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新儒家

浩荡荡的船队开始启程。械齐全★朱骏坐在龙舰上。自然赖的旅途。除了时而站在船望望海风。看着四周星罗密布战舰随扈两侧。前尾衔接。心绪犹澎湃的大海一般高涨了不少。

如今一切都上了轨道。广褒的疆土千万的人民无以数计的作坊。和如织的商旅。一似乎都如做梦一般。在七八年的时间里开创出来。现在还缺什么呢39;朱骏在这狭小的甲板上反而静下了心。

直到舰队抵达吕宋进行补给时朱骏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亮光。朱骏猛然从椅上站了起。在摇曳数盏烛光的船舱内不断的踱步。

第二日。他将跟随而来的官员一起叫到了龙舰上。望着这些恪守中庸的官员。朱骏终于知道了整个大明还缺少什么。

礼毕之后。百名大小官员按座次分列舱侧。许多官员都是第一次坐船。开始还好。兴致勃勃的站在船上指点碧波海浪。不时还在同僚之间吟上一首小诗。心里yy着回到南京衣锦还乡的风采。可是时间一长。便什么风雅都没有了。上吐下泻。昏天暗的的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因此。许多官员的色都不太好。

骏先是与官们谈起了一些政务。接着话锋一。扫视舱内的百官:“这里有几个翰林院的编修侍读?”

立即有四五个员出来。一向朱骏行了礼。

骏微微一笑道:“朕要翰林院编修一本书。留给后世的子孙。”

于编书。百官们倒是无动于衷。历朝历代。不管是开创之主还是之王。没有不编书的。最轰动的自然莫过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了编书嘛。也不算坏事。爱编不编。

对于百官来说自然是爱编不编。可是活的翰林院的侍读侍讲编修。哪里敢出来打油。几个翰林院的官员已开始问了:“皇上打算修什么书?”

“一册为论道一册为格物。”骏开始语惊死不休了:“论道以理学为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以心学为主格物致知。才能开创百业。繁苍生。”

在座的官员既有理学的大儒。自也有出自心学门第的。听到朱骏要搞一套理学和心学的结合书。都不由的大跌眼镜。一时间整个船舱内鸦雀无声。

朱骏自然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笑道:“理学身。心学致知。修身修德致既是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栋梁。”

“这个……陛下。士子们寒窗苦读卖与帝王家。何必要学习士农工商的本领?圣人之道尚不能及时参悟。如何又要潜心猎及杂学恐怕……”提出问题的是礼部尚书。老家伙被同僚们泼了一身的脏水。低眉顺眼的夹着尾巴做了好几天。如今见到朱骏要读书人去学士农工商。一下子又上了火。出来劝导。

骏挑了挑眉。道:“照王爱卿意思。三皇五是研究杂学出身的咯?小心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礼部尚书的思维一下子没有转过来三皇五帝在儒家中好歹也是占据了神位的人物啊但凡登入天子堂。没有几个不以三皇五帝来教育皇上那是什么?那完美的化身。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化身。皇上说三皇五帝也是杂学出身。他便不服了:“敢问皇上。三皇五帝如何心骛杂学?”

礼部尚书可是读了一辈子经义出身的。从来没有哪本书说过三皇五帝对杂学有过研究。因很有信心的想和朱军辩。若对方不是皇帝。他就差捋起袖子骂战三百回合了。

朱骏道:“有巢,教民构木为巢。岂不是教万民造房吗?造房是否是杂学?遂人氏教人钻木取火。这难道不是杂学?伏羲氏结绳为网教民以渔。王爱卿熟知经典。总不会认为鱼是正道吧?神泞百草救治万民。岂不也是旁门左道?黄帝让妻子祖教人民养蚕。命令大臣仓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这些是不是旁门左道?舜帝治水。说到底。治水恐怕也是旁门左道的一种吧。”

朱骏一连窜的举了无数个例子。这还归功于这个礼部尚书。平日里礼部尚书总是痛心疾首的给朱骏讲三五帝的事迹。希望朱骏能够像三皇五帝一样成为仁君。在朱骏也算是以子之矛攻之盾了。

礼部尚书被朱骏的一愣一愣。总觉的哪里不对。可是偏偏这又是事实。辩驳不的。

骏却又开始感叹缅怀了:“想那三皇五帝为了百姓生水的治水养蚕的养蚕学的学医捕鱼的捕鱼。这才有了兴隆。让我炎黄子孙受益无穷。我等后辈自然是不能和三皇五帝并肩的。只能拾了先祖们的牙慧。`学步。争全三皇五帝所开创百业发扬光大才是正道。理义只能修德。却不能致。朕才倡导百。也要让读书之人去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只有有了学识的读书人引导。百业才能兴盛。大明才能万世不拔。”

骏心里在暗笑。讲道理。理学中的漏洞这么多。还怕朕找不出空子出来?找到一个漏就痛打落水狗。只要你反驳不出。朕一纸诏令下去。岂是你们这些螳螂所能挡臂的?

礼部尚书着脖子回了原位。他仔细一想。觉的皇上说的还真是那么个一回事。可是这个理论与他骨子中根深蒂固的想相互冲撞。让他一时间消化这个道理是不可能的。礼部尚书的脑子里现在正在天人交战。自然没心情和皇上辩了。辩也辩不赢。只能回去继续研究。

骏占了上风。自没有谦虚的觉悟。开始道:“朕读《大学》其中便有八目。礼记821;大学》当先便是格物其次致知而后才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国平天下。可见格物致知乃是孔圣人的经义如今的理学重修身心学重致知。其实都只是一叶障目。不能原原本本的看到圣人之学的全貌。”

骏开始侃侃而谈。也算是给新编修的书先定下调子。省的这些翰林院的老家伙又玩什么学派之争。为了往自己的里增添点东西。不要脸的往新书里带私货:“所谓格物。就是要求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所谓致知。就是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被事物昏蔽。暗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有了真知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诚意。就是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

“所谓正心。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于以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朕就不多说了。翰院大学士王吉道在这里吗?”朱骏已经开始推敲起编书的总裁官了人选了。印象中王吉道这个老滑头的学问不错。理论水平还是挺高的。则也不可能是在众多庶吉士中脱颖而出当了翰林院大学士。朱骏最看重的墙头草的为人。平日里老老实胆战心惊的。心学说心学好。不敢的罪心学的。也跟着点头说好。理学的说理学的好。他也在理学人面前说理学好。总之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好。朝廷里出了名老实人。让他来做主编。至少能够让他一碗水端平。谁也不的罪。

一个官员道:“王39;士受不的风浪。吐胆汁都出来了。如今正在明威号静养。”

骏一副的索然无味。挥手让百官退:“去喝王吉道说。待他感觉身体好了些。来这里见朕。”

百们有是理学的。是心学的。还有心学的激进旁支东林学的。各自怀着心事退了出去。只留下朱骏仍然在案上愣神。想着这本新儒学的纲目。虽说是新儒学。但骏打的旗号还是复古。意思就是现在的儒家曲解了圣人的本意。要重新改回去。

咳咳。这章感谢一个书友的建议今天有几个书友加了我好友。交谈一番后让小弟一下子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非常感谢。小弟再接再厉。又建了一个群。要讨论的可以进584881。群号叫死神。欢迎家讨论。

第386章 万王之王第187章 血战第4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96章 军区总兵第88章 反战第234章 抢夺第530章 不和第456章 教育改革第152章 倭人带着友谊来了第414章 机会来了第454章 告祭太庙第241章 日本王第474章 屡教不改第450章 反叛第172章 二愣子总督第412章 前线告急第107章 中央集权第189章 毒气战第438章 铜脉第499章 中都凤阳第511章 捉到一个黄带子第16章 夜袭第481章 新军营第65章 缅甸王子第209章 形势逆转第86章 授勋第18章 猫和老鼠第51章 海盗猖獗第552章 你要战我便战第797章 投降?第98章 尽灭暹罗精锐第204章 金龟婿第172章 二愣子总督第254章 无间道第19章 我为刀殂 人为鱼肉第394章 同盟国第550章 教儿子第413章 施琅第41章 以人为本第197章 以杀止杀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797章 投降?第563章 彼得小帝第267章 裂痕第780章 耶稣也冤枉啊第795章 莫斯科没有眼泪第412章 前线告急第141章 荷兰远征舰队第58章 收养孤儿第505章 救命的稻草第779章 直布罗陀海峡第788章 勇者无敌第547章 赵爷爷进城第525章 前进 山地营第467章 大儿子和小儿子第387章 众神之神第7章 三段合击第181章 暗战第238章 琉球第403章 博彩第136章 招商引资第514章 坐地分赃第800章 俘虏第471章 求和第499章 中都凤阳第248章 公主驾到第474章 屡教不改第443章 草原杀伐第62章 乱局第19章 我为刀殂 人为鱼肉第181章 暗战第169章 平西王府的藏宝库(下)第83章 近在咫尺的危险第1章 南明末帝第391章 大清洗第192章 突入广西第504章 辽东血战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189章 毒气战第75章 奉天监国第89章 争国本第249章 喜得贵子第508章 阴人第530章 不和第441章 草原雄鹰第437章 金陵埋金第520章 宁死荒徼无降也第380章 海权时代第523章 康熙震怒第112章 劝降第167章 昆明城下第163章 大破吴三桂第534章 命中注定的决战第113章 要想富 先修路第553章 大漠潜伏第235章 征服满洲,必先征服日本第50章 海盗相争(上)第40章 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