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遣使

好容易安排了孝明公主,但入朝的将领我还在筛选。我之所以慎重,因为此人不仅要懂得带兵,而且还要能独挡一面。朝鲜那边的局势不明朗,这李倧打的是什么算盘也不是很清楚。这可是让我颇费了些功夫!

虽然我心烦,下面的臣子更是心烦。很明显,派到朝鲜去是一件苦差,而且是件可能随时送命的差事。在京的文臣武将们自然不愿意去搅这一趟混水,为了不惹到自己身上来。要么就避而不谈,要么就上折子说朝鲜国也在抗金前沿,应该让袁崇焕从辽东选出一员将领来驻守辽东。也有的臣子干脆上折,说让皮岛的何可纲分出一部分人马驻守汉城。不管臣下怎么说,在思绪一番后我才定下主意。

第二天午后,我在乾清宫召见了曹文诏。在我心目中,大明的将领中除去辽东的,能用的也不多,在京的只剩下个曹文诏。我想看看曹文诏的意见如何!

等他行完礼我也没有多做什么客套,很直接的问了他对朝鲜驻军的看法。曹文诏略思考了一下道:“回禀皇上,先前皇上与诸大臣商议驻兵微臣以为乃圣明之举,驻兵有利于牵制女真虏人。微臣觉得…”

曹文诏讲到这便停顿了一下,彷佛在思考如何措辞。我便道:“你但讲无妨!”

“是,臣遵旨!微臣以为在朝鲜驻兵在人数上要精打细算!”

“怎么讲?”

“皇上,举朝鲜全国之力也不过五六万之众,若我大明派兵过多,则粮草方面恐难周转,由我大明转运更是颇费周折。但派之过少,则不利于防守女真人来犯!”

我轻轻点了点头,这曹文诏还是有见识的,所说的这点深合我心。我要看他的见解到底怎样便继续问道:“那你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兵贵精不贵多!朝鲜地处多山,不利骑兵冲杀利于防守。微臣以为有精锐火枪兵五千足以保汉城无忧。”

我听了不由呵呵一笑,这曹文诏年近四十了,也不是热血沸腾的毛头小伙子,怎么会如此夸下海口?可能是我的笑声使得曹文诏不安起来,呼吸略有些粗重,他躬身道:“皇上,臣不敢以军国大事夸口。臣之所以认为五千人可保汉城,原因在于,袁督师现在驻守广宁,离沈阳城三百里,鞑子主力不敢轻移。前年遵化一战,皇上亲征,鞑子损失兵力高达四万之多,如此一来,敌酋即使出兵朝鲜,也不能全力,微臣估计最多不过万人之间。反观我方,何总兵驻守皮岛,有将士两万,朝鲜人也可出兵两三万配合,是以微臣以为只要有精兵五千便可。”

我听了他的论述大喜道:“好,朕果然没有看走眼。朕召你来便有心派你去驻守朝鲜,听你这么一说,朕更是拿定主意。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曹文诏自从听到旨意说皇上召见,便猜到可能是朝鲜驻兵的这件事情。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能有其他的事情吗?!对于去辽东,他并不怕,他原本就是在辽东从军,后来才给调回京营。现在调去朝鲜,虽说已在前线,但同时也多了升迁的机会。至崇祯二年到现在,京营都没有派遣过,而且上头还有洪承畴,升迁的机会有限。若非护驾有功,现在都还是个游击将军。曹文诏想着大丈夫就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身为臣子更应为君父分忧便慨然跪下道:“微臣蒙皇上错爱,臣万死不负皇上所托。”

“好!”我还以为曹文诏会跟我讨价还价,后面的说词也省了。看来这曹文诏还是一心为国的,既然人家都表了态,我也要安他的心。

“爱卿能为朕分忧,朕也不会亏待你。朕命你为镇江总兵,领本部人马驻守汉城。袁崇焕也是你的老上司了,你到了朝鲜就多注意配合下辽东的攻略。”

“微臣遵旨!”

几天后,一纸诏书颁下让不少人都吃惊:京营参将曹文诏领镇江总兵率神行营五千人马驻守汉城,归于中军督府节制,不日随朝鲜使者出发。

这个任命让不少人都百思不得其解,曹文诏在年初才护驾立了功,恩宠正在兴头上,怎么会把他打发到朝鲜去呢?!再者曹文诏原先就是辽东的将领,如今驻守汉城却又是领京营的兵,归中军督府节制。虽然一切看似不合理,可又完全说得过去。

随着广宁的收复,辽东的防线拉长,袁崇焕几次上折说要增兵都给兵部,内阁挡了回去。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库不够支出,无法征兵。这样势必不能再从辽东抽调人马驻守朝鲜,唯有在别的地方选部队。曹文诏是京营的将领,又是领着京营的兵,自然归中军督府。

不管人们怎么想,到了朝鲜使者回程的日子,曹文诏领着五千人马威风凛凛的站着接受检阅。因为朝鲜是藩国,使者回国,还没有资格让大明天子来送。我命礼部尚书张惟贤主持遣将典礼,曹文诏他们在京城百姓的欢送中开赴朝鲜,同行的还有作为大明使节的朱瞬水。

朝鲜的事情告一段落,但面对大明所处的境地,要想安枕无忧还有好一段的路要走。虽然后金有两年没有过来攻袭,但两家迟早还是会要决战。战争打到最后仍旧是靠经济人力的支持,后金满人不过百万,耗我也要耗死皇太极。不过现在仍旧不能掉以轻心,而且在长城外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自命黄金家族的林丹汗!

在长城北面,一直与大明对峙两百余年的蒙古已经分成三部分:一个以瓦刺为中心的漠西蒙古,以土默特为中心蒙古右翼,还有以察哈尔为中心的蒙古左翼。其中漠西蒙古势力在西,对大明尚未有直接威胁;而大明的主要敌人中期来自土默特部,著名的有俺达汗!后期则是来自蒙古左翼的察哈尔。在天启朝的时候,察哈尔的林丹汗开始武力统一蒙古,派兵收服右翼鄂尔多斯、喀喇沁、土默特等部,与喀尔喀部却图汗结为联盟,声威大振,所辖地域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但是,朵颜兀良哈的苏布台、喀喇沁的达来台吉、土默特和布石图汗、额尔多斯的额仁沁济农以及永谢布、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联合组成大军十万,在土默特的召城一战中,消耗了林丹汗精锐兵力四万余人,这使得林丹汗的实力大为削弱,但在蒙古的势力中,林丹汗仍旧是最强的。此后几年随着局势的变化,特别是遵化之战后,林丹汗重新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步伐。同为蒙古左翼的喀喇沁、阿苏惕、阿巴嘎、喀尔喀等部,已经在后金,察哈尔,大明三方势力的拉扯下四分五裂。面对着林丹汗的武力征服,后金的拉拢,他们大部分都投降后金,察哈尔部。只有少数象斡赤伦的部族因为受大明的救济才迁到大明的地界上归附大明。

因此在辽东,现在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以战斗力最强来说自然是女真的八旗,人数最多的便是明军,林丹汗现在也有数十万的部众,控弦骑士十万之多,而且机动性强;无论他加入哪一方,都会使得哪方有压倒性的优势。偏这林丹汗自以为是成吉思汗的后人,一心图谋恢复祖上的荣耀。大明自万历末年便开始拉拢辽东蒙古对付女真人,许以赏银。但花费百万钱财后,蒙古人仍旧是反反复复,时而进攻后金,时而骚扰大明。所幸近年来,林丹汗老实了不少,一直在忙于收服部众,才使得大明没有两面作战。

面对这样微妙的局势,如果能够跟察哈尔部结盟,那自然是最好。后金收容林丹汗那么多的仇敌,怎样都是拉不拢林丹汗的。这点上大明比较有优势!不过怎样才能使得林丹汗在大明的赏银,后金的武力下不反复呢?而且面对林丹汗这样有野心人,这个同盟如何维持才能不把他的实力给壮大呢?林丹汗若是要钱要粮还要兵器又当如何?这确实是我要仔细考虑的一个问题!不管怎么样,为今之际只有派一个使臣跟林丹汗接触一下,看看情况如何。我想自从遵化一战后,蒙古人也不敢小瞧关宁铁骑。

那派谁去合适呢?这个差事更加危险,那些机灵之人肯定是躲都躲不及。肯去的大臣多半是抱着为君分忧的老古董,他们脑袋僵化,又不肯变通,说不定就为了一个小小的礼节就把我结盟的大事给破坏了。谁能把这件事漂漂亮亮的办下来呢?我又开始头大了!

第162章 法不责众第250章 反复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296章 下一步第16章 困难时期第72章 冷处理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231章 取与舍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186章 疑云重重(上)第318章 双管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241章 劝说(上)第4章 出宫第294章 舆论分化(上)第76章 知己难求(下)第108章 两个阴谋第217章 适得其反第5章 亲自挑选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51章 进退两难(上)第104章 发回重审第168章 宫门之争第148章 都是聪明人第17章 皇权造势(上)第300章 转变第61章 提前的叛乱第47章 惊惶失措第84章 南北对峙(下)第135章 再议条件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61章 援兵第24章 朝鲜局势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156章 君臣相争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237章 组建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203章 算计(下)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99章 广宁之失(三)第310章 茶乡武夷第220章 恶斗第48章 糖衣炮弹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181章 风平浪静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233章 敌酋之死第4章 出宫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95章 事发突然第165章 美女的诱惑第233章 敌酋之死第251章 会师第4章 出宫第184章 再见福晋第113章 演习开始(下)第123章 要的是钱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16章 困难时期第239章 整顿第91章 南国方略第178章 借口手机站第236章 转机第78章 假红毛番子第25章 廷训第34章 兵围大凌河第157章 交锋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60章 召回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50章 注定的缘分第31章 忧天杞人(下)第52章 亲征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69章 京察(中)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89章 遣使第197章 屠戮(中)第198章 屠戮(下)第197章 屠戮(中)第129章 对酒当歌第108章 操炮之术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计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135章 再议条件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73章 无终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