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冷宫旧事

沈琼莲在宫中担任尚宫局司记一职, 掌管宫内内务,典籍的整理,替皇后草拟懿旨等事务,

沈琼莲博闻强识, 所交付给她的事处理的仅仅有条, 张音便放下心来, 安心养胎。

弘治四年六月, 火红的榴花已经有垂败的迹象,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热,张音挺着七个月大的肚子, 也不能用冰,食欲下降, 夜里也睡不好。

朱祐樘看在眼里, 便决定带她去西山避暑,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并不愿意折腾, 如此,王太后与吴娘娘也只能不去,至于邵太妃则更没有资格了。

张音乐的长辈不去,西山行宫中更加的自在,她居住在福寿堂, 福寿堂临河而建, 树荫繁茂, 凉风从河面吹来, 带来荷花淡淡的清香, 比那些名贵的瑞脑香不好多少。

朱祐樘每次处理完政务后,便陪着张音, 两人在河边的树荫下之两张椅子,下下棋,听听教坊司新编的曲子,这样的日子神仙也不换。

朱祐樘偶尔也带着张音去西山脚下的大觉寺,大觉寺很是清净,古树参天,沿着中路走,入眼的是天王殿,然后是万佛宝殿,最后一层则是藏经楼。

由于皇帝夫妻常来的,主持大师也就出来略微招待了一番,便由着他们自便了,张音看着院子里的放生池,看着里面的铜钱,再想想现代总是铺满硬币的池子,她不禁笑了。

朱祐樘问她笑什么,她说:“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所以总得要些开路钱,”她指着放生池里的铜钱继续说,“你看着池子里这许多的铜钱,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朱祐樘不禁哑然失笑,“促狭,佛祖面前不得失礼呀。”

大觉寺里树木阴阴,张音整个人都觉得神清气爽,也不做轿子,朱祐樘扶着她,去了仪仗,两人就如同平常的香客一般散步,朱祐樘感叹起来:“你家乡兴济县的龙泉寺我还去过。”

说道龙泉寺,张音小时候到时常去的,她带着怀念的神色,“那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姐弟去,龙泉寺所在的山也叫做西山,西山脚下有条小溪名唤郁溪,我小时候不喜欢这个名字,都叫做双溪。溪边是一块很大的平地,买各种小吃的,”张音渐渐伤感起来,“如今离开家乡都已经六七年了!”

朱祐樘见她心情有些低落,连忙转移话题,问她:“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

“在河间府的醉仙楼。”张音回答。

“不是,是在龙泉寺,万妃的撺掇,父皇让我到龙泉寺修行三个月,为我母亲祈福,寺里缺衣少食,我不得已只能抓兔子吃,谁知,遇到了你们姐弟,兔子被你放了,但是却给了我很多吃的。”

这事,张音想了又想,脑海中却没有印象,在龙泉寺的时候,她抓过不少兔子,也带着鹤龄跟寺里贫苦人家的小孩玩,就不知道哪个是朱祐樘了。

朱祐樘见她忘了,也没觉得怎样,笑道:“这事你记不起来才好,那时候朕的样子太寒碜,还是忘了才好。”

说实话想不起来,张音挺失望的,但朱祐樘又拉着她去吃寺里有名的斋菜时,她又很快这件事抛到,大觉寺的斋菜真的很好吃啊,面粉做的素鸡简直比真的鸡还要好吃,寺里的僧人也很会腌酸菜,那酸黄瓜尤其好吃,颜色碧绿,酸气扑鼻。

朱祐樘高兴地说:“酸儿辣女,看来你肚子里的一定是个儿子。”

“是啊。”张音也很确定的点头,她对弘治朝不了解,下一代朱厚照确是有点知道的,小时候看过的某狗血据讲的就是朱厚照,仿佛这熊孩子还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做朱寿,然后顶着朱寿的名字经常出宫游玩。

过几日,就是朱祐樘生母孝穆太后的祭日了,他在大觉寺中已经为母亲做法,每年这个时候宫里也祭祀,张音有孕不必回去,朱祐樘便一个人回了紫禁城。

待孝穆太后的祭祀礼完成后,朱祐樘本想当日就赶回西山行宫,却被太皇太后叫住了,“祐樘,你这来回奔波太伤身体了,休息几天,再去西山也不急,皇后那边还担心每日伺候,我这老婆子好些天没见你了,你也坐下来陪我们几个老人聊聊天。”

坐在一边的王太后、废后吴娘娘连连点头,都劝朱祐樘留下来住一晚上,邵太妃也笑着说:“祐杬他们几个都嚷着想见皇兄呢!”

朱祐樘对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很有感情的,想到这里,便说:“那朕便住几天,也考校下他们几个的功课。”

坤宁宫里还是往日的样子,只是少了女主人,这座宫里感觉了就没有平时的生气了,张音在的时候,总是喜欢叽叽咋咋的跟他说着话,问他这个好不好,那个好不好,朱祐樘身处坤宁宫,处处都能感觉到她的影子。两人自从成婚,从来没有分开过一天,如今已有两日不见,朱祐樘颇有些思念她。无意中走到坤宁宫的书房门口,门缝里隐隐约约的灯光传出来,朱祐樘惊叫一声:“阿音!”

何鼎在旁边提醒道:“陛下,娘娘此刻在西山养胎,里面那位是沈琼莲沈女官。”

沈琼莲听到声响,忙过来给他施礼,“娘娘知道臣素来喜欢读书,允许臣每日可来坤宁宫书房读书。”

朱祐樘有些不好意思,自嘲道:“朕看错眼了,竟然以为皇后回来了。”他的目光突然落在书桌上那本《资治通鉴》上,“原来沈女官看的是史书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臣虽是女子,但读读这些书也无妨。”沈琼莲脊背挺直,朗声道。

这女子颇有风骨,不亏是出身世代书香的沈氏家族,她进宫这些日子,观她行事,很有章法,由她辅助皇后,确实是物尽其用了。

坤宁宫的书房挂着张音的画像,繁花似锦,张音拿着纨扇在花丛中扑蝶,画面栩栩如生,朱祐樘看着了好一刻钟。

沈琼莲默默地站在身后,咬咬唇,终于还是开口说道:“此画刚作完,还没来得及呈给娘娘。”

朱祐樘赞道:“画的不错,神韵兼备,朕带去给皇后,她定会喜欢的。”

此时已是夜半时分,沈琼莲为了避嫌,便向朱祐樘请辞,朱祐樘道:“朕这就离开了,你继续读书吧。”说完了带着人离开了。

沈琼莲目送皇帝离开,她神色莫测,不知道在想什么,侍女拿着披风给她披上,“大姑,已是夜深了,早些休息吧。”沈琼莲轻轻叹了一口气,拢了拢披风,这初夏,夜里还是有些冷啊。

出了坤宁宫书房,外面的空气潮湿,露水很重,朱祐樘抬头看着天上的又大又圆的月亮,心中突然无限伤感,张音在的时候,不停的烦着他,他有时候可做,便不会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她不在,没人惹他,逗他,让他收拾她惹得烂摊子,他就寂寞了。

何鼎看朱祐樘的明显行至不高,也不敢劝他回去歇息,只能随在皇帝的后面,漫无目的的走着。

再往前面走走就是冷宫,冷宫其实就是一座偏僻破败的宫殿,人烟罕至,连喜鹊画眉之类的富贵鸟也不停留的地方,这地方大概就只是乌鸦老鼠为伴了吧。

朱祐樘也不迟疑的就进了冷宫,看着天井里的那个口井,他认识,小时候就是喝这口井中的水长大,母妃力气弱,每次只能打起小半桶,井右边的桑椹树他也认识,那时候,粮食不够,他饿的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吴娘娘带着母妃采摘桑椹喂食他,他居然也活了下来,往事一幕幕在朱祐樘的眼前闪过,他突然很想哭,如今他成了大明朝的天子,却再也见不过母亲了。

父皇从安乐堂接他出去时他很高兴,但母亲却神色凄苦,她可能已经预料到她未来的命运了。

朱祐樘进去了安乐堂,这些年没有修整,安乐堂更加破败了,家具上都铺满了厚厚的灰尘,蜘蛛到处结网,偶尔有老鼠大摇大摆的穿堂而过,这里的老鼠与这里人一样,都瘦的可怜。朱祐樘让何鼎在冷宫外等着,此刻他只想一个人静静地缅怀母亲。

有个碎碎的脚步声传来,朱祐樘回头,原来是个女子,看样子也还年纪,却不知是什么原因被贬这冷宫来的。

女子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颤抖着声音说道:“陛下,奴婢是郑金莲呀!”

郑金莲,朱祐樘几乎已经忘了这个人了,若不是因为此人,张音与他大大的置气一场,他可能就忘了她,朱祐樘很快也就明白过来她为什么在这里了。

郑金莲跪行几步,哭泣道:“奴婢没有做错什么呀,陛下,昔年,陛下的母妃不得不屈居于冷宫生存,可是娘娘现在有了孩子,奴婢已经不做任何奢望了,陛下此次回宫为孝穆太后祭祀,求您看在孝穆太后的份上,放奴婢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