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退

若非满洲人勇悍,跨下又是北方健马,镶蓝旗的铁骑如何也冲不出明军的包围。阿敏的亲军奋死搏杀,保得他带着残兵败将退了三十里才停了下来。

阿敏看着跟随他十几年的手下,如今十亭去了七亭,不由得悲从心来。这让他如何回去抵挡皇太极的诘问,又如何去面对满洲其他的将领。

正当他左右为难之际,前方山头出现一队骑兵迤逦而来。看旗帜却是镶白,正蓝,正黄三旗,那就是说,皇太极来了。

为什么阿敏会在这遇到皇太极呢?原来,在阿敏出发后,第二天一早,皇太极接到义州失陷的消息报告,这义州人口混杂,自然少不了有满洲人的探马。因为义州以西都是明军,探子只好沿鸭绿江往东走,绕了个大圈。皇太极不免有些难以置信,他不信毛文龙有这样的战斗力。他不由得仔细盘问了报信的探子。

“你可看到在鸭绿江外伏击的是什么人的队伍?”

“禀大汗,奴才看到是明军旗帜,他们却没有打起将旗!也不知是何人军马?”

皇太极听了一惊,连忙把海州城回来报信的人也问了一遍,果然也是没有打将旗!这是一个陷阱,对方让满洲人都以为是毛文龙来攻,实际上却是大明的精锐部队,最有可能的是辽东的兵马,乘船到鸭绿江口,然后再攻城略地!阿敏已经出发一夜,说不定已经和明军接触上了。他来不及后悔让阿敏单独去,马上点镶白,正蓝,正黄三旗出征,其余的四旗防守盛京西面和东面。

皇太极还是晚了一步,他看到垂头丧气的二贝勒阿敏,心里既高兴又恼怒!高兴的是阿敏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整治阿敏,从此这镶蓝旗就是自己的手中之军。但恼怒的是这镶蓝旗给打成这样,就算归了皇太极,其实力还是没有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领的镶白,正白旗大。

讲到这不由得要说下满洲八旗的权力分配。早先的八旗旗主:

正黄(45牛录)和镶黄(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白旗(25牛录):?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诸英之子杜度

正红旗(25牛录):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正蓝旗(21牛录):莽古尔泰

镶蓝旗(33牛录):阿敏

努尔哈赤晚年将亲统的两黄旗的大部分各授于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牛录,其余自己统帅做亲军,但他有个明确的指示就是: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领正黄旗,将来自己死后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史学家认为这等於是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与他们相比,但反之,这也使得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们团结起来抗衡三兄弟。

努尔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经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但还来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刚一烟气,几个大儿子们联合起来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晋,皇太极继位后乘机夺取了镶白旗,以自己的长子豪格作旗主。但多尔衮保住了所领的15牛录归附于阿济格的正黄旗下。满族以黄色为尊,皇太极就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旗号为镶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领的两白旗就成了两黄旗。这样一来,阿济格领镶白旗,多铎领正白旗,加上努尔哈赤遗留的亲军,成为八旗中实力最强的一旗。而皇太极的两黄旗这时实力最小。

皇太极这时之所以不杀三兄弟,是因为他们虽然年幼但兵力最强,因为年幼没有太大威胁反而容易掌握笼络,并用来抵制另外三大贝勒。阿济格在三人中军功高脾气最直和莽撞而不易控制,於是皇太极在第二年以他擅自为幼弟说亲为名,废了阿济格的旗主,改由多尔衮领镶白旗。

因为在实力上比不上两白旗,皇太极为了巩固汗位,开始打其他旗兵的主意。因为两白旗有努尔哈赤的遗命,许多满洲将领也向着多尔衮兄弟,所以皇太极不敢吞并两白旗。他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旗主。代善父子是老好人一个,皇太极当然不会先动他们,剩下的就只有莽古尔泰和阿敏。是以为什么这几年皇太极老给阿敏小鞋穿!

皇太极听了阿敏叨叨絮絮的报告,知道自己猜对敌人的战略。明军设了个诡计,使得自己以弱攻强。而这只偷袭兵马却是袁崇焕的宁远军。他把阿敏押在后队,自己率兵马向张屯寨攻去,他不信,自己近三万的铁骑会打不过袁崇焕的两万步兵。

不过皇太极对袁崇焕还是有些谨慎,他没有下令急行军,而是先派探马前去打探。但是探马的回报却让他吃惊,张屯寨并没有明军,不过阵前满洲将士的尸首却是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血战。

皇太极亲自登上张屯寨,他心里开始在想,袁蛮子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他们退却了吗?还是这也是计策?!他脑袋里开始闪过一条条三国演义里面的计谋,可叹没有把范文程给带来,不然问下他也好。突然他意识到自己这样举棋不定更加是在贻误战机!正要有所决定,这时有个探马回报。

那探子翻身下马,跑到皇太极面前跪下后高声报道:

“禀告大汗,营口关(明梁房口关在海州城西南四十五里处)遭大批明军围攻,其将旗为“毛”,应是毛文龙的人马。”

“什么?还敢欺骗本汗?这些“毛文龙的兵”,看我八旗子弟不把他们剁成肉酱!豪格,你带着你的人马给我从左翼绕过,攻打营口关的敌军,莽古尔泰你从右翼攻去,镶白旗随本汗正面和他交锋。”

在皇太极心里围攻营口关的是宁远的兵马,而事实上在营口关的明军却实实在在的是毛文龙的军队。毛文龙按照袁崇焕的命令押送百姓回城,但走在半路的时候,他来觉得不舒服,此次北伐,又是行军,又是押人的。自己半点功劳都没有摊上,不是白来作人家的苦力吗?!也许毛文龙看到宁远军攻城略地太过简单,仿佛自己的人马也变得强壮起来,满洲人不过如此而已。他想着自己怎么也要顺路打下几个城来,反正前面有袁崇焕的大军顶着。

马上他就命令毛有德与毛可喜带着八千人马押着百姓回去。自己与儿子毛得禄,毛仲明,李九成等带着一万五千余人去取营口关。但是他们没有宁远兵善战,火炮威力也不强,营口关守军见敌人势大,于是躲在城内死守。毛文龙见自己的部队居然攻打半天还没有攻下,气得在那直跺脚,在那大骂手下将领。

“都是些废物,看看人家袁督师的兵,那才叫兵,你们平日都干什么去了!”

众兵将心里都想:“平日你就没有管好部队,连粮饷都给不齐,盔甲,兵器更不用说。兵士哪有什么战斗力啊!”

但是他们都不敢说出口,毛得禄看大家都不敢出声,只好上前说项,

“爹,你别生气,这次攻城不利,主要是咱们没有攻城武器,比较好的火炮都给袁督师拿走了。他们要是出来打,还不是给大伙打趴下。要不我们先回去,下回准备好火炮再来。”

毛文龙听了儿子的话,心里也有退兵的意念,他毛文龙的军队什么时候打过攻坚战啊,如今不利,自然要退回去。毛文龙察觉到下面的将领都在关注自己的表态,看来他们也是一个心思想撤退了。

“那好吧,等我们装备好再来,真是便宜这些鞑子了!”

下的将领见主帅决定退兵,都松了口气,彷佛攻不下关隘只是没有火炮,跟他们战斗力并没有关系。

“那是,只要咱们有火炮,他们躲在城里也做不了缩头乌龟。”

“就是,他们有本事就出来硬对硬的拼,咱们还不把他给吃了!”

“就二挑一,他们能赢吗?”

“不用主帅出马,他们要敢出来,下面的人就把他们给搞定了。”

“下次让他们好看!”

…………

…………

在将领们还在七嘴八舌吹嘘自己的时候,毛文龙的后军却给先到的皇太极的军马打了个措手不及,许多士兵连兵器都没有那在手上。八旗的骑兵见人就砍,见帐篷就烧,一队一对的来回冲杀。毛文龙听到后军大乱,赶忙跑出营帐,只见后军营地不计其数的满洲骑兵在四处杀人,而他的手下兵士正在鬼哭狼嚎。他赶忙上马,看到满洲人杀人的恶相,他哪敢去杀敌。原先还在吹牛敢和满洲人单条的将领都惶惶如丧家之狗,跟在毛文龙后面逃命。连着营口关内的守军也杀了出来,两厢夹攻毛文龙的兵马。

毛文龙带着中军,直往左翼窜去,没想正撞到前来杀敌的豪格,这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他想着以后要继承皇位就得要有显赫的军功,这样才能服众。这次来南巡,他就是希望能打几场胜战。遇到眼前这个机会,豪格怎么会放过。

毛文龙现在逃命要紧,左翼居然也遇到有满洲军,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抵抗突围,而是急着找地方逃出去。于是他马上就向右跑,留下没有统领的士兵在那给镶黄旗的骑兵肆杀。

到了右边的时候,他手下只还有几千人,正他以为可以逃脱升天的时候,合该毛文龙死在满洲人手上,戏剧性的遇到了莽古尔泰。也许遇到别人说不定毛文龙不会死,但是这个莽古尔泰可是出名的勇将兼狠将,而且他与阿敏贝勒交厚,怎会放过逃难中的毛文龙!当下毛文龙几千人在满洲铁骑的虐杀中,毫无抵抗力的给消灭掉了。

袁崇焕带着人马打退阿敏的骑兵后,就马上撤离,并且派三千的骑兵断后,但是这一路出奇的顺利。当他们到了鸭绿江口了,都还没有见到敌人追来。

不过当他看到在江边等候的毛之信他们,他知道了原因。

“你们的毛都督哪去了?先回皮岛了?”

袁崇焕问到毛有德与毛可喜,他们两个哪敢隐瞒,当下说出毛文龙去打营口关的事情。袁崇焕听了心里也是一阵感叹,他内心想着,毛文龙也许这回真的该死,死在满洲人手上也就罢了,回来本督师还是要杀的!

“先把各处伤兵,粮草,百姓运回皮岛。”

“是!”

袁崇焕他们等了半天,能带着的都带走了。只有三千兵马骑兵在岸上防卫,其余的士兵都在船上等候出发。袁崇焕只有耐心的等下去,毕竟皇上交代过要杀毛文龙的,自己怎么也要搞清楚他的死活。

终于他们等来了要等的人,不过那是些骑着马的散兵,凭借着马力乘乱逃了出来。他们带回了个让所有人神色不一的消息!

“毛都督战死了,兄弟们全军覆没!”

第78章 假红毛番子第110章 训练京营第167章 围城第212章 夺气第170章 惊天计划第78章 河南之变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162章 法不责众第306章 问案第319章 待命第113章 演习开始(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72章 冷处理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21章 应允第231章 取与舍第76章 风雨欲来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6章 另设太学第261章 驻兵第255章 探视第94章 决不简单第75章 逼迫第79章 朝议第102章 竭力应对第319章 待命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40章 北伐第66章 出发第304章 复职第175章 遇见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35章 攻城初战第91章 南国方略第157章 交锋第94章 决不简单第215章 整军再战第74章 青楼才女第279章 决裂(下)第21章 女真对策(上)第183章 君臣暗斗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112章 演习开始(上)第127章 物尽其用第142章 水师参军第245章 详情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89章 秋赋时节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36章 角逐第145章 简单任务第293章 发明第319章 待命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74章 青楼才女第274章 归来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138章 悉心运作第76章 风雨欲来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311章 乱子第151章 重建察哈尔第36章 角逐第118章 骑兵之战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41章 会战第293章 发明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60章 收获第262章 军数第144章 水淹盘山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57章 心事第43章 西回第43章 西回第135章 再议条件第99章 难以兼顾第187章 不平等条约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319章 待命第311章 乱子第204章 计划有变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294章 舆论分化(上)第101章 万世之法第245章 详情第166章 苦等第119章 事与愿违第194章 破城(中)第123章 要的是钱第302章 手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