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澳大利亚新政

痢暗建设军团当然不是军事组织,不讨所施行的却是尹:,二事户口制,但凡加入新疆建设兵团的户籍,都必须由朝廷组织起来,编入各户所,每十户为小旗,设小旗长,每五十户为一总旗,设总旗官,每百户为百户所,设百户官,每千户为千户所,设千户官,各个小旗、总旗、千户、百户的聚居点也是有规制的。譬如相隔百里安置一百户所,而该百户所的四周可以让一些小旗、总旗在百里之内分布,而方圆五百里设千户所,方圆五千里设万户所,在西伯利亚的中部,则准备建设一座城池。取名塞北,新疆建设兵团镇抚司便设与此。

每户人家可分得土地方圆一倾,任其放牧或者农耕,此外,朝廷每年按人丁编制发放俸禄,每人每月纹银一两,虽然不多,可是再加上分发的土地收入亦不算少了。

随着西伯利亚的顺利占领,关内各府各县的移民也纷纷的迁徙过来,人口约十四万户,人丁五十六万,新城里的新疆建设兵团镇抚司衙门忙的手脚不停,这人员的分配,聚居点的安置,还有铁路的路线、新城的建造以及各户土地的丈量,千头万绪都要等着处理,若不是朝廷抽调了不少皇家学院的学生前来协助,恐怕衙门里这么点人,要全部梳理干净了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去。

在沈阳城,皇帝回驾南京的日程已经排出来了,沈阳城里也是百废待兴,朝廷专门拨出了款项吸引流民以及修楼城池,沈阳城如今涌入了无数的商人,大商贾小商贩,还有那应征来的工匠顷刻之间便繁荣起来。

其中最大的缘故还在交通上,朝廷已经颁布了修建铁路的规划。沈阳在整个关外,等于成了交通枢纽站的,关内的铁路直达沈阳,而通往北庭、通往西伯利亚、通往蒙古的铁路也都是从沈阳经过,商家们自然不是白痴,朝廷花这么大力气在关外修建铁路、道路。不是明摆着要开发关外吗?趁着现在铁路没有修好得赶快在关外占个好个置,难道要等到这里的地价、商铺的价格全部涨到了天价再来这里。

现在的商人可精明多了,眼珠子全盯着朝廷的政策呢,朝廷要开发哪里,趁着那里的地皮和商铺还未抄起来,得赶快下手。就像当年的海都开发区一样,一开始设厂时朝廷的优惠极多。厂房的建设也基本上就是些材料的银子,可走过了几年,要在那里设一家厂,首先买块地皮建个厂房都需要两千两银子。这还是较偏的场所,到那厂区的中心地带那就是天价了。

还有那江南各城的商铺,朝廷刚刚发展商贸时,大城市的商铺也不过百来两银子,可是几年之后。那价格就飙升到了上千两银子,缘由是生意比往常好了近十倍,荐人们赚的钱多了,这开铺子的人也就多了,地只有这么多,这地价自然往上狂涨。

有了几次教,商家们恍然大悟,原来这地价也是会涨的啊,而且这涨幅的速度可不一般,要想抢占先机,唯有先入为主了。

关内修建铁轨的满人们也纷纷的带着工具往关外涌,这些满人干活的速度那灵巧的很,在江北铺建铁轨、修建大桥、道路等工程进度都是一流的。往往是指定了一个工段,只是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工程完成,这若是换成那些领着工钱的劳工恐怕是没有这样的速度的,毕竟们劳工们怠慢一些工长是不能惩罚的,最多扣些工钱而已,可是对于奴才来说,他们只不过是一样工具罢了,若是谁敢消极怠工,那工长手上的皮鞭还有大酋长设下的辣板水、老虎凳可不是摆设,有的时候为了杀鸡傲猴,那崇安当着所有奴隶们的面杀几斤,怠工的情况也不少,不干活,那可就要冒着看头的危险了,谁还敢怠慢?

如今关内的铁轨算是铺设的差不多了,一些主要的城市也都有铁轨通过,虽然不能覆盖到所有的城镇,却也足够了。

关外的铁轨正式破土动工,朱骏也在一群侍卫的拥簇下参加了奠基仪式,稍稍露了个面,便去召见自澳大利亚的酋长了。

澳大利亚被汉人发现之后。立即便吸引了许多冒险者,一阵烧杀抢掠之后,朱骏终于颁布了诏书,禁止猎杀当地土人,随后,移民的迁徙也在民间自发的展开,那里不比西伯利亚,虽然算不上土地肥沃,可是毕竟也算是个好地方,朝廷只是颁布了负打手许迁徙令,但凡迁徙的。可由朝廷划界,给他们分送土地。短短一年的时间,大明便有近六十万人口向澳大利亚迁徙,现在出海的人多了,再加上朝廷分送土地,只要愿意出海。便可以得到数百上千亩的土地,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地主或者大牧场主。五一

土地的增加,农场主、大地主的增加,自然也导致了劳工的极度短缺,很快,一些商人们就发现了解决的办法。劳力短缺,那么就不妨让本地的土人来做做工吧,在商人的呼吁声中,朝廷更是下达了不许随意斩杀土人的禁令,南洋水师的一支分舰队也开始在澳大利亚巡逻,为了维护当地的治安,朝廷还特意组织了一支澳大利亚民兵团,以对付那些触犯禁令的冒险者进行惩罚,《大明殖民律令》也随即发布,朝廷开始派出礼部的官员学习当地的土语,并且与土人沟通。

在承诺不伤害任何土人之后,原本对汉人抱有仇视态度的土人各部终于缓和起来,他们也意识到与这些汉人对抗得不偿失,往往一小队汉人拿着鸟统,便可以消灭一个小型的部落,一支两百人组成的治安队。便可以拿下一座万人的大部落,强悍的战力让当地的土著惶然不已,在大棒的威吓之下,当地的土人只能接受大明抛过来的橄榄枝。

在一个月之前,各部的酋长惶然的坐在上前往大明的商船,随后抵达了天津港,又坐上了新铺建的铁轨火车,抵达北京城,到了北京城就再也没有了蒸汽车可坐了,不过几辆豪华的马车倒是给他们准备了的,这一路上,十几个酋长的所见所闻当真是吓人,那巨大的商船、高高耸立的港口、那工厂上空冒着腾腾烟雾、还有那会动的铁皮车、豪华的车马、巨大的城市,都让酋长们觉得不可思议,先是极大的恐惧,可是慢慢的适应下来,倒是觉得新奇无比,临到后来,便是一阵阵的羡慕了。原来他们还当这些汉人是野蛮人,因为他们不分青红皂白便杀戮清扫部落。可是如今看来,倒是觉得自惭形秽了了

这些汉人强大倒是让酋长们感受到了震撼,原先还有些态度强硬的部落试图谈不拢时便抵抗,可是也不知汉人是故意还是无意,在他们抵达沈阳城后让他们观看了半天的近卫军团作战演习,就在北平城的一斤,山头,那新式的火炮照着山头便是一阵猛轰,在酋长们看来,这简直就是天地动摇一般,耳朵被火炮声震得差点儿都快聋了,那山上扎着的木人被炸了个粉碎,就连那大山,仿佛都被炸塌了一层,山上的树木燃烧起来。在几个时辰之后,原本还绿树葱葱的小山岭便成了光秃秃的一片,那焦黑的土地上还硝烟腾腾,仿佛人间地狱一般。

随后便是一列列的步兵向山岭挺进,那山下矗立满了一排排的木人,步兵们在远远数百丈外一齐蹲下,随后射击,那一阵阵抄豆般的巨响过后,酋长们倒是觉得这声音虽然刺耳,可是比起那火炮来却没有那般震弄了,在一排排步兵的射击之下,那一排排山下的木人早已成了稀巴烂,随后便是收队集合,数万名穿着整齐军大衣、套着军靴、扛着火枪、拉着火炮的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扬长而去了

酋长们面面相觑,随后便被领他们旁观的礼部官员拉走了,礼部官员用生涩的土语告诉他们,大明皇帝将要召见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沐浴更衣一番,还会有相应的官员的教导他们礼仪,酋长们连连点头,唯唯称是。

待一切准备得当之后,这些酋长们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开始被安排进入沈阳皇宫,如果说近卫军团是大明最强大的主战军团,那么守卫在皇宫里站殿的“大汉将军,就可以说是大明最威武的卫兵了。但凡要成为大汉将军的,首先就需要一米八以上的个子,身材匀称,就算是脸上有块小疤痕的也是没有资格的,这些人穿着冬季的军大衣,戴着棉盔,脚下皮靴一直覆盖到小腿,笔直的站在沈阳行宫的四周,比之那近卫军团更有视觉杀伤力。

酋长们惊慌不安的进入了宣礼殿,这宣礼殿原本就是行宫接见外使的地方,从皇太极时期便是如此,如今这座行宫被大明接管,宣礼殿自然也派上了这个用场,当年的皇太极为了在关外各族中建立威信。让各族感受他满人的强盛,是以对这座宣礼殿的修缮投入了极大的心力,黄铜为砖,玉石为柱,黄金打造的鉴椅,白玉雕磨的扶杆,无不显示了殿中主人的奢侈与大气。十几个酋长穿着新换上的汉装,但是头上仍然插着本族特色的鸟羽,等他们进殿时便遥遥看到那金殿上隐隐上坐着一个明黄服饰之人,只不过距离过远,看不甚清楚,那高高在上的气氛倒是让酋长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向大明皇帝陛下行礼。”十几个酋长一字排开,按着那礼仪官教导的礼节,用新学的汉话半生不熟的一齐跪下,如果没有方才见到近卫军团演习的机会,礼仪官让他们向大明皇帝下跪,或许还会有人有抵触的情绪,可是在这种环境之下,这些酋长们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他们原本以为,一个数万人的部落已经可以五一”一。丁工淡大了。可是如今看来,这个北方大陆的主人何止是”:二凶部落,应该是几千个万人部落凑齐起来的超级大部落才是,这样强大的存在。就算是让这些酋长们跪下来吻他的脚趾也是正当的。

高高在上的朱骏微微抬了抬手,下面那专门翻泽土话的礼部官员将朱骏的意思转述给了十几个酋长,这些酋长只懂得叫一句皇帝万岁之类的祝词,别的是完全不懂的。

朱骏指节轻轻敲打着御案,低沉着声音道:“诸位车马劳顿辛苦了,联召你们前来,一是想见见你们,从此以后你们也是联的子民嘛。二来嘛,自然是关于定海省两族合作之事,诸位也知道,我汉民并非是残忍好杀之辈,定海省面积广阔,汉民们前去开荒耕土也有你们的好处,只是汉民的人力毕竟有限,是以,联想与诸个签署一些协约。大家共同开发,共荣共存。”

那翻泽官将朱骏的原话转述给各酋长,酋长们心里腹诽不已,什么不是残忍好杀之辈,那噶冷漠山的部落都给你们的汉民斩尽杀绝了,连根毛都没有留下,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这些酋长虽然不懂得这个俗语,但是在强权面兹谁也不敢说一句不字,一斤,个“虚怀若谷,的说:“是,是,大明皇帝陛下说的对,我们是很赞同的,我们也愿意与汉民共处。”

朱骏见他们一个个作出喜笑颜开拥护的样子,不由得笑道:“嗯,联就喜欢你们这样明大理的人。既是如此,联也不是让你们吃亏的人,来啊,宣联的旨意,这些入天朝觐见的酋长全部敕封定南列侯,每年银俸两千三百两,丝绸二十匹,各赐南京城府邸一座了”

那翻泽将朱骏的话又转给酋长们听,为了让他们深入客观的了解这些赏赐如此丰富,还给他们举了不少的例子,譬如沿路上招待他们的饭菜,礼部官员告诉他们,这些饭菜一顿张罗下来最多五分银子,朝廷给你们官做,你们坐在家里收钱,最够你们胡喝海吃一辈子了,一辈子不算什么,等你们死了,你们的儿子也能继续吃下去,反正乎乎孙孙,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高门大院等等。

酋长们俱都大喜,事实上,这些日子以来接触过大明的生活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做享受,什么叫做生活,这绫罗绸缎穿起来多么舒适,这各种的美味佳肴吃起来当真是回味无穷,还有那豪华的马车。繁华的街市,实在不是缩在荒山野岭的部落所能媲美的。

朱骏见这些酋长脸匕显现出贪婪之色,朝着边上的礼部尚书瞥了一眼,礼部尚书点了点头,咳嗽一声道:“诸位定南列侯听旨意

十几个酋长在翻论人员的教导下又跪了下来。

礼部尚书拿出了一张早已准备的圣旨,开始念了起来,这其中的内容反正这些乡巴佬也听不懂,完全是靠那翻泽讲解,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与各部族人订立契约之事,也即是说,汉民的农场若是需要人手,可以向各部族招募,而当地的土著可以与汉民订立主仆契约,汉人农场主给土著提供吃穿,给他们提供住宿,作为回报,土著必须按农场主的安排进行农活等等。

这一份条约已经算是大明对殖民地的土著订立的最平等的条约了,朱骏倒不是突然发了善心,而是觉得澳大利亚这么大的土地上只有二十来万子土著毕竟不会是什么威胁,既然如此,那么就干脆让他们给澳大利亚的农场主们干掉农活吧。

酋长们认真听了翻泽,有的人皱眉。有的人无动于衷,有的人咕哝着不知说什么,不过站出来反对的却没有一斤”圣旨宣读完了,朱骏直接从鉴椅上起来,从宣礼殿的后壁而出,只留下十几个窃窃私语不知商量着什么的土著了

其中一个酋长从地上站起来愤愤然的道:“噶磨轮部的传统是狩猎,绝不是给人做奴仆,我是绝对不会屈服的。”

其他的酋长纷纷摇头,显然许多人都不同意那义愤填膺的酋长的话,有的是听说大明将给他财富,让他和他的子孙享用无穷,早已将部族的事抛之脑后了,有的是觉得大明实在太强大,反对没有好处。

那翻泽官听完那愤然的酋长的话脸色一变,连忙用汉话招呼几个站殿的大汉将军道:“此人不服王化,欲抗旨不尊,来人,先将他拿下

“遵命十几个雄赳赳的大汉将军提着长戟一拥而上,将那酋长制服拖走。

码字码的肚子饿了,同学们,俺吃夜宵去。明天开始是真正的海军大决战。

第534章 命中注定的决战第511章 捉到一个黄带子第53章 误会外交第210章 裁撤二藩第39章 费解的佛朗机战术第571章 没落的葡萄牙帝国第238章 琉球第149章 大捷第500章 太祖被挂在城墙上第267章 裂痕第259章 进占娄底第253章 送上门去投降第573章 欧洲危机第531章 明军兵变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个乡巴佬土鳖第五十七 营救第140章 胜利者的姿态第554章 天下第一关第440章 竞争第11章 客商第530章 不和第99章 冒领军功第394章 同盟国第454章 告祭太庙第492章 国书第439章 斗富第196章 军区总兵第780章 耶稣也冤枉啊第541章 征途第525章 前进 山地营第395章 鳌拜伏诛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165章 银行第259章 进占娄底第69章 李定国第8章 海贼第18章 猫和老鼠第564章 目标极北第452章 平叛第152章 兴建海港第148章 痛打落水狗第536章 奴才第476章 中标第168章 平西王府下的藏宝库(上)第573章 欧洲第121章 书生暴动(二)第一百五十三 挑拨离间第448章 大日本矿工满赛第118章 荒谬的审判第445章 割让尼布楚第171章 最可怕的女人第800章 俘虏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97章 回马枪第522章 宣传攻势第379章 殖民统治第781章 新疆建设兵团百户制第102章 鏖战第13章 神机营第552章 你要战我便战第190章 一哭二闹三上吊第86章 授勋第158章 李定国在哪?第260章 围城打援第428章 热气球第245章 调虎离山第539章 最后挣扎第58章 收养孤儿第556章 杀第197章 以杀止杀第55章 舆论杀人第4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11章 客商第187章 血战第255章 无间道终极版第424章 目标 塘沽港第486章 炮击北岸第538章 通古斯大酋长部落成立鸟第562章 大饥荒第241章 日本王第87章 变化第79章 英烈祠第262章 长夜漫漫(二)第430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203章 送老婆第382章 煽风点火哥们最在行第516章 登城第106章 孤家寡人第189章 毒气战第441章 草原雄鹰第561章 叔侄第483章 围城第492章 国书第209章 形势逆转第421章 海盗第147章 心照不宣第512章 密旨第233章 火炮释兵权第516章 登城第171章 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