是指着外边的女真骑兵道:“这不是奇怪的地方,更奇怪的是女真人的骑兵却没有配合他们的火炮进攻,其它各城门的鞑子也是在我们的火炮射程之外。难道这是他们进攻的前奏嘛?!不过既然他们炮轰东门,那鞑子主攻的方向上应该在东门,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大举进攻了!泽溥!”

祖泽溥上前一步道:“末将在!”

“去各城门抽调两千人马到内城外听用,随时补充到东门!”

“是!”

“三桂!”

“末将在!”

“你带领本部人马驻守东城门右边,决不许女真人登上城墙。”

“是!”

祖泽溥跟吴三桂得令后,马上就去准备了了。祖大寿转身下了城楼,走到最后一级,他回头对着身后的张存仁道:

“派出去的人都有消息嘛?”

张存仁神色一黯,道:“属下先后从四面派出了十几批,但都没有”

祖大寿已经明白他的意思,沉默着点点头,好半会才道:“记下名字,战后再抚恤!”

“是!”

祖大寿顿了顿,长嘘了口气道:“这件事不用说出去,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回府休息一会,晚上再来替你。”

“是!”

因为不知道女真人何时进攻,所以明军需要轮流休息,防止敌人的疲劳战术。祖大寿跨着大步回府了,张存仁作为副将,肩负起守城的责任。

果然没有多久,如祖大寿所料,女真人又发起了进攻。炮声遽然而起,直接轰在了东门附近。远处击起了战鼓,号角一声紧似一声,数千女真鞑子手持盾牌,列阵往大凌城挺进。这一次女真人出动的是精锐铁甲军,努尔哈赤时代专门用于攻城的重步兵,由于防护极为严密,普通的箭羽更本就无法伤到他们。进入明军射程后,铁甲军开始几十人为一队,前边手持盾牌掩护,后边的士兵则铲除明军设下的陷阱,填平沟渠。面对这么严密的防护,城墙上的明军也无可奈何。

“把将军炮放平射击!”吴三桂见女真铁甲军不断的推进,断然下令道。

“是!”

炮手们很快降低了炮耳,但射出的炮弹无法有效的轰击到铁甲军。铁甲军以分散的阵型前进,又有盾牌遮挡,弹片的杀伤力给降到了最低。

“准备震天雷!”吴三桂冷静的发令,目光却一直盯着城外的铁甲军。他要等到鞑子们到了城下一百步左右方能投弹。

“就凭这几千人想攻下东门,妄想!”吴三桂心中冷笑着,虽然他很年轻,但是经过数场大战后,他积累了相当的守城经验。铁甲军虽然厉害,但是到了城下便有对付他的办法。

铁甲军越来越近,城下的据马、尖桩已经给清出了一条道路。铁甲军后边一匹快马飞驰上了远处的一个小山丘,山丘上站着两白旗的牛录都统们。马上边的将领滚鞍下来,上前一步跪禀道:

“禀报贝勒爷,铁甲军马上就要靠近城下!”

被两白旗亲兵护在中央的多尔衮骑着马立在山头上,目光却一直盯着前方的大凌河城,阿济格跟多铎都一言不发的站在他身后。听到回报,多尔衮手一挥,极为冷静道:

“喀尔塔喇,带一队弓箭手掩护铁甲军!”

“是!”

话刚落音,立刻有一个将领出来领命去了。

阿济格终于忍不住出声道:“多尔衮,为什么只派这么点人马去攻城?给我五甲喇的兵力,我去打破城门!”

多铎却是望着北面的汗帐大营,一脸怨恨道:“皇太极就想着我们两白旗去打头阵,光靠我们这点人怎么打得下来?!”

多尔衮心中只有苦笑,虽然他向皇太极献策,但是皇太极仍旧老实不客气的将攻城的重任教给了他们两白旗。美名其曰:两白旗是最精锐人马,也是人数最多的两旗。多尔衮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抗起这份苦差。

无论如何,样子总是要做一下的!

多尔衮叹了口气,回身道:“萨哈布图可在?”

“奴才在!”

多尔衮咬咬牙,过了一会才出声道:“给你三千人马,架起云梯,推撞木攻城!”

萨哈布图还未应声,诸将中突然一人越位出来,大声道:“贝勒爷,难道我们这甲喇不够勇猛嘛?为什么不让我去?”

说话的是准塔,他是努尔哈赤的开国功臣扈尔汉的第四子,同时他也是两白旗中的悍将。他父亲死后,他世袭了牛录一职,因为作战勇猛,被提拔做了甲喇额真。其后到了多尔衮手上更是极受重用,另外拨了三牛录给他壮力,作为攻城的前锋。两白旗的攻坚战都是他冲在最前边,这一次攻城居然没有他的份,他自然不满了!

多尔衮却没有理会他,对萨哈布图道:“你带人马去吧,注意防护!”

“是!”萨哈布图应了一声,拿了令旗领着三千攻城人马往大凌河冲去。

这个时候多尔衮才回头看着准塔,准塔虽然是勇不惧死的猛将,但是给多尔衮盯着,不由得心中一紧。在八旗中,两白旗实际上是多尔衮作主,他们的军令也是最严的,赏得重,罚得也重,雅塔哪有不畏服。

但多尔衮并没有责骂雅塔,而是又转回头看着大凌河城的方向,流露出不忍的神色道:“雅塔,你是两白旗最勇猛的巴鲁图,但靠着你一个甲喇的士兵,攻得破东门嘛?!”

“呃奴才攻不破!”雅塔虽然自诩勇猛无双,但是大话是不管乱说的。明人在城内驻扎了三万人马,不要说他这一甲喇,就是两白旗一起攻,那也未必攻得下。

“既然光靠我们攻不下,那为什么要在那牺牲我们两白旗的勇士?”多铎醒悟过来,向多尔衮提出了疑问。

“对阿,多尔衮,这是为什么?!”阿济格也问道。

面对两人的追问,多尔衮又是露出了一丝苦笑!

女真鞑子真的大举攻城了!

“投射!”吴三桂见到鞑子进入射程后,狠狠的下令道。

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纷纷点燃震天雷,然后往城下抛掷。爆炸声彼此起伏,时不时传来城下敌人的惨叫声。但是更多的鞑子已经冲到了城下,架起云梯开始往上攻。

“注意”吴三桂还没有开口说完,就已经有几个新征的士兵探出头,给女真鞑子的弓箭手一下子射倒。

“不要露出到墙头,妈的,平常是怎么教你们的!”吴三桂狠狠的喝骂道,“快点报告鞑子进攻方位。”

“这边第六,第七桩有鞑子上来。”

“第十五,十八有鞑子!”

“二十,二十五”

“三十一,四十。”

这是袁崇焕他们守宁远的时候发明的办法。女真人有火炮辅助后,外城的设防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在城墙攻防战中,火炮无法近距离伤敌,火枪由上往下发射,命中率极低。但是女真人箭术极为厉害,鞑子弓箭手往往将墙头封锁住,只要明军露出头来,便有给射中的危险。为此,在守宁远城的时候,他们就在城墙上打孔,然后用下边凿空的木柜伸出墙头,士兵可以在柜子里边投掷震天雷,而无需担心弓箭手的狙射。因为城墙上无法处处打孔,同时也会用来查看敌人进攻的情况,以女墙桩为数,只要知道城下敌人在哪里进攻,然后往下投震天雷就可以了。

“找到桩数,准备投弹,快点!”

“是!”

很快,一颗颗震天雷扔了下去,城下的女真鞑子给炸得人仰马翻,但他们仍旧勇不畏死得往上冲。终于有几路死士冲上了城头,但他们马上面对着数倍的明军,很快给砍了下去。后边的鞑子又继续冲了上来,双方在城墙头展开白刃战,打得喊杀震天。

吴三桂指挥着士卒,将攻上的鞑子团团围住斩杀。女真的攻势虽然勇猛,但都给明军压制住,始终无法站稳城头一角。鞑子如潮水一般冲了上来,又涌了下去,彼此在墙头消耗将士的生命。

轰轰!

女真鞑子的火炮再次响起,直接轰在了东门附近。明军立刻施以火炮对着压制,但这一次鞑子的火炮发射比上一轮要猛烈了许多,竟是数十个地方一齐开炮。几十颗炮弹飞来,声势吓人,有一枚更是落在了墙头,将女墙轰跨一角,死伤数十名士兵,墙头上一片狼藉。

女真鞑子见大炮立功,立刻嗬嗬呼声震天,远处的主营敲起战鼓,攻城的死士们趁机架起云梯便往上涌入。吴三桂的兵有许多都是经过广宁之战后补充进来的,虽然平日训练严格,但毕竟没有经过炮火实战,给鞑子炮火一轰后,顿时给击蒙了。

“把缺口堵住!”

吴三桂不知道是恼怒自己的士兵不够勇猛,还是暗恨女真鞑子太过善战,敌人不过三千攻城人马,数千弓箭手跟铁甲军,却能攻上城头,这让他答应祖大寿的誓言变成泡影。比起东门城楼左边的防御,自己这边差多了。吴三桂不由得拔出了剑,准备亲自到缺口杀敌。

“打得怎么样?”一个声音把吴三桂给唤住,他忙回头一看,却是副将张存仁。只见他带着亲兵上了城楼,打量着东门的情势。

“回张大人,末将惭愧,给鞑子打了个缺口出来,末将这就带人去堵上!”

“不用这么紧张,鞑子还没拼命,就其他三门未有战报,单凭这点人马休想攻得进来。堵缺口的事,下边的人会做的!”

“是!”

张存仁一直是祖大寿的副手,祖家的后辈们对这位张叔父也极为尊重。吴三桂看着张存仁镇定的样子,心中暗骂自己沉不住气。当然他也知道,张存仁不让他去缺口,也是有维护他的意思。

果然,在一些把总,哨官的带领下,城楼下预备的士兵开始往城头替补,用长矛将远少于他们的鞑子一个个的戳死,再从缺口推下去。壮丁抬来了长型的木板将缺口封回去,使得女真弓箭手无法射箭进来。预备梯队的补充使得墙头的防守更加坚固,女真人已无攻上来的希望,每个墙桩上都有数柄长矛等着,只要鞑子一露身,瞬时便是三枪六洞掉下城去。

再一次被明军赶下,攻城的鞑子顿时士气低落,身上带伤的萨哈布图再怎么挥刀督战,始终也攻不破。

“太可惜了!”阿济格看到缺口被堵上,忍不住叫嚷道。

雅塔也是抓紧了刀把,手背上条条青筋暴涨。方才对于女真人而言确实是一个极好机会,当然,这必须是数旗一起进攻的情况下,否则即使上了城墙头,也无法对付数倍的明军。

多尔衮看着从城上不断落下的士兵,摇摇头下令道:“退兵!”

很快,退兵的号角响起。

站在城楼上的张存仁跟吴三桂心中都有些轻松,总算敌人第一次的进攻被打退了,而且是自己损失极少的情况,但是城下却留下了数百具女真人的尸体。

“鞑子这就退了?!”一个沉稳的声音在后头问道。

张存仁跟吴三桂回头一看,却是祖大寿带着祖家的子弟上来观敌了。原本祖大寿回府后没有多久,女真人就进攻了。但是出于夜战的考虑,他选择了信任张存仁他们。一直到女真人以猛烈的炮火进攻后,他才坐不住。

祖大寿视察了下城墙的损坏情况后,道:“鞑子攻上来了?嗯,果然是努尔哈赤的亲军,人数不多,却是战力惊人。”

吴三桂上前两步跪下道:“三桂有负大人重托,请大人处置!”

“起来吧!被炮弹击垮女墙也非你的过错,如果轰到左边也是如此!”

防御左边城墙的裴国珍也出来道:“祖将军说得没错,三桂,起来吧!”

“是!”

一旁的张存仁却指着退去的鞑子,对祖大寿道:“大人,女真人这一次进攻委实有些古怪,却只派了大约三千来人攻城。”

祖大寿点点头,露出深思的神色,这确实不合女真人的做法。女真人一向在清除障碍后,就会派出全旗兵力猛攻。这一次虽派出了精锐的镶白旗人马,但数量上却太过少了。

“难道是试探嘛?!”

大凌河诸将心中,似乎只有这样的一个答案!

接下来两天,东门的两白旗没有再次进攻,但是其他各旗却是极为活跃,时不时击鼓呐喊,骑马来回驰骋,作出一副就要进攻的架势,但最后还是没有进攻!

“这是疲军的战术嘛?!”祖泽溥想来想去,小声发言道。

吴三桂他们也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鞑子想围到他们弹尽粮绝后投降?!

“不好!”祖大寿一拍大腿站起来道。

“大人,出了什么事?”

祖大寿一脸忧色道:“据我猜测,鞑子们的目标不是我们,而是赵率教的人马!”

“什么?!”

“鞑子前两日进攻是为了让三十里外的锦州知道我们大凌河被攻了,如果先前大炮声轰鸣,其后两日却是喊杀阵阵,如果是我听到,也会认为城池危在旦夕,说不定已经是给轰开了城墙的一角,正在外城展开白刃战。”

众人想了一想都点头称是,锦州的人听到这几天的动静确实会这般认为。祖大寿又继续道:“两城之间护援本属应份!赵率教知道大凌河有危难,必然会率兵前来救援,就算他不来,只怕大弼也会来,如此可就中了鞑子们的圈套。”

“围城打援?”

“正是!”

“那我们赶快送信到锦州!”祖泽远连忙道。

祖大寿摇摇头没有出声,在旁的张存仁苦笑道:“鞑子既然早有计划,就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我跟大人早试过,一个信使都突围不出去。”

祖大寿也道:“此刻即使是飞鸟只怕也出不去了!”

祖泽溥一脸沮丧道:“现在大概只能烧香拜佛保佑他们不要出兵了!”

祖大寿是跟赵率教一起打过宁远大捷的,上一回赵率教即使没有亲自率队救援,但是也派了手下来。这一次祖大寿只有苦笑!

彷佛是为了印证祖大寿他们的猜测,就在第二天,锦州的救援人马出现在了祖大寿他们的视野,主旗帜上隐约书着个大大的赵字。不到一会,西面的女真两红旗便包抄了上去。援军那一边旗帜晃动,喊杀阵阵,甚至还能听到火枪的发射声,看来双方已经接战了。

“大人,末将愿意去接应!”祖泽溥出列道。

“等一等,现在敌情不明!”祖大寿在西门城楼上望着远方。

西面地平线那边灰蒙蒙一片,也不知多少人马。但是从鞑子的反应来看,战况极为激烈。

嘟嘟~

鞑子主营再一次吹起了号角,这是鞑子第三次调兵了,连原先在东门的两白旗也给调了上去。除去守卫汗王大帐的两黄旗,其他六旗的兵力都围了上去。但是双方杀声震天,鞑子骑兵来回调动,似乎仍旧无法攻破援军的方阵。

赵率教孤投一掷的来救援了嘛?!”祖大寿心中不禁打起鼓来。

“大人,赵大人率主力来了嘛?还是袁督师也出兵了?”张存仁也看出了不寻常的地方。

“趁此机会前后夹击,或许可建奇功!”西门的守将高见看到自己主帅来了,忍不住说道。

“大人!”

“将军!”

胜利有时候就是在乎于那一点!城楼上所有人都看着祖大寿,等他拿主意。赵率教的部下自然希望祖大寿派兵夹击,大凌河城内其他的人马要么想接应,要么想出城夹击立功,都是一副热切请战的面孔。

祖大寿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道:“好,出城接应赵大人!”

“是!”

“这次由我亲率抽调出来的六千人马前后夹击鞑子!”祖大寿按住了刀柄,一脸的坚毅。他跟赵率教屡屡经过几次大战,彼此相互救援,这一次他不能不去。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是,现在鞑子的火炮还在后方,如果给鞑子调动火炮轰炸明军,则赵率教他们就难以抵挡,方阵一破,便只有给骑兵斩杀的份!他必须抢先行动!

“大人,你是主帅,怎么可以犯险,还是我去!”

“父亲,还是孩儿去!”

“好了,众将听令。我出城后,所有兵马归张大人指挥,注意鞑子动向。如果两黄旗夹击我部,你们就奋勇攻打皇太极的汗营。鞑子退了就回城坚守!”祖大寿又下达了一个命令!

“将军大人小心!”众人知他心意已决,只得应了。

祖大寿哈哈笑道:“怕什么,老子跟鞑子打了一辈子战,打不下来也能够将赵率教那老小子接应回来。好了,开启城门,儿郎们,随老子杀鞑子去

第81章 夏季攻势(上)第57章 心事第114章 第二次演习第73章 结交好友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127章 不经意之间第174章 判决第245章 详情第116章 最后人选第93章 风花雪月夜(下)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269章 情由第320章 説客第178章 借口手机站第275章 争夺(上)第293章 发明第211章 战意第303章 手段(下)第309章 请旨第267章 远图布局第70章 京察(下)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89章 遣使第315章 铁案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81章 行路难第5章 亲自挑选第286章 回京任职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67章 不进则退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289章 官商第46章 宗族第46章 宗族第164章 争权第97章 广宁之失(一)第131章 混水摸鱼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11章 年前第231章 取与舍第29章 安南之行第63章 杀伐第5章 亲自挑选第25章 廷训第161章 迁移第44章 皇子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306章 问案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33章 锦州城内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34章 秀儿进宫第151章 重建察哈尔第217章 适得其反第79章 朝议第310章 茶乡武夷第64章 烦事一堆第14章 修不完的内政第215章 整军再战第222章 惊秫第109章 年内计划第315章 铁案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147章 私下协议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276章 争夺(下)第84章 南北对峙(下)第187章 不平等条约第2章 巡视三营(上)第8章 南粮北调(上)第164章 争权第34章 兵围大凌河第146章 辽东换帅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33章 锦州城内第1章 谋而后动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45章 募捐第163章 困扰第110章 训练京营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301章 意第89章 遣使第46章 宗族第274章 归来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112章 演习开始(上)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315章 铁案第87章 鼎立局势第204章 计划有变第255章 探视第255章 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