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睡狮已醒

藩起兵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清廷震动,紧接着坏消息来,形势越来越加恶化,赵福起兵,再是怀化陷落,接着又是鳌拜退往江西…

这一下子清廷还争权夺利的大臣们一下子突然意识到,一个绝对强大的敌人站到了他们的面前,一个不好,谁都别想有好下场。

深宫中的孝庄自然也听到了消息,她的身子骨一下子弱了下来,在一个个打击都没有将其击倒的她,如今却已经垂垂老矣,好在几个太医帮他护住了开药护住了心脉,否则真正的要见列祖列宗了。

小康熙沉眉侍立在窗前,皇祖母的高烧仍没有退去,他已在这里站了一天一夜,连今日最重要的早朝都没有参加,外廷的群臣已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索尼稳住了众臣,一边吩咐兵部准备好救援的兵马,责令户部调度好粮草,只要皇上下旨,救援的大军随时可以出动。

“玄…更何况是这个时候。

“皇祖母。”小康熙单膝跪下,握住了太皇太后从床沿伸出来的手,手掌冷冰冰的,体味不到一丁点的暖意。

“救援的大军出发了吗?”孝庄头疼欲裂,艰难的问。

“这个…

她分享他的快乐,承担他的痛苦,挑起他的重担,从未退缩,更没有丝毫的松懈,她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棋局,利用手中每一个棋子为他的江山基业保驾护航,天下之大,这个年幼的孤家寡人心里,只有一个亲人,现在这个亲人却软塌塌的躺在床上,承受着病魔的痛楚。

“你不能这样!”孝庄冰冷的手抽了回去,她拼命的在咳嗽,显得十分的生气,一个太医连忙上去探视,搭了搭脉,又叫人给她服了一剂药这才止住。

孝庄继续道:“你是皇帝,江山比你皇祖母更为重要,这个时候该你站出来收拾局面,与新始逆贼会猎的时候,而不是儿女情长,牵肠挂肚。”

“可是…

“没有可是。你应该召集百官。议定剿贼良策。安抚鳌拜。发出大军救援他。绝不能让局面再恶化下去。”孝庄地话音中又伴随着剧烈地咳嗽:“天下是你地。你就该以天下为己任。为我们满人地江山社稷着想。你是满人地皇帝。是天下人地共主。去吧。决一死战!”

康熙哽咽着磕了几个头。返身出了慈宁宫。

“主子。您去哪?”斥候康熙地小高子过来给小皇帝穿上了蓑衣。外面还下着连绵地细雨。

“摆驾太和殿。召集文武。”康熙握住了拳头。他要报复。如果不是新始帝。如果不是他在南洋崛起。如果不是他击溃了吴三桂。如果不是他占据了云桂川三省。如果不是二藩背叛大清投效于他。如果不是赵福反叛。如果…

索尼带领着群臣早已恭候多时。就连平日里极少上朝地亲王郡王贝勒们也来了。太和殿再也不是争权夺利地场所。更不是阴谋诡计地温床。今天。满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威压而来地压迫。云南陷落、广西陷落、四川陷落、广东福建二藩反叛。贵州反叛。鳌拜怯战而退居江西。天下三分南明占去了一份。汉人地战刀已然擦亮。战鼓隆隆地在西南地边陲响起。探出了獠牙。随时准备迎面扑来。

“请皇上速下旨意,调令援军南下,剿平明患!”这一次,所有朝臣全部跪倒,整齐划一的提出了奏请,这是大清立国以来从所未有的场景。

“准!”小康熙只说了一个字,接着他顾盼了左右的群臣,又道:“着令神机营,锐健营,前锋营共十万人入江西,由鳌拜调度,令他镇守江西,绝不能再失去一城一土,否则提头来见。”

北京城的防务主要由神机营,锐健营,前锋营,骁骑营负责,鳌拜出京时带去了骁骑营,而这一次康熙将另外三大营全部交给了鳌拜,这是大清在关内仅有的精锐。而北京城的防御将交由关外的满蒙八旗负责。

上,陕西乃是吴三桂旧部王辅臣的辖地,此人反复无为信,请皇上速调一奇兵入陕,以防有变。”索尼现在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呼呼带着风,精神奕奕的提出了意见。

“准,此事由索中堂负责去办,不要给王辅臣太多压力,也不能让他与明贼勾结。”康熙显得沉稳了不少。

“从今往后,再有巡抚县令失陷一土,立即全家抄斩,决不姑息,但有光复城池失地者,一概赏穿黄马褂,若有士卒一人战前临退者,斩全家,战前反戈者戮全族。”

“皇上,奴才听说绿营投降南明的汉军极多,这些汉人反复无常,都是奸诈小人,打起仗来非但不能为我所用,反而极易临阵倒戈,奴才以为,应当裁撤绿营,实行先帝在辽东时期的联保制,若有一人通贼,则屠一村,若有十人从贼者,屠一城,决不能姑息。”说话的是兵部尚书鄂尔泰。

“这个…务之急的是笼络汉人人心,而不是去用暴力的手段镇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百万的满人想要强压能压的住吗?

“皇上,一旦如此,则我大清将天下的百姓推向了明寇,毕竟投贼的是少数,若以少数几人而罪责大众,这便让明寇有机可趁,实在不妥。奴才以为,皇上不但不能实行联保,反而应当择日祭奠孔庙,表彰史可法等汉人中的英烈,甚至还可以拜祭明陵,向天下人宣布我们满人入关乃是帮助崇祯皇帝复仇,诛杀李自成。而那个逃入缅甸的永历帝早已死于异国,新始帝明明是个假的,妖言惑众,实在罪无可恕,皇上征伐天兵二十万,早晚要将其荡平,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安抚众心,还能让汉人以我大清为正统,为我所用。”

康熙沉吟了片刻:“索尼说的对,朕明日便去祭祀孔庙,拜祭明陵,满人要想征服汉人,不止是靠马上炫耀着屠刀,而应当诛其心,蒙其志,使其顺服,才是王者之道。

“主子圣明!”索尼赞叹了一句,一副孺子可教的嘴脸。

朝议一直坚持到了深夜,年仅十三的康熙仍然精神奕奕的事无巨细一一询问,大军所需多少粮草,赏额有多大的空缺,山东,直隶等省能否调出一部分兵力南下,明军有多少可战之力,鳌拜有多大的胜算等等等等。一直到大家的精神实在扛不住了,康熙才意犹未尽的挥挥手:“大清兴亡,毕功于此役,尔等各守其职,不可有丝毫的怠慢,朕非亡国之君,尔等也非亡国之臣,祖宗们既然入了关,咱们后世的子孙就要将天下守的稳妥些,散了吧。”

…………

鳌拜的退避让明军一下子解脱出来,说实话,对于此战的结果李霄沐剑铭等人都不敢确定,毕竟真正的明军只有一万五千人,其余大部分都是二藩和贵州的降军,这些人有多少战力,他们不清楚,更不奢望他们能够与满清精锐骁骑营对抗,再加上二藩和赵福虽然降了,可大家也并非能同心协力,每个人都暗怀着鬼胎,沐剑铭与李霄实在没有把握。

耿精忠尚之信赵福三人也是松了口气,对于骁骑营的实力,他们还是相当了解的,他们不过是想保住自己的藩镇,犯不着拿着自己的家底去和鳌拜拼命。

几日之后,新始帝传来的旨意,着令耿精忠尚之信赵福三人入海都觐见。让三人入海都倒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礼制,藩王和大将进京面圣乃是天经地义的事,赵福二话不说,立即启程。可是尚之信与耿精忠却有些害怕,毕竟他们是叛臣,一旦进了海都,就等于羊入虎口,一旦新始帝突然发难说不定就别想出来了,可不去不成啊,你们刚刚投降了,这么个天经地义的要求你都不答应,到底是何居心?这不是明摆着心怀不轨吗?新始帝召你你都不去,难道你又想反明投清?可能吗?满清再傻恐怕也不会再接受这两个混蛋了。

二人连夜背着李霄凑在一起商量,最后还是耿精忠拿定了主意:“世弟,咱们从前是明臣,后又投了满清,如今又复叛回明,现在也只有大明这棵大树能够供咱们乘凉了,要想反悔,恐怕满人也不会再信咱们,从此以后,只有铁了心效忠新始皇帝才能有个好下场,咱们还是同去吧。”

尚之信默不作声的听着,迟疑之后,还是点了点头。

第471章 求和第428章 热气球第92章 一唱一和第170章 少年康熙第129章 宴无好宴第539章 最后挣扎第250章 名字很重要第89章 争国本第382章 煽风点火哥们最在行第343章 镇压日本叛乱第211章 四面明歌第446章 民不可愚第24章 克伦族第790章 兵不厌诈第108章 杀逆王第396章 北巡第425章 天津海战第561章 叔侄第461章 蛮人来袭第四十七 商垄断第511章 捉到一个黄带子第407章 百万流民过长江第203章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诱惑第413章 施琅第442章 汉使就是个大忽悠第415章 新城上海第64章 李定国第103章 不胜而胜第483章 围城第528章 西北狼来了第92章 一唱一和第202章 可怕的念头第439章 斗富第462章 阅兵第68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577章 攻占罗斯托夫第403章 博彩第20章 勃起第42章 锦衣卫第380章 海权时代第537章 天下归上第206章 坏马要吃回头草第397章 新儒家第435章 杀鞑子咯第38章 论策(下)第72章 阅兵第380章 海权时代第800章 俘虏第103章 不胜而胜第410章 农场主第573章 欧洲第466章 大破象兵第142章 假降第32章 托付第36章 论策(上)第199章 天下皆商第76章 争端再起第554章 天下第一关第397章 新儒家第516章 登城第267章 裂痕第540章 开拓第132章 掌控天地会第61章 海商第444章 横的怕楞的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532章 精神永存第26章 好兄弟 不讲义气第55章 舆论杀人第778章 联盟舰队的覆没第197章 以杀止杀第四十七 商垄断第478章 夔东十三家军第422章 雪原绞杀第168章 平西王府下的藏宝库(上)第408章 救人要紧第515章 国书第483章 围城第574章 诱饵第203章 送老婆第383章 殖民军团第254章 无间道第458章 皇家铁路运营有限公司第548章 新的蒙古第128章 会师第577章 攻占罗斯托夫第155章 股份公司第202章 可怕的念头第257章 谜底揭开第163章 大破吴三桂第169章 叛军威武第425章 天津海战第150章 海商第82章 巷战第115章 谣言与党争第37章 论策(中)第780章 耶稣也冤枉啊第227章 捞钱第7章 三段合击第107章 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