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进犯朝鲜

豪格虽然没有在辽西草原没有打上一战,但他仍旧趾高气扬的回来了。可以说,这一次出征收获最大的就是他镶黄旗。收拢喀尔喀蒙古人后,除去还有头领的奈曼部,镶黄旗至少可以多出十牛录的兵力。虽然按着原有的规矩,战利品都需要交公分配,但皇太极借口镶黄旗牛录数最少,将散乱的喀尔喀人悉数划归到镶黄旗。多尔衮他们是没想到自己能得什么好处,只是冷眼旁观。

宰赛汗的儿子们跟巴格贝勒现在是有苦说不出,原本喀尔喀部被攻破,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女真人的帮忙,夺回部族。没有想到结果却是,连自己剩余的人马都要被他们吞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现在如何敢跟皇太极翻脸,只要一昧的哀求皇太极,请他这个大汗为他们喀尔喀部报仇。

皇太极自然是满口答应,他现在八旗里有上万户蒙古族人,为了安抚他们,他怎么都要做做样子。至于何时,他就忽略而过了。他早先已经制订好了辽东方面的计划,当然不会因为喀尔喀的几个没落贝勒而改变。如果等他腾出空来,他会考虑以帮喀尔喀复仇为借口出击朵颜部的。

当几个蒙古贝勒退出去后,皇太极马上布置了他的新计划。

“豪格回来了,现在大雪也停住了,明军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还集结在大凌河,进攻朝鲜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汗决定,明日立刻紧急动员,从各旗壮丁中抽调五十牛录的兵力。”

“五十牛录?”下边的贝勒旗主们都有些诧异的对望着。五十牛录的兵力就是一万五千人,大汗要从壮丁中召集一万五千人马出征。

打朝鲜需要这么多女真八旗吗?!

皇太极并没有理会旗主们诧异的眼神,而是继续吩咐道:“镶黄、正白、正红各抽十五牛录精锐,一起合兵三万进攻朝鲜。”

济尔哈朗算是旗主中比较有能说得上话的,他向皇太极问出大家的不解:“大汗,现在八旗除了两蓝旗没有回来,其他各旗都在,各旗的披甲人已经可以攻下朝鲜。臣弟愚昧,不知道大汗为什么还要征集兵士?!”

女真人在努尔哈赤时代已经建立起牛录制度,每三百户设立一牛录,无论出征还是狩猎都是以牛录为单位。每牛录出披甲人若干,出铁匠若干,攻城器具马匹若干。为了保证部族的发展,一般的出战都是三丁抽一兵。兵力不足之处,皇太极是通过汉兵进行补充。现在常役的披甲人都在盛京,皇太极却还要另行征兵,这自然让旗主们不解。怎么说,披甲人的临敌经验总比新征的要丰富得多!

皇太极扫了眼下边,发现诸多大小贝勒都望着他,看他们不解的眼神,皇太极心中有些叹息也有些得意。阿济格跟多铎也不禁侧耳,虽然他们很不妥这个八哥,但是好奇心总是有的。唯有多尔衮仍旧不动声色低着头,彷佛在想着什么。

皇太极抬高了语气道:“你们也知道,明廷想通过联合朵颜、朝鲜来压制我们。这一次居然偷袭我们喀尔喀的蒙古兄弟,大金面临的局势相当恶劣。要想突破明军的计划,必须将大金左右的两面网给收拾了。咱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朝鲜,让那些高丽人为我们生产粮食,放养牛羊。”

“但是辽东的袁崇焕自然不会轻易让我们女真勇士攻下朝鲜,他们应该会在我们出征的时候趁机来攻。盛京是我大金之根本,本汗不容有失。是以,这一次虽看似进攻朝鲜,实际上明军才是我们作战的主力。朝鲜人不善作战,有镶黄、正白、正红三旗的精锐在,本汗相信只要速战速决,出征的勇士们很快会将朝鲜王带回盛京。”

原来如此!

诸位大小贝勒顿时明白大汗的用意,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到了谁出征朝鲜的人选上。要知道,朝鲜有小中华的美誉,自然繁荣过盛京一带。攻破他们的王宫,自然可以狠狠的大赚一笔。只是大汗已经钦点了镶黄、正白、正红三旗,估计他们这三旗的贝勒们将会出战。

果然,听着皇太极接着道:“征讨朝鲜一定要迅速,所以本汗所用之人也需去过朝鲜。打过一次,打第二次会容易得多。豪格,阿济格,硕托都是在天聪元年征讨过朝鲜的,这一次用的也是他们三旗的精兵,所以就由他们领兵。”

豪格听到自己又被父汗赋予重任,心中不由万分得意。硕托也是受宠若惊,攻打朝鲜无异于一个立功的机会,皇太极如此关照他,怎不让他感恩涕澪!阿济格听出征有自己的份,心里也很高兴,有些轻视的瞟了两眼豪格跟硕托。

“臣等愿听令行事!”三个人站了出来躬身道。

阿济格、豪格、硕托三个都是年轻人,况且阿济格跟他们想处不来,必然会要一人总领全军。济尔哈朗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为什么他这个大汗堂弟为什么要把他的镶蓝旗留在大凌河,而把自己带回盛京,合着就是想让他这个也征讨过朝鲜的贝勒旗主去看着三个牛犊。

皇太极没有看到济尔哈朗热切的目光,他看着下边三个弟、子、侄道:“你们都是我大金善战的巴图鲁,本汗希望很快能够为你们摆设庆功酒。”

“臣等谢过大汗!”

“嗯,不过为了合兵之利,你们三人不能各自为战。本汗特找一人总领三旗,尔等要听令行事,不可抗命!”

“是!”他们三个知道这肯定是必然的,都应了一声退回队列。

此时济尔哈朗已经准备出去谢恩了,他抬头望了眼坐在汗位上的皇太极,又有些自得的露出满脸笑容看着他同列的贝勒们。

皇太极目光扫了扫,最后对着正黄旗那边的贝勒道:“本汗属意阿敏贝勒统领三旗伐朝!”

此话一出,犹如石破天惊!贝勒们怎么也想不到皇太极会任命失势多年的阿敏作为主帅,济尔哈朗更是变了脸色。

阿敏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样,这几年他在正黄旗虽然当着个空名的额真,但处处受着挤压。他已经默认了一切,他再也不是四大贝勒了,也不愿意再跟皇太极斗下去,所以听到这个任命后,他第一想法就是推。阿敏有些颤巍巍的出来道:“臣无能,恐有负大汗,大汗还是另选贤能!”

皇太极呵呵笑道:“阿敏堂兄何必自谦,当年也同样是本汗任命你去攻打朝鲜,结果两个来月李倧就投降了。这一次,本汗相信你做得会更好!”

在殿内的贝勒一想也是,阿敏上一次是伐朝的主帅,如果单从这点来说,没有人比他更合适这个位置。但是大金所有人都知道,大汗跟阿敏贝勒关系极为不好。大汗为什么要给他这个复出的机会呢?!

“大汗”

别人想不明白,阿敏也想不明白。他还想推辞的时候,皇太极已经行使他大汗的权威道:“好了,本汗已经决定如此,你就不用推辞了。你们的任务是攻破朝鲜王京,将他们的国主李倧带回来。本汗会给你们配备两门红衣大炮!”

阿敏知道已经推无可推,只得行礼道:“臣听令!”

“多尔衮、多铎!”看来皇太极是不打算放过这两个年幼的弟弟,安排完伐朝人选后,将他们提了上来。

“臣弟在!”

皇太极笑呵呵道:“上回两白旗将皮岛明军打的一蹶不振,本汗大是欣慰。这一次伐朝,皮岛的明军估计不会这么老实的呆在皮岛过冬,两白旗就去给点教训给他们。如果能够趁势攻下皮岛,本汗为两位弟弟记功。”

多尔衮早就知道皇太极不会这么好心放过他们,果然没有要他们去守大凌河,却是要他们在镇江守住皮岛的何可纲。他也不想去讨价还价,拉着多铎应了声就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皇太极也不已为意,便拍拍手对下边的贝勒道:“时间紧迫,有令在身的贝勒速去准备,各旗主也去集结要征的兵丁,三日后,本汗亲自为你们饯行!现在散了吧!”

“臣等遵令!”所有贝勒将领呼啦拉起身要退出去。

皇太极看到济尔哈朗一脸郁闷的正要往外走,叫住他道:“济尔哈朗,你留在这一下!”

济尔哈朗没想到大汗会在这个时候叫住他,虽然他对于大汗任命阿敏而不让他去伐朝,心中有些不满,但是他自小就对这个堂兄八哥言听计从,面上不敢表露出来。

多尔衮瞥了眼他们,没有停留就带着多铎出来了,阿济格却不知道给那些贝勒们拉到哪里去了。

回营的路上,多尔衮没有说话,多铎却愤愤道:“哥,你看,现在崇政殿议事都成他皇太极的一言堂了。什么都是跟那个汉人商量好了,直接叫我们做东做西。父汗在的时候,可是明确要八王议政的。现在还议什么政!哼!”

多尔衮不禁笑道:“那多铎你说,你要给他提什么意见!”

多铎顿时语塞!虽然他对皇太极的做派极为不满,但是说到策略方面,他确实没有什么意见好提。事实上,皇太极提出的策略他心中隐约也认为是一个好办法,将各种的可能都考虑了进去。但是他怎么可能去佩服自己的杀母仇人呢,他暗暗骂了句自己,仍旧不服道:

“哥,我提不出来,那你还提不出来?!你该提个比他更好的方略去羞羞他!”

多尔衮哑然道:“你小子以为这是什么,你别小看范文程那个汉人!知道嘛,上回我给你说的那些兵法上的事,那是汉人千多年前就想出来的东西。”

多铎毫无为意道:“那又怎么样!我们父汗没有看过兵书,那还不是一样把明军打的一败涂地!现在是因为皇太极无能,才让我们大金西进不得,要是父汗,早就打到北京城下了。”

多尔衮听了多铎的言论哭笑不得,正要跟他好好讲讲,这个时候阿济格从后边追了上来道:“你们在说什么,什么打到京城下!这一次哥哥我可是要第一个打下朝鲜的王京,说吧,你们要什么,我给你们带回来!”

阿济格现在心情的确兴奋,散会后,他给一群没有兵权的贝勒贝子们拉着,几句奉承话下来顿时晕乎乎的,把人家的话什么都答应下来,彷佛他已经攻下了朝鲜,大批的战利品等他分配一样。

多尔衮看了看他这个同母大哥心中微叹,不过他还是不得不提醒他道:“哥,你去朝鲜小心点,别光顾着抢头功,你那十五牛录打完可就没有了。”

“知道了,我会留在关键的时候发力的!”阿济格满不在乎的答道。

多尔衮知道再说也没用,只好苦笑!现在八旗里边,虽然最大的一旗还是正白旗,但是从掌握的牛录数量上来说,他们三兄弟已经远远不及皇太极父子了。每次征讨,无论是不臣服的蒙古,还是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他们得到的百姓都是最少的。相反,两黄旗比起原先来,已经多了二十牛录的兵力。而他们只是多了区区五牛录,这个还是多尔衮去征讨林丹汗的时候,自己搜刮到的。

在如此频繁的战斗中,如何保持跟补充自己的实力,是多尔衮想得最多的事情。

“哥,你说皇太极把济尔哈朗留下来做什么?”骑着马走在前边的多铎突然问道。

“谁知道呢!”多尔衮心忧他们两白旗的兵力问题,无心去回答多铎。

“管他们呢!”阿济格更是对这个问题想都不想。

“哼,肯定不知道是在算计谁!”多铎见两位兄长都不答,自己给了个答案!

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269章 情由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8章 雪上加霜第297章 报纸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40章 袁崇焕的选择第118章 骑兵之战第292章 心里话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254章 到京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63章 杀伐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255章 探视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61章 援兵第95章 平沈战前第52章 亲征第320章 説客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39章 东巡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226章 调动第165章 演戏第63章 杀伐第150章 逼敌来攻第5章 亲自挑选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2章 是梦非梦第315章 铁案第217章 适得其反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24章 高手第187章 不平等条约第18章 雪上加霜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87章 鼎立局势第94章 调动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145章 围困第300章 转变第124章 身份悬殊第1章 夜看明书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69章 京察(中)第15章 两方责难第244章 誓约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53章 不变之局第300章 转变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62章 酝酿第106章 峰回路转第179章 提议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33章 要保的内阁第112章 演习开始(上)第81章 行路难第78章 河南之变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127章 物尽其用第208章 紧急军情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24章 身份悬殊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89章 何处寻君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89章 遣使第47章 通州之行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33章 锦州城内第254章 到京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151章 将军第17章 皇权造势(上)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58章 为难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119章 事与愿违第230章 皇太极第322章 展望第242章 劝说(下)第145章 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