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太子出宫

皇上,微臣家里倒颇有些余财,能否入股皇家铁路公朱骏滔滔不绝的说完,周慕白来劲了,他并不是因公忘私的人,对于他来说,国务是国务,私财是私财,领了朝廷的饷去办差是应当的,可是为自己身后打算也必不可少。

说起来周慕白这七八年来也算是积攒了不少的银子,跟着缅王时时不时敲诈勒索当年的永历一番积蓄了数万两纹银,后来入阁之后每年的薪饷是八百两银子,这七八年又凑了万两银子,家里两个儿子如今也在海都办厂,获利颇丰,再加上侄女周雪儿出嫁,皇家是给足了聘礼的,七七八八凑合起来已有了数十万两的身家,相对大明来说或许只能算是小富,距离那些一掷千金的大商贾相比差的远了,可是周慕白经营有道,也算是颇有财产,这时听到朱骏讲起火车的前景,不由得拨打起了小算盘,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到哪里找去?皇上都入股了上千万两银子,哥们本钱少,搞个二十万两银子进去怎么说也能分点汤喝吧,将来有了股息,还不是世世代代的子孙吃下去的?

沐天波、杨嗣德不由得皱起了眉,周慕白这个老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办事倒是能干的,只是满脑子的稀奇古怪,行为也不知收敛一些,这种逐求私利的事能当着皇上说嘛?难怪最近皇上老是计算自己的内库,整天惦记着投资,想来与这个周慕白分不开关系。

朱骏确实兴致勃勃,皇家铁路公司还差五千万两银子的工程款呢,如今逮着一条小黄鱼,自然不会放过他的打算很明白,就是主导这次铁路的建设而后子孙们一边可以享受国家每年给的定量拨款,还可以再铁路上吃些分红,足够他们开销了,也省得到时候有人没钱用把手伸到国库里去,公私不分因此,对铁路的建设朱骏可谓是格外热心。

“朕待会让人送契约到你府上去,你细细读了是没有问题,可到公司去自行购买股份。”

周慕白颌首点,心里还在计算在利润,毕竟他是知道货运的成本和收益的是真能修通铁路,各省之间互通有无,每年恐怕有数十数百百万吨的货物需要周转,这些货物的运输费用可是惊人的,除去维护,铁路的银子自然是稳赚的。

这个时候子捧着一长匣子进来:“皇上,地图测绘出来了皇上观看。”

说完打开长子,掏出一张精美的轴纸翼翼的摊在御案上,朱骏凑过去看了一眼第一个感觉就是画的过于粗糙,别人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朱骏在后世是看过世界地图的,总觉得这个印度地图和后世的差距太大,后世的印度地图是个菱形,到了这里就成了个不规则的椭圆,不过里面的地名倒是标的清楚,朱骏只能凭着后世的记忆结合眼前的图纸认真端详起来。逊克王的领地相比于整个印度次大陆来说并不大,只有八分之一左右,面积约莫四十余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印度的南部,呈倒金字塔的形状。

朱骏朝着沐天波等人招招手,示们上了丹陛,在御案前一起观看,杨嗣德是打算动身谈判的,因此看的极其认真,这个时候朱骏已开口了:“割取的土地必须沿海,印度南部的土地原本就肥沃,倒没有什么苛求,只是该割多少呢?”

这个问题还真有些不回答,整个逊克国的土地只有这么多,要的多了,人家还不如跟你鱼死网破,可是要的少了,如何建省?难道建个汉人市出来?

周慕白道:“南方一平均地面积约莫二十万平方公里左右。不如割二十万平方公里如何?给蛮王留一半。算是对他客气了。”

朱骏喃喃念了一句。随即点头。指了地图道:“就要毗邻新四川境地沿海区域好了。让他们迁往内陆去。若是逊克王不答应。可让张有德再打几仗。一直打到他们把土地吐出来为止。可是又不能把他一棍子打死。否则谁来帮朕把土人全部迁到北方去?杨爱卿。明白了吗?”

杨嗣德连忙躬身拱手:“微臣明白。微臣明日就动身。”

朱骏点了点头:“割取地土地可取名定洋省。以一省之力定住印度洋嘛。朝廷要立即招募移民地百姓。跟他们说。谁若是前去开荒。每人可否则土地三百亩。若是一大家子去。也有一两顷地地了。开始几年辛苦了些。十年之后。人人都可成地主乡绅。朝廷再拨些款项出来。给他们修修道路。”

“皇上。”周慕白似乎想到了什么:“若每个汉人都是地主。那么谁来耕种土地呢?”

朱骏不由得楞了楞。周慕白话可说到了点子上。新建地行省因为不允许外人进入。而汉人每人分得了大片地土地。这么多地土地总需要人来耕种吧。可问题是。找谁来种呢?

“依周爱卿来看,应当如何呢?”

周慕白略略思索了片刻:“可征募土人民夫,年纪全部为十八岁上下入境务工,替汉人耕种土地,并且由当地衙门进行登记,在务工期间,不允许结婚生子,一经发现立即遣返,待这些工人年纪达到二十五岁时,可由雇主发放一笔遣散费,将其遣散回去结婚生子,这样如何?”

朱骏不由得怪异的看了周慕白一眼,这个家伙倒是一肚子的坏水,不过这个法子倒是比贩卖黑奴要好了不少,至少人道了一些,土人可以找些活干,干的差不多了还能得一笔遣散费回去,而汉人雇主也有了劳动力,最重要的是,这种种族隔离的方法不会让务工的印度人世世代代的留下来,到了一定的期限就得回老家,倒是够厚黑的。

“你写一份奏疏上来吧,送呈刑部讨论修缮,就这样实施。”朱骏是个坏事做绝的人正是殖民,是强盗就彻底一些,省的将来留下后患,做的越狠,将来就越文明,越普世。

“遵旨。

”周慕白倒是一点儿也没有羞愧的意思至连杨

沐天波都没有任何的表情,在这个时期的人眼里,所其实就是野人,未受教化,没有人性,汉人遭受这些蛮人的痛苦已经太多了对他们严加防范,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是在向自己的子孙后代犯罪。

朱骏抿了抿嘴,将地图合上,笑道:“议了这么久,朕也乏了,你们也回去好好歇歇日就让那些观政士们在内阁里办公吧,对了爱卿,剑鸣好不容来了海都一趟们父子也多聚一聚,平日里各忙各的:凑到一起也不容易。”

沐天波微微一笑:“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杨嗣德要回去准备行装,准备奉旨出巡印度,因此也躬身告辞,周慕白也跟着行了礼,随他们一起告辞而出。

朱骏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皇帝还真不是人干的事,大清早就要起来早朝,遇到了大事还要关起门来与人商议,一下子功夫,半上午的时间就没有了,到了下午还要批阅奏折,虽然大部分的意见内阁已经拟好了意见,只要朱批便成了,可也算是脑力活啊。

一边的小桂子知道皇上心意的,忙道:“皇上,方才有后宫人来问皇上是否有空闲,皇后娘娘请陛下移驾去后宫看看太子练的字。”

“练字?”朱骏不由得哭笑不,朱慈焱才四岁而已,连说话都不清楚,就给人逼着去练字了,恐怕这个小家伙现在已是满腹的苦水了吧,说起来还真是有意思的很,朱骏自封为太子太保,瞿慈为太子太傅,而那个便宜国丈赵知礼则是太子少保,就连雪儿也‘官拜’太子舍人,小朱同学则是唯一的学生,全家重点的培养对象,这四位‘老师’当中最严厉的自然是赵知礼,老家伙年纪大了,报着发挥余热的精神天天往宫里头钻,用他的话来说,太子殿下年纪太小,读书似乎还早了一些,但是耳濡目染一些圣典经义总是必要的,因此老头子进宫不是教书,而是自个儿捧着本《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类的书在朱慈焱边上读,管你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反正你得听着。

瞿慈也十分心,学着义父的法子,每天对着儿子吹拉弹唱,或是咏读诗歌,有一次被朱骏撞见居然在朱慈焱边上读什么《女诫》,朱骏当时就傻了眼,可瞿慈倒是说的头头是道,话语中倒是带着朱骏只知道家国大事,反而耽误了儿子,害得她一个妇道人家对其他的书一窍不通,只能给儿子读些《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之类的书启蒙。朱骏也不好说什么,心里却暗自腹诽不已,看了看可怜的朱慈焱,爱莫能助的批阅奏疏去了。

相比前面苛刻的两个‘老师’来说,骏和周雪儿几乎上属于打酱油的类型了,稍有机会便带着‘学生’去游山玩水,好在宫里头够大,倒不缺游乐的去处,周雪儿生的是女儿,取名叫朱徽蹙,封昭明公主,现在才一岁,仍在襁褓之中,周雪儿有了女儿之后性子也逐渐稳了下来,因此到了后来,陪着朱慈焱游山玩水的只剩下朱骏一人,这也让朱慈焱与他的关系亲近了不少,一见他便咯咯笑个不停。朱骏也乐得这样,反正总得有人唱红脸也要有人唱白脸的,哥们这个好人是做定了,你们要做坏人也随便你们。

朱骏心情大好,大声道:“驾,去看看焱儿的书法如何。”

行撵到了坤宁宫,里乃是后宫的居所,与乾清宫相互辉映,总辖后庭东西六宫,待小桂子一声:“皇上驾到。”的声音传了起来,殿内一个眉清目秀,粉面朱唇,只是怯怯羞羞,腼腆含糊的稚嫩身影窜了出来。

朱骏一把将小身子抱起,毫不忌讳朝着他的粉面亲了一口:“哈哈,焱儿,朕听说你会写字了?来,然朕看看。”

朱慈焱皱着鼻子,一脸害羞纳道:“儿臣胡乱涂鸦的。”

朱骏倒并不介意,想来是这小家伙也是很有审美观念道自己的字见不得人,还知道藏拙了,陡然又想起自己的毛笔字实在是丢人之极,虽说穿越了近十年,可怎么都写得不端正时候看到瞿慈的书法都恨不得找块豆腐撞死,想来自己每天批阅的奏疏颁发下去定然引了不少官员的嘲笑,因此更加兴致勃勃看一看比自己还臭的书法是什么摸样。

“臣妾给皇上问安。”瞿慈已盈盈的移步出来,面带笑意,眼眸在朱骏与朱慈焱父子之间流转:“皇上,进殿说话吧。”

朱骏点了点头虽说是皇室,但仍能感觉到家的温暖,朱骏放下朱慈焱,这家伙最近光长肉了,朱骏平时就缺乏体育锻炼,哪里能不停的抱着他慈焱皱了皱鼻子,显然是对父皇的抗议瞿慈在这里,他不敢放肆乖乖的任朱骏用手牵着,进了坤宁宫。

宫内飘荡着淡淡的桂花香味是海都运来的特制桂花香水,瞿慈极是喜爱,因此迁都时不忘吩咐人带了些来,正宫的正中放着鼎炉,四周轻纱罗织,红柱粉墙,装饰得倒极是淡雅,与瞿慈的性子倒是匹配,朱骏一屁股坐在锦墩上,瞿慈已笑吟吟的拿着一张极其精致的宣德纸过来,给朱骏看:“皇上,这是焱儿的字,皇上看看,指正指正。

朱骏接过来看了看,纸上墨迹已干,写着一个大大的仁字,只是毕竟是个幼童,握笔不稳,字迹颇为歪斜,倒有些毕加索的抽象风格,远看还像那么个一回事,近看之下,要猜测出这是什么字可就要费一番功夫了,想起抽象派朱骏不由得笑了笑,又想起字迹的字前几年也是臭不可闻,稍微比这个焱儿好了一些罢了,只是近来经常批阅奏疏,偶有进步,相较来说端正了不少,于是摸了摸朱慈焱的头:“不错,哈哈,焱儿还真有些乃父之风。”

朱慈焱是小孩子心性,听到夸奖也笑了起来,摇头晃脑的扶着朱骏的膝盖:“父皇,儿臣要赏赐。”

朱骏不由得愣了

也太他娘的现实了些吧,夸一句就顺杆子往上爬,更己为表率还不算夸呢,近来有衙门里流传什么此人的字倒颇有皇上的味道,这可不是夸这人写的字好,而是隐约说字太臭,跟皇帝一样臭呢,前段日子就有个御史弹劾礼部仪制郎中诽谤圣上,朱骏当时就给了那个四品郎中一个罚俸的处罚,这小家伙倒以为自己在夸他写的字好了,不由得沉着脸:“怎么?年纪轻轻就要赏赐,国舅大人整日在你耳根前读了这么多经义你全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朱慈焱最怕的便是赵知礼,这个舅公是整日拉长个脸,就好像朱慈焱打娘胎起就欠了他钱似地,他是国舅,教训的也是自己女儿的儿子,虽说朱慈焱是太子,但是教导起来也异常严厉,整日拿着一条小竹鞭,鞭子上缠着黄帛,若是朱慈焱东张西望或是昏昏欲睡,便轻轻敲打一下手心,虽说包了黄帛下手又轻并不怎么疼痛,可是对于朱慈焱来说却已是够恐惧的了,朱骏把国舅大人搬出来,本想是吓唬吓唬朱慈焱,朱慈焱先是乍了乍舌,随后想起老家伙并不在身边,一脸委屈的道:“儿臣为了练字,手都肿了,没有功劳也是有苦劳的,这是母后说过的话。”

朱骏见他摇头晃脑的样子,十足是个书呆子的形象,心里不由得一动,他可不愿意儿子变成一个书呆子,心里又升起一股暖意,摸着他的头道:“朕想到赏你些什么了,你不是最爱玩竹剑的吗?这样吧,你年纪也不算小了,能说能走,过了今年便到了五岁,每日清晨,朕派人接你去近卫军营里去会会操,嗯,不可以胡闹,只练一个时辰朕就派人接你回来,明白了吗?”

对于这个决定,朱骏算是深思熟虑过的,他并非想把儿子锻炼成一个将才,只是希望能够从小锻炼锻炼身体而已,否则身体孱弱,将来哪有精力治国平天下?更何况太子入军营训练,一来可以让太子知悉一些基础的军事,二来与军将们接触久了,在自己百年之后,更容易掌控军权,这第三嘛,自然是培养他的纪律观念了,皇帝是最特殊的一种职业,这个职业的绩效坏,虽然有人监督,但是由于大权独揽,除非自己有自律的精神,否则很难做好,而一旦他不能干好,遭殃的就不止一人了,而是千千万万的臣民百姓,古代的军营或许纪律混乱,但是自从朱骏组建新军之后,所有的军制都按着近代军队的模板进行整改,如今可以说是纪律最严明的地方,将朱慈焱送去那里,自然也有培养他自律精神的考量。朱骏甚至想过,在朱慈焱长大一些,还可以让他去军校锻炼锻炼,当然,皇家学院的政治系自然也是要读一读的,不求他完全精通文武,只是希望他多与学生、老师、军人多多接触,否则整日如温室里的花朵一般躲在宫里头,只会变成一个何不食肉的白痴。朱骏甚至还想过,等他成年之后,给他找个小城去做一任知县,再调入内阁观政,不过现在一切都是设想,若是他把这些话说出去,恐怕又有老古董要寻死觅活了。

“好。”小男孩最热爱的游戏自然是打打杀杀,虽然天天在后宫里被一群太监和宫女围着,朱慈焱体内仍然残留着好斗的男儿本色,立即伸出肉鼓鼓的手欢呼起来。

“皇上……”瞿慈一脸心的低声唤了一声:“皇上的心思臣妾明白,只是焱儿若是磕着碰着了……他毕竟是个孩子。”

朱骏摆摆手:“磕着就磕着到了营里自然有人照应着,出不了什么事,焱儿总不能成天呆在宫里头吧。”

瞿慈拧着眉没有说下去,她知道,这个皇上虽然平日里笑呵呵的,但是有些主意却是不容更改的。朱骏已站起来一把揽过她的腰,温和的道:“朕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焱儿好,难道朕会害了他?你放心就是,朕有安排的。”

瞿慈点了点头,朱慈焱却已笑眯的抱住了朱骏的腿,仰着头道:“父皇,儿臣也要抱。”

朱骏苦笑一声,连忙收揽住瞿慈的手,不好当着朱慈焱的面亲热……

………………………

第二日,杨嗣德到阁点了卯,领了皇上的诏书,门口早已停好了钦差的仪仗,杨嗣德安嘱了几句来的早的观政士,随即出了内阁,坐进钦差大臣的马车,车驾缓缓移动,朝着武汉方向去了。

而皇宫门口今早也是极为忙碌,太下要出宫了,而且还是第一次,自然少不得许多准备,先是一队兴高采烈的近卫军官兵过来接人,王秋亲自带的队,人人都带着喜色,皇上把太子送到近卫营里去锻炼,这意味着什么?恐怕是人都知道,这意味着皇上对王秋、对整个近卫军是绝对信任的,昨天夜里他们就接到了圣旨,王秋整夜都没有睡,立即将营里折腾个底朝天,开始布置起来,怎么说也太子爷知道咱们近卫军威武不是?皇上除了旨意之外还钦赐了一把鞭子,意思就是让王秋好好管教,王秋却没有管教的意思,而是一脸荣光的将鞭子横在腰间,很是得意。

“王大人,您说这太子是个啥摸样?”几个人唧唧喳喳的说话,现在门禁还没有开,因此大家也随意的很。

王秋自然是没见过太子的,自然不知道什么摸样,回答不出在部属面前又觉得失了面子,咕哝一声翻翻白眼:“问什么问?宫门马上要开钥了,说不准太子爷就要出来了,你们都列好队,不许喧哗,他娘的,谁在咋咋呼呼老子办了谁。还有,谁他娘的在太子面前都不许开口粗话,那些老子、他娘的之类的用词都给老子他娘的收起来,教坏了太子,唯你们是问。

第498章 夔东军团第111章 不老实 整死你第550章 教儿子第152章 兴建海港第68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百六十七章 别阴哥哥反了还不成第512章 密旨第68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8章 海贼第561章 叔侄第27章 山地营第97章 回马枪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486章 炮击北岸第52章 与虎谋皮第60章 洗脑第104章 五国来朝第490章 巷战第422章 雪原绞杀第106章 孤家寡人第71章 纳降第796章 波兰人第428章 热气球第239章 陈兵九州四国第156章 云南异动第449章 卖猪仔第168章 平西王府下的藏宝库(上)第234章 抢夺第45章 贪官污吏第242章 日本倭王第391章 大清洗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202章 可怕的念头第70章 反间第150章 海商第6章 信心第467章 大儿子和小儿子第44章 南洋海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第573章 欧洲第203章 送老婆第802章 分裂第576章 龙骑兵团向前进第145章 交易第144章 立后第244章 觊觎朝鲜第799章 阴险计划第165章 银行第61章 海商第555章 怀柔个屁第412章 前线告急第523章 康熙震怒第467章 大儿子和小儿子第436章 噶尔丹第517章 攻占盛京第一百五十三 挑拨离间第197章 以杀止杀第386章 万王之王第49章 船厂第542章 奉旨打劫第74章 众望所归第785章 宫变第392章 决心第41章 以人为本第489章 亲征第530章 不和第39章 费解的佛朗机战术第124章 睡狮已醒第74章 众望所归第379章 殖民统治第196章 军区总兵第21章 挑拨第258章 放火烧山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198章 老狐狸第410章 农场主第235章 征服满洲,必先征服日本第573章 欧洲危机第17章 圈套第409章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第193章 工商为本第128章 会师第193章 工商为本第10章 炼钢第504章 辽东血战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455章 阅兵大典第92章 一唱一和第557章 你有骑兵我也有第234章 大清版连发火铳第32章 托付第546章 准噶尔汗国第782章 澳大利亚新政第462章 阅兵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569章 目标 埃及第121章 书生暴动(二)第203章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诱惑第449章 卖猪仔第146章 将计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