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民不可愚

陵邸报是南京城本地的报纸,其中以奇闻异事,以息为多,当然,若是内廷出了中旨,也是会纳入头版的,李光地从前也是接触过邸报的,只是那是清廷内部的玩意,只有各府各道的衙门分,寻常人别说买,连看也是触犯律令的,同样是一张纸,但这份金陵邸报的内容就丰富多了,有衙门最新的公示,有商业资讯,有某某大街生的八卦事件,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等李光地略略看完,车子也停了下来,不待车夫呼唤,李光地已下了马车,这里是兵部衙门,按规矩,他和后面车辆的施琅是一起来兵部报道的。

二人并肩入了兵部,坐堂的堂官检验了他们的勘合,不由得抬头望了李光地和施琅一眼:“你们就是李光地和施琅?”

李光地连忙拱手道:“正是。”

堂官将勘合丢到案上:“现在不能给你们委派职务,内廷传来了信,让你们先入宫觐见。”

李光地与施琅一头,与那堂官闲聊了几句,便匆匆告辞,又上了马车,往皇城方向前去。……………………

“臣李光地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施琅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朱骏近来精神还算好,欧洲的使节又来了一趟,传来的消息不是很好,奥斯曼人又败了一仗,损失惨重,而英、法、西班牙三国也在海战中失利,还好主力舰队仍然保存着,倒还有负隅顽抗的实力,这样的结果反而导致了各国对大明军火的需求更加大了,打不赢还能怎样?只能买呗,如今各国地造船业和军火制造业急剧萎缩,逐渐对大明越来越依赖起来,到了这个份上,打不赢也是要打的,为了战争,各国耗尽了全部的国力参加这场博弈,一旦失败,战胜国要想得回自己战争中的损失,那么必将对战败国进行最残酷的洗劫和掠夺,这一点,所有国家的贵族都十分明白,因此,不管如何,战争必须打下去,这不是以往那样以争霸为主的战争,而是维系民族存亡的决战。

朱骏又捞了一笔银子,大明各地船坞又有了生意,至于欧洲的战事是胜是败,对于朱骏来说都不重要。

“你们就是李光地和施琅?”朱骏打量了二人一眼。淡然地抚弄着御案。对于这两个历史中康熙朝地重要人物。朱骏眼看着他们穿着大明地官服显然觉得无所适从:“这一次天津之战。你们辛苦了。朕也多亏了你们。否则哪有这么容易成功。

“皇上谬赞了。微臣愧不敢当。”李光地拱手躬身又是一礼。

“能为大明效力。施琅绝不敢当辛苦二字。”

朱骏笃定了心情。沉静下来。坐在銮椅上想了想道:“《16K小说网电脑访问 》北地你们是清楚地。今后施琅便敕为海水师游击吧。天津一战缴获地水师船只全部调在你地麾下。专职负责在满清各省登陆袭扰。至于李光地嘛。暂时便做天津知府。负责天津防务。如何?”

二人自然唯唯称是。李光地道:“皇上。臣在来地路上看到了一份新奇地事物。这东西名叫邸报。微臣以为。此物乃千年未有之物。利弊兼有。只是有一天却让微臣不解。”

不得不说,此时的李光地还是单纯地,没有旧吏的谨慎习气,想到什么说什么。

“但说无妨吧。”

“皇上,开禁百姓通过邸报似有不妥,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后历朝以来,都奉此为国策,皇上开禁,纵然是行太宗开明之举,可是若是有心人利用,难免会种下祸端。”

朱骏笑了起来,这些年来他被那些书呆子逼得倒是看了一些圣人之书,在他原来的思想之中,所谓的圣人之言多半是愚民地玩意,可是翻遍了整部论语,这才知道其实事实并非这样,不是孔子有意去让人愚民,而是后世的读书人为了迎合统治故意篡改了经义而已。

“李爱卿的书恐怕是读岔了吧,《论语伯第八》中记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今已被翰林院重新诠释了,从前的的释解不知误导了多少读书人,正确地读法应当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

事实上“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这句话,有两种句读法,意思截然相反:其一,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

其二,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地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后的意思则恰恰相反人民,可以按照我们地意思去做,但是不可以,让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点缀之后,其意思便完全不同,朱骏也相信,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地大教育家,不是吃官饭的文人,后才是他老人家的本意。

朱骏多年来与官员们的斗争,已经让他的经验极为丰富起来,反儒是不成的,这会将整个官僚集团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他朱骏没有一百只手,也没有一万颗脑袋,制定的政策还需要他们执行贯彻,朱骏当然不会去挑动官僚集团的最后一根逆鳞,既然如此,朱骏要施行思想改革,自然也只能走弯曲路线,打着儒家反儒家,当年孔圣人他老人家没有明标点字符,因此后世对论语的诠释的极多,一句话可以得出好几种意思,因此才衍生出了各种儒家派别,朱骏就是从这里入手,打着修书的名义,召集一帮子翰林院文痞专门对论语进行篡改,当然,篡改的不是论语的内容,只是诠释而已。

这样一来,先可堵住那些官僚集团的嘴,哥们也是尊孔的,看到城中央广场的那个巨大的铜质雕像没有?大圣人每日香火不断呢,其次,也可减轻改革的阻力,减少士子们对改革的抗拒,使人更容易接受心学。一旦新学通过广泛教育的方式让千千万万的人接受,那么百年之后,就算朱骏的子孙想要玩闭关锁国或是士农工商那一套也玩不转了,工业革命一旦开启,再辅以思想上的保证,绝对不是几个人几个集团所能阻挡的。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那样,一批思想家被火烧死了,可是仍有一批思想家没有烧死,他们表面上是神学院的学,是上帝的信徒,却不断的在用各种方式质上帝的存在,这才使得文艺复兴更加灿烂。

李光地脸色一沉,立在大殿的中央思索起来,而施琅显然对这些话一知半解,只能讪讪的站在一边。

朱骏已开口解释了:“当年满人入关,人口不过百万,而我汉人则有一万万计,以百万之寡,敌万万之众,原本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偏偏满人以弱胜强,轻而易举的夺得了天下,这是为什么?”

李光地并不是傻子,已明白了皇上的意思,接口道:“就是因为民不知所以然的缘故?皇上,臣似乎明白了一些,皇上的意思是,若是百姓们能知道国家兴亡,知道天下大义,自然会奋起抵抗,也不至于多数人麻木不仁,原本以为不关己事,只求芶安,最后反而让满人的铁蹄能够横扫天下,万民悬于水火,妻离子散,处处皆是披麻哀号之声?”

朱骏点了点头,人民是引导的,利用舆论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取向才是后世国家通用的方法,而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方法早该被淘汰了。

李光地又想了想,新的观念与传统的思想交杂在一起,让他很难以消化,虽然皇上说的有道理,可是从前固有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明白的,这个时候,却听到有太监慌忙来报:“皇上,宫外有人求见。”

朱骏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有人要见也不需这么慌张,这个小太监胆子也忒大了些,他正要火,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了口气,又说话了:“是山东孔家,听说是逃难到了江南,已知会了礼部,各部的官员蜂拥而出,都在宫外争看衍圣公的风采,如今整个玄武门堵得水泄不通……”

“衍圣公”是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开始于西汉元始元年,当时平帝为了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侯。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到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为衍圣公,后代一直沿袭这个封号,因为孔子的家乡在山东曲阜,因此除衍圣公之外,世袭的孔家门人又兼任曲阜县令,数千年来,从未间断。……………………………

嗯,今天这章可能有点闷,正在构思好的情节,感谢一直追订的朋友,是你们给了小弟码字的动力,让小弟今天去街上买了一台彩电。

第511章 捉到一个黄带子第1章 南明末帝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14章 苦肉计第42章 锦衣卫第77章 使者第191章 谈判开疆第780章 耶稣也冤枉啊第524章 大战前夜第79章 英烈祠第510章 复仇之战第111章 不老实 整死你第12章 拐卖儿童第470章 报捷第435章 杀鞑子咯第443章 草原杀伐第793章 莫斯科攻防战第6章 信心第257章 谜底揭开第44章 南洋海第120章 书生暴动第473章 太子出宫第527章 十面埋伏第577章 攻占罗斯托夫第232章 火炮实验成功第227章 捞钱第796章 波兰人第24章 克伦族第46章 断货的供货商第124章 郑氏败亡第159章 炸营第40章 暴利第794章 疯了第170章 少年康熙第479章 汉口第204章 金龟婿第789章 狼子野心第2章 对策第398章 远洋渔民第210章 裁撤二藩第94章 三藩第150章 海商第379章 殖民统治第175章 战事又起第142章 假降第87章 变化第565章 新疆建设兵团第227章 捞钱第149章 大捷第506章 大杂烩第97章 回马枪第517章 攻占盛京第159章 炸营第120章 书生暴动第571章 没落的葡萄牙帝国第117章 盛典第一百六十 决战前夕第62章 乱局第142章 假降第516章 登城第384章 练兵第154章 生意第6章 信心第799章 阴险计划第169章 叛军威武第237章 持才傲物第225章 老虎屁股也能摸第790章 兵不厌诈第560章 困兽犹斗第75章 奉天监国第152章 兴建海港第69章 李定国第405章 缺德第98章 尽灭暹罗精锐第92章 一唱一和第542章 奉旨打劫第485章 鸿门宴第十久章 丰厚的战利品第516章 登城第274章 朱慈炎诞生第555章 怀柔个屁第419章 提振军民士气之战第526章 深山鬼魅第202章 可怕的念头第81章 开战第五十七 营救第565章 新疆建设兵团第143章 海军学院第510章 复仇之战第788章 勇者无敌第528章 西北狼来了第482章 貌离神合第176章 召兵第23章 防御工事第436章 噶尔丹第405章 缺德第167章 昆明城下第263章 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