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敏的家是距离成华中学东边的四十多里路的农村————徐家大塆。骑自行车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校。
徐慧敏的爸爸徐常达,年轻时在他们镇上读书时,看中一镇上姑娘周玉佩,周姑娘因病辍学,他爸爸也没有考上大学,在家务农。可就是始终忘不了周家姑娘。徐慧敏的奶奶也就是徐常达的寡母托人给小儿子说媒。彼时徐常达的大哥已经成家立业分家出去了,他和寡母相依为命。他死活不同意别人介绍的姑娘。自己跑到镇上,费尽心思跑到周玉佩家,毛遂自荐,要周家把她家姑娘嫁给他。把周玉佩的妈妈于思思气得七窍生烟。拿鸡毛掸子把他赶出去。他不气馁,一而再,再而三地跑去他们家,指天发誓,”一定对她好,一辈子不让她受苦受累。”怎么样怎么样的。于老太倒是无动于衷,倒是把周家小姑娘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也是,那时人们的思想不开放,加之城市人天生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称农村人为乡下人,于思思小时候也是大山里的农村人,被他们大伯和叔叔千里迢迢卖给周家的,周家是镇上水厂双职工,只有一个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快三十了,还没有找着媳妇,周家给了于思思大伯他们八千块钱,八十年代,万元户那是很有钱的哦,于的大伯和叔叔喜滋滋地回家去了,不管她的死活。
于思思算是买来的。当童养媳的。
但是在农村时虽然小,她依然记得大山里的家里的一切事情。
周家对她像亲闺女一样,她老公比她大那么多,为人还算老实,对她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婆婆公公早早退休让他们接班,好歹过了几年舒心日子。
可能是十六岁就圆房的原因还是怎么的,周玉佩出生后体质一直弱,老生病,医生告知有心脏病先天的。八十年代九九十年代是国家计划生育最严重的,城镇上一家只准生一胎,正因为大姑娘有病,才获准生第二胎,也就是徐慧敏有了个舅舅。
尽管又有了个儿子,于思思还是很宝贝女儿的,对女儿总感觉有愧。你说她这么舍得把姑娘给这穷酸的臭小子,怎么舍得女儿去受苦?!
可是架不住姑娘愿意啊!
周玉佩铁了心跟她的父母讲:”爸妈,女儿自己愿意,以后受苦受累绝不哭回来,女儿自己受着。”
好不容易周家肯定了,徐常达的寡母不乐意啦!好好的姑娘不要非要娶一城市的姑娘,娇生惯养的还是个病秧子。打周玉佩一进家门,徐老太就从来没有给过好脸色。
徐常达娶了周玉佩心满意足,不让她下地干活,自己本来想跟村里人一起到大城市干泥瓦匠的,虽然辛苦来钱还可以,但是他舍不得离开老婆,所以自己收一些菜拖到镇上或者市里去卖,有赚了一些钱。这样来钱太慢了,他卖菜时边观察边思考,终于想到了机关单位、学校、工厂这些地方肯定要菜多,何不送给他们。
所以说对老婆好的男人会发财,没有错!
看如今的徐家大塆,以及周围村庄家家户户,不种传统的稻谷,棉花,都种大棚,就知道这都是徐常达的合作农户。
再说周玉佩,因为医生叮嘱他们不能生孩子,否则有性命之忧。结婚四,五年,都没有孩子,徐常达倒是想的开,一辈子无儿无女也愿意。可她母亲不乐意啦!
徐常达本来是遗腹子,她四十多岁又当爹又当妈把他们哥俩拉扯大,容易吗?老大家是生了一儿一女。可她最爱的小儿子媳妇几年肚子没动静,她更气不过,人老就爱唠叨,加之老大媳妇经常在老太太面前显摆,“要不是我,你们老徐家就要断香火咯!”
那老太太也时不时在周玉佩耳边唠叨”就是母鸡也要生几颗蛋蛋,有的人连母鸡也不如,一个泡泡也不冒一个。”
看在老公徐常达的份上,周玉佩总是忍气吞声,当做没有听见,对婆婆依然以礼相待。可是婆婆以为她软弱,每天变本加厉。她把心一横,拼死也要生一孩子。
于是就有了小徐慧敏。当然为了生一孩子,两亲家闹得不可开交。暂且不表,以后再写。
徐常达本来在心里准备无子的,那知道意外之喜,可想而知,徐慧敏得有多宝贝。
这不徐慧敏小学毕业应该是到镇上读初中的,他爸宁可花二十多万也要送到成华中学去。她的好朋友陶佳佳一听就急了,也跟父母闹着要到成华中学读书。她老妈没法,咬牙也只好答应。
陶佳佳的老妈是本塆姑娘,招的是上门女婿。她上面有二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大姐是双胞胎,因为他们家情况特殊,可以生二胎,所以第二胎是个儿子,大哥大姐跟她老妈姓徐,二哥和她跟老爸姓陶。
生她更是个意外。她老妈快五十了,几个月没有来月经,以为是停经了。那知道吃的不多 肚子越来越大,而且她大姑娘出嫁了,回娘家,吃饭害喜呕吐,她老妈也受不了,也吐。到医院一查,居然是怀孕了,医生说不能打掉,已经长成型,高龄孕妇打孩子危险的。所以陶佳佳出生是罚了款的。
她二哥大她九岁,经常摸着她的头奚落她不是千金是万金。罚了一万。不提以前。
现在是他们读初一的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因为学校扩建,教学楼还有没收尾的,他们第一学期是在市区各废旧仓库里上课的。徐爸告诉他们这学期可以在新教室上课了。