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隔江

四月下旬,衢州西城墙的城头上,陈文目光所及之处,似乎远处还是有清军的骑兵在驱赶着零星的百姓。而据他所知,这一幕并非只是发生在常山县,江山县那边也是一样。

洪承畴的意图很简单,那就是要用这些百姓来加速消耗明军的仓储,这个狗汉奸显然是很清楚,比之占据中国十之八九的满清,只有三个府的浙江明军的底子实在太薄。清军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处于压倒性的优势,一旦发现野战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洪承畴立刻就改变战法,现如今就是摆明了要用银子砸、用兵力埋、用他们的残忍来压垮素有爱民之称的浙江明军。

清军的优势在于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明军底子薄,利于速战,陈文很清楚这些,所以他才制定了那个各个击破的计划。这本就是内线作战的优势所在,古今中外太多的兵家都曾使用,就算是陈文也早已将这一手玩得纯属非常。可是谁知道,这一次却完全不能奏效。

从十来天前开始,前后一共三次,每一次的埋伏或是突袭都会被清军撒出老远的探马所发现。奈何清军的骑兵数量实在太过于具有优势,而明军无论隐藏在何处,几千战兵也不可能不会留下些蛛丝马迹。

事实上,如果清军正常速度行军,他们的探马未必能够撒得那么远且那么密集,因为军队始终在移动之中,探马也同样要加快探查的节奏,明军埋伏在远处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也就并非不存在了。但无论是那支福建绿营,还是自江西出发的清军主力,他们的行军速度都慢得惊人。用陈文的话说,一支身体健康的蜗牛爬得都比他们快。可也正是因为缓慢行军,他们本就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骑兵可以尽可能的将周遭十几里范围内的一切打探清楚,别说是几千大军了,就算是几百号人也未必能做到瞒天过海。

至于夜袭,其实原本也是陈文的计划之一,前两次突袭碰壁后,清军的探马辐射强度明显进一步加强,甚至到了全然不顾惜马力的地步。到了第三次,陈文干脆帅军潜伏再更遥远的地段,只是凭借着极少数的探子来估量清军大致的位置。到了晚上,大军急行军发起突袭。

这个计划原本很是顺利,陈文的探子在白天也没有被清军发现,可是到了晚上,谁知道那群福建清军竟然把暗哨撒得满处都是,刚刚突进到十里地的范围就发现了明军的动向,紧接着在一片敲锣打鼓的声响中,明军彻底暴露在清军的视野之中,而清军并没有死守营盘,而是直接沿着江山港向上游落荒而逃。

结果到了天亮,陈文确实是俘虏了一支千余人的清军,只是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闽北强征来的辅兵,实在没有什么意义。而从那些战兵的口中,陈文却也知道原来这些清军在这些天全都是奉了上面的命令和衣而眠,一旦暗哨发现明军就立刻向上游逃去,绝对不允许有丝毫恋战。

这特么还是福建战斗力最强的三支绿营兵呢,陈文听到了这样的答案后可谓是哭笑不得。洪承畴的战术求的一个稳字,稳稳当当的用资源优势压倒明军,这种缓缓的用重量压人,看上去笨拙,可确实远比陈锦那个直线条的武将出身的总督所使用的那种一旦集结了大军就和明军野战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扬长避短,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真正能做出来的却是极少。得到了实情后,陈文便放弃了继续夜袭另一支清军的打算——每次只是俘虏千余人,还绝大多数都是辅兵,就算能缴获一些辎重,但是清军的实力摆在那里,到时没把清军削弱多少反倒得把自己先累垮了,实在得不偿失。

对于陈文而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没办法一口气打垮一支清军的话,光靠这么慢慢的磨是不存在任何意义的。

历次作战,陈文所依仗的还是手中的步兵凭来击败对手,而机动能力远胜步兵的骑兵,却因为浙江的地理特征导致了其进行迂回作战的极端不利,使得骑兵处于劣势中的明军能够一次次战而胜之。

地利,这是兵家所关注的要点,影响战争结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浙江水网纵横、道路崎岖兼起伏不平,这是满清在浙江清军的编制上之所以将封建军队最为重要的骑兵压缩到十分之一这个可怜的比例的原因所在。

然而,这种情况只是对于浙江和江南的清军而言,其他地区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如此番围剿的主力,福建和江西的绿营都是每五个战兵就有一个是骑兵的比例,这就意味着他眼下面对的这两路清军之中,福建那一路的九千战兵中有一千八百人是骑兵!

那支主力部队的骑兵更多,不只是因为规模更大,因为那支经标左镇乃是从北方调来的,七比三的步骑比,这使得他们可以最大限度的挥霍战马的马力用以将周遭的情况打探清楚,使得以步兵为主,手里只有三个战兵营,四五百骑兵的陈文根本没办法达成他的计划。

“要不要组建一支骑马步兵呢?”

战术机动能力的劣势使得陈文不自觉的冒出这个让他一经想到就立刻否定了的想法。

战马对于东南明军来说实在太过稀罕。历史上把持着台湾海峡的郑成功骑兵都少得可怜,陈文靠着历次的缴获实现了每个战兵营能够拥有一支百来人的骑队,再加上他的卫队和各地驻军专门用来传递消息的驿马,已经达到了极限了,哪还有用来给步兵代步的战马。

即便是有,他也会尽可能的扩编各战兵营的骑队,或是直接组建起一支骑兵营,用来给步兵代步实在太过奢侈了。

对岸那些驱赶百姓的清军越来越少,显然只是奉了命令将百姓驱逐到明军占领区,他们就可以回去复命了。原本陈文在撤离常山和江山二县时,就曾经号召过百姓暂避一时,可是绝大多数人却是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家乡。可是现在,却被清军驱逐到此,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孙钰已经开始招抚流民,但考虑到衢州很可能将是明清两军交锋的战场,所以孙钰已经尽可能的将这些百姓后送到龙游、汤溪一线,准备在那里建设一座流民大营,除了防止这些百姓死于饥寒,也是为了防止这里面混入了什么清军的细作。

看着百姓扶老携幼的向东而去,过了好一会儿,陈文才回返到行辕去听取参谋们根据双方情报的推演结果,试图从中挖出些洪承畴计划中可以为其利用的要点,即便是为此要冒些风险也总比继续这样被挤压下去要强。

数日后,清军的主力在常山港和江山港的交汇处完成了合流,并且与衢州的明军隔江对峙。

第一百三十四章 胜券在握(中)第二十六章 理念第五章 瀛台第十二章 大捷第七十五章 独赢第三十章 隐忧第六十一章 兴明讨虏(上)第一百零二章 缺口第九十六章 变起第一章 鲸吞第一百零二章 如鲠在喉(上)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惊变第十九章 质疑第七十六章 先发制人(上)第四十九章 陷害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生第一百一十章 绝望第十六章 触动第五十四章 双王会(下)第十九章 楸枰三局(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化解第七十章 明与越(上)第三十章 主权第九十二章 质变(一)第十三章 坚冰第一百一十八章 桃子第十七章 余音第十章 加速(下)第四十七章 新血第六十九章 过江第十五章 摧枯拉朽(上)第四十九章 陷害第一百一十八章 桃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望(完)第七十三章 阴晴圆缺(中)第四十二章 衡阳!(上)第五十九章 破围(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补牢第二十九章 演技(三)第十七章 偏转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望(四)第十章 恒业第八十八章 杀之一字(上)第三章 困局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五十八章 婉拒第一百零五章 天崩(五)第二十八章 迁民第二十四章 白袍第六十八章 反应(下)第三十六章 名册第一百三十七章 杀王(二)第六十一章 兴明讨虏(上)第七十二章 震惊第一百三十九章 逆转未来(八)第二十二章 放弃第九十一章 隔江第七十七章 铁壁第八十章 初战第一百零四章 天崩(四)第六章 变革第三十一章 新酒第五十二章 乱起(三)第八十六章 绯闻(上)第五十三章 工业第七十五章 复仇(下)第二十六章 启程第二十章 迟来的正义(一)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五十五章 应对第十一章 述职第一百一十章 天崩(完)第一百零九章 压制第五十四章 岁末第一百五十二章 亡羊补牢第三十四章 借力第八章 再战衢州第三十九章 心愿第九十六章 变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生第一章 计划第三十八章 正途第二十九章 缓兵第二十章 资助第一章 正负第三十八章 经验第三章 分地第八十六章 说服第一百零三章 天崩(三)第一百零三章 铜金华第五十六章 三板斧第一百一十三章 君系汉否第三十四章 辐射(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超越第十六章 摧枯拉朽(中)第四十四章 练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假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